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俗学概论温习资料汇编.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9019238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民俗学概论温习资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民俗学概论温习资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民俗学概论温习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民俗学概论温习资料汇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民俗学概论温习资料汇编【民俗学概论】温习资料一、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形式性的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是不死的活化石。一切民俗都属于民间文化,但不是一切民间文化都是民俗。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二、民俗学:以民间风俗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三、民俗学的性质:1、由于研究范围广,故有穿插学科的性质。与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穿插。2、是一门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科学,故有独立的学科性质。四、民俗学的任务:1、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现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采集、

2、整理、描绘、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构造、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2、当前任务,建立独立的学科体系,使这门年轻的学科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并在大学里独立发展。3、帮助我们认识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解释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五、民俗的基本特征:1、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经过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2、形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或社会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相互类似性。3、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经过,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4、扩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经过,也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5、

3、稳定性,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6、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扩布经过中引起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又称为形式性7、规范性,协调生活,调整观念和行为8、服务性,服务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协调民众心理知足其审美的需要六、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教化功能,是指民俗在个人行为经过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2、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3、审美功能,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4、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

4、力和凝聚力。5、调节功能,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6、社会调节和控制功能。指民俗通过本身所具有的不成文程式化规矩属性,对其流行范围内的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意识所具有的约束作用,通过对社会各种关系和行为及意识进行规范,以维护这种民俗所流行区域内民众群体利益的一种社会管理效应七、农业生产民俗一、农业生产民俗的产生二、农业生产民俗是伴随古代农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文化现象,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构成的文化产物,既是生产经历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二、农业生产民俗的特征1.地域性和季节性2.功利性3.技艺性4.保守性与稳定性5.经历性6.田园性

5、三、农业生产民俗的类型一农业耕作的时序、季节风俗二占天象、测农事的风俗三卜农事丰欠、祈福风俗四农业禁忌、祭祀的风俗五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风俗六农业生产经过的风俗七农业娱乐风俗习惯七、工匠民俗1、工匠的技艺传承,百工五法,是我国古代工匠技艺中最出色的的创造,指规矩绳水悬,百工五法的运用,构成了我国工匠生产技艺最基本的民俗形态。我国建筑艺术风格的斗拱飞檐正是中国工匠技艺传承最精华的部分,作为最具东方建筑风格的代表性特征被列入世界建筑艺术史是我国工匠对人类建筑艺术的创造性奉献。营造寺院,庙宇和宫殿的木匠古代称为大工,是同类匠人中水平最高的。此外,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用品,其中以湖笔、徽墨、宣纸、

6、端砚最为有名2、工匠的行业风俗一师承制度,指选徒、拜师、传艺到出师,各行业都有本人的一套规矩。师傅对徒弟采用的家长式管制,具有很强的严肃性二职业行话,是各行工匠为了本行业的技术保密、内部交换想法或其他特殊需要而创造传承的一种行业用语,外行人很难明白其中含义三行业禁忌,各行工匠都有本人特殊的语言禁忌和行为禁忌四祖师崇拜,反映了各行工匠对本行业创始者活记忆超群者的怀念和崇拜,祖师多为有身份有地位之人,借此抬高身价。3、工匠民俗的特点,(一)师承关系的系谱性二技术教授的封闭性三生产活动的神秘性八、商业与交通民俗一、商业的民俗特点:集市、行商、坐商一集市的民俗原始的集市民俗经历了四种形态:原始的无言交

7、易、按需进行的自然交易、按数量、质量进行的等价交易、用商品媒介和支付手段进行交易。二商的民俗中国传统的商的民俗包括居间商、行商、坐商三种。三市、商的民俗标志在古代,市的民俗标志以市声为代表,传统的商的民俗标志主要表如今招幌、字号牌匾、店堂标牌、商标、广告等方面。二、交通运输民俗的民俗特点一传统的交通设施及运输工具:丝绸之路、西蜀栈道二交通运输的民俗特点八、饮食民俗,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的经过中所构成的风俗1、成因经济原因:各地出产不同自然条件的原因:东辣西酸南甜北咸民族原因:民族特色宗教信仰的原因:教义、戒律。2、阶段生食;熟食;烹调烹调是在熟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饮

8、食构造和类型一)饮食构造是指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主食、菜肴和饮料的配置方式。菜肴是饮食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菜是蔬菜的总称;肴是煮熟的鱼、肉。菜肴即指饮食构造中的素菜和荤菜。在日常生活中,用来配制菜肴的原料有蔬菜、鱼、肉、禽蛋、调味品四类。饮料,经常作为饮食构造的补充,在生活中也不可或缺。饮料有酒、茶、奶等,其中又以酒和茶为主。二种类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祭祀食俗待客食俗特殊食俗4、饮食的惯制日常生活需要的饮食惯制岁时节日的饮食惯制礼仪饮食惯制信仰上的饮食惯制5、八大菜系简介广东菜简称粤菜由广州、潮州、东江客家菜三种地方菜构成。四川菜简称川菜北菜川烹、南菜川味的特点,享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美誉。讲

9、究色、香、味、形,以味的多、广、厚著称。山东菜简称鲁菜,也是黄河流域烹饪文化的代表。山东菜可分为济南风味菜、胶东风味菜、孔府菜和其他地区风味菜苏菜简称苏菜,以苏州和扬州菜为代表浙江菜简称浙菜,是浙江地方风味菜系。福建菜俗称闽菜,以福州菜为代表,素以制作细巧、色调美观、调味清鲜著称。湖南菜又称湘菜,以腴滑肥润为主,多将辣椒当主菜食用徽菜是安徽菜的简称,又叫皖菜,主要由皖南、沿江和沿淮三方菜式组成吉菜是吉林菜的总称。被一些人士誉为八大菜系的“九妹。九、服饰民俗服饰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有关体外部装饰的总称,作为物质文化,它是人类物质生产的产物;作为精神文化,它又是人们政治、宗教、哲学、伦理、审美等

10、观念的结晶。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气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构成要素有:质,形,饰,色,画1、服饰及构成,服饰具有两重民俗性格,一是保护身体,二是装饰。服饰主要包括下述四类。(1)穿着内容,用不同质料如棉、麻、丝绸、毛纺、等(2)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内容。头发的装饰物如夹、耳部装饰物如耳环、等。(3)对人体本身的装饰物内容,梳各种发式、束胸、缠足、纹面、纹身等(4)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内容,各种佩刀、各种扇等2、服饰民俗的产生和发展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遮身蔽体,防寒御暑为主要目的。第二阶段,服饰除用遮身蔽体之外还以适应生产需要为主要目

11、的第三阶段,服饰成为社会角色和等级身分的标志。第四阶段,服饰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反映出某些社会观念、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3、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职业地位用处民族季节质料色彩样式工艺4、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人生四礼诞生礼,小孩戴长命锁、银圈等;成年礼加冠;婚礼结婚服饰用红色;丧礼白色;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2求吉心理例如虎头帽等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5、服饰变化的因素:1、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沟通。2、在历史发展中因生活条件和社会观念的改变而影响到服饰的改变6、服饰承载观念的变化与构成服饰要素的变化么互相作用,互为因果,基本趋向是在

12、人类社会早期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构成要素的变化,在人类跨入文明时代之后,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观念的变化。7、汉族服饰特征:a、五中正色青红皂白黄b神秘的中国术c、由抽象到写实的衣服图案。十、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祖先崇拜与儒家的礼仪伦常相结合而构成的社会意识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人生礼仪中有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礼、这四次重大礼仪的换装都体现了中国礼仪伦常和崇宗敬祖的观念,如婴儿服饰特点是挂银圈、玉锁之类佩物以保命护魂,成年礼中男子加冠,女子加彝族还有穿裙子仪式开襟,结婚最重要的意义是繁衍子孙,所以红色成为婚礼的基本基调,新娘服装基本都离不开红色,伦常观念在丧服中体现尤

13、为明显,我国古代丧服分为五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緦麻2、求吉心理。求福趋吉,一种最普遍的心里趋向,各民族上的图案饰文多为与求福趋的心理趋向有联络。如汉族孩子端午穿王青衣,带虎头帽,彝族妇女带鸡冠帽等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民族自我意识是各民族在构成和发展经过中凝结起来的表如今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服饰属于这种各民族独有的心理状态的视觉符号,有利于加强民族之间的内聚性和认同心理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服饰特别敏感的反映着政治观念的变化,如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政府之后,剪辫子和穿中山服,新中国建立后,男穿中山装,女穿列宁装,颜色一律灰蓝二色,十年浩劫期间,草绿色军装遍天下,改革开放后

14、,人们的服装多姿多彩,服饰丰富起来。新中国成后,男子穿中山装民国宪法、三民主义;西装夹克流行是改革开放的符号。十一、寓居建筑民俗:1、寓居建筑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域的广大民众在寓居活动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的民俗习惯形式。如居所新建时的一系列仪式,居所内部物品的摆设,家庭成员住房的分配以及住房之间的互相协调等等。2、寓居民俗的文化内涵:1实用性2艺术性3伦理性4宗教性3、汉族的寓居民俗:1北方气候枯燥严寒,多建造土木构造或木石构造的房子,寓居空间主要是在地面,以北京的四合院为最主要的代表。2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以干栏式建筑为主,干栏式建筑的共同特点是用充足的通风条件

15、保持房屋的枯燥。以干栏式建筑为主的有傣族、壮族、土家族、基诺族、苗族吊脚楼等少数民族。4、四合院:是中国最典型的居民建筑,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观念:1封闭观念的符号2家长制的符号3中国人伦理的符号4融汇亲缘感情,加强内聚倾向的符号5、寓居民俗中有三个宗旨:第一,选择房屋基址时,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能满意的环境;第二,处理房屋的形态和布局,如朝向、位置、出入口、道路等因素,使之“合理化;第三,用一些符号来避凶趋吉。6、中国的居民建筑,具有一些共同的民俗特点:1聚族而居。聚族而居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族聚居于房屋相互通连的村落之中。房屋相连的程度到达“下雨不湿鞋。另一种是全族居于一村,但住房并不通连。基诺族的大房子,就属于这类型。2房屋式样大体一样。这是中国寓居建筑最突出的特点。3城镇附近有长亭而无旅社。(汉书.元帝纪)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培训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