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必背知识点_1.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021679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文必背知识点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古诗文必背知识点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文必背知识点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文必背知识点_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古诗文必背知识点中考古诗文必背知识点2021-02-2710:32:34来源:上海智康1对1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此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3。(关雎):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这两句就是佐证。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一章是写诗人对伊人的深深怀念。第二章是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强烈追求又得不到的真诚情感。第三章是表达了对伊人的失望情感。能够把她看成爱情诗,可以以把她看成友谊诗。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具体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述,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4、(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句子;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形容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心远地自偏。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本诗中把对朋友的真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

5、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讲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以全新角度说明对离别的看法,饱含友谊,让人胸襟豪迈爽朗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用来形容人们在世界各地都有知心朋友,固然远隔重洋,却如近邻一样亲近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4。拓展: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类似。5。第二句中“望的表达作用: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络起来,望中含情,表达了对友人沿途劳顿的担忧之情。6。扼要分析颈联的内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答:这两句

6、以理性的议论展现了友谊和别情的新意境: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的阻隔。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趣和阔大的襟怀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名句,它告诉我们什么?答: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久的,也是无所不在的。8。这首诗与其他送别诗的不同点是什么?答: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拓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改以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襟怀。6、次北固山下唐朝王湾(重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光阴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

7、句;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慨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蕴含新事物孕育于往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首联写出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4。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何?答:“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特别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或“失更好。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

8、这种效果了。5。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作扼要分析:A“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生机。B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C“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妙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6。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以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何?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土洛阳的思念。7。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如何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如何的思想感情?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单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8。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

9、,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以为它“妙在何处?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写景逼真,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惹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气力。7、(使至塞上)唐朝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景象,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诗句;(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是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JP2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本人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暗示诗人由于遭到排斥而激愤和抑郁的

10、内心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bNYD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朝李白重点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能够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3。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泣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4

11、。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5。作者为何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由于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6。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扬,请你讲讲其妙处。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9、(行路难)唐朝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何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用历史典故表现

12、诗人心存被启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与此意境、创作手法一样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比喻人生道路固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0、(望岳)唐朝杜甫(重点)(2006年中考已考)岱宗夫怎样?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远眺泰山的诗句:岱宗夫怎样?齐鲁青未了近望泰山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细看泰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表现诗人襟怀崇高

13、理想的诗句;望岳产生登岳想法的句子;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全诗紧紧围绕诗题中的“望字着笔,依次写了远望、近望、凝望、瞻望的情景,答: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宏伟气势,显示了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6。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为人称道,请扼要分析好在何处?答:一个“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字运用夸大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绵长。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

14、出了诗人如何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答:写出了诗人不怕艰险、勇攀高峰、俯视万物的雄心和壮志,显示出他坚定不移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读来催人向上,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11、(春望)唐朝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思念家乡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运用比照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5。“破、“深写出了如何凄惨的景象?答:“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

15、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写出了国都陷落、城池破败、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冷寂荒芜的景象。6。杜甫诗有诗史之称,本诗折射出如何的历史事件?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答:安史之乱,表现了忧国思家、感时伤坏之情。7。情景交融在颔联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试加以赏析。答:花鸟本是怡人之景,而诗人见之而泣,闻之愈悲,可见时局的不幸,这里诗人将悲情融于乐景,愈加重了悲的抒情色彩。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知道为何吗?答:这两句真切地表现了战乱中人们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消息的心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的。9。

16、末句“不胜簪这一细节有如何的作用?答: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亲之情。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一个“恨字中;后四句抒怀,一个“搔的动作细节将一位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朝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依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黑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若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

17、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狂风咆哮破物飞茅的句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连夜遭雨的惨状的句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诗人忧国忧民却能做到忘我的句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拓展: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意境一样的句子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拓展:与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属于忧国忧民思想感情的句子:“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若山的呼喊。13、

1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代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描写边塞雪景作者从想象角度虚写雪景的句子;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送别场面的句子: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参军中大帐写天气奇寒,侧面表现雪的威力的句子: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

19、衣冷难着。从人的感觉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从雪后沙漠、天空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的句子;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从帐内饯行场面表现友谊浓郁与真诚、心胸的豪放与豁达: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表明分别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8。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9。拓展: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朝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

20、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诗中最为精彩描写早春的绿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诗句是:草色遥看近却无。2这首诗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哪些?答:小雨、草色等,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欢之情。3“近却无一词好在何处?答:“近却无表现了诗人独到的观察体验,早春时节春草娇嫩细小,星星点点,远看一片碧绿,近看却时有时无,这三个字将早春小草的特点细致的表现出来。4请你用本人的话概括这首绝句的主旨。答: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5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答:一切美妙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6写景须捉住事物的特征,诗中1、2句写出了早春如何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作者所写的早春之景。答:写出了春雨细腻滋润、春草若有若无的特点。长安的大街,浸在蒙蒙的细雨中,雨丝是那样轻细,那样柔和,那样滋润,好似酥油一般。在细雨的滋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培训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