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杀儿子不投降的屈突通为何又降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杀儿子不投降的屈突通为何又降了?.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宁杀儿子不投降的屈突通,为何又降了?搜索你感兴趣的问题登录点击右上角更多共享给好友或到朋友圈宁杀儿子不投降的屈突通,为何又降了?提问于2020-10-26叶子2020-10-26隋代民间有歌谣道:“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屈突通是隋代的大臣,他为文清正廉洁,为武守成有方,是一个极为公正和肃严的人物。由于这样的特点,所以在隋末战乱四起的时候,隋炀帝也放心让屈突通守住长安。对于隋末的各路豪杰而言,整个社会文化对于忠义二字都没有后世这样影响深大。原因有二,一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社会动乱,贵族政治崛起,致使忠君的君主地位下降,反而是孝道压过了忠。二则是少数民族文化,冲淡了中原儒家学讲的忠君忠国。这样一来,
2、隋末的各路豪杰改换门庭那是稀松平常,唐太宗凌烟阁功臣里大多数都曾有过二主甚至三主。但是屈突通却并非如此。他固然是个鲜卑宇文部人,姓屈突名通,但他骨子里的忠义让人慨叹。当时长安失守,屈突通率领余部困兽犹斗,李渊欣赏屈突通,派人劝降。首先派了屈突通原先的手下桑显和,也是降唐的一名将领。桑显和好一番劝讲,屈突通却掩面不听人言,还念及隋炀帝的恩情。李渊见势不管用,又把屈突通在长安的儿子派去劝降,结果儿子走到一半,屈突通就命左右两侧人向儿子射箭。他高声讲道:“昔与汝为父子,今与汝为仇雠。(旧唐书)以前咱们是父子,如今是仇敌。这算哪门子事呢?为了忠义连儿子都不认了,甚至要把儿子杀了。可是最后屈突通还是降唐
3、了,如此固执奉守忠君的他,又是为何降唐呢?当时的情况是,桑显和见着胶着不下,就不往屈突通方面下手了。他冲着屈突通的军队大吼一声:“京师陷矣,汝并关西人,欲何所去?(旧唐书屈突通传)长安已经陷落了,大家都是长安的人,你们不投降,又是要往哪去?这句话霎时戳心窝子了。屈突通一个人硬气,也不过是一人。他的手底下有的是一个大军,是千千万万的人。本来吃了节节败仗,大军早就人心松散,这下听到桑显和的话,那是丢盔卸甲,把兵器都放下了。中国古代有重土安迁的传统,隋朝灭亡是板上钉钉的事了,长安成了唐朝的首都,这些原本来本的长安人,又要往哪去呢?不是所有人都有屈突通的忠义。屈突通眼见此情景,那是扑通一声往扬州隋炀帝
4、的方向跪去,长叹一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天地神祗,实所鉴察。(旧唐书屈突通传)我是实在没办法了,才兵败投降的,我没有辜负陛下的恩情,天地神祗请为我作证。至此,他才算是真正投降。纵览史书,屈突通投降的场景不甚真实,还有些不理解,觉得儿子都能杀,怎么兵士没士气了,你就投降了?你大可学西楚霸王,战斗至死也是一种忠义的荣光啊。归结理由,最切中要点的还是屈突通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前文讲到,整个隋末的社会环境给人才们的信号就是改换门庭很正常。战乱时代,忠义总是会被更实用主义的保命所替换。屈突通固然已经是足够忠义的人物,但脱离不了这个社会的大环境,还是遭到点影响的。再者就是屈突通的个人性格。李渊曾
5、评价屈突通,讲他性格谨小慎微,从不出奇制胜,是有那么点胆小在里面的。这点胆小放在做官上,促使屈突通从不敛财,为人清正。固然唐初很多官员都廉洁,但是屈突通是其中翘楚,他的三个儿子来长安,都是骑在一匹马上,没有多余的马。而放在招降这件事情上,屈突通就没有当西楚霸王慷慨激昂面临死亡的勇气。当时的他看似硬气,儿子来劝降他都能杀,但已经是一个纸老虎了。由于屈突通并没有亲身射杀,而是让左右兵士去射杀儿子,左右能够真的射死上司的儿子吗?想也是不会的。当桑显和一句话卸下了屈突通周围拥护的气力,大势已去。屈突通便只能投降了。但他的投降并不可耻,在隋末改换门庭跟家常便饭一样的时代,屈突通能够尽心尽力为隋朝做到这种地步,已然是标杆人物了。这也是李渊对他礼遇和看重的地方,能够讲正是由于屈突通的忠义,所以李渊才非要招降他不可。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相关推荐努力加载中.共享搜索更多QQ空间复制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