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回民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同步练习(人教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回民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同步练习(人教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省济南回民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用刻度尺测量铁棒长度,记录数据为2.115d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1m B1dm C1cm D1mm2、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B.9cm/sC.8cm/sD.7cm/s3、如图所示,物体甲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当物体乙轻放到甲上后,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甲相对于桌面保持静止状态
2、,而乙相对于甲也静止B甲相对于桌面保持静止状态,而乙相对于甲沿斜面滑下C甲相对于桌面向右运动,而乙相对于甲沿斜面滑下D甲相对于桌面向右运动,而乙相对于甲静止4、位于济南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外美丽的城市景色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5、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400m决赛中,前300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100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
3、均速度大 B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 C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D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6、在如图所示的各图像中,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图象是A B C D7、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平时认为不动的房屋随地球自转的速度大小是 v 1 ,同步通讯卫星绕地心转动的速度大小是 v 2 ,比较这两个速度的大小,正确的是Av 1 v 2 Bv l =v 2 Cv 1 v 2 D无法比较8、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
4、确的是( ) A.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 m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9、在抗震救灾中,为了将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及时地运送到灾区,使用到了多种运输工具,下列运输工具正常行驶时,速度最大的是( )A列车B大卡车C大型客机D冲锋舟10、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时出现了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实验操作出了差错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测量误差C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等方法可减小测量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也不能减小测量误差,因为测量次数越多,测量值的误差
5、越大。 1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 ( )。A测量长度时,若尺的零刻线已磨损,可以从其他没有磨损的刻线起测量B测量长度时,读数的视线应与尺面平行C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尺的零刻线起测量,否则测量就是错误的D测量长度时,一定要估读到尺的分度值的下一位 12、某技师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工件的长度为980.0mm,后来经过精确测量,发现此米尺上所标出的1m实际为1002.0mm,则该工件的真实长度最接近于( )。A1002.0mm B1000mmC982.0mm D978.0mm 13、描述宇宙天体间的距离,最常用的单位是:A年; B光年; C纳米; D千米.14、小明在测量小
6、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 sB.小球在前0.4 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C.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 m/sD.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15、在龟、兔赛跑的情景中,关于比较她们俩运动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看台上的观众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自恃奔跑能力强,比赛途中睡了一觉,终点“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物理学中是采用观
7、众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的运动快慢程度;物理学中是采用终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运动快慢程度。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2、要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首先要选择_;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_。3、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四次测得的结果分别是18.24厘米、18.23厘米、18.25厘米、18.23厘米,则接近该物体真实长度的是_毫米4、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需
8、要的测量工具有、计算平均速度用的公式是如图所示得是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图中秒表的设置是“时:分: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路程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时,s1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5、造成测量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减小测量的误差必须从多方面考虑。但在一般测量中,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 。6、一根钢管,已测得管的内直径为7.2mm;现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量钢管的外径,如下图所示。由此得钢管外径是_cm,钢管壁的厚度是_mm。7、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一枚硬币的直径是_cm。8、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
9、个人,河岸上有树,那么相对于船来说,人是_的,树是_的(填“运动”或“静止”)9、现有如下实验器材:大小相同的木块两个,长木板、小车、刻度尺、停表各一个。小明将长木板右端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个木块垫在长木板的左端,如图甲所示,利用停表、刻度尺测量了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然后他将两个木块垫在木板左端的同一位置,长木板的倾斜程度发生了变化,如图乙所示,再测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发现与前面的测量结果不同。请你针对他的操作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 10、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 的,以汽车为参照物是 的。三、计算题(每小题5分,
10、共计15分)1、某旅客以1.5m/s的速度在火车车厢内行走。当车厢静止时,他从车厢的头走到尾需要20s;当火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他从车厢的头走到尾需要多长时间?站在铁道边的人看见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知识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的距离为18km,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要用几分
11、钟?3、一司机驾驶桑塔纳牌轿车,于上午8时正从甲地进入“济青高速”入口处时看到路边立有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当轿车行驶到乙地时司机又看见路边立有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此时时钟指在8时30分,问: (1)轿车从入口处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最快可于几时几分到达济南?四、实验探究(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1、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1)图17中圆的直径是_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18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选填“A”或“B”) A. B. -参考答案-一、单选
12、题1、答案:D【解析】根据长度记录结果的要求,即长度记录结果必须有一位估计值。所以记录数据2.115dm,其中0.005dm是估计值,则0.01dm代表刻度尺的分度值;0.01dm=1mm,即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2、答案:B3、答案:D4、答案:B5、答案:C6、答案:B7、答案:A8、答案:C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A12、答案:D13、答案:B14、答案:B15、答案:A二、填空题1、答案:船 青山2、答案:参照物;匀速直线运动3、答案:182.44、答案:秒表;刻度尺;v=st;0.18m/s;0.15m/s 5、答案:多次测量求平均值6、答案:1.30,2.97、
13、答案:2.508、答案:静止 运动9、答案: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与木板的倾斜角度有关吗? 10、答案:运动 静止三、计算题1、答案:分析:当火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他从车厢的头走到尾仍需要20s;因为以车厢为参照物,人在车箱内行进的速度不随火车的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行进的总路程也总等于车箱的总长,因而不管车箱是静止还是匀速行驶,人从车头走向车尾的时间相同的。站在铁道边的人看见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s=(v车-v人)t=(10-1.5)*20=170米2、答案:36km/h;27min3、答案:(1)已知:S1=260km S2=215km t1=8h t2=8.5h求:v解:v=S/t=( S1 - S2)/(t2-t1)=(260km-215km)/(8.5h-8h)=90km/h答:平均速度是90km/h(2)已知:v=100km/h S=215km求:t解:由v=s/t得t=S/v=215km/100km/h=2.15h=2h9min2h9min+8h30min=10h39min答:最快可于10h39min到达济南四、实验探究1、答案:(1)1.54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