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_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进展情况_问题和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_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进展情况_问题和展望.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_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进展情况_问题和展望中国张建平首都经贸大学李肖祎中国定,的经贸往来基础上,决心构建愈加严密的经贸关系。2002年双方框架协议的签署对深化双方的经贸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随后货物贸易协定的签署和施行已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贸易发展和经济繁荣产生了重大影响。服务贸易协定签署则将为进一步深化服务领域合作提供制度性安排。与此同时,中国广西和云南等西南省区利用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区域邻近优势,正在不断扩大和深化与东盟的经贸关系。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进展情况(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正式公布将用10年时间建立自
2、由贸易区。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2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资机制;为各缔约方之间更严密的经济合作开拓新领域等全面经济合作的目的。2004年11月,中国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规定自2005年7月起,除2004年已施行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施行降税。同时签订的还有(争端解决机制协议)
3、。这两个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入了本质性的全面启动阶段。2007年1月,中国和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内开展服务贸易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包括中国与东盟10国开放服务贸易的第一批详细承诺减让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18亿人口,GDP超过2万亿美元,贸易额达1123万亿美元,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的相继施行,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获得了显著进展,已经构成了稳定的、多层次的机制性合作框架,向着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机制化的发展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二)中国东盟自由
4、贸易区建立以来的贸易状况。随着货物、服务贸易等协议相继施行,我国与东盟互相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双方之间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制度性安排的有力推动下,正在蓬勃发展。11关税税率。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对中国和东盟六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正常产品自2005年7月起开场降税,并于2007年1月1日和2020年1月1日各进行一次关税削减,2020年1月1日将关税最终削减为零。对东盟新成员(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而言,其产品分类更细,降税更为平缓,从开场降税到取消关税的时间也较长。从2005年7月起开场降税,20062020年每年1月1日均要进行
5、一次关税削减,2020年不削减关税,2020年起每两年削减一次关税,至2021年将关税降为零。目前,中国对东盟各国已减免了5375种产品的关税,对东盟各国平均税率从919%降至目前的518%,降幅达41%;东盟各国对我国的平均关税也不同程度地降低,正在根据减税时间表逐步实现零关税的目的。总的看,双方对于敏感产品降税的幅度都较小,时间期限也较长。中国的敏感产品主要包括大米、天然橡胶、纺织品和服装、钢材、部分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从降税产品来看,中国向东盟出口较多的产品是船舶、针织服装、陶瓷制品和蔬菜;中国从东盟进口较多的产品是铜制品、橡胶制品和可可制品。2020年,我国海关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或地
6、区签署的贸易或关税优惠协定,对原产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的部分商品,继续施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税率。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或地区签署的贸易或关税优惠协定以及国务院有关决定,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继续执行对原产于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的部分产品施行特惠税率。并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部分关税削减时间表来逐步降低相关条目关税,这将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的蓬勃发展和跨国经济合作的深化发展。21货物贸易。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场对话进程时,双边贸易额仅为63亿美元。此后,双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并于2004年贸易额初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尽管当时中国与东盟
7、各国贸易额非常不平衡。2005年以来,在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下,双方货物贸易急剧增长。2005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到达了130317亿美元。2006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160814亿美元,同比增长2314%。其中,中国从东盟进口89513亿美元,增长1914%;对东盟出口71311亿美元,增长2818%。2007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到达202515亿美元,同比增长2519%,提早三年实现了双边贸易额到达2000亿美元的目的(参见表2和图1)。中国与东盟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其中,2007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双边贸易额达249197亿美元,同比增长3112%,提早一年实现双边贸易额突破200
8、亿美元的目的;中国与菲律宾双边贸易额达306114亿美元,同比增长3018%,提早三年实现双边贸易额到达300亿美元目的。自2004年中国、东盟签署(货物贸易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主要呈现如下特点:表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部分关税削减时间表起始时间关税税率覆盖关税条目介入国家2000年对所有东盟成员国05%85%的CEPT条目原东盟6国2002年1月1日对所有东盟成员国05%全部CEPT条目原东盟6国2003年7月1日WTO最惠国关税税率全部中国与东盟10国2003年10月1日中国与泰国果蔬关税降至零中泰水果蔬菜中国、泰国2004年1月1日农产品关税开场下调农产品中国与东盟10国2005
9、年1月对所有成员开场削减关税全部中国与东盟10国2006年农产品关税降至零农产品中国与东盟10国2020年对所有东盟成员国关税降至零全部减税产品原东盟6国2020年关税降至零全部产品(部分敏感产品除外)中国与原东盟6国2021年对所有东盟成员国关税降至零全部产品(部分敏感产品除外)东盟新成员国2021年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关税降至零全部产品(部分敏感产品除外)东盟新成员国2018年对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有成员国关税降至零剩余的部分敏感产品东盟新成员国资料来源:新华网,httpnews1xinhuanet1com/photo/2006-10/30/content_52690
10、021htm。表2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年份进出口出口进口贸易平衡金额(亿美元)同比(%)金额(亿美元)同比(%)金额(亿美元)同比(%)(亿美元)2002547167311723516928133111983414-7612920041058180351342910238176291783311-20017620051303170231155317129117491991911-19612820061608140231471311428188951261914-182112200720251482519941179321110831692110-1411901中国东盟双边贸易资料来源:。(1)
11、、快速增长,且增幅很大。自1991年以来,双边贸易额以年均约20%的速度递增。东盟已成为我国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据中国海关统计,19902005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年均增长22%,比同期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高出4个百分点。2007年,双边贸易额更是到达了2025148亿美元、同比增长2519%。其中我国出口941179亿美元,增长3211%;进口1083169亿美元,增长2110%,进出口增幅均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增幅水平。(2)双边贸易在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但国别差异仍然较大。经过数年发展,中国和东盟已经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在
12、中国对外贸易额当中的比重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4%上升到2007年的913%;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与中国的贸易额占东盟贸易总额的2%,到2005年已上升到11%。据海关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进出口贸易量并不平衡。截至2007年,对新加坡出口额为29614亿美元,新加坡已成为我国主要出口最终目的国之一;而从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进口额分别为28711亿美元、23112亿美元和22616亿美元,这三国已经成为前十位的中国主要的进口原产国。而中国与其他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额则较少,进口额或出口额均缺乏200亿美元甚至更少,呈现出不平衡贸易格局。(3)双边进出口商品的构造发生变化,实现了由
13、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据国家商务部统计,中国对东盟主要出口船舶、针织服装、陶瓷制品和蔬菜;主要进口铜制品、橡胶制品、地方的土特产品。同时中国东盟的主要商品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迅速,所占比重不断增加。2005年,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机电产品304亿美元,增长29%,占对东盟出口的55%;中国自东盟进口的机电产品47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8%,占自东盟进口总额的63%。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额分别占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额的60%和45%。东盟成为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我国第三大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伙伴、第一大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高新技术产品
14、贸易逆差来源地。(4)固然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但东盟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主要地区之一(如图2所示)。2004年,我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为200176亿美元,2007年逆差减少为141190亿美元,同比下降2213%。由于东盟是重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给基地,中国是全球组装、加工中心,双方在拥有比拟优势的同时又拥有区位优势(向各方运输的便利),而且中国扩大从东盟进口国内急需的能源和原材料,这导致中国对东盟开场出现大量的贸易逆差。这表明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依靠加强。图2中国东盟贸易逆差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和海关总署网站。31服务贸易。我国服务贸易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固然起
15、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从“十五时期开场我国服务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服务贸易全面发展的格局初步构成。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并于同年7月顺利施行。根据(服务贸易协定),中国在WTO承诺的基础上,在建筑、环境、体育和商务服务等5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向东盟国家作出了新的市场开放承诺。详细包括进一步开放上述服务领域,允许对方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放宽设立公司的股比限制等内容。东盟各国也在其WTO承诺的基础上作出了新的开放承诺。新加坡的承诺主要包括商务服务、分销、教育、金融、医疗、娱乐和体
16、育休闲服务、运输等部门;马来西亚的承诺主要包括商务服务、电信、建筑、金融、医疗、旅游和运输等部门;泰国的承诺主要包括专业服务、建筑及工程、教育、旅游和运输等部门;菲律宾的承诺主要包括商务服务、电信、建筑及工程、环境、旅游等部门;文莱的承诺主要包括旅游和运输等部门;印度尼西亚的承诺主要包括建筑及工程、旅游和能源服务。此外,东盟新成员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也在商务服务、电信、建筑、金融、旅游和运输等部门作出了开放承诺,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市场准入限制。双方还确定了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互相投资、湄公河流域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十大重点合作领域,这将为双方带来新的商机和市场,
17、使中国与东盟构成愈加严密的经济和政治合作关系。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呈直线上升趋势,服务贸易领域拓宽。尤其是在服务业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领域,东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市场。中国对东盟的投资固然绝对金额不大,但出现了快速增长态势,东盟已成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主要市场。同时,东盟加强了在海运、航空运输、金融服务、建筑工程服务等领域的对华投资,截至2006年底,东盟国家对华投资累计达419亿美元。已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服务贸易中同样存在国别差异。以新加坡为例,它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从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角度看,新
18、加坡的对华投资在对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居第五位。同时,新加坡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必须指出,固然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在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方面,东盟成员大多好于中国。截止到2006年,中国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仅为4111%,落后于同期新加坡(6512%)、菲律宾(5312%)、印度尼西亚(4613%)和泰国(4414%)。在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上,中国虽保持了稳定增长速度,但落后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表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2000年2005年2006年中国391340114111文莱4915印度尼西亚381542104613马来西亚401539164011
19、新加坡641366116512泰国491045194414菲律宾521053145312越南38173812缅甸3311老挝24152517柬埔寨39113911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网站。在服务贸易规模上,中国远远大于东盟成员。根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项下服务贸易规模继续扩大,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570181亿美元,到2006年已达19171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211%,逆差规模继续缩减。东盟成员国服务贸易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长规模远远大于东盟各成员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规模接近(见表4)。表4中国东盟服务贸易额年份出口(十亿美元)进口(十亿美元)中国东
20、盟中国东盟200030116810351986152001321967143910881720023914741046119316200346147815541910314200462119913711612412200573191091283121391320069114123191001315710在服务贸易出口产业构造上,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在传统领域出口保持增长态势的同时,部分新兴领域的进口增长显著,服务贸易构造不断优化。运输、旅游等传统行业进出口继续增长;新兴服务行业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信和咨询服务出口快速增长,金融和咨询服务进口增长显著。尽管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整体发展水
21、平仍不高,与货物贸易的增长相比,显得滞后。而且中国服务业构造也不尽合理,尤其是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如金融、电子信息、物流、咨询等当代服务业比重明显较小,服务贸易出口仍以传统服务出口为主。中国境外商业存在的服务收入比重很小。新加坡和泰A指数来看,1,表现出。新加坡在运输服务、金融服务、旅游和酒店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泰国的旅游服务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优势,是其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方向。从各国RCA指数来看,除了新加坡之外,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均处于较弱的状态。总的来看,中国与东盟双方、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在服务贸易的发展基础、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根据中国和东
22、盟国家各自服务业的特点,使双方的服务贸易构成较强的互补性,能够在服务贸易方面相互合作,达成双赢的局面。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东盟成员从原来的6国扩大到10国,使得在中国与东盟、东盟内部成员国中,既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又有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市场完善程度和法律体系等方面存在宏大的差异。按世界银行标准以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计算,2006年,新加坡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为29320美元,是高收入国家之一;泰国为2990美元,中国为2020美元,印度尼西亚为1420美元,菲律宾为1420,属于中等收入国家;而越南为690美元,老挝为5
23、00美元,柬埔寨为480美元,属低收入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安然平静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各不一样(各成员国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约70倍,远高于欧盟内部的16倍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的30倍的差距水平),将使合作的目的和承受能力也不尽一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希望促使自由贸易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大自由贸易区内各国的市场开放程度,以便使本国的优势产业占有更大的市场;而经济相对落后的成员国希望留给国内产业和市场一定程度的保护,使本国经济和各个产业得到有效发展,导致自由贸易区合作在现阶段难以全面的深化开展。因而,各国能否按关税、市场开放的最终时间表进行,以及对一些敏感产品(如农产品、汽车等)能否能如
24、期开放市场,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化合作经过中的一个复杂问题。(二)中国与东盟在货物贸易上的竞争性。中国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水平较接近,贸易构造类似,具有竞争性。五国都拥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而且国际分工地位比拟接近,都以加工贸易为主。固然目前中国出口品多为制成品,而东盟出口品多为零部件。但随着东盟各国生产构造的调整,双方可能面临多数产品同为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低的局面,因此在产品出口上存在着竞争性。在东盟内部,其成员国大都推行出口导向战略。而且东盟国家的产品生产大多为电子信息产品组装及其零部件生产,在出口产品构造上比拟类似,所以东盟各国间也存在着产品生产的竞
25、争性,这都会导致国家产业间的竞争。由于各国经济目的的不同,怎样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来对这种现象进行调整,促进双方乃至各国的产业合作,是一个比拟困难的问题。(三)农产品生产和贸易面临的挑战。中国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产品成本高、附加值低,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总体缺乏竞争力,中国优质农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和韩国。东盟国家大多数处于热带地区,有的国家可利用耕地面积较大,在农产品生产上占有地理优势、气候优势等要素优势。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对东盟出口增长率已呈下降趋势。以广东省为例,2003年广东省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为212亿美元,比2002年下降了511%;而由于降低关税等原因,从东盟进口的农产品达515
26、亿美元,同比增长4114%,逆差为313亿美元。2004年广东向东盟出口蔬菜、水果、水海产品等农产品为21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仅2217%;自东盟进口的食用植物油、大米、水果等农产品达91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7613%,逆差进一步扩大到7亿美元。2006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关税降为零,大量国外优质水果蔬菜涌入中国。例如,本来在国内比拟稀少的热带水果(如山竹等),降税之后同样等级的进口水果价格降幅超过一半。中、泰两国自2003年10月1日起对双方蔬菜、水果贸易实行零关税。根据协议,中泰两国蔬菜和水果贸易共涉及188个税目产品,其中蔬菜产品108个,水果产品80个。中国与东盟双方已
27、经于2005年7月20日全面启动降税进程,到2020年中国与东盟绝大多数产品都将实行“零关税。这对消费者是好事,但对中国农产品生产者是宏大挑战。同时,部分东盟国家(如泰国)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协议内产品仍实行配额管理,配额外进口需缴纳较高的关税,抑制了中国蔬菜、水果的出口,加剧了农业产品贸易的不平衡。(四)东盟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逆差的主要地区之一。前面已经讨论过,固然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但东盟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主要地区之一(见表2)。从世界贸易格局来看,已经构成东盟各国出口零件、由中国组装为成品、再向欧美市场销售的格局。这构成了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宏大贸易顺差和对东盟
28、各国的贸易逆差。中国对美国的货物贸易遭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十分是最近,美国经济由于次级贷款危机、经济运行周期和其他经济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衰退的征兆;加之中美双方都在力图缩小双方的贸易逆差而采取措施,可能将会使今后中美贸易逆差逐步缩小。中国和东盟之间却存在着较大的贸易逆差,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逆差来源地。但是能够看到,中国凭借逐步调整产业构造、升级出口产品,与东盟的贸易逆差在逐步缩小。同时,中国与东盟各国家的贸易逆差也不平衡。2007年,中国前十位贸易逆差来源地就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而新加坡则成为前十位贸易顺差来源地之一。可见,在中国对东盟各国间的贸易也有不同侧重,在短时间内可能
29、难以调整,会继续保持贸易不平衡的局面。(五)税收调整问题。东盟经济较发达成员国和经济相对落后成员国间,在法律和政策制定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税制构造和税率等存在差异。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四国目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地方政府、海关与国家政策不一致、不协调,执行相矛盾;地方政策与国家政策难以接轨,优惠政策很难真正落到实处;政策调整过于频繁,缺乏稳定性,让投资者无法适应等现象。在企业所得税方面,越南、老挝、缅甸、菲律宾等国家的企业所得税是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优惠不同,且外资企业所得税比内资企业优惠。其他成员国企业所得税都是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适用同一标准。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中国、越南、柬埔
30、寨、缅甸等国家实行分类所得税,其他国家都是综合个人所得税制。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家对国内居民和非居民适用不同的税率。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的所得税税制差异影响了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大多数国家还需要依靠外商投资,使各国都制定了优惠所得税率来吸引导致所得税率高的国家难以吸引外资流入。同时,中国与东盟部分国家的税收优惠重点扶持产业极为相,降低了税收优惠吸引外资效用。2020年中国施行两税合一政策,将外企所得税率调整至与国内企业一样,造成了部分外商撤资转而投资于东盟其他国家的情况。总体而言,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所得税的税收制度难以协调。关税方面,由于区域内各国法律法规
31、制度不一致,加之中国和东盟国家与其他国签订的双边贸易协定繁多,协定中税率规定不尽一样,影响区域多边贸易的发展。东盟对中国出口的减免税商品管理严格,进口实行细查细验的通关形式,导致商品通关周期长,出口企业通关成本较高,申请手续繁琐,造成进出口企业的不便,影响了双方的进出口贸易。而东盟各国签订的贸易协定繁多,造成海关税率认定冗杂的情况,使得出口产品税率不一致也不易协调统一。加之各国降级水平不一,对敏感产品的税收减免时间不定,造成贸易障碍。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制度框架下,国家税收主权与区域税收主权的冲突具有不可协调性,成员国之间税收管理合作的基础脆弱。所以目前,中国和东盟成员国的税收政策协调处在
32、以消除贸易障碍为主的基础阶段。由于发展水安然平静经济目的不同,东盟各国的增值税在税基定义上有较大差异。同时,由于各国存在针对增值税征收环节施行的减免税,且部分国家利用出口退税进行间接出口补贴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商品进出口不能实现真正零税率,造成不公平的贸易。而且在间接税征管方面中国与东盟各国间合作并不严密,加上部分国家在税收体制和征收体制还不完善,致使在中国和东盟国家设厂的一些外资企业存在严重的逃税、避税行为。(六)金融服务存在较大缺乏。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不断发展,要求愈加有效率的金融服务。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开展区域金融合作方面,获得了本质性的进展,但金融服务还存在一些有
33、待解决的问题。11国内银行在东盟成员国的分支机构有限。截至2007年,东盟国家已在中国设立36家分支机构,但中国目前只要中国银行在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等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国内其他银行还没有进入东盟金融市场的详细步骤或规划。主观上,这可能是由于中国银行业还没有进入东盟市场的市场需求;或由于进入东盟市场初期经营存在困难,难以在短期内盈利,较难从代表处转为分支银行。客观上,东盟部分国家金融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落后于中国,对中国银行业进入东盟市场构成了障碍。21银行双边结算网络基础架构和服务功能不完善银行结算所占比重少。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的银行结算往来分一般国际结算方式和
34、边境贸易结算方式。我国和部分东盟成员国接壤,边境贸易发展迅速导致边境贸易结算方式应用较多。固然我国与东盟的越南、老挝、缅甸接壤,但由于贸易量的问题,仅在中越边境地区的主要边贸口岸建立银行边贸结算点,其他边贸口岸或边贸点主要通过现钞或“地摊银行办理结算,造成边境贸易汇率不受银行控制,而受“地摊银行主导。加上银行边贸结算方式效率不高,交易金额也不大,只是用于小额边境贸易,在汇率波动频繁情况下,边贸银行在与“地摊银行的业务竞争上往往处于劣势。因而,尽快建立完善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直接国际结算网络,增加中国银行业和东盟银行业的合作,才能保证双方贸易正常、高效进行。(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对中国与东盟金融市
35、场互相开放程度将大大提高,双方有望在金融行业间构成稳定的、多层次的、自由便利的合作机制。(七)东盟成员对中国的期望值问题。东盟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其发展经济的经过中,仍选择外资依靠的发展途径。中国经济迅猛的发展使很多东盟国家希望来自中国的新增投资能抵消其他国家投资的减少,继续带动东盟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和本身发展的要求,并不能知足其全部需要。而且中国同样需要大量外资流入作为经济发展的三个动力之一。而“中国东盟区域一轴两翼新格局设想的实现也还需要时间。此外,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日本经济持续低迷,遭到严重影响的东盟国家希望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经济增长助力。这些都超出了我国目前的经济
36、承受能力。东盟国家也一直担忧中国过度吸引外国投资,进而影响外资流向东盟国家。现实中很多原在东盟成员国内部的外资企业纷纷将业务转向中国,愈加剧了这种担忧。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瞻望(一)充分发挥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互补性,加快中国产业构造调整。中国与东盟在国际分工上有竞争性,也有互补性,互补性要远远大于竞争性,出口零。在中国,场。,将来应进一步拓,提高合作水平。11应当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改善中国的产业和贸易构造。中国与东盟绝大多数国家构成了出口商品构造互补。东盟相对不发达国家倾向于自然资源出口,中国自然资源逐步减少,可通过进口缓解资源压力。随着近年来部分东盟国家劳动力成本提高,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
37、业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和东盟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中呈现出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依存度最大,是一段时间内最有互补发展潜力的产业。双方应创造愈加便利的贸易条件,推动双边贸易发展。在传统商品贸易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合作,扬长避短。提高中国机电、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这类产品对东盟的出口。加大从东盟进口中国急需的能源和原材料。中国能够针对不同情况,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和合作方式,以加强双方经贸合作。将国内产业调整为以进口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对其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改变国内目前生产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现状,提高出口产品出口附加
38、值,促进国内制成品和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以高附加值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转型。21积极深化投资合作。近年来流入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减少,更多是由于部分发达国家在东南亚经济危机后,对东盟经济前景自信心缺乏的缘故,而不是由于中国与东盟争夺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近年来,中国和东盟的互相投资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正以每年6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东盟对中国投资也保持稳定增长。双方应不断完善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投资便利化进程。中国政府希望东盟各国扩大对华投资的同时,也积极支持中国企业赴东盟国家投资兴业,以实现双方共同发展。鼓励他们在东盟国家建立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链完好、关联程
39、度高、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经济贸易合作区。中国要充分发挥投资对贸易的拉动作用,扩大中国制造业,如汽车、摩托车等在东盟投资,避开敏感产品关税较高的问题,扩大中国产品在东盟市场占有率。31不断提高经济技术合作水平。双方企业应积极利用中国和东盟在产业、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互补性,通过承包工程、投资参股、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以项目合作为基础,加强在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加工等领域的合作。中国政府也鼓励中国企业在合作经过中向东盟转让中国有优势的实用技术,为东盟国家提供人力资源培训,继续向东盟欠发达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技术援助,加深双方的经济合作,提高依存度。(二)加强区域内的农业合作。中国
40、和东盟的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固然中国和部分东盟国家农产品有一定竞争性,但是在农业投资、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引进、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中国和东盟国家互补性也很强,深化合作潜力很大。农业合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点合作领域之一。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开场了中国与东盟全方位的农业沟通与合作。中国东盟农业“早期收获计划施行,使约600种农产品实行了零关税,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据统计,20022006年,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值从18165亿美元增加到30167亿美元,增长了67%;2006年,中国与东盟农业贸易总额更
41、是到达8012亿美元,增长31%。同年,中国农业部率先施行了中国东盟农业合作项目,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动物疫病防治、农村能源与生态等众多领域,合作方式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农业科技沟通、小型境外示范项目、农产品贸易促进等。2007年1月,中国和东盟续签了(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进一步深化了双方的农业合作。多数东盟国家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具有比拟优势,东盟10国人均占有耕地、森林、草地和淡水资源均高于我国。这些国家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热充足,盛产热带经济作物,如橡胶、蔗糖等。但是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生物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应利用这个时机,加强与其他农业技术和农机
42、技术的合作。从资源上看,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自然条件比拟优越,耕地、水资源等都特别丰富,并且有很大一部分还尚未开发。而其他国家,如新加坡、文莱等国由于土地面积原因,需要从国外购入粮食。东盟国家多处于热带地区,而中国大部分国土处于温带,东成为可能。这表明中国与东盟的农业合作必须以己之长,补别人之短:中国能够为东盟国家提供现有的相对具有优势农业技术,向东盟相关国家的农业项目进行投资;而东盟各国则可利用本身的自然资源优势,提供中国所需的农产品。(三)加强区域内能源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近年来在能源方面合作日益密切,东盟国家的石油、天然气、煤等资源丰富,能源是中国与东盟重点合
43、作领域之一。2007年据海关统计,从东盟地区的石油进口目前已占中国石油进口份额的15%左右。同时,中国还是越南最大的煤炭出口市场。面对日益紧张的能源供应,中国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地区。其中,中国与东盟能源合作基础扎实稳固。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就已开场,更深化的合作开场于1993年。1993年3月,中国石油在泰国获得石油开发作业权。2004年,我国正式参加东盟与中、日、韩的“10+3能源部长会议。2005年,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的原油和成品油总量继续增加,所占进口总量比重也持续增加。目前越南、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文莱是中国在东盟内的石油进口国。泰国向中国大量出口液化石油
44、气。印度尼西亚天然气也开场向我国出口,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也计划把它的首个液化天然气项目定址在中国上海。中国还是越南最大的煤炭出口市场。能够看出,中国已经在东盟内初步构建了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这为我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介入相互的能源计划、加强能源对话与协作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基础。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国内能源供应的缺乏,以及与东盟各国地理位置邻近带来的运输优势,东盟国家成了中国能源企业的重要投资对象。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已不限于石油、煤炭、天然气进口,在火力、水力发电等方面已经有很多中国企业走入东盟。近两年,中国能源企业明显加大了在东盟的投资力度。在缅甸,中国石化获得了6个沿海地区区块的勘探开采
45、权;在印度尼西亚,中国海油拥有9个区块的权益,中国石油拥有7个合同区块权益,中国石化也拥有1个勘探区块;在泰国,中国石化与泰国国家石油公司(PTT)已签订了一份长期液化石油气及成品油贸易买卖合同。中海油也正在泰国境内寻求合作勘探开发生产油气田的时机。中国三大油企在全球范围内初步建成的四个重点能源开发区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为主的东南亚区即是其中之一。我国加强与东南亚产油国的合作,能够建立多元化80%以上要从马六甲海峡通过。为保证中国能源供应安全,中国必须加强与东盟在打击海盗和反恐方面合作的力度,这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东盟深化而广泛的政治经济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中国与东盟目前的能源
46、合作已上升到战略层面,合作内容正从单一的石油天然气贸易向以油气资源的联合勘探与开采以及保护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和建设新的能源运输通道为主过渡。同时,东盟国家也希望中国加强在资源领域的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会降低双方矿产能源的交易成本,减少互相能源勘探开发的壁垒。总之,随着中国断推进,双方的合作实现双赢。(四)。在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方面,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我国广西和云南与东盟更为深厚的经济文化联络基础和独到的区位优势使之迎来了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事实上,东盟东部增长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增长三角、大湄公河等次区域合作已经有了较好基础。1992年由亚洲开发
47、银行发起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涉及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2005年7月,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在昆明举行第二次领导人会议,通过了(贸易投资便利化战略行动框架);同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东盟东部增长区发展伙伴;2006年11月,中越两国政府签署了(开展“两廊一圈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至今,在交通、能源、电信、环境、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贸易、旅游、农业、禁毒等领域,次区域内国家开展广泛合作,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开展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一个新亮点。对广西和云南来讲,次区域合作更是促进本身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广西、云南等省
48、与部分东盟国家毗邻,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和文化交往,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这些省份正在利用本身优势,从战略上把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利用与东盟的地缘优势,努力将本身塑造成自由贸易区物流、商务、投资中心,带动本省特色经济的发展。中国东盟展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则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中国东盟经贸沟通平台。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东盟贸易额达16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5%;云南省与东盟贸易额达3013亿美元,同比增长3913%。将来中国间在农业和制造业方面存在较强的经济互补性。东南亚国家盛产石油、天然气、玉石、木材、大米等,并且在经济作物种植方面有优势技术;广西在优良农作物品种、水果、蔬菜、农药化肥、运输工具、机电产品、建筑材料、纺织服装鞋帽、矿产、药材药品、钢材、建筑材料等方面优于东盟国家,能够在众多领域内合作。广西提出的以“M形战略构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设想,、公路干线为依托,构建南宁至新加坡利用地理优势,可在将来将广西建成为中东盟的新的物流中心。同时加强省内商会建设,通、合资新载体、理念新载体,以商引商,带动各地企业通过合资、项目扶贫、技术扶贫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商家到广西投资兴业,带动广西经济发展。对云南省来讲,地理位置和交通网络的建设同样决定了其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