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题-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题-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题-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题一、书写(4分)进入初三年,同学们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请用工整的字迹把李白的诗句抄写在下面的方格中,并以此自勉。 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2分)1细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蝉声的急促,在最高涨的音符处突地ji rn()而止,更像一篇jn xi()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铿锵()字句,掷地如金石声,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断简残编,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2不改变原意,将下列长句改写为三个语意
2、连贯的短句。静雅园小区的居民昨天通过了业主委员会提出的严禁广告公司在小区居民楼顶违章设立广告牌的决议。(1)_。(2)_。(3)_。3仿照例句,续写句子。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 , ;冬天的雪, ; 。4下面是盐城市某报的一则新闻,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本报讯 3月29日,在上海世博局举行的世博会会徽设计颁奖仪式上,上海市有关领导为世博会会徽中标者、盐城市青年广告设计师邵宏庚颁发了获奖证书和20万元奖金。邵宏庚今年34岁。去年年底,当他得知上海世博会正在征集会徽后马上行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所有精力都投
3、入到设计中。今年2月他将他最满意的第1001件作品(如图)送到上海,这件作品最终从9046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被正式确定为上海世博会会徽。5扩展下列划线句子,使之形象具体。(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不少于20字)酸枣树高不足尺,叶疏花迟。它生长的条件恶劣。然而,酸枣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无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正气。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
4、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正确顺序是:7右边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图,请说说你对构图设计含义的理解。8默写在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地对待人生。(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原句回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观刈麦一诗中集中描写农民艰辛劳作的句子是,。什么是心系天下的情怀?早在北宋年间,范仲淹就在岳阳楼记中告诉我们: , 。三、文言文语段阅读(8分)阅读下面爱莲说一文,完成912题。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濯清涟而不妖 (2)亭亭净植(3)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之爱10翻译下面的句子。(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
6、花/之富贵/者也12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四、现代文阅读(36分)(一)刻在树上的字他拿着报刊编辑的退稿笺,心情就像是被吹落的树叶,感到灰心失望极了。要知道这是他接到的第九十九封书法退稿笺呀!也是他定下的最后一次投稿了。他曾在接到30封退稿笺时暗
7、自发誓:如果接到第九十九封退稿笺,他未被报刊采用一篇稿件,他就再也不搞书法了,说明书法与他无缘,他不是搞书法的料,缺乏这方面的灵气。尽管这样做他很痛苦,但他不得不这样。想想看,他对书法所付出的还少吗?由于从小学到高中就偏爱书法而影响了学业,他没能考上大学;参加工作后,仍痴心不渝,从不多的工资中,拿出大部分钱来买书纸笔墨练习书法。在他自认为练得可以时,就试着向报刊寄稿件。一年多来,除了稀如牛角的退稿笺,多如牛毛的稿件都一去不复返了。他曾充满自信地想,凭他的功底,在他收到第九十九封退稿笺之前,至少也要有几幅书法作品见诸报刊,可现在他心情沉重地从家中出来,茫然地在大街上走着,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上小学时
8、的学校门前。门前的小杨树,如今已枝繁叶茂合抱之粗了。蓦地,他的眼前一亮,他发现杨树上刻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好醒目,好熟悉。对了,他想起来了,这不是自己上小学时为展示自己的字写得好,一时心血来潮用小刀刻上去的么?他清楚地记得当时老师发现后还批评了他。想起来都有些心酸,白白地让杨树挨了几刀,如今在书法事业上仍无建树,真有些愧对此树呀!他抚摸着杨树,当他再一次凝神细看这八个字时,他不由得惊呆了:只见这几个字默默地随着小树已长得笔力矫健,自然洒脱,神采飞扬,静态中点画出动态之美,而且笔画的轻重缓疾、方圆长短所产生的艺术美,没经过千锤百炼的书法爱好者是很难望其项背的。可自己以前刻的字与眼前的
9、字是相去甚远的呀!此时他感到眼前的大树就像一位哲人向他讲解着什么,他顿悟了。他忽然感到自己那关于九十九封退稿笺的决定是多么荒唐、幼稚和可笑!五年后,他成了颇有建树的书法家。13作者写“他”的心情,“像是被吹落的树叶”,如此设喻的原因是:14“可现在”其中的省略号表示“他”什么心情? 15“大树就像一位哲人向他讲解着什么”,作者并没有说明讲解的内容,请你想象一下讲解的内容。16文贵含蓄。作者在结尾只告诉读者“他”的成功,却没有具体写他成功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请你归纳出成功的主要原因。17本文以“刻在树上的字”为题,体会其妙处。18从文章的任一角度进行赏析(语言、修辞或写作手法等)
10、(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历史上也曾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特别是宜昌至武汉段,长江九曲十八弯,行洪能力差,是典型的地上悬河。每年汛期涨水时,水面比两岸地面高出6米17米,富饶的江汉平原,靠着180多公里的荆江大堤保护,1500多万人口和2300多万亩良田每年都在洪水的威胁下,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防洪。海晏河清,大江安澜,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梦寐以求而又遥不可及的梦想。在没有科学掌握治理河流的规律之前,人们只能年复一年地加高堤坝,或者是祈求上天保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才找到了修筑大坝、形成水库对洪水进行有效调节的根治洪水的方法。修建三峡可以形成总库客达393亿m3、防洪库容
11、221亿m3的大水库,即使在发生l00年一遇的洪水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调节水库防洪库容,使下泄流量不超过56700m3/S,水位不高于沙市的警戒水位,也就是使长江中游的防洪标准从目前的不到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即使遇到1000年一遇的大洪水,配合分洪设施的运用,也可以免除江汉平原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从根本上解除江汉平原的水患。这是修建三峡的第一个目的。消除了水患,也就避免了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造成的巨大生态和环境破坏。从重庆到宜昌的660多公里的河道里程总落差达120多米,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847亿千瓦时,约相当于目前我国年
12、发电总量的5,另外还预留了6台70万千瓦的地下厂房,即三峡工程的远景装机容量可达2240万千瓦,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水电站。水电的最大优势是它的调峰性能,三峡电站巨大的装机容量,加上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可以成为全国电网联网的中心。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三峡的年发电量相当于每年少燃烧5000万吨原煤或2500万吨原油。与燃煤相比,每年少排放1亿吨二氧化碳,100万200万吨二氧化硫,30万40万吨氮氧化合物,l万吨一氧化碳和大量的烟尘及宦水麦渣:这是修建三峡工程七军二个目的。重庆至宜昌间的航道水流湍急漳险众多,行船异常艰险,自古川江不夜航。险恶的航行条件,限制了航运事业的发展,也制约了
13、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三峡水库建成后,航道水深增加,水面变宽,流速变缓,以前的滩险全部被淹没了,不仅航行安全性增加,而且航运成本可降低约3537,万吨级的舰队可以从上海直达重庆。船闸远景的年货运通过能力可以从目前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这是修建三峡的第三个目的。19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0建三峡工程的目的是什么?请分别加以简要概括。21章第段加线句子在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2章第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23三峡工程”有没有消极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24国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部治水的历史,水的治理和国家的安定息息相关。请你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举出我国历史
14、上一个治理洪水的事例。(三)多一些宽容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的志趣、风格不同的人。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淡泊名利,
15、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就容易处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干世界,使千差万别、迥然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
16、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之上相互理解和支持。要把对同志的宽容与对错误的批判统一起来,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不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健康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朋友,你说呢?25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6文章第段引用林则徐的名言,其表达作用是什么?27第段中的“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个层次的顺序能否颠倒?请说明理由。28文章第段在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9文章结尾“朋友,你说呢?”运用商量的语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0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第段划线句子补充事实论据。五、作文(50分)31、阅读下面文字
17、,按要求作文。回首过去,你一定感慨良多。从一个懵懂孩童到一个花季少年,你没少累过、愁过、怨过甚至哭过,但,正是因为你敢于正视现实、敢于超越自我,才有了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失败后的从容,同时,也收获了成功后的喜悦。经历了一次次的磨练,跨越了一步步的艰辛,你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大胆发问;你不怕失败,乐于付出,所以你变得成熟,变得睿智,变得坚强,变得充盈。在前进的道路上,你正在成长、进步;在不断的追求中,你正在不断完善着自我参考答案2(1)广告公司要在小区居民楼顶违章设立广告牌。(2)业主委员会提出严禁广告公司这一做法的报告。(3)静雅园小区的居民(昨天)通过了关于该报告的决议4、示例一:
18、上海世博局重奖盐城小伙邵宏庚 示例二:盐城青年邵宏庚获世博会会徽设计大奖6、2514310、(1)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2)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11、B12、D13.既形象说明他的心情,又与文章的整体相一致;都写跟树有关的内容。14.沮丧、失落15.成功需要千锤百炼16.不懈地努力。17.“刻在树上的字”既表现“他”少年时的志向,又启发“他”继续奋斗,是全篇巧妙构之所在,用它为题表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19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本题答案为:为什么修建三峡工程(或:修建三峡工程的目的)。20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概括要全面、准确、简明。本题答
19、案为:从根本上解除江汉平原的水患。发电调峰,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增加航行安全,降低航运成本。21承上启下(或:起过渡作用)。22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本题答案为:列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三峡水电巨大的装机容量和水电的清洁。23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只要说出自己的看法且言之有理即可。三峡工程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它也有消极作用,如:造成移民压力、破坏生态平衡、淹没文物,等等。24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可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作答。答案示例:大禹治水;李冰 父子修建都江堰。25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从文章题目可以看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提倡人与人之间要多一些宽容。(意思对即可)26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引用名言作用的理解。本题答案为:作为理论论据证明论点。27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逻辑关系的理解:本题答案为:不能颠倒。从内容上看,这四个层次是从轻到重的关系;从逻辑上看,这四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所以不能颠倒。28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作用的理解。本题答案为:对中心论点起补充作用;体现论证的严密性。29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特点及其作用的理解。本题答案为:体现出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便于使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达到感情上的共鸣,欢迎下载使用,分享让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