初中初一下册历史讲课稿5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161283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初一下册历史讲课稿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初一下册历史讲课稿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初一下册历史讲课稿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初一下册历史讲课稿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初一下册历史讲课稿5篇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初一下册历史讲课稿,欢迎大家浏览参考学习!初中初一下册历史讲课稿1讲教材教材地位和作用:(贞观之治)是人教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二节内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昌盛阶段。因而,是我国封建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十分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

2、就是这时候构成。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能够加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详细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宁、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昌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讲,学好(贞观之治)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教学目的: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的为: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把握“贞观之治局面构成的原因。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

3、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经过与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构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明白“成由节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别人正确意见的好处。(2)从唐朝的强盛中,加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发奋读书的决心。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根据】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通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昌盛时期奠定了基础。因而

4、,学生重点把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后面的学习和对整个唐朝历史的认识。以及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在当时乃至如今世界十分是亚洲的重要地位的理解。教学难点:对唐太宗的正确评价【根据】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讲,根据时代背景,实事求是的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会带着感情色彩,单纯的从“好和“坏出发,不能客观的分析,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讲教法: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的共同体,应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发展的空间与时机。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经过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而,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讲学情学法: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

5、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但知识积累较少,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资料,自主获取信息。引导学生浏览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讲教学经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通过课件演示,增加历史学习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课堂气氛。课件演示:(武则天)的影视剧照师:“影视剧里的武则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们所熟悉的武则天是如何的一位皇帝?【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女皇武则天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2、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

6、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3、学生自主浏览课文,老师走入学生当中了解情况并指导。4、引导学生概括武则天的政绩: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携有才能的人。5、老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局面出如今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由此进入第二目的学习。二、贞观之治1、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然后出示探究问题:(1)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2)你知道什么是“贞观之治吗?(3)你以为贞观之治局面构成的原因有哪些?2、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再

7、推选发言人全班沟通。在学生浏览的经过中,老师走入学生当中了解浏览情况并进行指导。3、老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A、唐太宗开通的治国思想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考虑这段话的含义。老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乱,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入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很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根据这一开通思想而制定的。B、唐太宗开通的治国政策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通过历史故事,学生明白“成有节俭,败由奢的道理。老师简述:这些开

8、通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C、唐太宗擅长任贤纳谏见贤思齐:在唐太宗身上,我们能够看出他虚心接受别人意见的优点,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因接受别人正确意见而受益非浅呢?请举例讲明。(让学生讲身边的事情,能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简述:唐太宗以其气度博得贤才谏臣的支持,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构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道理,生活中,擅长接受别人的意见,对本人有很大的帮助。4、治世局面的构成多媒体展示两段资料:“(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纳谏)“(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

9、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线,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资治通鉴)学生讨论两段资料的含义,比照讲明唐太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及治世局面的构成。5、学生归纳贞观之治局面构成的原因,除了开通的政策外,还有哪些原因?(设此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下一步学生学习唐朝历史作铺垫。)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构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师:正是唐太宗实行的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才使得唐朝开场富强,你是怎样来看待唐太宗的统治呢?三、试评价唐太宗的

10、统治。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唐太宗给你们留下了哪些深入印象?讲讲你们的想法。四、老师小结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的开通思想及开通政策,促进了唐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武则天统治时期,仍然继续唐太宗的政策,为唐朝进入昌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五、课后探究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主要人物放在了唐太宗身上,对武则天的学习与探究相对不多,无法知足学生对武则天强烈的好奇心,所以,课后布置一道探究题给学生。出示图片:无字碑。武则天留了一块无字碑给后人,她以为她的千秋功过应由后人评讲,

11、你怎么看?六、板书设计女皇武则天1、政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2、原因:(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破格提携有才能的人。贞观之治1、原因:(1)唐太宗开通的治国思想(2)唐太宗开通的治国政策(3)唐太宗擅长任贤纳谏(4)广大劳动人民的努力2、内容: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3、影响: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初中初一下册历史讲课稿2【教学目的】一、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把握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二、能力和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鉴赏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兰

12、亭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通过对历史文物价值的讨论,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评价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出色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陶冶情趣,养成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意识;通过对出色艺术成就的原因分析,使生认识到人民的创造性是历史文明和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战国编钟、秦始皇陵兵马俑。难点:王羲之、顾恺之的字画成就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价值。【课前准备】课前采集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和王羲之的故事。【教学步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问学生,有

13、哪些同学学过美术、音乐、书法?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重要的美术作品、乐器、书法作品?而引入本课。二、战国编钟指导学生浏览、观察编钟图,谈谈发现。抽学生讲知音的故事。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成就。三、秦始皇陵兵马俑先浏览教材、观察书上的图,谈谈有什么感想。老师将知识要点落实在教材上。突出其在雕塑的崇高地位。四、王羲之的书法浏览教材,落实知识点。仔细观察书上的字帖,让学生畅所欲言。抽两个学生来讲王羲之的故事。谈王羲之的品格。五、顾恺之的绘画浏览教材,找出要点。老师讲解,指导学生观察两幅名画,体会之。补充讲“三绝。初中初一下册历史讲课稿3一、分析教材,确定重点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纵观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了隋唐

14、、宋元、明清的历史,以时间进程为线,分时期描绘,各主题前后相承、严密相联。(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是第七学习主题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本课从政治上看:呈现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强大而统一的政权元朝,它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从经济上看:它上承唐宋,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它又下启明清,将繁盛传承到明朝、清朝,直到清朝中后期中国社会才呈现衰败之势。从民族关系上看:元朝民族进一步融合,回族构成,它为民族关系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局面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历史人物角度看:成吉思汗被誉为世界100位有影响力人物之一,忽必烈是中国封建历史出色帝王之一。总之,本课承上启下,有助于

15、学生从多角度整体把握历史发展脉络。2.教材的编写特点和设计意图本课有三个子目。首先教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背景、经过和统一后的情景。同时辅以“写写“想想等语言,激发学生兴趣。接着,教材以大量文笔、图片展示“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中国的经过、举措和影响,并辅以“读读“看看“讲讲等指示性语言加强知识的把握和观察分析能力的提升。最后,教材扼要展现了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和表现。从知识层面讲,本课涉及解王朝兴衰更替、国家统一、政权稳固、民族发展、历史人物等重大内容的经过,有一定的深难度。从经过和方法层面讲,本课是一个感悟历史现象到归纳历史知识,从归纳历史知识到认识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经过

16、。3.教学重点确实定综合上述教材分析,学生要在一堂课内多角度、完好全面的把握理解困难很大。因而,我结合教材和(历史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取舍和重组,并在比照同单元历史人物的基础上确立了紧扣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两个历史人物为核心的学习主线,以使学生明确学习中心。同时结合(课标)的要求确立以评价历史人物忽必烈为学习的重点。二、分析学情,确定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正确分析学生情况,是学案设计的基础,是新课程理念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浏览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但七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在发展中,在归纳、分析、判定、评述等逻辑性较强的问题上,存在较大难

17、度。因而我确立了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忽必烈为基石,推广到明确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和原则为教学难点,这也是本课的落脚点。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时,本着符合学生心理特征,遵循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呈阶梯状的学习进程以突破难点。三、根据课标、教材和学情分析制定学习目的1.知识技能:讲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的史实,记住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中国的时间。列举忽必烈的治国措施。讲出元朝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2.经过与方法:通过对忽必烈统一中国的意义的辩析,培养学生多角度全面分析事物的能力。通过忽必烈历史功过的评析,使学生把握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蒙古族

18、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奉献,构成正确的民族观。认识元朝的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社会发展,是历史的进步。四、围绕目的,设计学习方式、教学方式1.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学案导学为核心,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自主浏览、考虑、探究),它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得知识,探索新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自主学习也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只要充分的自主,才能更好的合作。合作学习(沟通共享、讲解评析)有助于培养学生擅长与别人合作共同讨论问题的能力,树造乐于沟通共享心得的品质。同时,学生在讨论共享中易于激荡思维,拓展视野

19、,进而更全面深化地分析历史现象,突出重点,解决难点。2.教学方式组织、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因而老师的角色以组织、指导学生为主。(1)老师的组织方式:施以各种方式提醒学生,以维护课堂的纪律;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语言简洁、详细、明确,具可操作性;评价学生学习经过和学习结果及时,富有激情,并对优秀小组加分,以激发学习热情。(2)老师的指导方式:通过读书指导法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归纳分析法帮组学生把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通过启发式提问、谈话法开启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的目光评析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教与学是互相联络影响的,学案为师生的教与学搭建起

20、了互动的桥梁,营造了成长的平台。初中初一下册历史讲课稿4一、教材分析:1.讲教材(明朝君权的加强)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发展的第一课,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本课主要介绍了明朝的建立、明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及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明朝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构造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它创立的制度,背景是元朝留下的未经整合的杂乱体制,以及遥想中的唐宋法度。明朝初年,就是分封制重新抬头,专制皇权进一步膨胀,统治严酷,视士大夫若奴仆,专制中央集权高度强化。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把握好这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习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这一课在明清史

21、占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讲教学目的知识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拟全面地把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经过与方法联络以往学过的知识,比照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络的观点,综合分析、比照史实的能力;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3、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

22、施难点:八股取士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七年级的学生们好动、好奇,喜欢有趣的历史故事,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因而,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才能更易于他们理解和把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教学中还应力求做到深化浅出,或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讲,有事可做,充分调动本身的积极性。三、教学方法及学法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采用了讲述法、图示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等为辅的综合教学法。在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积极考虑,到达教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学经过中,老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

23、习,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通过引导学生主动介入教学,并能够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引文、史料、图片等资料,运用观察法、浏览法、分析等方法获取相关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讨论沟通,获取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四、教学思路设计在教学经过中,力求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能够积极地调动学生介入其中,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能感受、把握历史,并运用历史,老师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样能够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五、教学经过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凤阳花鼓和“朱元璋画像,设问: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落实课标部分:(1)采用课件出示明确课标要

24、求,确定所学内容,据此阅读本课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知识梳理。小组之内通对答案,老师据学生问题鼓励别组学生进行释疑并评价。(2)多媒体出示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设问: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浏览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多媒体出示“明朝建立基本情况学生浏览,根据教材内容回答。老师引导: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明太祖将怎样稳固统治,加强君权呢?多媒体出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将学生按(中央、地方、军事、间谍)分组并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学生讨论后逐一出示相应内容,最后用自制课件“行政机构改革示意图进行归纳,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讲述“锦衣卫部分内容时,采用小故事和现实

25、生活相结合以加强学生学习兴趣。(3)“八股取士是本课的难点部分,引导学生回忆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多媒体展示举子看榜图;学生浏览教材,了解明朝的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老师出示问题:(明朝科举考试内容、解释题目、答题格式),学生通过图示加深印象。组织学生讨论:“八股取士的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八股取士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4)关于“明朝经济的发展,课件展示有关明朝引进的高产农作物、明朝青花瓷器等图片,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小结部分采用学生尝试回忆后,课件展示本课知识构造示意图,给学生明晰的知识构造体系。六、板书设计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构造式板书;既归纳了本课知识要点,也有助于学生梳理本课历史的

26、基本线索,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初中初一下册历史讲课稿5一、讲教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明朝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的表现;二是李自成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果;三是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的大概情况。二、讲教学目的1、知道明末农民起义的基本大概情况;了解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的有关史实;理解明末内外交困的原因及后果。2、通过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3、认识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祸是我国古代社会频繁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主要因素。三、讲教学经过(一)导入部分:提问:明朝的建立者是谁?朱元璋为稳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明王朝存在了多少年?为什么走向灭亡?设计意图:通过温习旧知识,引

27、入新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二)讲授新课部分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乱提问1:请同学们浏览课本84-85页,概括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乱有哪些表现?(1)、政治腐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营私舞弊,争权夺利。(2)、社会动乱: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地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剥削。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农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设计意图:通过浏览材料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问2:中国古代历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能够得到哪些启示?(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

28、思想教育,认同创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性。)2、李自成起义_明朝提问1:请同学们浏览课本85页,找出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口号、政策、建立政权和_明朝。(1)、爆发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引发了农民起义。(2)、口号:“钧田免赋。(3)、政策:提出“钧田免赋口号。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困民众发放钱粮。(4)、建立政权: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5)、_明朝:1644年,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进攻北京城,

29、明朝崇祯皇帝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_。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李自成起义的经过,培养学生的浏览能力。提问2:比拟秦末、明末两次农民起义的异同点。(设计意图:培养同类知识的比拟能力)3、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请同学们浏览课本86页,找出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是谁?是谁于何时改国号为清?清兵怎样入关?(1)、满洲兴起: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在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2)、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还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设计意

30、图:培养学生的浏览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三)、材料解析题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请回答:1、材料中的“王闯指的是谁?2、材料中讲“近来贫汉难存活,为什么会这样讲?3、“闯王为什么遭到广大民众的欢喜和拥护?4、“闯王曾经在1643年建立了本人的政权。他建立政权的地点和政权名称分别是什么?5、“闯王的起义军攻占了北京,灭亡了明王朝,这一事件发生于何时?6、“闯王起义军最后的结局怎样?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四)、课堂小结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乱的局面及影响,李自成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等;满洲的兴起和清兵入关。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_了明朝的统治。(设计意图:梳理知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基础知识,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