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的逆反心理.doc





《浅谈青少年的逆反心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青少年的逆反心理.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本科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年 级 分校/学院 保定电大 提交日期 1摘 要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性的增强,外界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他们逆反心理的出现,但逆反心理并不只有消极影响,它就是一把“双刃剑” ,也具有其积极的作用。通过对逆反心理的深入全面地研究,发现它的产生原因复杂: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具体分析出它这两方面的原因,就可以提出相应的方法加以预防、控制,寻求出这一心理问题的“良方”进行调适、疏导。关键词:关键词:逆反心理 ,
2、 “双刃剑” ,主观努力 , 客观保障, 寻求“良方”2目目 录录一、逆反心理的表现 3二、逆反心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影响 4(一)逆反心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积极影响 4(二)逆反心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消极影响 5三、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5(一)自身原因 6(二)外来因素 6四、寻求“良方”治愈逆反心理 7(一)主观努力 8(二)客观保障 81. 教育者的保障 8 2. 家长的保障 93. 社会的保障 9参考文献 103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所谓的逆反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
3、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识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有些学生与之“顶牛”的现象;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更是经常抱怨孩子不听话;有时甚至蛮不讲理,对教师和家长的正面教育持“对着干”的态度,以反其道而行之“为快;有的故意做出与自己意见意识相反的言行举止。一、 逆反心理的表现唉!刘老师,你们班的小航可真是”看到科任老师那一脸无可奈何的表情,让我陷入了沉思。小航,男,12 岁,小学六年级学生。生理和智力均发育正常。父母比较溺爱,但当小航犯
4、错误时,父母却对其大打出手。在学校里上课基本不太听讲,自制力差,而心情好时能认真听讲,并能积极举手发言,但当其心情不好时,不但不听讲,打扰旁边同学,就算提问他回答最简单的问题,他都不肯起立回答问题。经常因为小事而大发脾气,要求别人对其百依百顺。他脾气很倔,软硬不吃,一股牛劲。明明犯有过失,你苦心教育,他置若罔闻;你斥责惩罚,他横眉冷对,甚至摆出一幅和你唱对台戏的架势。特别愿意接话,课间在教室、走廊、操场打闹。遇到问题,不能通过沟通意见,而是使用武力解决,常常把男女同学打哭,成了有名的“捣蛋分子” 。有一次上语文课的时候,小航在玩小东西,我好意提醒他,他却不予理睬,视而不见。过一会儿,我让他站起
5、来复述问题,他却站着不读。我于是就批评了他,他开始生气,怒目而视。这时班里同学对他的这种行为表现出了不满,他变得更加生气,怒气冲冲, “啪”的一声把课本摔到地上,用脚使劲踩了两下。摆出一幅“你让我读,我偏不读!就是不听你的!”的架势。上学期,打预防针的时候,全班同学都打过了,小航拗着不去打,称自己十分健康,无需打针。我再次耐心告诉他打预防针的作用是预防疾病,以免导致生命危险,却引来了他的怒吼“死就死了,反正我不打!”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小航是典型的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 ”是人对某4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背道而驰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 “逆反心理 ”是一种消
6、极的 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 预期的效果。你提醒他,他认为你与他作对,他偏不按你说的去做。有逆反心理的 小学高年级学生 ,往往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形式化的。远离自己生活的说教。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会采取消极应付,甚至抵制和对抗的态度。把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遵纪守法要求,当成妨碍自己自由的枷锁,极力想挣脱。虽然由于个性的差异以及年龄的限制,他们的这些想法有时并不外显出来,但是,在心目中,他们很羡慕那些无视纪律、我行我素的人。逆反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 往往对同龄人的一些反社会倾向产生认同心理。打架斗殴被看作有胆量,与教
7、师家长的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拉帮结派被称为讲义气。二、逆反心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影响也是双向的。(一)逆反心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积极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有其必然性,包含了许多积极因素,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影响。第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有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意识的增强,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小学高年级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究其心理基础就是他们思维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不再是处处需要家长和老师照顾的小孩子,他们开始带着怀疑和挑剔的眼光去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形成了自我
8、评价及对社会、对他人和评价体系。随着“成人感”的出现,他们越来越渴望“独立自主” ,不希望他人把自己当作“不懂事的小孩子”对待。第二,逆反心理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打破传统束缚,易于形成他们的创新品质。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已不再满足于教师和教科书关于事物的解释,他们富有创新精神,敢于突破常规与传统,敢于向经典和权威挑战、质疑,总想进一步追求更精确、更新奇的事物,喜欢提出疑问和不同的看法,对于他们还不明确彼岸的创造目的,但却在创造欲望的推动下反对常规,充分体现了他们旺盛的创造力。第三,逆反心理有助于学校、家庭、社会对教育进行反思,有利于促进教育方式的改变。小学高年级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
9、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的学校、社会、家庭给予孩子的教育中有许多地5方都是不适当的。首先,在教育现实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等都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不切实际的教育方法,不讲效率的教育方式,不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等等,都会让小学高年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育者的深刻反思。其次,家长对子女提出要求或采用居高临下,粗暴的、命令式的,不给予子女自主的空间;或是采取放任自流,纵容的, “放羊式”的,让没有是非善恶观念的孩子在没有任何束缚下过一种散漫的生活。这两种极端都会让小学高年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是怀有抵触反抗的情绪,或是有着为所欲为的不当行为。家长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些,反思自己的
10、行为,做到:在充分子女的独立性的前提下,给予子女更多的自主权;还应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让家庭增加更多的民主平等的氛围。再者,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反面影响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也是不容忽视的: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带来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消极腐败现象,商品经济中的假冒伪劣现象,经济生活中的坑蒙拐骗现象,文化生活中的黄赌毒泛滥等现象严重冲击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灵。这一切都在让我们反思,到底该如何教育小学高年级学生,使他们能够不受其影响,并健康快乐地成长。(二)逆反心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消极影响。一种事物或现象的出现,总是有其利弊的,而逆反心理的产生不例外。曾经
11、有人就“逆反”心理问题对 186 名小学高年级学生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近 20%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具体表现在:首先,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如果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这种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没有及时疏导与沟通,那么那些逆反心理严重,有着离经叛道的行为孩子就会或更加孤癖执拗,或更加冲动暴躁,导致他们或做出抑郁自杀等自虐行为,或做出吸毒杀人等违法活动。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更大的冲击。不仅自己的前途无“亮” ,面且自己的生命也永远都是灰暗的,从此了无生趣,人生也就此毁于一旦。其次,逆反心理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顺
12、利进行。有些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与老师公开对抗,并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制造许多事端,有时造成很大的不良后果。这种逆反现象极为恶劣地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而有些小学高年级学生虽不敢做出“过分”的行为,但对那些公开对抗老师,在同学中拉帮结派等不良现象却表示认同,对那些做事积极、爱护集体的同学更多的是讽刺、孤立造成集体氛围里“正不压邪”的不良局面。这不公破坏了集6体组织的团结,而且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是影响极大的。最后,逆反现象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心理现象表现为对社会、学校、家长倡导的一切事物都持否定态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思考方式,以偏概全的看待他所看到的事
13、物与现象。在他们眼中“只要是别人说的,那都不会是百分百正确的,自己的认知者十全十美的。他们的逆反过多地表现出执拗、怪癖、暴躁、易冲动、刻薄、极端自私等,只要一不随心意,就以吵闹、打骂、出走等消极方式对他人(包括教师,同学,家长) ,这对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影响了正常的秩序。三、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生理发育开始趋向成熟,使得他们出现了一种脱离成人的倾向。紧张的学业、求学的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必然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说来包括主、客观两方面。(一)自身原因。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青少年 逆反心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