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习有感.doc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18987634 上传时间:2022-06-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习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习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习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习有感.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习有感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习有感感谢武教师一个学期的教学与细致的解答为我构建了中医的一个大概框架,从生活小事到疑难杂症无处不见中医的智慧,从养生健体到修炼修身处处体现中医的巧妙。“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面口合谷收,头颈寻列缺,看不到摸不着的脉络如神奇的星海云图遍布身体联络着气血起伏,而针灸这种奇特的国学医术在穴位上下针调动人体本身的能量来治疗疾病的经过相比西医的繁复几乎如艺术一般。龟甲,龟板,穿山甲,熊胆,陈皮,丹道医学炼化自然万物,土石虫豸草木血肉毛皮甚至露水四时之气皆可入药,取自然之精华克病邪养气血,人与自然有机互补。以致于古代大贤炼丹食丹不避寒暑者比比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

2、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讲理的,又能够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意解释得了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构成和发展起来的比拟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如今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别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络起来,构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遭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fo学的兼

3、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一、中医蕴涵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11、中医折射出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中医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前赴后继不断实践、领悟、总结出来的精华,其中充满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用人文科学的理念构建起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这种医哲交融现象是任何学科都不具备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其中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学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中庸等思想;道

4、家的祸福相倚,对立统一,沉静无为等思想;fo教中的众生平等,慈善为怀等思想,均对中医学的构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起步与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讲,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2、传统语言文字是中医的坚固外壳中医文化深入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以讲,中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从语言文字来看,古人造“药字,(讲文解字)曰:“治病之草,从草,乐音。揭示了药为治病之物,且中医治病以草类居多。古人发明酿酒技术后,始造“医字,

5、(讲文解字)曰:“醫治病工也从酉。“醫,病声,酒所以治病也。造字之后,便有了语法、句读、修辞、训诂等等更为复杂的语言文化体系的零部件。中医就是借助这些零部件来组装其理论、体现其思维、传承其经历的。于是,便有了“医古文。以医古文为代表的传统语言文字能够讲是中医独特的、带有浓郁文学色彩的坚固外壳。3、中国古代医家的行为闪现着道德光辉中医集中体现的就是“中和、“仁、“义、“爱心等。这些都深入融入了儒家、fo教、道教的思想。在儒释道的影响下,成就了一批又一批著名医家,为中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医家身上无不闪现着仁爱、自强和孝道。仁爱: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乱,战乱频繁,加上天灾,连年瘟疫。

6、不到十年,张仲景的宗族200多人死于疫病者到达三分之二。这激发了他勤求古训、学医救人,为中医辨证论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伤寒杂病论)中序言道“医虽小道,能救殃疴。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自强:药王孙思邈小时候体弱多病,要经常请医生诊治,“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周围贫困百姓也由于患病弄得穷困不堪,有的因得不到治疗而死去,这使他感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千金要方)自序。因而,他十八岁开场“志于学医,并下苦功,所谓“青衿古学子所穿的衣,后称入学的生员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千金要方)自序。因本人多病虚弱而立志习医者还有(针灸甲乙经

7、)的作者、针灸学之祖皇甫谧以及(外科十法)的作者程国彭等人。孝道:明代医家汪机因母病而潜心学医,研读诸医家书,著作特别丰富。像他这样因亲人患病而发愤习医者有“滋阴派创始人朱丹溪等人。二、中医药与周易1、周易起源2(周易)本来是一部卜筮书籍,那自然都是主管卜筮事务的官员所创造和撰著。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将(周易)演化为一部哲学书籍,用来阐述本人的哲学思想-(易传)。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们熟读(周易古经),创作(周易大传),把蕴藏在占筮之中的哲理提升上来,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周易)成为一本关于宇宙和人类的充满伟大哲理的书,标志着哲学从神学中脱胎而出的人类新觉悟。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周

8、易)一跃而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之首,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代表作。2、(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3“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华,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丰卦彖传)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定当受自然的支配与制约,因此人类只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到达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中医养生完全吸收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本人的“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内经)以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

9、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定;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经中还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至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提出了“四气调神的详细措施,而“四气调神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到达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上古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类养生家便是实践了“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诺言,故能“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处天地之和而不危。他们之所以不反向运动,是深知逆四

10、时的严重后果:“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的经历,揭示了一条永久:的真理“阴阳曲时者,万物之终使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祸生,从之则苛疾不起。3、(周易)“反身修德与中医“德全不危 “反身修德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又一精华。(周易)注重道德修养。重视本身的完善,强调自强、自立、自省、自谦。(周易)书中关于德性修养的警句比比皆是,如(易传)在释(蹇卦)、(乾卦)、(晋卦)时分别提出了“君子以反身修德、“君子发奋图强、“君子自昭明德、“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等。何为德?(正韵)归纳得好:“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

11、称也。德性的修养是人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也是趋吉避凶的法宝。(益卦)与(大传)揭示得深入“有孚惠心,勿问,元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中医养生承袭了(周易)重德的哲学思想,提出了本人的“德全不危的养生观。(内经)曰:“上古之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故“大德者必得其寿。所以“淳德全道是“任我逍遥过百春的先决条件。俗话讲得好:“心底无私天地宽。道德高尚的人虚怀若谷,宽宏大量,心地善良,为人正派。故能心安不惧,心广体舒。鲁哀公曾向孔子请教,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回答道:“智者仁者皆能够致寿。观世人凡气质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貌之重厚者寿,言之简点者寿。盖温和也

12、,慈良也,宽宏也,重厚也,简点也,皆仁之一端。其寿之长,决非猛厉、残忍、偏狭、轻薄、浅燥者之所能及。孔子的精湛回答揭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养德养性无二术。纵观我们看到:孔子不但提倡“仁者寿,而且以崇高的德行履行本人的诺言,晚年“读(易),韦编三绝。七十高龄后仍坚持著书立讲,诲人不倦,造福于子孙后代。唐代名医孙思邈寿高德劭,被后人传为佳话。他不但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而且注重德性的修养,“心诚意正、“顺理修身是他的至理名言。百岁后仍登山采药,出诊行医,攻读(易经),撰写医籍。孔孙两氏的辉煌人生向人们展示了“大德必得其寿的必然结果,当为后人养生的楷模。注释:1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南京大学2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上海交通大学3周易与中医学论文,武汉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