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节日看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传统节日看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从传统节日看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从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与交融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外国的很多传统节日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如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等等。同时,我国的传统节日,如纯洁,端午节等,也流传到西方国家。通过对东西方传统节日的认识了解,有利于我们更深化的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世界是斑斓多彩的,对世界文化的描绘也同样如此。这不仅仅是由于国家、民族具有不同的特性,其文化也是各具特色;也由于同一个文化现象,假如选择的观察视角不同,也会看到不同的内容,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将从东西方的传统节日看中西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但凡有人类聚居的地方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中外古今都不例外。节日活动则是
2、这种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现,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一从传统节日的起源上看中西文化差异从中西传统节日的起源,能够看出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传统节日遵循着从起源、构成到衰亡这个自然规律。由于各国有着不同的国情,其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构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是由岁时季节转换而来的,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而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是由岁时季节转换而来的,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封建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
3、和自然经济中,其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包含了农耕文明的社会特征,主要是从岁时季节转换而来的。我国古代长期以农为本,在生产力和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特别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中国的封建社会绵延上千年,“男耕女织的农耕生活方式源远流长,农业生产状况、农作物生长情况一直是老百姓心理情绪的“晴雨表。因而,中国传统节庆活动都是按照农历上的季节产生的,人们通过丰收农闲时的这些欢庆活动,祭祀日月星辰,庆祝五谷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经过中认识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气,构成了以节日为主的传统节日。勤劳的中国人民为了更好地生存,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而农业的发
4、展离不开天气的照顾。古人云“春雨贵如油、“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在古代,春节、清明节(古代称三月节)等都是重要的农事节日。由此可见,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统治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之中,所以其传统节日当然不可避免地保持其农业色彩。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跟中国作为农业社会所厉行的历法和中国历法中所规定的节气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中国的相比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西方文化由于长久受基督教的影响,其传统节日起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情人节(纪念名叫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复活节(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万圣节(纪念教会所有圣人)、圣诞节(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这些节日
5、的起源大多与宗教有关系。当然,西方节日中也有和农业有关的节日,但他们以农业为主的节日的历史不如中国漫长。在西方,人类社会早期的节庆活动也具有企盼丰收的性质。后来,由于基督教等宗教的兴起和普及,由于工业社会商品经济取代了农业经济,敬奉土地乞求丰收的传统节庆风俗逐步被人们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宗教意识衍生出来的节日。西方国家,最初多以畜牧业为主,尽管后来农、工、商都有较大发展,但农业大多没有成为立国之本,因而人们对季节气候的重视程度不及中国,他们最注重的是基督教。同时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在起源时期就带有的宗教色彩,并在后来的发展经过中不断得以强化。二从传统节日风俗看中西文化差异节日风俗则是在节日里出
6、现的风俗习惯和庆祝方式。每个节日都有本人的一些独特的庆祝活动,这一点中西方都一样。但中西方的节日风俗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从中亦能发现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节日风俗上有着一个很明显的差异,那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而西方国家传统节日的风俗则主要以玩乐为主题。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并且以家庭为单位。中国讲究饮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特色在于,饮食文化不仅仅是关于饮食本身的文明成果,而且内化为一种具有信仰、禁忌等文化意义的民族心理,成为文化的隐喻象征符号体系。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以具有文化意蕴的饮食风俗:如清明节的冷食与雄黄酒、中
7、秋节的月饼、重阳节的重阳糕与菊花酒、端午节的粽子等等。这些都能够看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构成的,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等级制、家族式,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风俗主要以玩乐为主题。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是以健康快乐为目的,除必须的饮食营养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宗教和娱乐活动来实现,以为人生来有原罪,必须通过信仰上帝,参加宗教仪式和不断忏悔等才能赎罪,进而得到行令净化和快乐,因而西方的节日风俗不仅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注重宗教仪式后的一种身心季解脱式的愉悦和快乐。如西方最重视的圣诞节,每年的圣诞前夕,各教派的教堂都
8、要举行星期仪式,由教堂的圣诗班为大家演唱颂诗。很多家庭也有在圣诞节前夕进行祷告、齐唱颂歌的风俗。人们在圣诞之日聚集在广场,围着拜访在那里的高大圣诞树齐唱颂歌等活动。还有热闹非凡的圣诞晚会。另一个能充分展示和反映西方节庆文化精神的节日便是愚人节。愚人节又称“万愚节,也是一个著名的西方传统节日。根据传统,在愚人节里,什么人都能够取笑别人,可以以被别人取笑,甚至有的玩笑几乎就是恶作剧。在复活节期间,伦敦要举行浩大的化装游行;感恩节期间,美国的乡村市镇举办规模庞大的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等。西方的传统节日风俗都表明了西方的节日文化主要以玩乐为主题。同时,西方的传统节日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
9、、集体性和狂欢性,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反映了人们渴望相互沟通、群体介入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综上所述,我们能够发现,中西民族在这种节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中国讲究饮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西方则偏好交往,具有游牧文化的遗风和商业文明的特色。三从中国人过“洋节及外国人过“中国节看中西文化交融的现象通过以上对中西传统节日的比照,能够看到两者源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两者并非“井水不犯河水,而是有着众多的天然相通之处。中西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曾经且还在继续发挥着传承文化的积
10、极作用。详细看来,中西节日所不约而同地传承负载的文化内涵,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首先,就是两种节日文化对美妙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如西方的圣诞节中,人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圣诞快乐;而在中国的春节中,人们则见面就是“福禄寿禧的祝词。其次,就是传承尊老爱幼、景仰历史人物以及忠于爱情的文明薪火。中国有敬老节重阳节,而西方亦有父亲节、母亲节;西方有为忠于爱情的人们设立的情人节,而中国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七夕节。正由于两者之间的这些天然一样之处,当今时代中西经济、文化沟通日趋频繁之际,两种节日文化相互浸透、相互影响,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前提。“近些年,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重视洋节,十分是圣
11、诞节,而对本土的节日十分是春节的兴趣有所淡化,这当然与商家不放过任何赚钱时机,大肆炒作有关,更与年轻人追求时髦有密切联络。但从根本来讲则反映了我国通过对外开放,正在日益融入国际社会,这应该讲是一种进步的表现,无可厚非。在中国人尤其年轻人逐步淡化春节的同时,国外对春节的好感和兴趣却日益浓厚。如今世界各地正越来越接纳中国的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全球化特征正越来越明显。在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今天,中国不能闭关锁国,在发扬光大本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汲取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我所用。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中西方经济文化沟通日益频繁,中国传统文化开场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中国老百姓也开场了解西方文化的迷人之处。中西方的文化相互浸透,互相融合,这是两种文化紧跟时代潮流、永葆生命活力的一大福音。透过上述的分析比拟能够看到,中西传统节日文化存在着其起源及风俗等方面的差异性。而在两种文化的沟通中,它们相互浸透相互交融。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多彩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只要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包括加强文化竞争力,保持传统节日的生命力,才能融入国际社会,又稳住阵脚,进而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