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下《背影》说课稿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下《背影》说课稿3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背影第二课时说课稿背影说课稿(第二课时) 杨征堂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在新版教材课本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第二单元都是以爱中心话题的,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等,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学习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2)本文描写人物特征细致,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很典型,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应用语文的能力。(3)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情感,而且贴
2、近生活,又位于第二课,有利于学生小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的衔接。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实际,我将素质教育目标定为: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能力目标: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德育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感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情感熏陶:感受父子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3、教学重点: (1)重点文段的阅读,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2)理解其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4、教学难点: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尤其二三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5、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阅读、
3、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把握;第二课时: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的品味、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德育教育。二、说教法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山区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尤其体现于学 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同时
4、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幻灯、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三、学法指导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 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父子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指导学生注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四、说教学过程(第二
5、课时)(一)复习1、解释下列词语:踌躇、蹒跚、琐屑、颓唐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设计意图:反馈、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二)分析第二课时内容: 1、重点研读第五段:(1)朗读第五段,紧扣“背影”找出其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两个“黑”、三个“布”“蹒跚”、“肥胖”“走”、“探”、“攀”、“缩”、“微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时注意文中形容词、动词的作用,通过讨论、筛选,教师点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会如何进行细致描写。)(2)作者为何看见这个“背影”,眼泪很快流下来,又为何赶紧拭干了泪?(突破:让学生联系上一课时分析的家庭背景,紧扣上面的动词和形容词,来体会理解父子深情。)(
6、3)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土,感到很轻松似的”?(突破:让学生联系文中的句子“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结合上面的词语来理解,进一步体会父子深情。)(4)第五段中父亲说了几句话?从文中找出来。体会理解其中饱含的深情。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突破: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父母亲对他们的关爱进行理解。)(设计意图:(1)(4)都是紧扣父子深情来设计的,让学生体会、理解朴实语言中的父子深情。)2、关键句的品味:(1)前面我们通过第五段的阅读,体会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疼爱之情。那么,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A、第二段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
7、无绝人之路”B、第三段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C、他嘱我路上要小心(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体会到了父亲的这种朴实疼爱之情呢?找出句子来说明。“唉,我现在想想,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3)练习(幻灯)(设计意图:通过启发性的设问方式,让学生带着理解自主找出关键句、思考,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作业,理解其中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深沉的情感。)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1)2、3段去掉可不可以?(突破:放幻灯,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理解2、3段的作用)(2)第四段为何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突破:通过幻灯中的图例,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难
8、点。)(三)小结: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用朴实的语言,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父子之间深沉的情感。(伴以板书,加深学生对全文整体结构的掌握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细致的描写)(四)作业:(1)“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最为感动的事。(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段文字。(设计意图:对文中的知识进行迁移,激发他们热爱家庭、体谅父母的情感)板书设计父子情深难忘背影点题家境:祸不单行、父亲疼爱儿子描写背影别前:细心关照,儿子体谅父亲买橘子(黑、布、蹒跚、肥胖、走、探、攀、缩、微倾):体贴周到再现背
9、影思念背影说课稿 作者: 加入日期:08-05-02 广东省吴川市第一中学 余 迅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背影,它是人教版九年义务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一、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训练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思路,了解基本的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二、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三、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能力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别强调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10、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等。二、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棗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写得真挚而动人。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因为新教材的第一册的编辑思想是根据反映生活的内容编排。第一单元即家庭生活,其中第一课这不是一颗流星是写祖孙关系,第二课羚羊木雕是表现同辈的朋友关系,此课反映父子关系,而第四课
11、散步表现的是整个家庭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教材编辑的意图是要示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的情感。 2、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编者将此文的训练重点之一定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意在训练学生理解作者如何根据中心去安排段落的能力。 3、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册的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注意到与小学的衔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册教材的学习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这三方面的要求是体现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当中的。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乃至我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2、。背影这篇文章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较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是很难让这些刚上初一的学生真正的领会。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样一些内容进行大胆的舍弃,在课堂上不做要求。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3、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教学重点是目标2、3课文2、3两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
13、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说,“言”“荃”更为重要。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的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中心与段落的关系”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14、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六、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的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四点1、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3、对基本语料的积累4、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七、教学过程设计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二个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有: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具体为以下几个环节: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提问:1、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
15、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2、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谁是令他最感动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动的又是什么呢?(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预习的要求)二、朗读训练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2、正音练习(幻灯出示,见附一)教师对这些词领读两遍3、朗读1、2段一组同学读,3、4段二组同学读,5段全班同学读,6段三组同学读(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
16、我选择后者,初一时期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高年级再去补已经很难有成效,心理学认为人发展某种能力具有关键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根据学生实际,初一第一学期朗读要求为正确,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采用英语学习中学单词的方法,教师进行领读。)三、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1、阅读全文,用规定符号进行圈点批注批注要点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框框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3)、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再加问号4)、用双竖线和单竖线划分文章层次(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个种发
17、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初一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2、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出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聩信息)3、词汇积累课堂练习二(写完后对照课本,找出写错的字并改正)(词汇是语言的材料,切实落实,此练习一方面设计听的能力,一方面练习词的意义,一方面练习正确书写,一石三鸟)4、阅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1)“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理解记叙要素)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3)文中
18、一共写了几个背影?4)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5)对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几种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简要说明理由。A、表现父亲疼爱儿子B、表现父亲的生活艰难和老境颓唐C、表现儿子体谅父亲D、表现父亲怜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父子之间的美好亲情(重点讨论解决2、5)(尝试练习的设计的目的是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同时解决一些次要的目标。提问5的设计可视作是对此课的总结)四、作业布置1、将预习提示中的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作业本上。(语料的积累,习惯的培养,这类练习表面上看较为机械,但对低年级学生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2、完成课后练习七(不借助其它参考书,做错没关系,做在书本上)3、熟读课文
19、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是重点段落研读、关键语句意义的品读、理清本文的层次与结构体会中心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比较阅读训练。如果说第一课时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基本习惯,是整体感知课文,那么第二课时主要是突破重点难点、完成主要目标并进行迁移训练。第一课时的铺垫,第二课时是发展。主要教学环节如下:一、重点研读第五段(朗读、讨论)1、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一共写了四个背影,那么作者写得最详细的是那一个?朗读这一段,注意其中的一些词语,等一下要求大家写出来。引导学生研究删后补出的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拔A、两个“黑”字B、三个“布”字C、“蹒跚”“肥胖”D、“两手”“两脚”E、不要“向左”两字行不行
20、,为什么?2、为什么“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而不是“轻轻的”或是“小心地”?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3、父亲为什么“扑扑身上的泥士,感到很轻松似的”,“似的”二字去掉可不可以?4、作者为什么看到这个背景“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为什么赶紧拭干了泪?5、这一次流泪与第一次流泪有什么不同。与第三次、第四次呢?三、关键语句的品味1、前面我们通过第五段的阅读,体会了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疼爱之情,那么,文中还有那些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句子,并进行点拔A、第二段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B、第三段棗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21、终于决定还是送我去。C、他嘱我路上要小心2、作者是否一开始就体会了父亲的这种朴实的疼爱之情呢?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那些语句是互相呼应的?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五四、总结讨论1、文章的标题改为“我的父亲”“浦口别父”好不好,为什么?2、讨论上节课课后练习2、教师板书总结3、讨论中心与段落的关系A、2、3两段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B、第四段为什么不详写作者在南京与朋友的游逛?五、比较阅读训练:见附四六、小结七、作业布置1、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也许是一次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请你叙述一次让你让你最为感动的事。2、背诵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一节文字。(着眼于迁移与巩固
22、)附一:课堂练习一(幻灯出示)选择正确的读音差使 交卸奔丧 迂腐琐屑 栅栏举箸附二:课堂练习二根据教师所说的意思默写出该词语1)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2)奔赴亲人的丧事3)乱七八糟的样子4)把自己的财产、衣服出卖和典当出去5)凄惨暗淡,不景气6)有了空闲的时间,指失业在家7)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8)精神不振作9)细小而繁多的事10)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附三:课堂练习三不看书凭记忆补充下面这段文字中删去的词语。我看见他戴着小帽,穿着大马褂,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攀在上面,再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附四:阅读课
23、后练习八的文段,完成下列练习1、这个文段中所描写背影的语句是,从文中划出来。这一背影与朱自清在课文中描写的背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朱文通过父亲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自己的疼爱,最后表达的是一种对父亲的思念和老境不好的一种淡淡的忧伤,而此文的结尾两段表现的是作者对自己 的负疚的心情。附五、板书设计一背影朱自清 圈点批注 字词、名句、段落层次、疑问见面的背景 祸不单行 祖母死了,回家奔丧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失业)家中光景惨淡 开头四个背影 去买橘子时 告别时 泪光中的三次流泪 第一次 见父亲,睹家境,想起祖母 悲哀 第二次 见背影 感动 第三次 别父亲 第四次 想背影 附六、板书设计二 难忘背
24、影 点题父 家境:祸不单行 父亲疼爱儿子子 描写背影 别前:细心关照 儿子怜爱父亲情 买橘子: 体贴周到深 再现背影思念 注:这是为一个镇级中学老师所写的说课稿,学生底子较差!背影说课稿 平滩中学 阳丽娟 各位评委、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中强调“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这些要求是展开本课教学的依据。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
25、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能够使学生在其中深刻的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 “爱”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
26、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难点:对于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并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彻的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5、课时安排:2课时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1、以
27、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2、“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对关键语句的品味和对父子真情的体会。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来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教育家卢梭认为:“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
28、观念,只能接受形象。”鉴于此,我采用图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三、说学法新大纲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2、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3、指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四、说教学过程今天我简要分析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感知、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主要步骤:新课导入、整体感知、重点赏
29、析、布置作业四个步骤。(一)、新课导入,激发情趣: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1、导语:(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听完之后提问:咱们父亲在自己生活当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名人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2、预习指导: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参看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设置以上预习的依据是: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和能力。(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学生介绍作者
30、、作品(学生相互补充)、出示本课重点的字词,检测预习效果。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帮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感。完成教学目标(1)的要求。2、听录音配乐朗读此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注意朗读的要求和技巧。并将自己认为优美、感人的句子勾画出来。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听有所知”的听力训练,学习批注法,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习做好铺垫。3、整体把握文章,让学生谈听后的感受。4、把握文章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三)重点赏析1、体味文中父亲送“我”上车前后的几句话。2、通过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的什么的感情? 3、文中几次提到了背影,又分别
31、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到的? 4、父爱如山,父爱似海。作为爱的承受者朱自清,面对如此博大精深的父爱他会想些什么呢?请揣摩一下作者的内心世界,站在作者的角度,将“我看到了一个_的背影”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细读,或沉思,或圈点评注,或与同学交流来解决以上问题。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更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朴实的语言背后的深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部分完成教学目标(2)。教师小结:本为构思巧妙,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瞬间“背影”作为文章的触发点。“背影”是文章的线索,父子间的申请也都倾注在背影上。(四)、作业布置1、课后研讨与练习,重点做课后第一题。(有助于学生对全文的理解。)2、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感动过,也许是一声问候,也许是一次长谈也许请你把你最感动的那个时刻记录先来。(回味亲情,为下次课作铺垫。)附: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想背影难忘背影不能忘怀 看背影蹒跚背影望父买橘 被背影远去背影父子分手 思背影再现背影别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