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 汇总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 汇总 (2).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第一章导论人类最早构成的三大传统医学:中医学,古巴比伦学,印度医学中医理论体系构成的基础: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讲等的影响古代自然科学天文、历法、气象、农业、数学等的浸透古代医疗经历针灸、汤液等治疗的积累?中医理论体系主导思想:整体观念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阴阳、五行学讲生理病理学基础: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诊治特点:辨证论治一、中医理论体系的构成和发展1.(黄帝形神一体观病理的整体性:病脏及他脏病脏及系统诊治的整体性:司外揣上病下取当代医学形式:生物心理社会中医学的医学形式:形神自然社会二恒动观念中医学以为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在不停运动。1.
2、生理上的恒动观: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处于永久无休止的运动中如气血的循环;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遭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入影响。多学科知识交互浸透的产物。中医学的科学范畴:2.病理上的恒动观:疾病的病理处于不停的发展变化如外感风寒束表的感冒,失治误治,入里化热三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病-疾病的名称,如感冒病、水肿病。症-症状和体征,是详细的疾病表现。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证-又称证型,是疾病发展经过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反映了疾病的本质。证包括: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等)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
3、、某腑、某条经络等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邪正关系如虚、实等病、证、症三者的区别与联络1.病与证,固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经过,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体征构成。2.有阴阳学讲一、阴阳学讲的主要内容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互相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并不是某一特定的事物和现象,而是对物质世界每两种相关事物或现象的概括。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辨证论治的精神本质。2.阴阳的相关性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
4、范围五行学讲五行学讲: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五行的概念“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一指行列、次序,,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二五行的特性1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条达。2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3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4金曰从革-潜降、肃杀、收敛。5水曰润下-滋润、向下、寒凉、静藏。2.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四五行之间的互相关系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制化:既互相资生,又互相制约;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平衡协调2.五行的生克异常
5、1相生关系的异常:母子相及2相克关系的异常:相乘以强凌弱,抑制太过。相侮反克,反向欺侮。二、五行学讲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阐释生理现象1.讲明五脏的生理功能木-生长、生发、条达;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属木火-温热、向上;心阳温煦作用-属火土-化生、承载、受纳;脾运化水谷,生化气血-属土金-沉降、肃杀、收敛;肺具有清肃之性,以肃降为顺-属金水-滋润、下行、寒凉、闭藏。肾有藏精,主水;属水2.阐释五脏的互相关系五脏相克:水克火:肾阴承制心阳,使之不过于亢盛火克金:心阳制肺,使之不过于寒金克木:肺制约肝,肺的肃降抑制肝的升发太过木克土:肝制约脾,肝的疏泄能够疏达脾气,使其不过于壅塞土克水:脾制约肾,脾的健运
6、能够调控肾主水,使水湿不至于泛滥二阐释病理传变1.相生关系的传变子母相及的传变:肝病传心-母病及子,心病传肝-子病及母2.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相侮的传变:肝病传脾-木乘土肝病传肺-木侮金三指导诊断疾病1.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其太过和不及,以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肝木过旺-必乘脾土-健脾2.确定治则和治法: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和详细治法治则:补母泻子“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详细治法:补肾益精-治疗肝血缺乏-虚则补其母肝实证,肝火炽盛-泻心火-实则泻其子虚可同时补其子、实可同时泻其母详细治法滋水涵木:滋肾养肝法-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温阳健脾,肾阳,命门之火培土生
7、金:补脾益肺-培补脾气以益肺气金水相生:补肺滋肾法-肺肾同补以纠正肺肾阴虚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和治则治则:抑强扶弱补虚泻实治法:扶土抑木-疏肝健脾培土制水-健脾利水佐金平木-抑制肝木,以利肺气清肃泻南补北-泻心火以滋肾水,治心肾不交第三章藏象学讲藏:指藏于体五脏一、心主血脉主藏神.主血脉:指心有主管和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以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心气充沛2血液充盈3脉管通畅心主血脉功能正常:1.面色红润光泽2.舌质淡红荣润3.脉象和缓有力4.心胸部无不适感心主血脉功能异常:1.面色无华或面色青紫2.舌质淡白或青紫、或见瘀点、瘀斑3.脉象细弱无力或
8、见涩、结、代脉4.心胸部憋闷或刺痛、或见心悸、怔忡2.主藏神是指心有主管和调控人的精神、心理、意识、思维活动和整个生命活动的作用。“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藏神功能正常:精神振奋、神识明晰、思维敏捷、反响灵敏,睡眠牢固心藏神功能失调:精神萎靡、神志昏迷、思维缓慢、反响迟钝,失眠多梦二系统联络1.心合小肠心有实火移热小肠尿少尿热尿痛小肠实热上炎于心心烦舌赤口舌生疮2.在体合脉,其华在面生理: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光泽病理:心气血缺乏面色淡白,晦滞;心血瘀阻面色青紫心火亢盛面部红赤3.开窍于舌舌-司味觉;协助吞咽、发音。生理:心气血充足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敏自若。
9、病理:心阳气缺乏舌质淡白胖嫩心阴血缺乏舌质红绛瘦瘪心火上炎舌尖红,甚至口舌生疮心血瘀阻舌质暗紫或有瘀斑心神失常舌强语謇或失语4.在志为喜生理:心气血调和喜乐有度病理:过喜,暴喜心气弛缓,心神松散:注意力难集中,甚至神志狂乱5.在液为汗汗液-是体肺“华盖肺气的运动:宣发:肺气向上向外的发散作用。呼出体肃的作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下达于肾;布散津液及精微于其他脏腑;将体咳喘肺失肃降津液不下肠燥便秘肺气虚弱传化无力便难、便秘2.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气亏虚皮肤疏松,易感外邪;或皮肤憔悴、毫毛枯萎。3.肺开窍于鼻鼻-司嗅觉、助发音、通行清浊之气。4.肺在志为悲(忧)生理:肺气充足,宣降有度悲忧适度肺气
10、缺乏易悲善忧悲忧过度肺气消耗:呼吸气短,声低懒言,倦怠乏力。5.肺在液为涕生理:肺之阴液化涕,肺阴充足,润泽鼻腔病理:肺为燥邪所伤鼻干;肺为风寒所袭鼻流清涕;肺热鼻流黄浊涕三、脾1.主运化脾主运化水谷功能失调:腹胀、食欲不振纳呆、便溏或完谷不化、倦怠、消瘦2.主升清上输精微:上输水谷精微至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升举原理:脾气的固摄作用气摄血脾不统血:各种出血,以气虚不能摄血的肌衄以及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等称为脾不统血。(二)系统联络1.脾合胃生理1脾与胃相表里2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水谷精微的转输,二者互相协调,互相为用3脾升胃降,阴阳、燥湿相济病理脾气不升胃失和
11、降纳呆呕恶腹胀胃气不降脾失健运腹胀,泄泻2.在体合肌肉,主四肢生理:脾运化水谷精微以营养肌肉。脾气健运肌肉饱满壮实,四肢运动有力。病理:脾气虚肌肉消瘦萎软,四肢失用3.开窍为口,其华在唇生理:饮食口味与脾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脾气健运食欲、口味正常;口唇红润光泽。病理:脾失健运食欲不振,口淡乏味或口味甜腻,嗜异味;口唇淡白无华4.在志为思生理:脾气健旺思维敏捷病理:思虑过度影响气的升降出入,气机郁结,脾运化升清失常: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头目眩晕健忘5.在液为涎涎-为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有润泽口腔,保护口腔粘膜的作用。生理:脾气和调口腔润泽、吞咽顺畅。病理:脾胃不和不摄涎液化生异常增加口角流涎脾精缺
12、乏涎液化生减少口干舌燥四、肝1.主疏泄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调畅情志;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肝失疏泄:脾A.头晕目眩B.泄泻胃A.嗳气,呃逆,恶心呕吐B.脘腹胀痛C.便秘胆: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甚至出现黄疸3调畅情志疏泄不及肝郁:郁郁寡欢,性情抑郁,沉默寡言,喜太息疏泄太过急躁易怒2.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肝不藏血:出血:吐血、衄血、咯血或月经太多、崩漏等。血虚: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系统联络:1.肝合胆肝疏泄渎职胆汁分泌异常口苦黄疸胆汁分泌受阻肝疏泄渎职食欲不振腹胀2.在
13、体合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包括肌腱、韧带。爪-即爪甲,包括指甲,趾甲,为筋之延续。“爪为筋之余生理:肝之气血养筋;肝血充足筋膜柔韧有力,爪甲红润坚韧病理:肝血缺乏筋膜拘紧,关节屈伸不利;或筋膜萎弱,肢体运动无力。临床常见:肢体麻木手足震颤爪甲枯槁3.开窍于目生理:肝之精气上通于目视觉灵敏、视物明晰。病理:肝之阴血缺乏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肝火上炎目赤肿痛肝阳上亢头目眩晕肝风内动两眼斜视或上呆4.在志为怒生理:肝气舒畅、条达怒而不过病理:肝气亢升太过肝火急躁易怒暴怒肝气上逆:头痛、吐血,中风等。郁怒不解肝气郁结:心情抑郁,闷闷不乐。肝阴血缺乏肝阳上亢易怒5.在液为泪泪-泪腺的分泌液,具有濡润、保
14、护眼睛的功能。生理:肝气血调和泪液分泌正常,目有所养。病理:肝血缺乏泪液分泌减少:两目干涩肝经湿热泪液分泌异常:迎风流泪、目眵增加。五、肾1.主藏精(肾具有储存和封藏精气的作用)肾所藏之精: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肾中精气缺乏:小儿生长发育缓慢,成人早衰,性功能下降,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不孕。肾阴:滋润、濡养全身脏腑,抑制气化,减少产热。肾阳:温煦、推动全身脏腑,促进气化,增加产热。肾阴虚:烦躁不安,潮热盗汗,失眠多梦,遗精早泄,咽干颧红,小便缺少,大便干结。肾阳虚: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五更泄泻,或浮肿尿少。2.主水功能失调:小便清长,尿频,夜尿多,或浮肿,
15、尿少3.肾主纳气肾有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的功能是肾主封藏功能在呼吸运动中的详细表现。肾不纳气: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短(二)系统联络1.肾合膀胱肾气缺乏,气化渎职,固摄无权膀胱开合践约尿频,遗尿,小便不利或尿失禁2.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生理:肾精生髓以充养骨骼、牙齿。“齿为骨之余。髓聚而成脑,故脑称“髓海。肾藏精,精化血,血养发。肾精充足骨髓充盛,骨骼强健;髓海充满,思维敏捷;头发润泽。病理:肾精缺乏骨髓空虚,小儿牙齿生长缓慢,骨骼发育不良或成人牙齿早脱、骨脆易折;思维迟钝,痴呆;头发变白、枯萎脱落。3.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耳-主司
16、听觉。生理:肾中精气上通于耳听觉灵敏、聪慧。病理:肾精亏损耳鸣、耳聋。二阴-指前阴外生殖器和后阴肛门,主司二便。生理:肾中精气充足二阴得养,二便通调。病理:肾中精气缺乏尿频,尿失禁,或尿少、尿闭;肾阴虚大便秘结,肾阳虚,脾失温煦,水湿不运大便溏泄4.肾在志为恐生理:肾精充足,蛰藏有度恐而不过、有所节制。病理:肾精缺乏,蛰藏失司惶恐易惊恐惧过度肾气下陷:二便失禁,或遗精。5.在液为唾唾-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由舌下分泌而出,能滋润口腔,滋养肾精。生理:肾精充足,唾液丰富,吞唾养肾精病理:肾精缺乏唾液分泌减少:口燥咽干,吞咽梗阻。久唾多唾耗伤肾精第二节六腑生理特点:中空脏器“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17、泻而不藏生理功能:以传化饮食和水液一、胆胆既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府。生理功能:储存和排泄胆汁二、胃生理功能:1.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为“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临床强调“保胃气。2.主通降,以降为和藏象学讲以“脾升胃降概括整个消化系统功能活动。胃功能失调:口臭,脘腹胀闷或疼痛,大便秘结;或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等。三、小肠生理功能:1.主受盛和化物;2.泌别清浊小肠中水液量的多少与尿量有关,“小肠主液。临床应用:“利小便及所以实大便。小肠功能失调:腹胀,腹痛,呕吐,便秘;便溏,小便缺少,泄泻等四、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五、膀胱生理功能:储存和排泄尿液膀胱功能失调:遗尿,甚至小便
18、失禁;尿痛,淋涩,排尿不畅,甚至癃闭六、三焦二三焦部位的划分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胸部。也有人以为包括上肢与头面部。中焦:是指横膈下面、脐以上的上腹部。下焦:是指脐下的下腹部。也有人以为包括外阴与下肢。三三焦的生理功能1三焦是对元气和水液运行通道的概括: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输布于全身;人体水液的输布和排泄,都要依靠一定的管道系统,这种运行水液的管道系统,即称三焦。2三焦是对部分内脏及其部分功能的概括:(1)“上焦如雾:形容水谷精气轻清而弥漫的状态。主要指心肺输布气血,象雾露一样均匀的敷布全身(2)“中焦如沤:是对水谷被消化时状态的生动描绘。主要指脾胃消化饮食,吸收精液,蒸化津液的作用。(3)“
19、下焦如渎:沟渠水道之意。是对肾、膀胱、大肠、小肠,渗泄水液,泌别清浊,排泄二便作用的概括。第三节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形态中空有腔似腑,功能贮藏精气似脏不与饮食物直接接触,与五脏无表里关系一、脑一)主要生理功能:1主宰生命活动2主管精神活动“头者,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3主持感觉和运动听觉、视觉、嗅觉以及思维、记忆、言语等功能都归于脑(二)生理联络:1脑与五脏;2脑与精气血津液。二、女子胞(一)主要生理功能:1主月经2孕育胎儿(二)生理联络1肾中精气2冲任二脉3心、肝、脾第四节脏腑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心血载气并维持肺之呼吸,肺气助心行血二心与脾(血液生成与运行)心血滋养维持脾运,
20、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心血心主血推动血行脾统血血行脉道三心与肝(血液及精神情志)血行正常:心主血推动血行;肝藏血贮藏调节血量神志正常:心主神明主管精神活动;肝主疏泄调节情志活动四心与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肾不交: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心悸、怔忡,畏寒肢厥,或朦胧欲睡;或小便不利,肢面浮肿,下肢为甚等。五肺与脾(宗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六肺与肝(气机的调节)肺气主清肃下降,肝气主疏泄升发,一升一降,全身气机调畅七肺与肾(水液代谢与呼吸)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主水为主水之脏水液正常输布排泄肺司呼吸为气之主肾主纳气为气之根共同完成呼吸运动八肝与脾(血液调控和饮食
21、物消化吸收)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分泌胆汁,协助脾运脾主运化运化正常有利于肝之疏泄肝藏血,调节血量;脾统血,固摄血液九肝与肾(精血互化,阴阳充盛平衡,藏泄互用)十脾与肾脾运化运化水谷精微充养肾精肾肾精、肾阳肾阳温煦以助脾运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消化吸收排泄经过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一心与小肠二肺与大肠三脾与胃纳运协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升降相因:胃主降浊,脾主升清燥湿相济: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四肝与胆五肾与膀胱第四章气、血、津液第一节气一、气的概念气作为医学概念指人体之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一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人是天地形气阴阳相感的产物.人与自然万物,皆为天地自然之气相合的产物。故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最基本物质。精气是生命的基础:精是气的精粹部分,是气以聚而成形,以运动形式存在的一种形态,常与“精气并称。二、气的生成先天禀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气,藏之于肾,借三焦通达于全身水谷精气赖脾胃功能所化生后天吸入清气赖肺气的功能所吸入肺为气之主脾胃为气之源肾为气之根三、气的运动气机即气的运动,是指气的机能活动。一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升升其清阳降降其浊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