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1节原电池综合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1节原电池综合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节 原电池一、选择题1以下装置中,电流表指针能发生偏转的是()答案D解析A项中锌电极和乙烧杯中的电解质溶液不能发生氧化复原反响,不能构成原电池,错误;B项中冰醋酸没有形成溶液而不导电,不构成原电池,错误;C项中装置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但两极直接接触,相当于短路,因此电路中无电流,错误。2用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以下反响可设计成原电池的是()AH2SO42NaOH=Na2SO42H2OBPbPbO22H2SO4=2PbSO42H2OCAgNO3KCl=AgClKNO3D2Na2H2O=2NaOHH2答案B解析A、C两项中的反响均为非氧化复原反响,不能设计成原电池;D项,假设将钠放入稀硫酸中,
2、发生反响2Na2H=2NaH2,但钠与硫酸反响剧烈,故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3如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在装置中锌棒逐渐变细,铜棒无变化B在装置中锌棒逐渐变细,铜棒逐渐变粗C在装置中局部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D在装置中锌棒均被氧化答案B解析A项,在装置中锌与氢离子反响生成锌离子和氢气,锌棒变细,铜不与氢离子反响,铜棒没有变化;B项,在装置中锌棒与铜棒通过导线连接形成了闭合回路,构成了原电池,锌失去电子转化为锌离子,锌棒变细,氢离子在铜棒上得电子生成氢气,铜棒不会变粗;C项,装置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D项,在装置中,锌均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响。4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装入A、B两试管中,分别参加
3、过量的稀硫酸,并向A试管中参加少量CuSO4溶液。以下图像表示产生H2的体积V(相同状况下)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选项是()答案D解析A试管中参加少量CuSO4溶液,发生反响ZnCuSO4=CuZnSO4,那么Cu、Zn、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加快产生H2的速率,但由于A试管中有少量Zn与CuSO4发生反响生成Cu,故A试管中参加反响生成H2的Zn比B试管中少,那么A试管中产生H2的体积比B试管中小。5实验发现,298 K时,在FeCl3酸性溶液中参加少量锌粒后,Fe3立即被复原成Fe2。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该实验事实设计了如下图的原电池装置。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响:
4、Zn2e=Zn2B左边烧杯中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C该电池铂电极上有气泡出现D该电池总反响:3Zn2Fe3=2Fe3Zn2答案B解析Z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响,Zn为负极,A项错误;Fe3被复原为Fe2,溶液红色褪去,B项正确;铂电极作正极,无气泡放出,C项错误;该电池总反响:Zn2Fe3=2Fe2Zn2,D项错误。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情况下,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判断外电路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3)根据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
5、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4)根据原电池中两极发生的反响判断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响,正极总是发生复原反响。假设给出一个总反响方程式,那么可根据化合价升降来判断。(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一般某一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上放电,即该极为正极;反之,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那么该电极溶解,即该电极为负极。6根据如下图的装置,可判断出以下离子方程式错误的选项是()A2Ag(s)Cd2(aq)=2Ag(aq)Cd(s)BCo2(aq)Cd(s)=Co(s)Cd2(aq)C2Ag(aq)Cd(s)=2Ag(s)Cd2(aq)D2Ag(aq)Co(s)=2Ag(s)Co
6、2(aq)答案A解析第一个原电池装置中,Cd作负极,Co作正极,自发进行的氧化复原反响是Co2(aq)Cd(s)=Co(s)Cd2(aq);第二个原电池装置中,Co作负极,Ag作正极,自发进行的氧化复原反响是2Ag(aq)Co(s)=2Ag(s)Co2(aq)。金属活动性:CdCoAg,因此B、C、D三项都正确。由于Cd2不能氧化Ag,所以A项不正确。7有M、N、P、E四种金属,:MN2=NM2;M、P用导线连接后放入硫酸氢钠溶液中,M外表有大量气泡产生;N、E用导线连接后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响为E22e=E,N2e=N2。那么四种金属的复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P、M、N、E BE
7、、N、M、PCP、N、M、E DE、P、M、N答案A解析由知,复原性:MN;由知,M为原电池正极,故复原性:PM;由知,N为原电池负极,故复原性:NE。综上所述,复原性:PMNE。8理论上,自发进行的氧化复原反响均可设计成原电池。电池反响:N2H4O2=N22H2O,那么其电极反响不可能是()AO24H4e=2H2OBO22H2O4e=4OHCN2H44OH4e=N24H2ODN2H44H2e=2NH答案D解析D项,N2H4得到电子,被复原为NH,而在电池反响中,N2H4失去电子,被氧化为N2,故D项错误。9控制适宜的条件,将反响2Fe32I2Fe2I2设计成如下图的原电池。以下判断不正确的选
8、项是()A反响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响B反响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复原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响到达平衡状态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那么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答案D解析由反响2Fe32I2Fe2I2可知,反响开始时甲中Fe3被复原,乙中I被氧化,A、B两项正确;当电流计读数为零时,那么反响到达平衡状态,此时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那么平衡向逆反响方向移动,乙中I2被复原,那么乙中的石墨电极为正极,甲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故C项正确,D项错误。10科研人员设想用右图所示装置生产硫酸,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a为正极,b为负极B生产过程中H向a电极区域运动C电
9、子从b极向a极移动D负极反响式为2H2OSO22e=SO4H答案D解析该图为原电池工作原理图,由a、b两极通入的气体可知,a极应为负极,反响式为SO22H2O2e=SO4H,b极应为正极,该极上O2得电子,所以外电路中电子从a极移向b极;生产过程中氢离子应移向b电极区域。二、非选择题11某实验室备有如下实验用品:铁片、铜片、锌片、碳棒、FeCl3溶液、ZnCl2溶液、CuCl2溶液、NaCl溶液以及局部导线。试答复以下问题:(1)假设选用铜片、碳棒、FeCl3溶液及导线,_(填“能或“不能)构成原电池。假设能,请判断该电池的正极材料是_,负极材料是_,正极反响式是_,负极反响式是_,电池总反响
10、是_。假设不能,请说明原因_。(2)假设选用铜片、铁片、NaCl溶液及导线并外加电流计,_(填“能或“不能)组成原电池装置,现象:_。答案(1)能碳棒铜片2Fe32e=2Fe2Cu2e=Cu22Fe3Cu=2Fe2Cu2(2)能电流计指针有明显变化解析此题考查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工作原理,在分析构成条件时,要特别注意三个因素:活泼程度不同的金属作电极(也可以是金属和导电非金属);要有电解质溶液;要形成闭合回路。第(1)、(2)题中所涉及的装置均符合条件能组成原电池。12某兴趣小组为了提高电池的效率设计了如下图的原电池。请答复以下问题。(1)假设X是AlCl3溶液,Y是稀硫酸,写出电极名称及对应电
11、极反响式:Al片()_,Cu片()_。(2)假设X是浓硝酸,Y是NaCl溶液,写出电极名称及对应电极反响式:Al片()_,Cu片()_。答案(1)负极Al3e=Al3正极2H2e=H2(2)正极NO2He=NO2H2O负极Cu2e=Cu2解析(1)假设X是AlCl3溶液,Y是稀硫酸,实质上是由Al稀硫酸Cu组成的原电池,由于Al比Cu活泼,所以Al作负极,Al失电子被氧化为Al3,Cu作正极,溶液中的H得电子被复原为H2。(2)假设X是浓硝酸,Y是NaCl溶液,实质上是由Al浓硝酸Cu组成的原电池,由于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Al作正极,Cu作负极,Cu失电子被氧化为Cu2。原电池的电极类型不仅跟电极材料有关,还与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有关。如镁铝电极在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铝为正极,但假设以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那么铝为负极,镁为正极;再如AlCu在浓HNO3中Cu作负极(常温下Al在浓HNO3中钝化),在稀HNO3中Al作负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