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会计与审计专业论文.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065244 上传时间:2022-06-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会计与审计专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有关会计与审计专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会计与审计专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会计与审计专业论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有关会计与审计专业论文有关会计与审计专业论文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是实现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是提升会计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会计与审计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有关会计与审计专业论文篇一(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法律地位分析)摘要:审计准则是断定注册会计师过错的根据。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对审计程序仅作原则性规定,导致只要存在会计信息重大错报没有被发现,注册会计师就会被认定为存在过错。审计准则的作用应该是合理确定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界线。审计准则应该实行规则导向,对审计程序作出明确的、详细的规定,而应用指南、问题解答和指导性案例应实现风险导向。为了保证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不被质疑,应该

2、采用鼓励的方式提高审计质量。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规则导向;风险导向;审计质量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主体在经济交易中对会计信息的依靠逐步加强,对审计的需求不断增加,审计侵权责任必将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审计侵权责任是过错责任,怎样断定注册会计师过错是正确追查审计侵权责任的关键。对于断定注册会计师过错的根据问题,也就是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问题,过去曾经有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以为审计准则是行业协会制订的内部自律性规则,不能作为注册会计师注意义务的法定标准,也不能作为审计失败的抗辩根据。第二种观点以为审计准则是财政部制订的法规,注册会计师严格遵守了

3、审计准则而未能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的,不用承当法律责任。自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法释200712号,下面简称(若干规定))将审计准则纳入法律程序范畴作为断定注册会计师过错的根据后,对审计准则法律地位问题的争议似乎销声匿迹了。我国的审计准则分为规则导向和风险导向两个阶段。规则导向的审计准则是指财政部在2006年之前分批发布的(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程序作了具体、详细的规定,注册会计师慎重执行了规定的审计程序就必定等同于遵循了审计准则。(若干规定)中所指的审计准则是尚未实行风险导向的(独立审计准则),作为断定注册会计师过错的根据是没有

4、疑问的。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是2007年开场施行的审计准则。2016年1月7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修订审计报告相关准则的征求意见稿,涉及7项审计准则。这次审计准则的修订是对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完善和国际趋同。例如本次审计准则最重要的修订内容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实体审计报告中增加关键审计事项,然而, (1)哪些事项构成关键审计事项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定; (2)同一项关键审计事项,由于不同注册会计师有不同的判定,该事项可能在审计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中进行描绘,可以能在导致非无保留意见的事项或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中描绘。本次修订可能解决了当前审计报告信息含量低、相关性差等问题,但是不能解决

5、风险导向审计准则无法作为断定注册会计师过错根据的问题。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主要规定一些审计原则、目的和方向,强调注册会计师职业判定,没有明确的、可供直接操作的审计程序规定,能否还能够继续纳入法律程序范畴,并将其作为断定注册会计师过错的根据,值得商榷。二、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产生的新问题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与规则导向的审计准则一样,都是由财政部以法规形式发布的,两者的法律地位不应该有差异。但是在内容上,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没有规定详细的审计程序,强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定,强调注册会计师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的审计目的,导致注册会计师能否遵循了审计准则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一)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对审计程序

6、仅作原则性规定。风险导向的审计准则贯彻了风险导向的理念,由于各项审计业务的详细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审计准则不可能料想到所有的情况,注册会计师有责任根据被审计单位详细实际情况和审计业务的风险水平进行量体裁衣,确定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准则不但没有规定明确、详细的审计程序供注册会计师执行,而且要求在针对评估的由于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选择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还要为了实现审计准则规定的目的,确定能否有必要施行除审计准则规定以外的其他审计程序。审计准则失去了法律规范应有的明确性属性。 (二)施行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

7、师的判定。审计准则的风险导向,本质在于反对注册会计师机械地执行既定的通用审计程序,运用职业判定设计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职业判定贯穿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全经过。以函证程序为例,能否施行函证程序,不施行、无法施行函证程序、未回函或询证函回函不可靠时施行哪些替代审计程序,评价施行函证程序的结果能否提供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或能否有必要进一步获取审计证据等,都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都需要注册会计师作出判定。施行了函证程序,不等于遵守了审计准则;没有施行函证程序,也不等于违背审计准则。在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指导下,不同注册会计师执行同一项审计业务,可能计划和施行不同的审计程序,做出不同的重大错报风险识别

8、和评估结果,设计和施行不同的应对措施,获取不同的审计证据;不同注册会计师对同样的审计证据能否充分、适当,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估结果;对于发现的错报能否重大,能否需要纠正或者披露,不同注册会计师会有不同的判定。 (三)风险导向审计准则无法作为断定注册会计师过错的根据。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以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实现查错揭弊的审计目的。只要存在会计信息重大错报没有被发现,注册会计师就可能被认定为风险评估没有做好(由于审计准则没有就风险评估作出详细的规范),或者应对措施不力(由于审计准则没有就应对措施作出详细的规定)等,也就因而会被认定为未遵守审计准则。审计准则的风险导向使得认定审计工作能否符合审计准则的要

9、求没有了明确的标准,注册会计师无法证实本人在选择和施行审计程序上不存在瑕疵(或者讲严格遵守了审计准则)。只要存在会计信息重大错报没有被发现,就能够认定注册会计师是有过错的,需要承当法律责任。审计准则失去了为审计失败提供抗辩根据的作用。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没有生存的空间,注册会计师审计侵权责任走向无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注册会计师职业没有了安全感。三、改良现行审计准则的建议审计准则法律地位确实定取决于我们对审计准则作用的认识。假如审计准则的作用是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即现行审计准则的作用定位),那么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审计程序就不能局限于审计准则的规定,应该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需要

10、根据实际情况执行审计准则规定之外的审计程序。此时审计准则不能作为审计失败的抗辩根据,实际上审计准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正确认识审计准则的作用,必须先将其与审计的作用区别开来。审计的作用是通过发现(发现后还要纠正或披露,本文不予讨论)会计信息重大错报,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信赖程度。审计准则之有无,审计准则之修改,都不影响和改变审计的作用。而审计准则不应该是为了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而存在,固然审计准则在客观上也有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的作用。审计准则的作用应该是合理确定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界线,防止注册会计师为减少审计风险而进行具体审计,使得审计成本大幅提高、审计信息因时间拖延而失去价值,

11、或者避免注册会计师无法承受高职业风险而拒绝提供审计服务或者退出审计行业。假如审计准则不能起到保护注册会计师免受不合理的法律责任追查的作用,审计准则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根据审计准则的合理确定注册会计师工作界线的作用,笔者以为,审计准则作为财政部发布的法规应该实行规则导向,对审计程序作出明确的、详细的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必须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否则要承当法律责任。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是审计内在的要求,也是审计本身存在的意义。固然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提供了保护,但是慎重履行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的最低要求,不是最高要求。强调审计准则的保护作用,不否认审计发现会计信息重

12、大错报的职能。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不是制定、修改和完善审计准则所能全部解决的。为了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价值、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行业协会应该及时总结审计实践经历,以发布和催促施行审计准则应用指南、审计准则问题解答、审计典型案例和指导性案例等方式,指导注册会计师怎样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这些应用指南、问题解答和指导性案例不是法律规则,不能补充到审计准则中去要求注册会计师严格执行。现行审计准则中属于风险导向的内容应转移到应用指南、问题解答和指导性案例中去规范。四、鼓励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肯定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提供了抗辩根据,但是为了防止社会公众质疑注册会计师逃避

13、责任,还要注意克制恶意利用审计准则的现象。提高审计质量、切实保障审计的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的职能,审计制度和注册会计师才有存在的价值。为催促注册会计师勤勉尽责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实现职业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致,行业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该采用鼓励的方式,而不是一味修改、补充、完善审计准则,或者进行空洞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惩戒。鼓励的方式包括: (1)声誉机制鼓励,即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与提高注册会计师声誉联络起来,与获取更多的审计业务联络起来;未能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声誉受损,进而影响审计业务的获取和保持。 (2)经济鼓励,例如:实行审计收费与发现会计信息的重大错报挂钩的计费

14、方法(采用基本审计费用加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按一定比例奖励的计费方法)等。通过鼓励营造以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为荣的行业气氛,不但能够保障审计的发现会计信息重大错报职能的正常实现,还能保证审计准则得以本质上遵守,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不被质疑。参考文献: 1颜延.从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义务看独立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J.会计研究,2003,(6). 2刘正峰.独立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研究J.中国法学,2002,(4). 3蒋品洪,张国兴,张雄飞.审计违规行为惩罚制度的窘境分析与改良J.商业会计,2021,(2). 4蒋品洪.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应保持必要的职业慎重J.商业会计,2020,(1).有关会计

15、与审计专业论文篇二(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审计研究)摘要:内部控制审计是当代审计的基础,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采购与付款循环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审计人员应在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对采购与付款循环业务控制测试的基础上,采用科学适当的方法对其内部控制进行本质性程序。结合当前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审计人员应进一步改良审计程序和方法,发表客观、公允的审计意见。关键词: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审计一、内部控制的目的和基本要素内部控制属于管理范畴,是企业管理当代化的产物。只要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它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对于促进国家各

16、项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实现企业经营目的具有重要作用。内部控制既是被审计单位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调节的工具,也是审计人员用以确定审计程序的重要根据。随着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审计工作从具体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评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在当代审计的发展经过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与信赖,完善了审计职能,提高了审计效率。二、企业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审计的意义采购与付款循环业务是外部商品和劳务的购置和付款经过,是存货流动的起点,是影响资产增加和现金支付的重要环节,该业务环节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主要涉及采购、验收、储存、会计等部门,具有与生产经营活动联络密切、业务发生频繁和

17、容易产生管理漏洞等特点。根据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应该将各项职能活动指派给不同的部门或者职员来完成,以确保业务处理的正确可靠。因而,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制度,防备和化解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健康发展。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是财务报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的审计,能够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找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能够确定本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因而企业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的审计是本质性程序的基础。三、采购与付款循环主要内部控制和可能存在的风险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内部环节应该包括: (1)仓库或者资产使用部门根据需求,经过受权批准

18、后提出请购。 (2)采购部门在收到请购单后,对经过批准的请购单发出订购单。对于大额的、重要的采购项目,应采用招标竞价的方式来确定供给商,以保证供货的质量和及时性。 (3)验收部门检验所接受货物的数量和质量与订货单上的要求能否相符,编制一式多联的验收单。 (4)仓库对于验收合格的商品组织入库,填写入库单,仓储区应相对独立,限制无关人员接近。 (5)仓库验收货物后,应该核对购货单、验收单和供货发票的一致性,确认负债,编制付款凭单,送交会计部门,以编制有关记账凭证、登记有关明细账和总账账簿。 (6)会计部门在收到付款凭单后对有关单据的内容逐项进行核对后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经过编制凭证以外的其别人员

19、审核后,由记账人员据以登记应付账款明细账、预付账款明细账和存货明细账以及货币资金明细账等。 (7)付款部门收到付款凭单后,认真核对付款凭单和附件,根据付款凭证上标明的付款日期支付货款。 (8)月末时,应由供货方向购货方寄送卖方对账单,双方应及时对账,发现不符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采购与付款循环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有:一是计划外盲目采购或构建固定资产,造成资金的挤压和低效使用;二是混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挤占生产成本行为;三是通太多提少提折旧,调节费用,进而到达调节利润的目的;四是利用固定资产清理截留转移企业资金;五是为降低资产负债率可能隐瞒应付账款账面余额;六是应付账款清理工作不及时,长

20、期挂账。四、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 (一)了解和记录采购与付款循环业务内部控制。审计人员采用查阅被审计单位管理制度和相关文件、口头询问或现场调查等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采购与付款循环业务的内部控制,运用编写内部控制讲明、设计调查表法和绘制流程图等方式,确定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目的。审计人员以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为目的,确定每一个详细目的的有效控制和薄弱环节,并对每一个控制目的的控制风险做出初步评估,同时制定对哪些控制施行符合性测试的计划,以进一步开展交易和余额的本质性测试程序。 (二)采购与付款循环业务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 (1)检查企业有关岗位责任制度等文件,检查购货与付

21、款循环的业务分工能否合理,并实地查看业务分工的执行情况; (2)从采购部门的业务档案中抽取购货合同或订货单,查明能否附有请购单或其他受权批准的文件; (3)检查大宗商品能否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供货商,并检查执行情况; (4)核对采购合同上确定的价格、付款日期与财会部门核准的支付条件能否一致; (5)检查合同能否经过有关部门审查,核对卖方发票上所购物品的数量、规格、品种与合同能否一致; (6)抽验部分付款凭单,检查其能否附有请购单、订购单、验收单,付款凭单和验收单能否连续编号; (7)核对采购合同、卖方发票、验收单和入库单能否一致; (8)检查企业月末对账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对不符情况的处理程序;

22、(9)检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能否定期进行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根据上述测试所获得的证据,审计人员重新评估控制风险水平,根据重新评估的结果,确定哪些业务环节存在重大错报风险,需要施行具体的审计程序;哪些属于健全的部分,能够减少审计程序。通过对购货业务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就能够确定本质性测试拟信赖的程度。五、采购与付款循环业务内部控制的审计内容采购与付款循环业务内部控制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 (1)物资采购计划能否为单位所需要购买的物资、设备,采购计划能否具有合理性,采购资金的;及到位情况。 (2)物资采购方式和程序能否合理、规范。审查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范围、方式、程序和文

23、件,投标的条件和招标纪律等,评标、定标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真实性;审查供货方的资格、条件能否符合要求。 (3)物资采购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采购项目能否符合立项审批,物资采购合同的要件能否齐全,采购物品能否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产品技术标准,产品的交货单位、交货方式、运输方式、到货地点、交货期限、验收方法以及结算及付款方式等条款,在合同中能否予以明确规定。能否明确了当事人双方或一方有违约行为时,责任承当的方式和标准。 (4)物资采购验收入库环节完好性和正确性。查验交货产品能否和合同规定或样品的规格、型号、质量、技术参数、价格一样、入库数量和质量与合同订购数量和质量相吻合。 (5)物资采购的货款结算能

24、否合规、正确。检查物资验收、入库手续能否齐全,产品单价、结算方式能否与合同相符,发票构成要素能否齐全,金额计算能否正确。 (6)物资设备采购的使用效率能否充分,能否到达预期目的。设备使用能否有具体详细的运行记录;物资设备的使用效能、效果能否符合采购立项的要求,使用效益怎样,能否到达预期的目的;使用部门能否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施行规范管理。六、当前采购与付款循环业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当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单位没有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未能及时开展内部控制业务培训,未能及时全面把握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资产和债务、基本建设、经济合同管理、会计核算等各项规定以及单位相关的内部制度,对经

25、济活动的重要环节未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缺乏内部监督机制,固然在外部和内部审计中发现了本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但未按要求进行整改;或者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有的单位缺乏岗位责任制和议事决策机制,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有效分离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施行。 (二)采购的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采购机构组成不稳定,职责界定不明晰,因而不能很好地协调处理采购需求、预算、计划与运行等方面的关系,难以承当采购管理的责任。部分单位分散对外采购,不能构成整体和批量采购优势,造成采购资金的浪费和流失。 (三)物资采购价格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大多数物资管理部门固然设立了采购物资价格管

26、理岗位,配备了专兼职物资采购价格管理人员,但所配备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数量不能到达管理的要求,对供给商提供的一些技术含量较高、金额较大的设备物资的定价能否合理无法作出判定。(四)采购合同或协议不规范。采购合同或协议条款权责不清,审批程序不当,或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及贸易政策,导致经济纠纷和经济损失。 (五)部分业务供货在先,采购价格备案在后。物资采购的实际操作程序为:通知供货验收议价签订合同付款,而且物资验收这项工作在工程完工阶段时才能得到签认,这种做法使得采购制度未能发挥事前控制作用。 (六)定价方法简单。物资采购价格管理人员不管价格能否合理均要与供货商砍价,这种定价方法认定价格根据不充分,供给商

27、摸准砍价规律后,会采取高定价策略,这些会直接带来物资采购价格偏高的问题。七、改良采购与付款循环业务内部控制审计的策略 (一)提高物资采购审计人员队伍素质。这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采购业务在生产经营经过中举足轻重,要求采购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业务工作技能,能够把握需求分析、采购计划制定、采购洽商、采购合同履行、供给商管理、采购信息管理等工作内容。 (二)推行物资采购集中管理体制。分散采购是大量滋生舞弊的体制性原因。集中管理是由企业物资供给部门实行业务归口,统一管理采购业务的制度。大量企业采购管理实践证实,企业施行集中采购,能够有效发挥规模优势,不仅能够构成经

28、济采购批量、加强议价能力,还能够获得价格折扣,进而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储备资金占用,提高性价比。因而集中采购是堵塞采购经过中各种漏洞的体制性保证。 (三)重视物资采购预算管理控制的审计。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企业经营指令严格执行。一是审查采购预算部门和权责划分,根据对称信息的原则,即谁需要谁申请,制定采购预算方案;明确采购预算的审批权,确保采购预算的合理性;二是审查采购资金管理的控制,主要审计资金使用计划表、资金;预算,监控采购资金使用经过;三是审查采购预算人员计划,包括预算信息调查人员、资金管理人员、预算编制人员、活动施行人员计划等。 (四)加强对采购方式的审查。

29、物资采购方式可根据详细情况采取公开招标、商业会谈、询价等,以获得合理的采购价格。审计人员应运用经历、知识来详细分析判定被审计单位采购方式选择能否得当,能否节约资金,减少了人力和物力消耗。 (五)审查供给商管理情况。首先,审查供给商评估和准入制度,能否是在对供给商信誉度评价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的供给商清单,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后,确定供给商网络。其次,审查采购部门能否根据公开、公正和竞争的原则,择优确定供给商,在切实防备舞弊风险的基础上,与供给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第三,审查供给商管理信息系统和供给商确认制度,被审计单位能否对供给商的资信和经营状况考核评价后,对供给商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并在

30、供给商管理系统中作出相应记录。 (六)评价物资采购绩效。建立涵盖物资采购数量、质量、时间、价格和采购效率绩效指标体系,对于储存费用指标、实际价格与标准成本的差额、采购计划完成率等指标计算分析;以采购业务的历史绩效标准、预算或标准绩效标准、行业平均绩效标准以及目的绩效标准为参考,对于采购部门和采购人员个人的采购业绩进行评估,通过分析评价,找出采购业务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改良的意见和建议。参考文献: 1秦荣生.审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2丁瑞玲.审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0. 3审计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

31、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20.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 5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详细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有关会计与审计专业论文篇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研究)摘要:目前,国内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不强是客观存在,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将从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经过中审计市场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进而浅析提高国内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策略。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分析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受权决定已于最近由

32、全国人大审核通过,估计2016年的3月份即可落地。注册制的推出改变了过去那种股票发行申报制或是形式审查制,证券机关对于企业上市融资的审核将不作本质性的审核,但是要求拟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十分是财务信息愈加公开、透明、真实、可靠,这同时对国内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有着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以其较高的业务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公正的执业态度等特征被冠以经济警察的称呼。然而,由于目前国内的宏观因素、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等原因,是造成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独立性不是很强的主要原因。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概述1.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内涵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精华,注册会计师只要在独立性的基础

33、上从事审计业务执业,所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才能符合客观、公正、透明等原则。注册会计师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审计独立性定义为两方面:本质性独立和形式性独立。 (1)本质上独立。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审计工作执业经过中,对于被审计单位相关财务信息所发表的专业判定不受任何方面影响的独立意见,进而表达对该单位相关信息保持客观或是专业的怀疑。 (2)形式上独立。事实上是指在注册会计师及被审计单位之外的第三者看来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即形式上的独立是从第三者感觉而言的,是独立性的外在表现。2.提高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性 (1)保护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工作经过中,所遵循独立性原则的好与坏直接关系

34、到能否保护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问题。商场如战场,企业在发展经过中为了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的,就需要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击败对手进而获得市场的主动权。因此就需要企业本身不断地做大做强、扩大公司规模,要做到这些就需要通过对外融通资金。而融资的渠道无非两种:即投资人投入或是对外举债。由于一般公司的财务信息不公开,使得投资人、债权人很容易对该公司产生一种不信任感。这就促使拟融资公司或是投资人、债权人聘用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其进行审计,进而对该公司相关财务信息进行公开的披露。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审计业务经过中,应该严格地遵循独立性原则,才能使得出具或是披露的审计报告具有客观性、公正性

35、,才能让投资者或是债权人充分得享有对于该公司的知情权,才会决定能否将资金投资或是借贷于该公司使用,进而保证投资者或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2)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由于我国的社-义性质所决定,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因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国有企业颇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国有资产的流失与否,也关系到国资委等政府相关部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营目的的考核。注册会计师作为中介机构,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能够聘请其对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应秉承独立性原则,对企业的资产状况、营利能力及现金流情况予以审计,最终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给予一个中肯地评

36、价。二、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存在的问题1.国内审计市场相对不健全随着我国社-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各类中介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8295家,可谓数量之多、规模浩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增加能够很好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使其更好地对委托单位服务。然而,也正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增加,使得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业务经过中难以完全地遵循独立性原则。其主要原因归结为审计市场恶意竞争较为严重,事务所之间竞相压价的情况非常普遍,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展业务经过中对于委托方较为敏感甚至是财务造假行为,很难给予一个较为客观、公正地评判,最终导致其所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独立性较差

37、。2.政府对注册会计师执业存在不当行政干预行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改革为独立审计状态时,地方政府部门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行政干预行为,无论是对上市公司的审计,还是对非上市公司的审计,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都深受地方政府部门不同程度的行政干预,遭到当地政府领导意志所影响。另外,长期挂靠制度也导致独立审计行业独立性差,依靠政府资源来获得更多的审计市场和经济收益,这样依靠政府行政权利来执业获取收益的的事务所,很难在其审计执业经过中坚持独立审计的原则。3.会计师事务所本身的缺陷问题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数量上和形态上仍多为小、散、杂状态,大多事务所无法独立的完成大、中型企业的审计业务。然而目前有资格从事证券

38、期货业务的事务所仅有40家,准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的内地会计师事务所只要11家。然而上市公司年报只要经过审计后才能公开披露,所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需求非常紧迫,社会对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规模、能力、规范程度的要求较高。三、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1.自愿接受独立审计的需求缺乏目前,由于我国一些重要的垄断行业及涉及国计民生产业仍属于国有独资或是国有控股性质,因此对于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的最大需求是政府部门,而不是政府部门以外的相关利益关系人。政府部门对于审计及鉴证的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却没有相关利益关系人高,相关利益关系人需要通过对经过审计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判定以最终决

39、策能否投资于该公司或是借款于它,政府部门属于非人格主体,其决策的风险已转让给其他相关利益人,政府部门对于审计要求仅限于法律中规定,至于审计报告的独立性怎样,并不是非常关注。而就当今国内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的情况来讲,委托单位聘请事务所审计人员从事的审计业务相当于是注册会计师的客户,直接决定着事务所及其注会人员吃饭的问题。假如注册会计师对于委托单位的全部业务都非常固执的坚持原则,就有可能失去这单审计业务,若长此以往就有可能造成事务所及其人员陷入无钱可赚的境地。事务所为了其生存或是发展,需要想办法维护客户的利益且尽量知足其所提出的要求,也就容易在审计经过中丧失独立性原则。2.审计人员独立性理念不强根

40、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只能是由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执业人员开展委托单位的相关审计业务。截止至2021年度末,已参加中注协会的个人会员超过20万人,其中,注册会计师执业人员99045人,非执业会员103566人,从数量上来看对于国内审计业务拥有着强大的人员基础。但是由于人员诸多并且每个审计执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及职业操守参差不齐,在实际工作当中对于独立性原则的把握不是很到位。另外,由于国内审计市场竞争剧烈,一些事务所为了降低成本、压缩开支只是将一些有执业资格的人员挂靠至单位内,并不让其真正的从事审计业务。详细审计业务工作则交给一些相对具备一定审计经历的人员但是没有获得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助审人

41、员)来操作,这部分人员对于财务业务以及审计业务也许较为精通,但是由于其借用其他有执业资格人员的名义从事该项业务,且没有经过注册会计师资格正规的培训,对于这些助审人员来讲,审计经过中就独立性原则更是无从谈起。3.法律不健全使得审计独立性难有强大的后盾据了解,我国的法律制度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经过中发生的重大失误或是过失的行政责任规定的较为详细及完善。但是对于追查注册会计师的民事法律责任,甚至更为严格的刑事法律责任缺乏相关的规定,因此造成注册会计师造假的犯罪成本过低。进而构成一种即便介入财务信息造假被发现,对于注册会计师严重的也无非就是吊销职业资格证书罢了的局面。目前在我国,(独立审计

42、准则)只是被当作行业规范,从注册会计师的素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构成及总体的执业环境来看,仅仅通过行业自律很难到达预期效果。四、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策略1.自愿提高独立审计的需求加速公司股权分配改革,进一步推进国有股减持,完善公司治理构造,能够提高自愿独立审计的需求。与此同时,规范、明确审计委托人(股东或是债权人)、经理人(公司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委托关系,进而构成三方制衡的局面。使得在整个审计业务经过中,审计委托人出于对本身利益或是保护其债权的角度、经理人出于其薪酬待遇及业内声誉的考虑、而审计委托人因其相关法律责任的角度则考虑其出具的报告能否客观、公正。能够看出上述三方代表着不同的利益且

43、不会为任意一方而妥协,最终到达的效果就是自愿提高了审计经过中的独立性,进而到达了坚持审计独立性原则的设想。2.加强审计从业人员的本身修养首先,审计业务必须由获得执业资格的人员从事,其别人员能够协助注册会计师做些案头工作,但是不得介入审计业务工作的最终断定或是审核;其次,注册会计师应该在日常工作经过中加强其综合素质,这其中既包括会计、审计等业务方面的问题,还应该有职业道德方面的提高,只要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最后,规范国内的审计业务市场,统一规定收费标准,任何单位不得私自降低标准。只要这样审计从业人员才能在其审计工作经过中,站稳立场、维护独立性原则,最终才能够使得委托单位的财务信息得到

44、公正、真实的反映。3.完善及健全相关法律加强国内的相关法制建设,在提高注册会计师待遇的基础上,加大财务信息造假的惩办力度,在民法中增加追查介入财务信息造假者的民事责任条款,对情节严重、造假金额宏大的应该追查其刑事责任,进而到达提高犯罪成本,加强审计人员独立性理念的作用。五、总结独立性原则是对注册会计师在从业审计业务中所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只要很好地贯彻该原则,才能使得审计人员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真实、可靠,进而起到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发展以及对我国社-义经济建设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参考文献: 1乔莹.浅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J.商业经济,2021(01). 2林丽.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及对策J.商业经济,2020(01). 3彭皎.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20(12). 4张宁.在企业资源节约的实现中财务与审计的作用探析J.时代金融,2021(06)下.有关有关会计与审计专业论文推荐:1.会计与审计的毕业论文2.会计与审计论文范文3.关于会计审计毕业论文4.毕业论文会计与审计论文5.会计与审计的论文6.有关于审计毕业论文范文7.会计审计论文范文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