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5杜甫诗三首课题25杜甫诗三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重点难点、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作业背诵以及默写石壕吏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人复备一、 简介背景,导入新课:公元757年安禄山在洛阳被其子安庆绪所杀,长安、洛阳等地被唐将郭子仪收复,安庆绪退守邺城。公元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率六十万大军围攻邺城。唐肃宗害
2、怕九节度使“难相统属”,因而不置元帅,只用宦官鱼朝恩充当“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这样,围攻邺城的六十万大军便陷于“进退无所禀”的无政府状态,以致“城久不下,上下解体”。第二年3月,反被史思明援军击败,全军溃退,郭子仪退守洛阳,洛阳一带告急。唐王朝为了挽回危局,便在洛阳至潼关,特别在临近前线的石壕、新安一带,不择手段地大量拉夫,不管老少男女,都被抓去充服兵役。这时候,杜甫正在回华州任所途中,亲眼看见了兵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忧愤交加,于是创作了“三吏”、“三别”这两组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学生听读2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个别字的字形。3. 点名
3、读,师生评读4. 学生齐读5.学生再自由读,尝试背诵6.学生个别背7.学生齐背8.学生小组讨论,了解诗句大意。教师巡视,解答疑问 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分组讨论,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做个标记。9.检查学生对诗句大意的理解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10.请同学口述故事:将这首叙事诗扩展成个故事。三、合作探究:1、根据插图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一起分析讨论: 老妇的“致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吗?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明确: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从“致词”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u”,“i”“en”、“u”四个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
4、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学生对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只要想象合理,都予以肯定。2、为什么要特地点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部分中哪一句对下文叙事最有预示作用?明确: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统领全文。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3、
5、“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二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呼啼,怒苦,形成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为老妇以下的讲说制造悲愤的气氛。4、“听妇前致词”是谁在听? 明确:是诗人在听。5、老妇的含泪“致词”,从哪些方面对“安史之乱”给人民遭受的苦难作侧面的揭露?找出有关语句并作分析。 明确:“三男邺城戍”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唐军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三男已死其二,可见战争之惨烈。“出入无完裙”寡媳衣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得战争破坏严重。6、老妇自请赴役,差役是否大发慈悲放过老妇
6、了呢?请从书中找依据。明确: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知道老妇已被捉走。7、“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谁吗?明确:从“独与老翁别”中知道老妇已被捉走老翁已经归家,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8、归纳诗歌的主题。 夜之间这个不幸的家庭又遭受一次沉重的打击。这是多么悲惨的现实啊!作者叙述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表达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听师介绍有关资料听师范读课文生自由读指名读,其他人进行评价小组中进行讨论诗大意讨论出问题答案说说自己的理解找出这一句中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找出有关语句进行分析生自己归纳诗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