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及产品设计的相关规范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制造及产品设计的相关规范_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模具制造及产品设计的相关规范模具制造及构造设计的相关设计规范一、行位系统涉及的构造设计规范二、斜顶系统涉及的构造设计规范三、进胶系统涉及的构造设计规范四、外观要求涉及的构造设计规范五、顶出机构涉及的构造设计规范六、注塑成型涉及的构造设计规范七、模具强度涉及的构造设计规范一、行位系统问题点1.圆形隧道行位厚度1.1设计圆形隧道行位,模具分型面到圆形镶件之间的钢料应保证1.5MM以上A,行位镶件直径15毫米下面,模具分型面到圆形镶件之间的钢料厚度保证1.8MM以上B,行位镶件直径15/30毫米,模具分型面到圆形镶件之间的钢料厚度保证2.8MM以上备注;以上数据为模具量产的可靠值,防止隧道孔压变形、
2、断裂导致内模重制,影响生产进度2.方形及异形隧道行位2.1设计方形及异形隧道隧道行位时,模具分型面到行位镶件之间的钢料厚度应保证下面数据:A,宽度15毫米下面,厚度保证1.8以上B,宽度15/30毫米,厚度保证2.5以上C,宽度30/50毫米,厚度保证3.5以上备注;以上为模具量产的可靠值,防止隧道孔压变形导致内模重制,影响生产进度。3.隧道行位镶件碰穿内模薄铁当前位置:文档视界模具制造及产品设计的相关规范模具制造及产品设计的相关规范薄铁厚度4.1设计后模行位,有时会出现行位镶件碰后模薄铁的现象,厚度应保证下面数据:A,薄铁高度15毫米下面,薄铁厚度保证2MM以上B,薄铁高度15/20毫米,薄
3、铁厚度保证3MM以上备注;以上数据为模具量产的可靠值,防止变形导致切割镶件重制薄铁位置,影响生产进度。5.后模行位镶件碰穿斜顶镶件当前位置:文档视界模具制造及产品设计的相关规范模具制造及产品设计的相关规范当前位置:文档视界模具制造及产品设计的相关规范模具制造及产品设计的相关规范当前位置:文档视界模具制造及产品设计的相关规范模具制造及产品设计的相关规范此种情况此距离保证20mm以上,且扣位脱模深度在1mm以内,小于以上参数会出现下面问题A,保证斜顶滑动空间和模具装配的可实现性。备注;以上情况产品构造请避免,防止模具量产时有断斜迎风险,频繁修模,以上情况都是根据注塑生产修模反响出来的模具强度问题,
4、修模多影响注塑生产三、进胶系统对构造设计和模具设计的要求1.细水口点进胶良好进胶案例1.1不良进胶案例1.2A,特点:进胶速度快、开模水口自动脱落;B,缺陷:点胶口周围有少量气纹、水口拉断后有残留水口高出0.10.2mm,进胶速度快无缓冲空间在填充较小胶厚产品的模具型腔易产生气体导致困气;C,不良进胶案例讲明:1.1,构造要求透明件产品正反面不能有胶口和顶针印痕,模具评审侧进胶流道拐角纵多会延缓走胶速度及压力要求前期构造改善增加弹力臂胶位宽度和厚度;评审结果构造要求参照样板设计在弹力臂底面点进胶直接入型腔主型腔12.0X4.6X2.8mm胶厚、弹力臂胶厚0.8mm,点进胶在0.8mm薄胶处向厚
5、2.8mm的型腔走胶产生困气导致顶面缩水存在产品构造限制无法加工排气位置,后模具仍修改为大水口侧进胶但仍有稍微缩水印痕。1.2,注塑面积及融胶量过大且有做高光外观产品,首要考虑注塑成型降低外观瑕疵和弯曲变形风险故采用在二次外观面上胶厚处点进胶,由于点进胶一侧存在36X18X.6mm大面积薄胶位注塑时从薄胶位置走胶过渡到厚胶经过中产生了注塑应力作用呈现出了凹凸不平影响到外观,后期模具要求加厚胶位改善了点胶口附近的凹凸不平。综合上述点进胶特点及以往缺陷对构造设计和模具设计提出建议:1.3,建议产品设计首要考虑注塑采用点进胶来知足外观及变形控制,预留点胶位不能大面积薄胶在:薄胶顶面、薄胶附近、1.4
6、,构造设计预留点胶口底部胶厚需知足1.0mm以上厚度,如点胶口预留在1.0mm胶厚下面不能知足注塑条件;1.5,外观要求镜面、高光面、细纹面产品模具建议构造设计前期优先采用点胶注塑并预留点胶位置;1.6,模具构造选用点胶注塑时事项:点胶口位置根据构造预留空间定位,口径大小根据产品注塑填充胶量定义口径;胶口位置及口径大小限制注塑速度、时间和压力,口径过大不易拉断、拉断后存在残留水口干预主装;二,唧嘴直接进胶良好进胶案例A,特点:直接走胶速度快、外观上无碰穿孔时不产生熔接线;B,缺陷:增加了注塑完成后续水口加工;综合上述唧嘴直接进胶特点及缺陷对构造设计和模具设计提出建议:1.非外观且注塑面积较大产品首要选择大水口注塑;2.产品预留进胶口位置周圈胶厚不得薄于0.8mm、胶口周圈薄胶宽度不得大于1.0mm;3.镜面光和高光面产品可选择在遮蔽位置产品设计预留进胶位置,注塑完成后采用后续加工冲压或锣掉;3.搭接侧进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