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2学年高中语文单元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单元综合测评(三)(时间:120分钟总分值:120分)一、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老猫季羡林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的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一副寂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它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狭窄的室内窗台上,可活动的空间好似还很大。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
2、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我给它起名叫虎子。有一天黄昏,我看老猫神情很不妙,我预感要发生什么事情。我唤它,它不肯进屋。我把它抱到篱笆以内,窗台下面。我端来两只碗,一只盛吃的,一只盛水。我拍了拍它的脑袋,它偎依着我,“喵呜叫了两声,便闭上了眼睛。我放心地进屋睡觉了。第二天凌晨,我一睁眼,就拿着手电三步并作一步,到外面去看。哎呀!不好!两碗全在,但猫影顿杳。我心里非常难过,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手持手电找遍了塘边、山上、树后、草丛、深沟、石缝。“屋前屋后搜几遍,几处茫茫皆不见。它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了,永远永远地消失
3、了。我简直像是失掉了一个好友,一个亲人。至今回想起来,我内心还颤抖不止。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时候,有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告诉我,猫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到了那个时候,它们决不待在主人家里,是为了防止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它们总是逃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难找的角落,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因此,养猫的人大都在家里看不见猫的尸体。我听了以后,假设有所悟。现在看来,倒是猫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即使仅仅是出于本能吧,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人们难道就不应该向猫学习这一点经验吗?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都逃不过。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秦皇、汉武,还有唐宗,
4、千方百计,想求得长生不老,到头来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落得黄土一抔,“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辈平民百姓又何必煞费苦心呢?一个人早死几个小时,或者晚死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实在是无所谓的小事,影响不了地球的转动,社会的前进。我突然联想到我屡次看过的敦煌壁画上的西方净土。我觉得那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给我印象最深,使我最为吃惊或者羡慕的还是西方净土世界的人们对待将死的人的态度。那里的人,大概同人世间的猫差不多,能预先知道自己寿终的时刻。到了那时,要死的老嬷嬷或者老头,健步如飞地走在前面,身后簇拥着自己的子子孙孙、至亲好友,他们个个喜笑颜开,全无悲戚的神态,仿佛是去参加什么喜事一般,一直把老人送进
5、坟墓。净土世界里的人们真正参透了人生奥秘,真正参透了自然规律。人为万物之灵,净土世界里的人们为我们人类在同猫的比照之下真增了光!真不愧是净土!(选自?中华散文名篇?,有删改)1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由养猫而引发的感悟,他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让人感慨,而老猫的“生死观更是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B作者用他独有的笔触,细腻而传神地写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爱与被爱的关系;从与猫亲密相处的角度,描绘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C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来自身边小动物的爱时常被人们忽略,可作者却深切地感受到了,并把这些小动物当作生命中的朋友、亲人。D
6、文章选取了老猫生活的两个片段,重点就老猫临死前的片段议论抒情,作者从老猫对待死亡的方式上悟出人类要有豁达的生命观。BB项,“从与猫亲密相处的角度,描绘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错,文中重点刻画了作者寻猫的场景,并借此场景抒发对生命的感悟。2作者写老猫没有按照养猫的时间先后顺序写,反而先从病重的老猫写起,请赏析这样行文的妙处。(6分)_解析作者写老猫没有按照常规的养猫的时间先后顺序写,反而先写病重的老猫,分析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有表现文章主题等作用,结构上有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作用。答案先写老猫病重,引发读者对老猫命运的关注,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行文有曲折,跌宕起伏;文章主要写的
7、是对老猫离去的哲学思考,先写病重的老猫为表现文章的主题做了铺垫。3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语言独具一格,请结合全文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6分)_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对全文的语言特色有所体悟,可以从全文的语言特征、整体的语言风格等方面考虑。答案用语生动形象,寥寥数语却意蕴丰富;语言朴实而不乏味,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率真而不失睿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6分)林琴南先生苏雪林当林琴南先生在世时,我不曾当面领过他的教,不曾写过一封问候他起居的信。不过,在文字上我和他的关系却很深。读他的作品我知道了他的性情、思想、癖好,甚至他整个的人格。他是我幼年时最佩服的一个文士,又是我最初的国文导
8、师。我在私塾混了二年,家长们便不许我再上进了。只好把西游封神一类东西,当课本自己研读。民国初年大哥带来几本那时正在风行的林译小说,像什么?茶花女遗事?迦茵小传?等,使我于中国旧小说之外,又发现了一个新天地。渐渐地我明白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渐渐地能够用文言写一段写景或记事小文,并且模拟林译笔调,居然很像。由读他的译本又生发读他创作的热望。当时出版的什么?畏庐文集?续集?三集?还有笔记小说如?畏庐琐记?京华碧血录?,甚至他的山水画集之类,无一不勤加搜求。民国八年升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林先生的寓所就在学校附近的绒线胡同。一天,我正好从他门口走过,看见一位须发苍然的老者送客出来,面貌宛似畏庐文集所载“畏
9、庐六十小影。我知道这就是我私塾多年的国文老师了。当他转身入内时,很想跟进去与他谈谈。但彼时究竟年轻胆小,又恐以无人介绍的缘故不能得他的款接,所以只得怏怏走开了。后来虽常从林寓门口往来,却再无碰见他的时机。在五四前,我完全是一个林琴南的崇拜和模仿者,到北京后,才知道他所译小说多出自西洋第二流作家之手。而且他又不懂原文,工作靠朋友帮助,所以译错的地方很不少。不过我终觉得琴南先生对于中国文学里的阴柔之美下过一番研究功夫,古文的造诣也有独到处,很能传出原文的精神。五四前的十几年,他译品的势力极其伟大,当时人下笔为文几乎都要受他几分影响。林觉民的?与妻书?,岑春萱的?遗蜀父老书?,笔调都逼肖林译。苏曼殊
10、小说取林译笔调而变化之,自立一派。琴南先生天性纯厚,事太夫人极孝,笃于家人骨肉的情谊。读他?先母行述?女雪墓志?一类文字,常使我幼稚心灵受着极大的感动。他忠君,清朝亡后,居然做了遗老。他前后谒德宗崇陵十次。至陵前,必伏地哭失声,引得守陵的侍卫们眙愕相顾。他总勉励学生做一个爱国志士,说到恳切之际,每每声泪俱下。琴南先生在前清不过中过一名举人,并没有受过皇家什么深恩厚泽,居然这样忠于清室,我起初也很奇怪,阅世渐深,人情物理参详亦渐透,对于他这类行为的动机才有几分了解。我们读史常见当风俗最混乱,道德最衰敝的时候,反往往有特立独行之士出于其间。譬如,旷达成风的东晋而有槁饿牖下不仕刘宋的陶渊明,满朝愿为
11、异族臣妾的南宋而有孤军奋斗的文天祥,只知内阋其墙不知外御其侮的明末而有力战淮扬的史可法,都可为例。我觉得他们这种人行事,如其用疾风知劲草,岁寒见松柏的话来解释,不如说这是一种有激而为的心理表现。他们眼见同辈卑污龌龊的情形,心里必痛愤之极,由痛愤而转一念:你们以为好人是这样难做么?我就做一个给你们看!还有一个原因。中国文化经过了四五千年的长久时间,也自有它的精深宏大,沉博绝丽之处。所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信条,所谓先王圣人的微言大义,所谓文学艺术的典丽高华,无论如何抹不煞它们的价值。文化不过一个空洞的名词,它的体系却由过去无数圣贤明哲英雄名士的心思劳力一点一滴建造成功。这些可爱的灵魂,都在古书
12、里生活着。翻开书卷,他们的声音笑貌,思想情感,也都历历宛在。我们同他们周旋已久,就发生亲切的友谊,性情举止一切都与他们同化。对于他们遗留的创造物,要当作家传至宝,誓死卫护。我们不大读古书的人,对于旧文化还没有什么眷恋不舍之意;至于像琴南先生这类终日在故纸堆里讨生活的人,自然不能和我们相提并论了。他把尊君思想当作旧文化的象征。不顾举世的讥嘲讪笑,抱着这五千年僵尸,同入墟墓,那情绪的凄凉悲壮,我觉得是值得我们同情的。王国维先生之投昆明湖也是一样。与其说他殉情,不如说他殉中国旧文化。总之,林琴南先生可谓过去人物了,但我个人对他的尊敬钦慕之心并不因此而改。(选自?人间世?,有删改)【注】林琴南先生:林
13、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文学家、翻译家。4以下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作者通过阅读林琴南先生的译著,习得了一些文言知识,并能用文言写小文章,因而作者称林琴南先生为自己“最初的国文导师。B文章描写了绒线胡同的一个场景,寥寥数语勾画出先生的形貌,以心理描写手法刻画作者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感谢之情。C文章先写林琴南先生孝顺长辈、重视亲情,后写先生忠君爱国,作者这样安排,意在说明孝顺长辈、重视亲情是忠君爱国的前提。D作者在倒数第二段肯定了中国旧文化的价值,交代了当时社会对旧文化的态度,表达了对林琴南先生卫护旧文化的高度赞美之情。AB项,“表达了作者对
14、先生的感谢之情错,应该是“敬畏之情。C项,对作者的意图理解牵强,作者这样安排是按照表达的逻辑顺序,并无“说明孝顺长辈、重视亲情是忠君爱国的前提的意图。D项,“对林琴南先生卫护旧文化的高度赞美之情理解错误。根据文意,作者是对林琴南先生卫护旧文化深表同情。5林琴南先生对清室非常忠心,请简要分析原因。(6分)_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题目,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答案面对衰败的清朝风俗混乱、道德衰敝的现状,他内心悲愤,以自己的忠心为世人做表率。他深受中国旧文化的熏陶,把尊君思想当作旧文化的象征,竭力卫护,努力践行。6有人认为林琴
15、南先生不懂外国作品的原文却从事翻译工作,是对作品、对读者、对文学不负责任的表现,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请说明观点并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_解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尤其要注意两点:尽可能用原文的词语作归纳;防止要点遗漏,答案不完整。答案(例如)不认同这一看法。恰恰相反,林琴南先生的翻译工作正表达了他对作品、对读者、对文学的负责态度。他虽然不懂原文,但他依靠朋友的帮助,凭借自己对中国文学的阴柔之美的研究和古文的造诣,能很好地表现原文的精神。可以说,他对作品抱着负责任的态度。他的译品使国人更多地接触到外国文学作品,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可以说,他对读者抱着负责任的态度。林译笔调
16、影响到很多人,甚至一些作家也受到影响,如苏曼殊取林译笔调而变化之,自立一派;他的译品客观上推动了中外文学的交流,有助于中国文学的开展、进步。可以说,他对文学做出了奉献。(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9分)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今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
17、也。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教火迟,免,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薨,年七十余。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
18、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节选自?后汉书鲍昱传?)7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B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C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
19、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D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D要断句的文段,是鲍昱答复“将何以消复灾眚的话。“恐不能充当前面“人的谓语,而是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应在它之前断开,排除B、C两项;“诏言的发出者,应是“朝廷“帝等,“先帝与“诏言是主谓关系,中间不能断开。应选D项。8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建武,汉光武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先秦至汉初无年号。B刺史,中国古代官
20、职名,曾是州、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刺是探听、侦察之意,说明刺史负有对所管辖地方的军情民情进行刺探之责。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或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身上。D服阕,指守丧期满脱去孝衣。在古代,官员因父母去世必须停职在家里守丧三年,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不可以强招守丧的人出来为官。B“刺是探听、侦察之意等表述错。“刺为“检核问事、检举不法之意;“史为“御史之意。“刺史是秦汉时期中央设置在部、州的监察长官,隋唐以后成为州、府一级的最高军政长官,改称为知州、知府或太守。9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鲍昱谨守职责,不矜名
21、节。他在做司隶校尉时,光武帝下诏在招降胡人的文书上注明鲍昱的姓氏,他认为这样做不符合旧例。B鲍昱不忘百姓利益。任汝南太守时,他修建水利工程,使水量充足,更多农田得到灌溉,人民生活富足。C鲍昱善理狱讼,依法公平处理案件。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他如何消灾,他乘机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D鲍昱的后代都受人爱戴。郡里人称鲍德为神父。鲍德患病多年,鲍昂在身边伺候,衣不解带;后居丧,守孝三年;三年服满,便隐居墓旁,不过问时政。D“鲍昱的后代都受人爱戴的表述错,原文中无法找到依据。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5分
22、)译文:_(2)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5分)译文:_答案(1)皇上应该让那些迁徙的人及其亲属还乡,废除禁锢的法令,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死者生者都各得其所。(2)鲍昱的儿子鲍德,修养德操名节,有名望,经屡次升迁后担任南阳太守。当时年成(不好),很多地方闹灾荒,只有南阳丰收。【参考译文】鲍昱字文泉。他从小接受父亲的教诲与学识,客居于东平教书。建武初年,太行山中有强悍的贼寇,太守戴涉听说鲍昱是鲍永的儿子,有智慧与谋略,就去拜见他,请他担任高都长。鲍昱容许了他,于是讨伐土匪,杀了他们的匪首,使道路得以开通,由此知名。鲍昱后来担任沘阳长,施行仁政,境
23、内安定。荆州刺史上表奏明他的政绩,他再次被提拔,中元元年升任司隶校尉,皇帝下诏派鲍昱去晋封胡人,公布让胡人降汉的檄文。光武帝派宦官问鲍昱是否感到奇怪。鲍昱答道:“我听说按照旧例,通官文书不注明持文书官员的姓氏,又恰逢司徒公布军用文书,(我)为派遣我这个司隶校尉传送文书时却注明姓氏而感到奇怪。皇帝答复说:“我特意想要让当今天下人都知道忠臣的儿子也担任司隶校尉了。鲍昱在职期间,奉公守法,有他父亲的风范。永平五年,因救火缓慢而获罪,被免去官职。后来担任汝南太守,汝南郡丘陵、河湖较多,每年堤坝决口损坏,消耗钱财三千多万。鲍昱于是在上游修建水闸与石砌的水渠,水量常年充足,可灌溉更多农田,人民因此生活富足
24、。永平十七年,鲍昱代替王敏担任司徒,皇帝赐给他金钱、布帛、器具和帷帐,让他的儿子鲍德担任郎官。建初元年大旱,粮价很贵。肃宗召见鲍昱问他:“旱灾已经如此严重,怎样才能消除灾祸的影响呢?鲍昱答道:“我听说圣人治理国家,也需三年方能有所成就。现在陛下刚刚即位,政绩尚未显示,如果施政有不当,又怎么能导致灾祸呢?只是我先前在汝南时,处理楚王谋反一事,受牵连的有千余人,恐怕也有处理不当。先帝的诏书说,大狱一起,受冤屈的人在一半以上。那些被判流放罪的人与亲人别离,死后成为孤魂,无人祭祀。一人谋反,就使王政受损害。皇上应该让那些迁徙的人及其亲属还乡,废除禁锢的法令,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死者生者都各
25、得其所。这样,就可以到达社会的安定和谐。皇帝接受了他的建议。建初四年,代替牟融担任太尉。建初六年去世,终年70多岁。鲍昱的儿子鲍德,修养德操名节,有名望,经屡次升迁后担任南阳太守。当时年成(不好),很多地方闹灾荒,只有南阳丰收。人们爱戴他,称他为神父。当时郡县的学校已荒废很久,鲍德便修建校舍,准备俎、豆、黻、冕等器具服饰,行跪拜礼、吹奏乐曲(请教师到校)。又尊敬赡养老人,宴请读书人。看到这些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敬服他的。鲍德的儿子鲍昂,字叔雅,有孝顺的名节。当初,鲍德患病多年,鲍昂在其身边伺候,衣不解带;后来居丧,毁损身体,守孝三年,以至于要扶靠着才能行走;三年服丧期满,便隐居在墓旁,不过问时政。
26、二、语言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历史不应该被忘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中国人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里、碑文上、史料中,即使斑斑点点,但也历历在目。( )。从鸦片战争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火烧圆明园到南京大屠杀,从“东亚病夫称谓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告示,可谓_、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热爱与仇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中。时至今日,现实中仍有许多_的国民,不远万里代购日本的智能马桶盖,究其原因还是认为外国的商品一定比国货更好用。殊不知备受中国游客青睐的日本市场热销的智能马桶盖实际上产自中国浙江。_,过去的历史时刻鞭策着每一
27、位中华儿女:莫_,当勿忘国耻,兴我中华,实现民族复兴之大业。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中国人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里、碑文上、史料中,即使斑斑点点,也历历在目。B中国人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它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里、碑文上、史料中,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C中国人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里、碑文上、史料中,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D中国人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它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里、碑文上、史料中,即使斑斑点点,却历历在目。B原句第一、二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第二句主语不能承前省略,应在“刻在前面加
28、“它;“即使也属于假设关系,和语境不相符,应改为表示转折关系的“虽然但。D项,“即使却关联词语搭配不当。12以下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我们太多的思索、忧伤、悲愤B一百多年的记忆沉重而痛苦,给予了我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C一百多年的记忆沉重而痛苦,给予了我们太多的思索、悲愤和忧伤D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我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D“一百多年的记忆沉重而痛苦是个完整的句子,而“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是个偏正短语,结合后文词语“给予理解,前一句选用短语结构表达更加有气势、有力度。“忧伤、悲愤、思索三个词语间有逐
29、层递进的事理关系。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不忍卒读崇洋媚外痛心疾首数典忘祖B不忍卒读阿谀奉承痛定思痛忘恩负义C惨不忍睹崇洋媚外痛定思痛数典忘祖D惨不忍睹阿谀奉承痛心疾首忘恩负义C惨不忍睹:悲惨得让人不忍心看下去,形容极其悲惨。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崇洋媚外:崇拜外国的事物,向外国人献媚、讨好。阿谀奉承: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痛定思痛:悲哀的心情平静之后,回想以前的痛苦。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数典忘祖: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根源。忘恩负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14下面是某人发给朋友的一那么
30、短信中的局部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我于昨晚明白令堂重病住院、急需手术、资金缺乏的消息,甚为挂念。现拜托王晓峰给你5 000元,以尽绵薄之力,请务必领受;他日抽闲我定当前往医院看看。祝愿老人家身体早日康复!_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作答此题,考生要清楚这是一条朋友之间发的短信,他们地位相等,但用语依然需要得体。“明白用语不准确,应改为“得知。“资金大词小用,应改为“费用。“给你带有施舍之意,应改为“捎去。“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不合捎去钱的语境,应改为“收下。“看看口语化,有轻佻之意,应改为“探望。答案“明白改为“得知;“资金改为“费用;“给你改为“
31、捎去;“领受改为“收下;“看看改为“探望。15下面是我校某班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意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_解析解题时应先由下到上,把构思思路理清楚。框架描绘的是义卖活动由概括到细致的一个过程,从左往右分别为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结合以上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即可。答案本次“爱心义卖活动全班分为6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全员参与,组长负责组织;各组摆摊开展班级内义卖,并进行才艺展示,之后参加游园活动。三、写作(50分)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一: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退休后
32、,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已寥寥无几。“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一位同学告诉钱教授。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说。材料二:戏曲作为集中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能传艺,传神,传德。近年来,戏曲正逐步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融入校园生活:既有学校借助戏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专业的戏曲社团进校培养年轻一代;更多的,那么是把戏曲进校园当成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无关中考和高考。要求
33、: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此题有两那么材料。材料一主要讲的是钱理群教授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了名为“鲁迅作品选读的选修课,刚开始听者众多,后来却寥寥无几,原因是他的课“与高考无关。钱教授认为“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材料二讲了戏曲走进各地大中小学的情况,有的借助戏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专业的戏曲社团进校培养年轻一代,还有的把戏曲进校园当成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无关中考和高考。两那么材料都讲了关于“教育的问题。参考立意:回归教书育人的本真;教育切不可急功近利;让教育变得更纯粹;少
34、一些实用和短视,多一些担当与长远。【参考例文】教育应抛弃功利主义钱理群教授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的“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听者寥寥无几,只因其“与高考无关,这一情况让我们感受到教育的功利性。孩子,作为受教育者,坐着应试教育的大船,虽然在书山题海中感受到了知识的波澜壮阔,但这条大船会驶向何方?我们的孩子又会成为怎样的人呢?或许有人会说,有一个清楚的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不是很好吗?可是,我们的目标如果建立在功利之上,只向高考看齐,其他与高考无关的内容,如艺术等,都不去关注,那么,我们的目标本身就是短视的、有问题的。要知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用的、能为社会做奉献的人才,而这种人才最根本的素质应该是懂得奉
35、献。细数中外历史上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无一不是具备这种品质的。功利性的教育,恰恰与奉献精神背道而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代的读书人为了求取功名,许多人终生不事蚕桑,不辨五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透过这一传统教育思想,我们不难发现教育的功利性。这种教育理念培养出的人才,只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可能是无私的奉献者。即使在现在 ,莘莘学子仍然没有从这一泥沼中走出来,这是让人很无奈的现象。功利主义的观念在很多人头脑当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家长望子成龙,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在课外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结果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一些学校把升学率当成衡量工作业
36、绩的最重要的标准,一切工作都围绕着提高分数、提高升学率这个指挥棒运转。社会上看一个年轻人是不是成功,往往看他有多高的学历,他是从哪个学校毕业的。种种压力之下,莘莘学子只能日复一日地机械学习,这让他们失去了自然成长的根基,无奈地沦为教育竞争中可怜的复制品,如同那温室里的花朵,放眼望去万紫千红,可采撷其中任何一朵,光鲜的背后总是令人无奈的感伤。功利,让年轻的心失去了释放活力的时机。钱理群教授说:“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真的需要认真反思:我们的教育何时已经脱离了正轨?中国教育,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杰出人才,更要关注如何培养真正的“人。教育必须树立“育人重于“育才的观念。说到底,我们要向功利主义说不。【名师点评】文章从材料出发,以功利主义教育为切入点,表达了对教育的深刻反思。开头以材料中的内容为依托,引出写作中心。具体分析时,先从教育目标这一角度,表达了对功利教育的认识。然后从古代教育理念出发,说明古代功利主义教育的弊端。接着以当前教育现状,进一步说明功利主义教育的危害。结尾再次强调要向功利主义说不,升华了主旨。文章结构严谨,说服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