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诗歌名篇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宗元诗歌名篇赏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柳宗元诗歌名篇赏析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曾为监察御史。唐顺宗时为礼部员外郎,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集团。这个政治改革集团,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推行免除部分苛捐杂税等具有进步意义的政策。由于改革触犯了宦官权豪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竭力反对。宪宗李纯继位后,改变遂告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人被贬到边远的地区。柳宗元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十年后,改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最后病死在柳州,年仅四十六岁。人称柳河东,有(柳河东集)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诗鉴赏这是柳宗元贬永州司马时写的一首吟咏江野雪景的五
2、言绝句,是古今传诵的名作。头二句写雪封山野的情景。千山万壑,树木茂密,可是山中却不见一只飞鸟;原野辽阔,途径万条多,却不见一个行人的足印。极目四望,唯见四野白茫茫,一片银色世界,这两句没有明点“雪字,但“鸟飞绝、“人踪灭的幽寂境界,却生动地表现出了漫山遍野的雪封景象,使人感到寒意凛冽。后两句别开生面,勾画了一个渔翁独钓寒江的奇异景象。风雪满江,在那严寒的江上看不见任何东西,只要一叶渔舟,渔舟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正迎风抗雪,在寒江上垂钓。最后一句点出“雪字,包笼全篇。四句诗,有山有水,有孤舟,有渔翁垂钓,人物与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极佳,是一幅绝妙的寒江独钓图。称得上诗中有画,画
3、中有诗。难怪后世画家,多喜用该诗的意境入画。这首诗看似乎写景,其实是借江野雪景的描写来塑造诗人本人的形象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形,实际上是诗人的自画像,它寄寓着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遭到残酷的打击迫害,远谪永州,与同党天各一方,处境孤单,但他并不自弃,始终坚贞不屈。他在(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中就曾表明:“虽万受抛弃,也“不更乎其内。在永州十年后,他改任柳州刺史,地虽更为僻远,但有了实权,他就又以积极的革新政治的姿态,兴利除弊,为柳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这都清楚地讲明他在政治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所以讲诗中所刻画的老渔翁形象,正是诗人同恶劣环境
4、对抗的内心世界的形象表现。但是诗中以辽阔空旷的背景映衬寒江独钓的孤舟,也透露出诗人寂寞孤单的情怀。这首诗语言简约,意境高洁。“绝、“灭、“雪都是以入声字作韵脚。入声字短促,很合适表达愤慨不平的心声和幽寂凄冷的情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诗鉴赏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打击迫害,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上任途中,再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为各远州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七人,时称为“八司马。元和十年春
5、,朝廷执政大臣中有人赏识他们的才能,想起用他们,除韦执谊、凌准已死,程异已先起用外,柳宗元等五人一起被召还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竭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把他们贬逐出京。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韩泰被贬为漳州今福建省龙溪县一带刺史,韩晔被贬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一带刺史,陈谏被贬为封州今广东省封川县一带刺史,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官职固然比司马高了,可是地区却更为僻远,这实际上是政治迫害的继续。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他们一路上互相赠答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
6、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相互的友谊愈加深厚了。他们一直同行到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惜别。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寄给刘禹锡等四位同道。诗的开始两句,写登城楼触景伤怀,是总写。“城上高楼接大荒,写城楼的形势,是写实。柳州城外边远,城楼很高,四野杂树参天,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登城楼遥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大荒野。这句起势高远,意境阔大,情景俱包,悲凉之气,覆盖全诗,很自然地开启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诗人面对着辽阔的大荒野,不禁悲从中来,愁思万端。他想到本人怀着济世之志
7、,介入政治革新,本是为了替朝廷除弊兴利,做一些对百姓有益之事,却不料“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冉溪)远谪永州,十年被弃,壮志未酬。好不容易得到召还,满怀希望地回到长安,以为政治理想又可实现了。谁知立足未定,又被贬逐到更僻远的柳州,离乡去京更远,使他感到孤单,对战友的思念更深。他极目南望,一片荒野无涯之色,使他不禁“愁思茫茫,如海如天了。“茫茫,既是写“海天的无边无际,同时,也是写“愁思的无穷无尽。中间四句,紧承上句,就登楼所见景象,由近及远托景抒怀。前两句是近景,写夏天的风雨景象。“惊风乱飐芙蓉水,写狂风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夏季水池里长满了娇艳美丽的荷花,可是狂风突起,肆意吹打,娇
8、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东倒西歪,飘摇动乱。句中的“惊字,讲明狂风突起。“乱字承“惊而来,“乱飐,形象地写出了狂风肆意吹打荷花的情景。“密雨斜侵薜荔墙,写暴雨打薜荔,乃陆上景象。城墙上长满了芳香的薜荔,景色美丽,不料突遭密集的雨点猛烈斜打,备受摧残。“斜字承上句“风字而来,由于风狂,所以雨斜。“斜侵,写出了暴雨猛烈地冲打薜荔的情景。以上两句,外表上是写夏季的急风暴雨景象,但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和迫害。以自然景象暗喻人事,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文中也是经常运用的。这种曲折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含蓄蕴藉之妙。后两名是远景,写山水景象。“岭树重遮千里目,写山。诗人登上
9、城楼,是为了遥望远方的战友。他站在城楼上向南眺望,那山上的树木重重,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望不到远隔千里的战友,他不楚黯然神伤;他把视线收回,俯视着城外的柳江,柳江逶迤东去,使他不禁又产生了“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悲哀。这是写江流。用回环曲折的江流比喻诗人本人的愁肠百折,异常贴切。这句本于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句意,诗人只是稍加点化,便情韵别致。这一句既照应了开始“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又很自然地引发下文的慨叹。诗的最后两句,感慨共同的不幸遭遇,直抒情怀,点明寄书寓意。诗人与刘禹锡等四位战友,一同遭受贬逐,又“共来百越文身地,天各一方。既是这样,相互就应音书频寄,常来常往,音讯不断才是。可是,
10、“犹自音书滞一乡,音信阻隔,竟不能互相慰藉。这茫茫愁思,真不知怎样排遣了。“犹自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战友们的殷切怀念之情。这首诗托景抒怀,通过登柳州城楼所见景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同贬战友们的深切怀念。全诗构思精细,抒情委婉深沉,把一腔难于言讲的思想感婉转托出,含蓄蕴藉。情调虽较低沉,却富感染气力,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土。柳宗元诗鉴赏柳宗元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一直怀友望乡,愁思郁结。为了排遗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
11、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更触动愁怀,真是“登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湘口馆)。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亲友,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首句写登山所见的景象。“海畔尖山似剑铓,这是描写柳州四野群峰的峻峭。“似剑铓,真是形象可怖,令人触目惊心。但这并非夸大之词,而是写实,是贴切的描写。柳州一带,千山林立,多拔地峭竖,有如桂林。苏轼讲:“仆自东武适文登,并行数日,道旁诸峰,真如剑铓。诵子厚柳宗元的字诗,知海山多奇峰也。苕溪渔隐胡仔也讲:“余两次侍亲赴官桂林,目击峰峦奇怪.海畔尖山似剑铓之句,真能纪其实也。第二句紧承上句,触景伤怀:“秋来处处割愁肠。秋天是万物由盛而
12、衰的季节,天气萧瑟,树木凋谢,容易惹动愁思,所以古人多有悲秋之词,诗人此时此刻,更是如此。“割愁肠一语,是由“似剑铓的比喻所产生联想。似剑铓的尖山,在萧瑟的秋季里,对“一身去国三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逐客来讲,确是觉得有如锋利的宝剑在割本人的愁肠似的。诗人的愤郁绞痛由此可见一斑。三、四两句由峭拔似剑铓的群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特的幻想:诗人希望能有一个变身法,将一身变化作千万个身,以便“散向峰头望故土。这虽是一种幻想,却把诗人希望重回京城和怀念亲友的心情表现得特别真切强烈,形象生动。这首诗前两句比喻新颖贴切,后两句设想更是奇特,但都是从实感中产生,并非凭空诞想,所以读来既新鲜又真实
13、感人。此诗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样,都是寄怀之作,通过登临所见,触景伤情,抒发怀念友人和故土之情,只是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所不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七律,诗中托景抒怀,曲折传情,意在言外。这首诗是七绝,诗中熔情入景,用粗浅的语言来描写内心中隐情,表现得鲜明突出。二诗异曲同工,各臻其妙。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柳宗元诗鉴赏元和十一年816暮春,柳宗元的从弟柳宗一,自柳州赴江陵,柳宗元怀着沉厚的感情写了这道诗。头二句写送别时的情景。暮春时节,落花飘零,诗人送别从弟宗一来到柳江边。两情依依,相望垂泪不语。诗人凝望着一去不返的江水,不由悲从中来:长期的贬谪生活,心灵已千疮百孔,患难弟兄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