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_1.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035294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_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首古典诗词名篇鉴赏古典诗词20首名篇鉴赏1、点绛唇林逋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注释】: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王:贵人之子。也是草名。萋萋:草盛貌。【赏析】:林逋的(点绛唇)是一首咏草的杰作。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语言美,意境更美。为历代读者称诵。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优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余花两句,写无主荒园细雨中春色凋谢,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

2、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悲悼,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眼看“匆匆春又归去,词人流露出迫不得已的惆怅情怀。过片直写离情。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代为亲人送行,常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此时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太阳西下。“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词人正是捉住了黯然销魂的时刻,摄下了这幅长亭送别的画面。最后“王三句,活用(楚辞意,是全词之主旨。“王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诗词中,往往代指出门远游之人。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渐渐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正如煜)清平乐(词所讲:“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话外音】:金谷园

3、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其意味,与杜牧(金谷园)诗中的“流水无情草自春相近。“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集评】:石崇(金谷诗序)里讲,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他曾金谷涧为其饯行。所以后来南朝江淹的(别赋)中就有“送客金谷之讲,成了典故。“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人既去,园无主,草木无情,照旧年复一年逢春而生。薛砺若(宋词通论):林逋的(点绛唇)为词中咏草的杰作,词境极冷绝凄楚,与欧阳修的(少年游),梅尧臣的(苏幕遮),都为咏春草的绝唱。2、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

4、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羁旅之中与故人偶尔相聚的情景。首联写与故人相聚的时间、地点;颔联写在乱世中相聚实属出其不意;颈联写秋夜的凄凉景色,暗寓他乡生活的辛酸况味;尾联写长夜叙谈,借酒浇愁,深入地表达了对故人相聚的珍惜和朋友间深厚的友谊。全诗叙事写景,情景交融,含蓄婉转,真切感人。“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秋夜里,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城池沉浸在夜色重重的包围之中。诗的开始两句,一写时间:秋天的满月之夜,一片清辉;一写地点:京城长安,已沉睡在静静的深夜里了“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我们不期而遇,一起在江南相聚,却

5、令大家怀疑,是相逢在梦里。虽身在长安,还能与江南故人偶集客舍,倒反而使人怀疑起来,这莫不是在梦中相会吧。“还作、“翻疑,感情真诚,笔底传神。为何会有这样动人的感情呢?由于本人离家在外,心境也是极为凄苦的。“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秋风飒飒,惊飞了树枝梢头栖宿的乌鹊,玉露冷冷,秋草里寒虫唧唧地啼泣着。第三联所写的“惊暗鹊、“泣寒虫,固切时序写秋景,实寓有怀乡的悲凉况味。“惊、“泣二字,含意深入,写尽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漂泊在外的人都沉醉于饮酒,酒醉方能解千愁,大家互相挽留着不肯散去,心里只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又要分手。末联里,作者直抒胸臆“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6、羁旅他乡的人,只要醉了才不思乡啊,那就长醉不用醒吧;虽欲相留,共话乡情,却怕听到报晓的钟声,由于晓钟一敲,相互势必就要分手了。竟夕长谈,犹不忍分离,这既表现了对故人的深情厚谊,也加深了对故土的思念。全诗情景交融,婉转深至,韵调清美,悠然不尽。夜深将晓,显示出异地故人相会的喜悦及友人们的真诚感情,衬托出羁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愁苦。他乡遇故人,是人生之一大极乐,正由于当中浸透着多少的异乡孤寂啊!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参、幕府,曾任秘书省正字、东阳令、抚州刺史、容州刺史等职。大历、贞元间重要诗人。论诗主“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

7、于眉睫之前。其诗容广泛,构思新颖,清新典雅。(新唐书)本传有“耕饷岁广,狱无系囚之称。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3、宫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解释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理,多少年轻女子被掠(美名其曰选)进皇宫,终身禁锢于宫墙之,青春活活断送.这是古代女子的悲剧.古典诗歌中描写宫廷生活的宫词,常取此为题材,为不幸的宫女倾诉苦衷.武衍这首宫词,以深惋之笔,借景托情,描写宫女被禁锢的悲哀和渴望自由而不可得的怨恨之情.诗从描写宫苑春色起笔.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季节,可是宫苑里却春色沉沉,一片沉寂;只要那雪白的梨花飘舞于阑干阶砌,更显宫禁之凄凉.建章,汉宫名,后泛指宫苑.春色,

8、是妙语双关,既是指自然美,也是喻宫女的青春.锁,则是诗眼.满庭春色,闭锁于高墙之,无由泄漏;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白白消逝.由这锁字自然地引出下面两句: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出宫墙,这是宫女的愿望,因而那落花飞舞出宫墙的眼前之景,十分触动她们的心,她们恨不得立即变成落花,飞舞而出.落花在这里不仅起了引情作用,也起了比照衬托作用:落花飞出,无从禁止,而本人身锁重门,插翅也难飞,人不如花.唯有一句,更暗示宫禁森严,无处不戒备.禁字与上句的锁字相照应,更衬托出宫女的不自由.此诗构思精巧,写宫女之怨,但并未点出宫女,也没有着一怨字,只勾画出特定的情态和气氛,引起读者必然的联想,使读者由其所

9、写之景物而观其未写的景物,据其所道之情事而默识未道之情事,有心领神会之妙.此外诗人以比和赋相结合.以春色喻佳人之年华,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这是比的手法.后两句用唯有、尽教等字眼直抒胸臆,又是赋的手法.诗意既婉曲又显豁,很有唐人风味.4、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四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尔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释】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老僧:即指奉闲。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蹇驴:跛脚的驴。苏轼自注:“往岁,马死

10、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赏析】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旧,由于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佑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他觉得,这些经历真是充满了偶尔。假如讲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是与它发生关联?假如讲与渑池有缘份,为何又无法驻足时间稍长些?这就是苏辙诗中的感慨。而由这些感慨,苏轼更进一步对人生发表了一段议论。这就是诗的前四句。在苏轼看来,不仅详细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经过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那么,在冥

11、冥中到底有没有一种气力在支配着这种行为呢?假如讲,人生是由无数个坐标点所组成的,那么,这些坐标点有没有规律可循?青年苏轼对人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喟。但是,人生有着不可知性,并不意味着人生是肓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就拿崤山道上,骑着蹇驴,在困难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的经历来讲,岂不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经历,一种人生的财富?所以,人生固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偶尔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事实上,若不经过一番困难困苦,又怎能考取进士,实现抱负呢?这就是苏轼: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向上,他的整个人生观在此得到了缩微的展示。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如今前四句上,

12、“雪泥鸿爪也作为一个成语被后世广泛传诵。但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也颇有特色。纪昀曾评道:“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所谓“唐人旧格,大致上指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作为七律,三、四两句本该对仗,此却一意直下,不作讲求。苏轼的“泥上二句,可以算是对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讲,本身也带有承接关系,所以是“单行入律。“意境恣逸的意思,就是不仅字面上飘逸,行文中有气势,而且涵丰富,耐人寻味,不求工而自工。这正是苏轼的“本色。【注释】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渑池:今省渑池县。知何似:知道象什么。蹇:跛,蹩脚。【简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对

13、往事的眷念。用“雪泥鸿爪来比喻人无意中留下的踪迹,就如飞鸿在雪地上踏出爪印一样。如老僧新塔,坏壁旧题,都是泥上爪印罢了,感慨人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全诗比喻新奇,属对工巧,写出了对生活的无限深情。析赏有一次苏轼和其弟苏辙子由路经池渑,路上马死了,两人骑着蹇驴到渑池一僧寺寄宿,并在寺壁上题诗。后来子由写了一首(渑池怀旧)的诗。东坡旧地重游,当初接待一心一意的老僧却已死,寺里替老僧盖了一座新塔,当年东坡兄弟题诗的庙壁也坏啦!再也见不到旧日的题诗啦,东坡百感交集而作此诗,感慨人生在世如飞鸿。对我有帮助5、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

14、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竹坞:绿竹丛生的洼地。水槛:近水的亭台。迢递:遥远。重城:一座又一座城。秋阴:秋天的阴云。简析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商隐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听着秋雨洒落在枯荷上的沙沙声,写下了这首富于情韵的小诗。诗题中的崔雍、崔衮是诗人的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这首诗就是诗人与崔雍、崔衮告别后旅途中寄怀之作。首句写骆氏亭:翠绿的修竹环抱着一干二净的船坞,骆氏亭外临着清澄的湖水。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

15、,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秋阴不散霜飞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气氛,衬托情绪。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诗人,心情不免愈加昏暗,而这种心情又反过来更增加了相思的浓度。诗人是旅途中暂宿骆氏亭,此地近一段时期的天气,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测,这揣测的根据就是“秋阴不散与“留得枯荷。这句一方面是为末句作铺垫由于“秋阴不散故有“雨;由于“霜飞晚故“留得残荷,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气氛、衬托情绪的作用。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

16、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经过。诗人原来是一直在那里思念着远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驰天外竟没有留意天气的变化。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雨点点点滴滴地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诗人这才意外地发现,这萧瑟的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韵竟别有一种美的情趣。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本人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却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蕴涵有一种不期而遇的喜悦。而诗人“听到的,又何止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滋味?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进而愈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这首诗固然写了秋亭夜雨的

17、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能够讲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娟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6、临江仙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译文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被人把本人的容貌,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风力,与风筝一起,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刚刚得到风吹,风筝渐渐在天空稳当地飘

18、起来了,还要打算远远地上天。雨过天晴,黄昏的落日通红。从平地向上看,能有几个人像我这样上了天呢?创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年青时,久困于考场,三十一岁才中了举人。他长得难看,人们都轻笑他,有爱开玩笑的人,把他的像画在风筝上,引线放入天空,挖苦他妄想上天。侯蒙看了就在上面题了这首词。后来,他竟真的一举考中了进士,历任要职。作者简介侯蒙,北宋官吏。字元功,密州高密(今属)人。进士及第,调尉,知柏乡县,徙襄邑。擢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崇宁间上疏论十事,迁侍御史,改户部尚书。大观四年,除同知枢密院事((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进尚书左丞。政和六年,为中书侍郎(同上书)。次年十月,罢知亳州

19、,徙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谥文穆。侯蒙年过三十始登第,有轻薄子画其形于纸鸢以戏之,蒙赋(临江仙)词以答。(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文)卷二七四收其文四篇。事迹见(宋史)卷三五一本传。赏析讲法一:这首词,外表上是写风筝,骨子里是挖苦封建社会那些往上爬的势利小人。“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是这些人行径的生动写照。上片写那些势利小人对他的讥讽。“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被人把本人的容貌,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风力,与风筝一起,飞上了高高的天空。一方面,写本人无端被人嘲弄,无可怎样;另一方面

20、,又是对那些苦苦钻营,千方百计寻找时机往上爬的小人们的辛辣挖苦。一旦找到了时机,就会好像这风筝一样,“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一语双关。下片写风筝飞入天空之后的情形。“才得吹嘘身渐稳,刚刚得到风吹,风筝渐渐在天空稳当地飘起来了,比喻某些人在社会上遭到吹捧,获得了稳固的社会地位。“只疑远赴蟾宫,还要打算远远地上天。“雨余时候夕阳红,雨过天晴,黄昏的落日通红。这是形容飞黄腾达的景象。“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从平地向上看,能有几个人像我这样上了天呢?进一步描绘了得势小人洋洋得意的神态。名义上是写风筝,实际上是写人,勾画出一个势利小人得势后自鸣得意的相貌。这首政治讽喻词,容深入,形象鲜明,情趣生动。

21、挖苦词并不多,但艺术上很有特色,通俗、有幽默,寓深入的哲理于粗浅明白的语言之中。讲法二:北宋神宗时期,侯蒙三十一岁了,才被地方推荐去考进士。同辈人见他年龄大,容貌长得又丑,因而看他不起。有轻薄的人想使侯蒙难堪,成心将他的像画在风筝上,放到天上让大家都看。侯蒙知道后不仅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并在风筝上题了一首(临江仙)。侯蒙不生气反而大笑,是由于他想到我国的习惯讲法“平步青云、“高高在上、“升入碧霄中都是要飞黄腾达的意思。词的下阙外表上写的是风筝,实际上是对本人前途的祝愿,其含义为:刚被人宣扬才站稳脚跟,好似又要进一步高升到朝廷或皇帝身边。你看我前程似锦,到时候将有多少人在平地上伸着脖子,看我这

22、个高高在上手握大权的重臣。讲也凑巧,就在三十一岁这年,侯蒙考中了进士,以后步步高升,在宋徽宗前期,担任过户部尚书兼枢密使等重要官职。7、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单生活和凄凉心情。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昏暗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特别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讲腐草化萤,固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寓居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

23、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能够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单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逐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讲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经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络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

24、,且将团扇共彷徨,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杜牧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照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讲,织女是天帝的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由于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本人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诚爱情的向往。能够讲,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梅圣俞讲:“必能

25、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能够讲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特别逼真地呈如今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8、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惧平昔颜!作品鉴赏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讲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

26、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而不显得衰飒;所谓“格,主要地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能够讲就是:情景分写。情与景,是抒情诗的主要涵;情景交融,是很多优秀诗作的重要艺术手段。然而此诗用情景分写之法,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开始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触发诗人情思

27、的契机和媒介:“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了。因而,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眼欲穿。前面写情之后,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步昏暗,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彷

28、徨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本人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其实诗人何尝不知本人容颜渐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一生悲,又增怅闷耳。“临水不敢照,恐惧平昔颜!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的心绪,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这种写法,对于这首诗来讲,有特殊的艺术效果。细细玩味,能够发现此诗是颇见匠心的。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

29、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惧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而“宿鸟归飞急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比照,所以是“起得超脱,接得浑劲见(瀛奎律髓)纪批。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如上述,则又失去这层好处。重华(贞一斋诗讲)指出:“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他所讲的“情景互换,就是“情景分写。当然,这种分写绝不是分割,而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永不凋敝的美。马戴这一首望乡之曲就是这样,它的乐音越过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遥遥传来,至今仍然能挑响读者心中的弦索。1作者简介马戴唐代诗人。字虞臣,曲阳今东海西南人。会昌841-846年间进士及第。宣宗大中847-860初年,在司空幕府中任掌书记,以直言获罪,贬为龙阳尉。得赦回京。懿宗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培训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