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直线运动教学计划格式.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8699525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直线运动教学计划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直线运动教学计划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直线运动教学计划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直线运动教学计划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直线运动教学计划格式初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现在的时间对同学们尤其重要。下文为大家准备了八年级上册物理直线运动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使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主要概念、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2.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运用方程组、图像等物理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3.科学方法:(1)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如模型方法、等效方法等;(2)通过例题的分析,使学生形成解题思路,体会特殊解题技巧,即获得解决物理问题的认知策略.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复习应使学生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形成解题思路.从高考试题

2、看,把直线运动作为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单独进行考查的命题并不多,更多的是作为综合试题中一个知识点而加以体现.对能力的培养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高考将审题、画草图、建立物理图景作为一种能力考查,学生往往忽视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以及一些特殊解题技巧,因此,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例题分析,使学生积极参与分析解题的思维过程,让他们亲自参与讨论、交流,在这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一、引入力学中,只研究物体运动的描述及运动的规律叫运动学.这一章,我们复习直线运动.板书:直线运动二、复习基本概念本章的特点是概念多、公式多,还涉及到很多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

3、,请大家总结: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总结并做笔记:(独立总结后,讨论并交流)一、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包括平动、转动、振动等运动形式.2.参照物: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叫参照物.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个理想模型.4.时间和时刻:时刻指某一瞬时,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5.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6.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加速

4、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2.涉及哪几种物理研究方法?二、物理方法1.模型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方法,是一种理想化方法.如:研究一个物体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属于次要因素,为使问题简化,忽略了次要因素,就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叫质点.巡回指导:学生没有想到的,教师适当点拨.1.位移、速度、加速度是本章的重要概念,对速度、加速度两个物理量要从引入原因、定义方法、定义表达、单位、标矢量、物理意义等方面全面理解.2.模型方法.实际物理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到众多的因素,采用模型方法,能够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突出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使物理现象或过程得到简化.如;质点.3.等效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我们往往从事物的等同效果出发,将其转化为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这种方法称为等效代替的方法.如引入平均速度,就可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为匀速直线运动,从而把复杂的变速运动转化为简单的匀速运动来处理.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上册物理直线运动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