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收藏资料浅谈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收藏资料浅谈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字:数学 创新思维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民族的灵魂。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的重任,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迫在眉捷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一 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喜欢学什么,不喜欢学什么,常以学习兴趣为转移,这是兴趣的选择和定向作用的表现。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动机,引起注意,激起情感,促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先培养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发学
2、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设情景时,就应该选取那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作为题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发他们对学习的需要。例如:要讲解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本来这些抽象的内容是比较枯燥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去学习,我们在创设情景的时候就可以首先提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比如问当他们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是不是很想知道操场旗杆有多高呢?如果能够量出你在太阳下的影子长度,旗杆的影子长度,再根据你的身高,怎样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呢?当你发现很多同学都想知道的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今天要学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这就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
3、积极性,使外来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就是由于学生本人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以及发现的诱惑力等而转化来的学习动力。这种内在动机所起的作用是强烈而持久的。二 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任何思维,无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前提,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又是怎样来培养的呢?1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2在学生观察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积极的给与指导。比如说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
4、导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异同点的分析,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3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4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例如:学习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画出具体的一些函数图象进行比较。在学生进行观察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与提示,观察当k为正数和负数的时候,函数图象有什么不同,当b为正数和负数的时候,又有怎样的不同?当学生分析了以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三 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5、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想象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奥苏贝尔在同化概念里认为:同化就是所学的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原有认知结构包含了新知识并扩大自身,形成更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
6、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时,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变成相等时,这时变成了什么图形?如果让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90度,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如果既让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又让一个内角等于90度,这时又是一个什么图形?这一问题的提出就打开了学生的一连串的想象,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时变成了菱形,一个内角为90度时变成了矩形,既有一组邻边
7、相等又有一个内角为90度时变成正方形。这样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四 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 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积极引导和鼓励,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教育方法上进行改革,综合应用开放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探索式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数学探索能力是在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数学中,它表现在提出数学问题,探求数学结论,探索解题途径,寻找解
8、题规律等一系列有意义的发现活动之中。探索能力强的学生,能迅速地轻易地从一种心理运算转到另一种心理运算,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在对思维活动的定向、调节和控制上,有较强的监控能力,对思维过程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大胆猜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体验发现与创造。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选择是解开
9、人类思维创造之谜的第一把钥匙。创造性思维中的突破不仅仅是为了使现存的体系危机四伏,而是为了导致新的思想大厦拔地而起。在课下,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去探索与发现新知,这对学生来说作业就是一个在认识上再创造的过程。从对知识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构建成思路通道的建筑工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总之,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学生的创新是一个自我激励的过程,数学在初中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在教书过程中,更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
10、培养,多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学数学吧| 原文链接:内容摘要 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材,时代也呼唤素质教育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师。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则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创设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探索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关键词1、素质教育 2、创新思维 3、质疑能力4、培养质疑能力的方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时代已向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教育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重要标
11、准。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材,时代更呼唤素质教育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师。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则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在我们初二物理课本一开始就谈到科学探究方法的第一步:“观察与提出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学会“质疑”才能跨进创新思维的门槛。在十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中,我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一些感悟,现与大家交流几点。 一、确定培养质疑能力的必要性 质疑是经过较充分的分析后提出的疑问,质疑是思维的批判性提高的重要表现。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问题,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
12、始。从人类的认识发展规律看,任何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都是从质疑开始,从释疑入手,从无疑到有疑,再从解释到创新。物理学史的每一个阶段的进展几乎也是从质疑开始的,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后经过牛顿进一步研究,总结出了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质疑能力是多么重要。难怪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对此也深有
13、体会:“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问题”。由些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二、创设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赵凯华教授认为:“好的教师不是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曾经有一名陕西学生,老师发现他有水平,可他参加了许多次奥赛班培训后,却从未拿到过名次,这位老师说你跟我学吧。他指定很多书让学生自己回去看,让他自己找出问题来与他讨论。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开始并不正面回答,却反问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想。后来这名学生终于在竞赛中拿到了世界金牌。我想这位教师高明之处就在于让学生感受和学会质疑。由此可见,
14、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质疑能力,是学生进一步提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核心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发动机。教师要积极创造氛围、提供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三、几种质疑能力的初探 现行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即质疑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高分低能”。无论是提出问题的勇气,提出问题的数量,还提出问题的质量都不尽人意。学生没有提问意识,没有质疑意识,没有挑战意识,只有被动地接受,被动地作答,即使偶尔提问,也只是为了获得标准答案,提问僵化成了“单向流程”。难怪一位著名教育家说:“孩子们入学前是个“问号”,而毕业时像“句号”。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
15、疑能力,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模仿”质疑。 模仿提问阶段是质疑的初级阶段,学生对于听课中不懂的地方,不会做的习题,敢于问同学或老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学会按老师提问的方法来提出问题。这一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简单,就事论事的直接提问,模仿性很强。经过培养和锻炼,大多数学生可以达到这一阶段的水平。例如,学生看到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七色光谱,就会产生“这是怎么回事”的疑问;听到共振音叉的响声,又会产生为什么那个音叉没有敲也响起来的问题等。 2、“比较”质疑。 “比较”提问是一个较高阶段的质疑。学生往往从已有的认识结构出发,有意识地思考问题,比较教师讲解的内容与课本、课外参考
16、书内容的不同,或比较同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试图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这一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成熟感。 3、“创见”质疑。 这是质疑的高级阶段。这阶段学生所提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往往击中关键,具有“揭示规律”、“独创”、“发现”之特征。例如,我们在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学生首先想到的实验设计方案是:测杯子质量,测杯子与液体的总质量,然后测出液体的体积。显然这样测出的实验结果误差较大,有些学生就对此产生质疑,并最终找到更加合理的实验方案。如此的质疑,必然会萌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四、 培养质疑能力的方法 为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目的,一名优秀的教师总能不断提出适合学生认知的好问题
17、,作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导火索;而一名杰出教师,则总能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下面我浅谈几点,仅供参考。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 长期以来,在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没有遇事提问的习惯。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服务者,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和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来请教的学生,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甚至无理的提问。因为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晶,扼杀学生的质疑就是扼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这是我们每个教师不愿看到的。只有民主平等
18、、和谐愉悦的课堂,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提问环境。我记得有一次上“物体做功”的公开课时,学生当堂提出:“上电梯时电梯对人做功吗?做功的距离是相对地面还是相对电梯?”,“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摩擦力对足球做功,是不是不符合做功的条件?”其实这些问题,有的就是教学的难点,有的还得等待到高中进一步学习,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是对老师的信任。遇到这种情况,当时我是先让他们讨论,再各抒已见,然后由我加以点拔和说明。虽然教学进度受到了影响,但学生兴趣很浓,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也得到了保护。课后我也反思,若不是公开课我又会怎样处理这种情况呢?想到这里,我不寒而栗。至从那次公开课以后,我更加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了。
19、2、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使学生要问。 为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例如尽可能采用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精彩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分组实验等形式,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书本,走出教室,关注社会,去田野,去工厂,尝试解决现实中碰到的问题。我在青海支教时,曾带初二学生参观过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地原子城,在那里学生就提出好多有关物理方面的问题,如“原子弹威力为什么这么大?”,“为什么原子弹发射要在高原?” 等问题。由此可见,通过采用这些教育形式,学生是发自内心有感而发地提出问题。 3、联系实际引发质疑。 “联系实际引发质疑”就是通过分析、比较某种观点看法和已知事
20、实现象或新的实验事实是否矛盾,从而提出质疑。如近两千多年以来,人们都相信亚里士多德的“圣言”,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伽利略在做单摆实验时发现,摆线上系轻重不同的石块,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所用的时间都相同,因此提出了质疑。后经反复实验和研究,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建立了科学的“落体定律”。 4、改变条件引发质疑。 物理规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改变条件,想一想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形式;同一物理问题处理起来往往有多种方法,有时改变条件进行思考,能获得最佳的求解方法。如在讲到内能时,强调“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还可进一步设问“若不是同一物体情况又会怎样呢?” 5
21、、追求因果进行质疑。 我们要教育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要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要经常追问物理概念为什么要这样定义?物理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发现某物理现象也要经常问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例如为什么眼睛会看见东西?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机油落在水面后为什么会出现五彩缤纷的斑纹?坚持不懈地寻根问底常常会引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或能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有时可能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 6、逆向思维提出质疑。 这是与通常思维程序相反的一种思考方式,这是通过从相反的方向展开思维,提出问题的一种质疑方法。例如,法拉第根据电产生磁的现象,逆向思考提出了质疑:磁能否产生电
22、?并通过10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提供了一把金钥匙。我们平时的物理教学活动中可以经常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质疑。例如在讲过晶体的熔化条件,然后提出“那么晶体的凝固的条件又是什么呢?”再如:力学中“假如没有摩擦,世界会变得怎能样?”等问题的提出,都有助于培养学生今后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提出质疑。 7、运用实验引发质疑。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通过实验观察与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利于激活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来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演示标准大气压是相当于76厘米汞柱所产生的压强这个结论后,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
23、下,老师先提问如:将试管倾斜,将试管向上提一些,将试管改为粗些或细些,则水银柱的高度会不会有变化?在打开学生思维的后,进一步让学生自己提出质疑与讨论,就有利于学生自我质疑能力的培养。 质疑是科学研究的源泉活水;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推动器,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起点。质疑使人敏锐,质疑使人深思,质疑使人智慧,。试想,不会质疑的人又怎能创新!愿更多的教师能领着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跨进创新思维的门槛。 参考文献:走进新课程、英才是怎样炼成的、解读新课程理念中国教育与研究、教师如何做研究 内容摘要 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材,时代也呼唤素质教育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师。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4、、质疑能力则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创设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探索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关键词1、素质教育 2、创新思维 3、质疑能力4、培养质疑能力的方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时代已向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教育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材,时代更呼唤素质教育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师。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则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在我们初二物理课本一开始就谈到科学探究方法的第一步:“观察与提出问题。”由此可见,学生
25、只有学会“质疑”才能跨进创新思维的门槛。在十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中,我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一些感悟,现与大家交流几点。 一、确定培养质疑能力的必要性 质疑是经过较充分的分析后提出的疑问,质疑是思维的批判性提高的重要表现。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问题,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从人类的认识发展规律看,任何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都是从质疑开始,从释疑入手,从无疑到有疑,再从解释到创新。物理学史的每一个阶段的进展几乎也是从质疑开始的,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后经
26、过牛顿进一步研究,总结出了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质疑能力是多么重要。难怪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对此也深有体会:“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问题”。由些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二、创设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赵凯华教授认为:“好的教师不是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曾经有一名陕西学生
27、,老师发现他有水平,可他参加了许多次奥赛班培训后,却从未拿到过名次,这位老师说你跟我学吧。他指定很多书让学生自己回去看,让他自己找出问题来与他讨论。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开始并不正面回答,却反问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想。后来这名学生终于在竞赛中拿到了世界金牌。我想这位教师高明之处就在于让学生感受和学会质疑。由此可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质疑能力,是学生进一步提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核心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发动机。教师要积极创造氛围、提供机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三、几种质疑能力的初探 现行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即质疑能力的培养,其结果
28、是,“高分低能”。无论是提出问题的勇气,提出问题的数量,还提出问题的质量都不尽人意。学生没有提问意识,没有质疑意识,没有挑战意识,只有被动地接受,被动地作答,即使偶尔提问,也只是为了获得标准答案,提问僵化成了“单向流程”。难怪一位著名教育家说:“孩子们入学前是个“问号”,而毕业时像“句号”。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模仿”质疑。 模仿提问阶段是质疑的初级阶段,学生对于听课中不懂的地方,不会做的习题,敢于问同学或老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学会按老师提问的方法来提出问题。这一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简单,就事论事的直接提问,模仿性很强。经过培养和锻炼,
29、大多数学生可以达到这一阶段的水平。例如,学生看到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七色光谱,就会产生“这是怎么回事”的疑问;听到共振音叉的响声,又会产生为什么那个音叉没有敲也响起来的问题等。 2、“比较”质疑。 “比较”提问是一个较高阶段的质疑。学生往往从已有的认识结构出发,有意识地思考问题,比较教师讲解的内容与课本、课外参考书内容的不同,或比较同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试图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这一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成熟感。 3、“创见”质疑。 这是质疑的高级阶段。这阶段学生所提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往往击中关键,具有“揭示规律”、“独创”、“发现”之特征。例如,我们在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学生首先想到
30、的实验设计方案是:测杯子质量,测杯子与液体的总质量,然后测出液体的体积。显然这样测出的实验结果误差较大,有些学生就对此产生质疑,并最终找到更加合理的实验方案。如此的质疑,必然会萌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四、 培养质疑能力的方法 为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目的,一名优秀的教师总能不断提出适合学生认知的好问题,作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导火索;而一名杰出教师,则总能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下面我浅谈几点,仅供参考。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 长期以来,在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没有遇事提问的习惯
31、。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服务者,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和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来请教的学生,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甚至无理的提问。因为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学生思考的结晶,扼杀学生的质疑就是扼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这是我们每个教师不愿看到的。只有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提问环境。我记得有一次上“物体做功”的公开课时,学生当堂提出:“上电梯时电梯对人做功吗?做功的距离是相对地面还是相对电梯?”,“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摩擦力对足球做功,是不是不符合做功的条件?”其实这些问题,有的就是教学的难点,有的还得等待到高中
32、进一步学习,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是对老师的信任。遇到这种情况,当时我是先让他们讨论,再各抒已见,然后由我加以点拔和说明。虽然教学进度受到了影响,但学生兴趣很浓,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也得到了保护。课后我也反思,若不是公开课我又会怎样处理这种情况呢?想到这里,我不寒而栗。至从那次公开课以后,我更加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了。 2、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使学生要问。 为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例如尽可能采用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精彩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分组实验等形式,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书本,走出教室,关注社会,去田野,去工厂,尝试解决现实中碰到的问题。我在青海支教时,曾
33、带初二学生参观过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地原子城,在那里学生就提出好多有关物理方面的问题,如“原子弹威力为什么这么大?”,“为什么原子弹发射要在高原?” 等问题。由此可见,通过采用这些教育形式,学生是发自内心有感而发地提出问题。 3、联系实际引发质疑。 “联系实际引发质疑”就是通过分析、比较某种观点看法和已知事实现象或新的实验事实是否矛盾,从而提出质疑。如近两千多年以来,人们都相信亚里士多德的“圣言”,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伽利略在做单摆实验时发现,摆线上系轻重不同的石块,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所用的时间都相同,因此提出了质疑。后经反复实验和研究,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建立了科学的“
34、落体定律”。 4、改变条件引发质疑。 物理规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改变条件,想一想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形式;同一物理问题处理起来往往有多种方法,有时改变条件进行思考,能获得最佳的求解方法。如在讲到内能时,强调“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还可进一步设问“若不是同一物体情况又会怎样呢?” 5、追求因果进行质疑。 我们要教育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要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要经常追问物理概念为什么要这样定义?物理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发现某物理现象也要经常问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例如为什么眼睛会看见东西?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机油落在水面
35、后为什么会出现五彩缤纷的斑纹?坚持不懈地寻根问底常常会引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或能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有时可能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 6、逆向思维提出质疑。 这是与通常思维程序相反的一种思考方式,这是通过从相反的方向展开思维,提出问题的一种质疑方法。例如,法拉第根据电产生磁的现象,逆向思考提出了质疑:磁能否产生电?并通过10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提供了一把金钥匙。我们平时的物理教学活动中可以经常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质疑。例如在讲过晶体的熔化条件,然后提出“那么晶体的凝固的条件又是什么呢?”再如:力学中“假如没有摩擦,世界会变得怎能样?”等问题的提出,都有助
36、于培养学生今后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提出质疑。 7、运用实验引发质疑。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通过实验观察与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利于激活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来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演示标准大气压是相当于76厘米汞柱所产生的压强这个结论后,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下,老师先提问如:将试管倾斜,将试管向上提一些,将试管改为粗些或细些,则水银柱的高度会不会有变化?在打开学生思维的后,进一步让学生自己提出质疑与讨论,就有利于学生自我质疑能力的培养。 质疑是科学研究的源泉活水;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推动器,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起点。质疑使人敏锐,质疑使人深思,质疑使人智慧,。试想,不会质疑的人又怎能创新!愿更多的教师能领着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跨进创新思维的门槛。 参考文献:走进新课程、英才是怎样炼成的、解读新课程理念中国教育与研究、教师如何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