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题B卷-附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题B卷-附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题B卷 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幼儿的( )。A.人际关系B.社会性行为规范C.社会性D.社会文化2、一般情况下,哪个年龄段的幼儿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关系的相对复杂句子( )。A.托班B.小班C.中班D.大班3、
2、看见小坦克,就要玩开坦克;听见蛙鸣,就要学青蛙跳;拿到雪花积木片,就会想到冬天的漫天风雪;如果没有玩具,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这反映了幼儿( )。A.想象的无意性B.相似联想较强C.直觉思维较强D.想象的有意性4、在商场4-5岁的幼儿看到自己喜爱的玩具时,已不像2-3岁那样吵着要买;他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安慰自己,“家里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4-5岁幼儿形成了节约的概念 B.4-5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 C.4-5岁幼儿能够理解玩其他玩具同样快乐 D.4-5岁幼儿自我安慰的手段有了进一步发展5、婴儿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现象时,表明婴儿已获得
3、( )。A.条件反射观念B.母亲观念C.积极情绪观念D.客体永久性观念6、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 )的差异。A.言语特征B.记忆过程C.思维特征D.气质类型7、保育员应具备心理素质与( )。A.合作精神B.爱心C.专业素质D.丰富的知识8、幼儿认真完整的听完老师讲的故事,这一现象反映了幼儿注意的什么特征?(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9、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则其认知发展已达到(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0、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称,即指南京有陈鹤琴,北京有( )。A.张汉
4、良B.张之洞C.张宗麟D.张雪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简述对幼儿教育活动的评价应重点考查哪些方面?2、简述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要点及其目的。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论述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材料分析: 为了解中班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教师选择了“狗、人、船、鸟”四张图片,要求幼儿从中挑出一张不同的。很多幼儿拿出来“船”,他们的理由分别是:狗、人和鸟常常是在一起出现的,船不是;狗、人、鸟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狗、人、鸟是会长大的,而船是不会长大的。
5、问题: (1)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班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特点。 (2)鉴于上述材料中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如何实施教育。2、材料分析: 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的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做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做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这些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
6、恼。问题: 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活动设计: 喜欢小动物似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请以“可爱的小动物”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中班的活动方案。第 4 页 共 4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C,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2、参考答案:D3、A4、A5、B6、D7、C,现代社会对保育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须具备心理素质与专业素质。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儿
7、童注意的发展。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幼儿认真完整的听完老师讲的故事,说的是注意的稳定性。故本题选D。9、D10、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答案如下:1、教育活动是否建立在对本班幼儿实际了解的基础上。2、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方式,以及环境能否向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有效地促进其符合目的地发展。3、教育内容、方式、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4、活动内容、方式、是否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5、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有利于扩展、整理幼儿的
8、经验。2、答案如下: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教师对于角色游戏的观察是多维度的,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观察的观察要点和目的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1)大班观察要点:游戏主题能否主动反映生活经验和人际关系,合理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计划游戏,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目的:培养儿童的独立性,鼓励儿童在游戏中的创造性。通过讲评让儿童相互学习,拓展思路,不断提高角色游戏水平。这也是角色游戏的高级水平。(2)中班观察要点:游戏主题是否稳定,有没有与别人交往的愿望,是否具备交往的技能,发生纠纷的情节和原因。目的:指导儿童学会并掌握交往技能和规范,促进儿童与同伴的交往,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引导
9、幼儿分享游戏经验。这是角色游戏的中级水平。(3)小班观察要点:游戏内容是否重复操作、摆弄玩具、主题单一、情节简单。目的: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独立。这是角色游戏的初级水平。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1、答案如下: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对儿童的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想象与幼儿的认知活动。想象虽然是比感知和记忆更复杂的认识活动,但想象离不开感知和记忆等其他认知活动。第一,想象依靠原有的表象。想象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而表象是儿童曾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第二,想象和记忆密不可分。想象依
10、靠记忆,想象依靠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如果没有记忆,具体形象也不能保留下来形成表象,说明想象离不开感知和记忆。想象的发展,有利于记忆活动顺序进行,想象越丰富,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儿童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加工,越有利于保持和回忆。第三,幼儿的想象把记忆和思维联系起来。记忆是感知的复现,想象是在记忆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幼儿期的想象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但不同于创造性思维。(2)想象与幼儿的情绪活动。第一,想象能引发情绪活动。孩子的情绪情感活动常常是由想象而引发的。第二,情绪影响想象。幼儿的想象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改变想象的方向;幼儿常常满足于想象的过程,游
11、戏中的想象,更多表现了幼儿情绪和愿望。(3)想象与幼儿的游戏活动紧密结合。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特别是象征性游戏,即便学习,也往往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想象在游戏中的重要地位突出表现在想象是象征性游戏的首要心理成分。如果没有想象,就不可能进行任何游戏活动,游戏正是幼儿不断靠想象变换着物体的功能,才得以顺利进行。(4)想象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密不可分。想象是幼儿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想象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无法学习、掌握新知识。听故事时,想象随故事情节而展开。想象常常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依据生活情境分类,幼儿把日常生活
12、情境中经常在一起的东西归为一类,从其回答可以看出: 狗、人、鸟是幼儿真实生活的反映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依据感知特点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或其他特点分类,材料中幼儿会将狗、人、鸟分成一类,是因为它们的最突出的特点都有头、脚、身体;依据事物最简单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狗、人、鸟会长大,因为他们有生命,而船是没有生命的。(2)幼儿分类能力的培养应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持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随时随地的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幼儿学习分类垃圾,可回收的塑料瓶、纸制品以及不可回收的果皮进行分类,同时也
13、进行了环境教育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教学运动过程中,教师多提供可操作的教玩具,让幼儿动手感知事物的属性、颜色、大小、形状及真他特点,潜移默化的渗透关于分类的相关经验,以间接指导为主加强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培养幼儿分类能力,通过游戏教幼儿分类,激发幼儿对分类的兴趣。2、答案如下: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不仅需要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要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专业能力,其中沟通与合作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能力。(1)与幼儿进行言语沟通时,幼儿教师要注意选用幼儿容易听懂的
14、话语作为交流的媒介,用词 准确,句子表达完整、具体;语气要和善,语调要适当,抑扬顿挫的语言更能激起幼儿交流的兴趣和愿望;还要善于用心倾听幼儿的心声,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挖掘并充分肯定其身上的闪光点,比如常说“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等言语进行夸奖和鼓励。(2)幼儿园教师安抚幼儿时,要多进行身体上的接触,因为良好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从而获得幼儿情绪和感受的真实体验,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幼儿当下的身心状况,找到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点,从而有助于沟通的进展。(3)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进行沟通时,要注
15、意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幼儿采用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4)在现实生活中,时常会有像材料中所说的“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这些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的情况,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能够随时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发展自己开 展保教工作的能力。反思与发展是说幼儿园教师应不断地立足于自身的实践,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批判观察、反思自己的能力,改进保教工作。还要能够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善于与同事开展交流与合作,分享保教经验和资源;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与联系,从家长处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参考答案
16、:可爱的小动物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小动物的外貌特征与生活习性。2.情感目标:引导幼儿要有爱心,学会爱护动物,珍惜生命,3.行动技能目标:学画各种小动物,并学会与小伙伴合作。活动准备1.制作介绍小动物的PPT。2.准备色卡纸、剪刀、彩笔若干。3.准备关于小动物的谜语。活动方法1.实战法,2.观察法。活动内容1.回忆教师引导幼儿回想生活中见过的小动物。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让幼儿畅所欲言。2.提问教师提问:如果让你变成一个小动物,小朋友们,你们想变成什么动物呢?(让幼儿回答)3.播放PPT带着幼儿不同的愿望,教师播放PPT,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特征,从而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认出它们。4.抢答开启课堂抢答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说小动物的名字让幼儿描述小动物的特征;也可以通 过说一些以前学过的小动物的谜语,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5.画画当幼儿熟悉了小动物的这些特征后,教师指导幼儿拿笔画出小动物。6.手工将画出来的小动物剪下来。7.讲爱心教师让幼儿拿着自己画的小动物,问幼儿:你们觉得小动物可爱吗?然后通过讲一些动物救人或者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故事,引导幼儿要有爱心,学会爱护动物,珍惜生命活动建议注意幼儿的反应,如果遇到不同的回答,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