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黄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精).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黄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精)大黄的研究进展摘要:通过文献回首,对大黄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大黄的活性成分大体上分为蒽醌类,多糖类,鞣质。药理作用主要有去除氧自由基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影响,此外还有抗病毒,抗炎,甚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结论:中药大黄是一种极有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关键词:大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为常用中药,是传统泻下类中药的代表,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
2、eBaill.枯燥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成效。1大黄具多类药效活性成分,其中以蒽醌类,二蒽酮类,茋类,鞣质和多糖研究最多。其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胃肠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抗炎,保肝及抗衰老等。2-4近年来国内外对大黄进行了大量研究,其药理作用不断被认识,临床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加之人们对中医药的不断认可,使得大黄临床使用量逐年加大,药材价格也随之攀升。5现就近年来国内有关大黄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作一综述。1活性成分1.1蒽醌类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均含有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游离型蒽醌类成分。结合型
3、蒽醌类成分有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酚葡萄糖苷,大黄酸葡萄糖苷,大黄酸苷AD(药用大黄不含大黄酸苷类等成分,6大黄还含有大黄蒽类衍生物与葡萄糖结合成的苷类和蒽酮类如蕃泻苷(SennosideA,B,C,D,E,F等。71.2蒽酮类蒽酮类为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主要有大黄二蒽酮(rheidinA,B掌叶二蒽酮(palmidinA,B,C,和番泻苷(sennosideAF等,Babu等新发现了具有明显的抗细菌和真菌活性的蒽酮酯类成分及蒽酮醚类成分。81.3鞣质类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黄泻下以外新成效的深化研究,十分是大黄鞣质降低血清尿素氮活性的发现,使得大黄
4、鞣质的化学成分研究不断深化,研究者从唐古特大黄和掌叶大黄分离得到40余个化合物。910鞣酸等是良好的自由基活性氧的去除剂,但大黄去除活性氧的作用与这些组分中哪些成分相关尚须进一步研究;国外对大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表明,经各种层析柱从大黄水提物中得到一淡褐色粉末,相对分子质量约2800的缩合型鞣质,其构造为部分酰化的8聚体,命名为RG-鞣质.111.4多糖多糖类是大黄的另外一类重要组分。张思巨等从大黄根及根茎中得到DMP-1和DMP-2两种酸性多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1000和25000。TLC和GC分析表明2种多糖的糖组成完全一样,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来苏糖,木糖,葡
5、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组成。以往的研究显示,12大黄多糖中单糖组成的种类和比例随大黄的种属,产地及收集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这种差异能否会导致药理作用的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2药理作用2.1泻下作用大黄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番泻甙类口服后,在消化道内被细菌代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而发挥泻下作用。番泻甙在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蒽酮,大黄酸蒽酮可刺激大肠黏膜,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另外还可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阻碍Na+转运,使肠内浸透压升高,保留大量水分,促进肠蠕动而泻下。亦有研究证实:大黄发挥泻下作用的另一途径是番泻甙由小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为甙元,再刺激胃壁神经丛而引起大
6、蠕动致泻,同时一部分以原型或甙元随血转运到大肠,刺激黏膜下神经丛和更深部肌肉神经等使肠运动亢进,引起泻下。大黄的泻下成分能排泄于乳汁中,乳妇服用后可影响乳婴,引起婴儿腹泻。大黄具有兴奋和抑制胃肠的双重作用,前者的物质基础是番泻甙,后者的物质基础是鞣质类。实验表明:大黄汤对小鼠的胃肠道初期呈运动亢进,后期呈运动抑制,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大黄中所含之鞣质对胃肠运动有抑制作用,故在产生泻下作用后可出现便秘。大剂量使用大黄(15g时,产生泻下作用;小剂量使用大黄(0.050.3g时则出现便秘,其机制与大黄中所含鞣质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过少的泻下成分的作用有关13,14。2.2抗菌作用大黄对多种细菌
7、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主要的抗菌成分为:3-羧基大黄酸、羟基芦荟大黄素、羟基大黄素,它们对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目前已知的抗菌机理为: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脱氢、脱氨,并能抑制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15。钱氏16用大黄醇提片治疗急性肠炎54例、急性细菌性痢疾110例,总有效率95%。2.3治疗慢性肾衰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减少肠道中的氨基氮的重吸收,阻断尿素的合成原料;抑制肝、肾组织中尿素的合成;提高血中游离必需氨基酸的水平,后者可促进机体利用体内尿素氮合成体蛋白;抑制体蛋白分解,使尿素氮和肌酐值降低;尿中尿素和肌酐排泄量有增加倾向;明显降低胍类毒素的蓄积。研究还发现:大黄改
8、善氮质血症;影响残余肾组织代偿性肥大;降低残余肾的高代谢状态;纠正脂代谢紊乱;减少蛋白尿,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值17。2.4大黄的抗炎、抗病毒作用大黄治疗炎症的机制主要有18:大黄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能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有利于炎症机体抗炎抗毒的应激反响。大黄有减轻血中内毒素作用,能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细胞聚集反响,并能抑制环氧化酶途径产生的血栓素A2和17-三烯酸生成,使脂氧化酶通路活跃,羟基花生四烯酸生成增加,有阻止重症感染患者病程向多发性脏器功能衰竭演变的重要作用。2.5大黄的趋精神作用国外从化学、行为药理学及神经化学方面讨论了大黄的趋精神作用19。以为大黄趋精神作用的主要
9、成分是RG-鞣质;大黄的趋精神作用与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作用一致,并且不伴有行为毒性。3结语大黄一直是常用大宗中药材,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可见,其成分研究已从传统的蒽醌类,蒽酮类扩大到二苯乙烯类,苯丁酮类及多糖类等,但少有新化合物被发现!大黄的药理作用主要集中在调节胃肠功能,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以及比拟新的调节雌激素水平等方面!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大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为大黄或以其为原料药的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系统指导!大黄及其提取物肾毒性的研究目前尚未深化,为确保大黄及其制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大黄毒理学的深化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侧重点之一!傅兴圣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
10、共和国药典:一部S.2020年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2南海江,许旭东,陈士林等.大黄属研究植物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20.3谢燕,李国文,马越鸣等.大黄多糖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21,48(32:25-27 4郭志伟,刘琳娜等.大黄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状况J.中国药房,2006.5张村,李立,肖永庆等.HPLC法同时测定大黄不同来源药材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20.6李敏,李丽霞,刘渝等.大黄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当代化,2006.7何正显,信玉琼,陈明等.大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急症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7.
11、8傅兴圣,陈菲,刘训红.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20,25(389肖培根主编.新编中药志第一卷bA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332:56I5GA10李丽,张村,肖永庆,等.大黄药材中苯丁酮及二苯乙烯类成分的含量测定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88(43:53-5711李秀才.大黄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21,88(43:76-773谢燕,李国文,马越鸣等.大黄多糖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21,48(32:25-2713林永成.大黄治热结便秘的机理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1996,35(2:75-76.14张子梅.影响大黄泻下作用的因素浅析J.陕西中医,2003(5:90.15温枫.大黄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山西中医,2000,6(3:53-54.16钱尚统.单味大黄醇提片治疗急性肠炎、菌痢的疗效观察J.中成药,1989,11(9:23-24. 17黄翠玲,李才,邓义斌.大黄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8:506.18蔡胜秀.大黄治病疗效及原理概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4(3:23.19贺玉琢编译.大黄的趋精神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1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