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18647892 上传时间:2022-06-0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9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doc(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1.1.1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废气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1.1.1.1施工期废气防治措施为控制和减轻施工期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控制扬尘和运输车辆的废气排放,为此在施工过程中,建议采取如下技术方案:(1)开挖出来的土方应及时处理,不宜堆积时间过长和堆积过高,因为临时堆积被风刮易起扬尘,应对堆场遮盖等做适当处理,可用于垃圾覆盖土。(2)工地运料车辆在运输沙石、水泥等建筑材料及建筑废料时,不得装得过满,并加盖篷布,防止沿途抛洒,造成二次污染。(3)及时清理因雨水夹带和运输散落在施工工地及路面的泥土,减少车辆运行过程刮风引起扬尘。(

2、4)施工车辆必须定期检查,破损的车辆应及时修补,严禁车辆在运输中沿途振漏建筑材料及建筑废料。(5)在施工车辆经常行驶的泥路上应铺上颗粒较大的石米,并经常洒水冲洗,可有效防止车轮粘上泥土。(6)车辆出工地时,应将车身物特别是车轮上的泥土洗净。经常清洗运载汽车和车轮、底盘上的泥土,减少汽车运输过程携带泥土杂物散落地面和路面。(7)在工地及材料堆场设置护栏,避免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1.1.2运营期废气防治措施(1) 垃圾卸车粉尘等操作过程产生废气防治措施为减轻垃圾卸车时产生的灰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应注意控制卸车时的速度。为尽可能减少垃圾场灰尘和所产生的臭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要加强垃圾堆卸的

3、计划管理,在夏季切实做到当天的垃圾,当天进行压实、覆土填埋。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填埋场导气系统的精心设计,使导气系统畅通,并要有检查措施,对甲烷气体进行及时处置。为减轻运输过程产生的飞灰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机械车辆运行要注意控制车速,垃圾运载车车速以不超过30km/h为宜。为防止卸车时灰尘和易飘浮的杂物(如纸片、塑料布、碎布等)对周围的影响,有风时,在卸车时的下风向配置多层可移动钢丝网或抑尘网,阻止易飘物随风扩散。据调查,目前,垃圾车运营过程中另一个主要污染就是垃圾袋飞扬而造成的白色污染,这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还破坏了景观,目前采取的防范措施主要有:及时覆土压实,设置永久性金属拦截

4、网和临时性塑料拦截网,在垃圾填埋池建立立体防护带,在拦截网内侧种植月季、花椒树等带刺的灌木,在外侧种植防护林,可种杨树等高大树木。同时应加强垃圾的管理,严格操作规格,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有效减少垃圾袋的飞扬量,减轻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2) 防飞扬物及扬尘治理措施垃圾填埋场运营中,另一个很重要的污染就是垃圾袋、纸张等飘扬物的飞扬及垃圾填埋过程的扬尘,既污染了环境,又影响景观。本工程拟采取如下措施:a、采用压缩式密封车,配备保洁车辆、定期对场内道路进行保洁;b、垃圾填埋时,作业面应及时压实覆盖;c、在场区周围设置3.0m高的移动式尼龙网或钢丝网平台进行拦截;d、场界四周设置绿化隔离带,控制飞

5、尘扩散;e、道路硬化、对覆盖作业时的卸土及时洒水抑尘;f、在进场道路前加设洗车台、对进出场区的车辆轮胎进行冲洗。通过国内外填埋场的实际运行证明,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工程正常运营期的扬尘污染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本评价认为项目扬尘治理措施是可行的。(3) 填埋场废气收集与处理填埋场气体收集系统作用是减少填埋气体向大气的排放量和在地下的横向迁移,并有效处理甲烷气体。对比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本项目填埋气收集导排系统情况见表1.1-1。表1.1-1 项目填埋气收集导排系统情况标准要求项目填埋气收集导排系统相符性1、填埋场必须设置有效的填埋气

6、体导排设施,不具备利用条件的,应主动导出并采取火炬法燃烧处理; 2、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宜采用竖井(管),也可采用横管或横竖相连的导排设施; 3、竖井可采用穿孔管居中的石笼,管外宜用级配石料填充,竖井设置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50m,管口高出地面1m; 4、填埋深度大于20m采用主动导气时,宜设置横管。1、工程设计采用填埋气收集竖井进行导排,竖向收集井采用导气石笼的结构,纵横间距按4050m布置;2、导气石笼直径为800mm;3、导气井由外向内分别为8钢筋网、网孔60100mm,粒径32100mm碎石,中心为DN150mm多孔HDPE管,圆周方向均匀开孔615、表面轴向开孔间距100mm;4、导气石笼

7、与导气管底部高出单元地基0.5m,分段构筑;部分导气管管底与渗滤液盲沟相连;5、竖向导气石笼管口随生活垃圾填埋层的升高逐渐加高,其顶面高于覆盖层表面1m;垂直气井井头是可拉拔式的,在井头上设有密封装置,另外装有钓钩;6、收集竖井经收集管网连接,填埋气经主动收集后,进入填埋气自动点燃系统;7、本项目初期采用被动收集,操作单元已封场时采用主动收集系统并集中燃烧处理。符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标准规范要求1、填埋场必须设置填埋气体导排设施,设计总填埋量大于或等于100万吨,填埋厚度大于等于10m时,必须设置填埋气主动导排设施;2、新建垃圾填埋场,宜从填埋场初期铺设导气井或导气盲沟;3、用于填埋气体

8、导排的碎石不应使用石灰石,粒径宜为1050mm;4、导气井直径不应小于600mm,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5、导气井中心多孔管宜采用HDPE等高强度耐腐蚀管材。管径不宜小于100mm,填埋堆体中部的导排导气井间距不应大于50m,导气井的设置应完全覆盖垃圾填埋区域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标准规范要求填埋场进入服务期后,生活垃圾在微生物的生化降解作用下,产生填埋气体(LFG),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含量占5060%,二氧化碳约占4050%,其余为少量的氢气和硫化氢气体,其热值较高,可用于发电或向居民供气进行综合利用。CH4是一种可燃气体,其低位热传值约为570

9、kcl/Nm3,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515%时,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CO2的主要影响是在水中溶解形成碳酸,从而溶解矿物质使地下水矿化;另外,由于植物对CO2和CH4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如果根部聚集较多的填埋沼气,会导致植物根部缺氧,从而危害其生长。因此,必须控制填埋沼气的自由转移或扩散,通常采取的方法有:通过石笼等形式将填埋沼气导排;通过石笼和收集管将填埋沼气导排并使其安全直燃;通过管网系统收集后经过净化处理作为能源回收利用。考虑本期填埋场处理规模(165t/d)较小,气体产生量小,综合利用价值不高,国内普遍采用直接排放或导出后直接燃烧。本项目可研提出在填埋区设计“垂直导气石笼+导气管”组成导

10、气系统,通过简单的实验以及粗略的估算,对现场填埋气的产气量以及相关成分的预测,做出相应的数据统计以及记录;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收集填埋场内部产生的CH4气体,并在排气口设甲烷报警器及自动燃烧装置来监测填埋气体的CH4浓度,当CH4浓度超过5%时,通过自动燃烧装置点燃排空,有效防止CH4气体爆炸事故的发生。一般条件下,系统收集效率可达90%以上,燃烧效率可达100%,燃烧后产生的CO2、水蒸汽等气体排入大气,根据环境空气预测结果,填埋气体燃烧后排放明显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评价认为填埋气体防治措施是可行的。(4) 恶臭防治措施对填埋垃圾及时覆盖,实际上是除臭的一项重要措施。土壤覆盖压实不仅抑

11、制臭气的排放,土壤中的微生物本身还有脱臭除臭的作用,因此加强管理是减少垃圾场臭气发生的重要环节。填埋场进行垃圾填埋时,应严格执行各单元逐日填埋,要求一层垃圾一层土,当天填埋的垃圾必须覆盖完毕。对于恶臭污染通常采用的有效方法有掩蔽法、燃烧法、氧化法、吸收法和吸附法等。由于垃圾渗滤液收集池其属于露天构筑物,相对于垃圾场来说占地面积较小,周边较为空旷,因此本环评建议采用吸附法,利用含有微生物的土粒、干燥鸡粪等多孔物做吸附剂吸附恶臭污染物,其中的微生物可分解恶臭物质而脱臭;吸附剂吸附恶臭物质后可做肥料或土壤改良剂。1.1.2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废水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1.1.2.1施工期废水防治措施可行性论

12、证(1)施工要尽量求得土石方工程的平衡,无法平衡的多余土石方可以暂存于备料场供填埋垃圾时作为覆土使用。应减少弃土,作好各项排水、截水、防止水土流失的设计,作好必要的防护坡,防止水土流入低洼地积存。(2)在施工中,应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程序,协调好各施工步骤,雨天尽量减少地面开挖,并争取土料随挖随运,以避免受到降雨的直接冲刷,在大雨时,还应采取应急措施,尽量用覆盖物覆盖新开挖的陡坡,防止冲刷和坍塌。(3)在道路施工场地,争取作到土料随填随压,不留松土。(4)在施工现场需要构筑相应的集水沉砂池和排水沟,以收集地表径流和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水、废水和污水,施工废水经过沉砂、除渣和隔油等预处理后排入渗

13、滤液调蓄池,经处理后回喷垃圾堆体,自然蒸发。(5)对于不布设设施的空地,施工期间及时种树、草皮及绿化。1.1.2.2运营期废水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1) 垃圾运输渗滤液收集措施垃圾运输过程中,由于垃圾本身含水量较大(主要是夏季),运输过程即会产生渗滤液,在此过程应采取措施,防止运输过程中渗滤液沿路漏洒,污染沿线环境。为此工程设计采用全封闭的特种车辆,车内防渗严密,渗滤液不会流失,运输车辆进场后,在卸载垃圾的同时,也一同把车内积存的渗滤液倾倒至填埋场,因此垃圾运输过程渗滤液不会对沿线环境造成影响。(2)渗滤液污染治理措施针对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设计拟采取天然防渗层、帷幕灌浆方法进行防渗和渗

14、滤液处理措施控制渗滤液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的影响。1)渗滤液防渗措施可行性分析 相关标准要求项目有关防渗系统的相关标准要求见表1.1-2。表1.1-2 防渗系统相关标准要求标准名称相关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16889-2008)1、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7cm/s,且粘土防渗衬层的厚度不小于2m,可采用天然粘土防渗层;2、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5cm/s,且厚度不小于2m,可采用单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下应具有厚度不小于0.75m,且其被压实后的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7cm/s天然粘土防渗层;3、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不小于10-5cm

15、/s,或者天然基层且厚度小于2m,可采用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下应具有厚度不小于0.75m,且其被压实后的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7cm/s天然粘土防渗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填埋场地基具有天然黏土类衬里或改性粘土类衬里,而且其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场底及四壁衬里厚度不小于2米,可以不建人工防渗设施。项目所在区域地质情况根据钻孔揭露,在勘探最大深度15m范围内,揭露拟建场区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和下伏基岩组成,地基土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冲填土:该土层整个场地均有分布,为人工填埋,场区北部拟建管理区以建筑垃圾

16、为主,南部以生活垃圾为主,填埋时间短,稍湿,结构松散-稍密,力学性质差。总厚度0.512m左右,北部较厚,向南逐渐变薄。2、强风化花岗岩:该层场地均有分布,青灰色、黑灰色,强风化,呈碎石状,石质较硬,裂隙间夹杂泥土及少量植被根系,该层清除后,其下部岩体构造层节理和构造节理裂隙清晰,岩体呈块状,力学强度高,风化成碎屑,角砾状,顶板埋深0.512.0m,厚度24m,局部未揭穿该层。3、中风化花岗岩:该层场地均有分布,青灰色、黑灰色,中风化,呈短柱状,石质较硬,其下部岩体构造层节理和构造节理裂隙清晰,岩体呈块状,力学强度高,抗风化性强,厚度较大,该层未揭穿。试验结果表明,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渗

17、透系数分别为1.2310-41.02310-5cm/s和1.13210-75.32610-7cm/s。其中中风化花岗岩基本满足天然防渗材料的要求。防渗方法垃圾填埋场的人工防渗措施一般有垂直防渗、水平防渗、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相结合等三大类。垂直防渗是指防渗层竖向布置,防止垃圾渗滤液向四周横向渗透污染地下水。如果填埋场区为一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可以用垂直防渗。垂直防渗施工简便,投资较省,最适合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使用。通常只需在场区的地下水径流通道出口处设置垂直防渗工程(如防渗墙、防渗板和注浆帷幕等)来阻拦渗滤液向下游渗漏,污染地下水。本期工程继续沿用一期采取的防渗措施,即天然防渗层+帷幕灌浆方法

18、。(2) 渗滤液处理工艺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渗滤液处理规模为50t/d,设计渗滤液处理工艺采用“混凝沉淀+两级DTRO”工艺处理,设计渗滤液处理出水水质满足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及水量平衡见图1.1-1。根据现场水质情况,两级DTRO产水率大概在70-75%之间,暂按75%来进行计算。吸污车运至市污水处理厂图1.1-1 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及物料平衡图工艺流程简述:本项目渗滤液处理工艺系统可分为以下几个处理系统:1、预处理系统; 2、两级DTRO处理系统;3、浓缩液处理系统;4、污泥处理系统;5、清水达标排放系统等。1、预处理系统填埋场内的渗滤液经收集进入调节池,调节池

19、内设置渗滤液提升泵,提升泵将渗滤液送至混凝沉淀系统进行预处理,混凝沉淀中的混凝反应池设置搅拌机。在进入混凝沉淀池前设置PAC加药系统,现有调节池内渗滤液PH值为1.4呈现碱性,通过混凝沉淀系统将废水中的大部分悬浮物、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去除,并可以去除原水中部分硬度。2、两级DTRO处理系统两级DTRO处理系统包括砂滤器、芯式过滤器、两级DTRO系统、清水脱气塔等。砂滤器过滤精度为50m,可将渗滤液50m以上的悬浮物截留,芯式过滤器过滤精度为10m,可将渗滤液10m以上的胶体截留,减少DTRO膜污染。两级DTRO系统采用串并形式设计,一级DTRO膜机组产水进入二级DTRO膜机组进行再处理,产生的浓

20、缩液排至浓缩液池,二级DTRO膜机组产水进入清水脱气塔进行脱气处理,脱气后的清水排至产水池,二级DTRO膜机组浓缩液回流至一级DTRO膜机组前的缓冲罐,与渗滤液混合后进入一级DTRO膜机组一并进行处理。 3、浓缩液处理系统一级DTRO处理系统产生的浓缩液排至浓缩液池(2m2m3.5m),浓缩液通过螺杆泵回灌至填埋库区垃圾堆体表面布置的回灌井中。浓缩液处理系统包括浓缩液池、回灌设施、回灌井等。4、污泥处理系统现场混凝沉淀池产生量约为3m3/d,将通过排泥管道(DN100,HDPE管)自流进入现场已有的浓缩液池(2m2m3.5m)内,随浓缩液一起回灌到垃圾填埋场。5、清水处理系统本项目出水水质要求

21、达到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处理后渗滤液由吸污车运至污水处理厂。6、工艺单元去除效果预测表1.1-2 工艺单元去除率预测表工艺单元项 目CODcr(mg/l)BOD5(mg/l)NH3-N(mg/l)TN(mg/l)SS(mg/l)预处理系统进水22000120002004001200出水1760010800200360360去除率20%10%10%70.0%两级DTRO进水1760010800200360360出水8025203010去除率99.5%99.8%90.0%91.7%97.2%排放要求100302540307、工艺方案设计本项目内容包括混凝沉淀系统、两级DTRO系统、浓缩液处理

22、系统、污泥处理系统和清水处理系统等。渗滤液处理整体平面布置图如下图1.1-2所示:新增一座两级DTRO一体化处理车间及一套混凝沉淀系统,两级DTRO一体化处理车间内分布有移动车载式两级DTRO处理车土建基础和管沟、酸罐车间、中控室、电控室、化验室和药剂存储间;并建有一套混凝沉淀系统,中间水池,产水池和浓缩液池,外加一套PAC加药系统。设备电源系统利用现有已有的变压器房提供一体化处理间内设备电源两级DTRO处理车间平面布置图如下图1.1-2所示。a、混凝沉淀系统渗滤液在未加混凝剂之前,水中的胶体和细小悬浮颗粒的本身质量很轻,受水的分子热运动的碰撞而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颗粒都带有同性电荷,它们之间

23、的静电斥力阻止微粒间彼此接近而聚合成较大的颗粒;其次,带电荷的胶粒和反离子都能与周围的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形成一层水化壳,有阻碍各胶体的聚合。一种胶体的胶粒带电越多,其电位就越大;扩散层中反离子越多,水化作用也越大,水化层也越厚,因此扩散层也越厚,稳定性越强。渗滤液中投入混凝剂后,胶体因电位降低或消除,破坏了颗粒的稳定状态。脱稳的颗粒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的过程称为凝聚。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可形成大得颗粒,这种现象称为絮凝。不同的化学药剂能使胶体以不同的方式脱稳、凝聚或絮凝。混凝可分为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网铺四种。在渗滤液的混凝沉淀处理过程中,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比较多。其中有水质类

24、型的影响:对不同水质,由子废水中的成分不同,同一种混凝剂的处理效果可能会相差很大。还有水温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药剂在水中碱度起化学反应的速度,对金属盐类混凝影响很大,因其水解是吸热反应;影响矾花的形成和质量。水温较低时,絮凝体型成缓慢,结构松散,颗粒细小;水温低时水的粘度大,布朗运动强度减弱,不利于脱稳胶粒相互凝聚,水流剪力也增大,影响絮凝体的成长。该因素主要影响金属盐类的混凝,对高分子混凝剂影响较小。渗滤液进入两级DTRO系统前,先通过混凝沉淀系统将渗滤液中大部分的悬浮物去除,同时去除部分有机污染物。本项目混凝沉淀系统包括加药系统、混凝反应池及混凝沉淀池,本项目投加的混凝剂为PAC

25、,混凝反应池PAC投加量在2000mg/L,具体投加量根据现场试验确定。渗滤液经过两级混凝沉淀系统处理后上清液自流进入中间水池,中间水池设置两级DTRO取水泵,将中间水池内的水打进两级DTRO系统进行深度处理,保证出水达标排放。b、2.4.2一体化两级DTRO渗滤液处理系统一、两级DTRO处理系统两级DTRO系统为一体化设备,包括预处理设备(含原水罐、砂滤器、蓝式过滤器等)、高压DTRO膜组件、进水泵、增压泵、加药系统、清洗系统、管道阀门、电气自控系统、仪器仪表等。1、预处理单元渗滤液pH值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环境等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其组成成份复杂,存在各种钙、镁、钡、硅等种难溶盐,这些难

26、溶无机盐进入反渗透系统后被高倍浓缩,当其浓度超过该条件下的溶解度时将会在膜表面产生结垢现象。而调节原水pH值能有效防止碳酸盐类无机盐的结垢,故在进入反渗透前须对原水进行pH值调节。调节池出水泵入反渗透系统的原水罐,在原水罐中通过加酸,调节pH,原水罐的出水经原水泵加压后再进入石英砂过滤器,砂滤器数量按具体处理规模确定,其过滤精度为50m。砂滤器进、出水端都有压力表,当压差超过2.5bar的时候须执行反洗程序。砂滤器反冲洗的频率取决于进水的悬浮物含量,对一般的垃圾填埋场,砂滤器反冲洗周期约80小时左右,对于SS值比较低的原水,砂滤运行80小时后若压差未超过2.5bar也须进行反冲洗,以避免石英砂

27、的过度压实及板结现象,两者以先到时间为自动激活砂滤反洗时间。砂滤水洗采用原水清洗;气洗使用旋片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 图1.1-3 预处理单元工艺流程示意图砂滤出水后进入芯式过滤器,由于渗滤液中钙、镁、钡等易结垢离子和硅酸盐含量高,经DT膜组件高倍浓缩后这些盐容易在浓缩液侧出现过饱和状态,所以根据实际水质情况在芯式过滤器前加入一定量的阻垢剂防止硅垢及硫酸盐结垢现象的发生,具体添加量由原水水质分析情况确定,阻垢剂应加20倍水进行稀释后使用。芯式过滤器为膜柱提供最后一道保护屏障,芯式过滤器的精度为8m。同样,芯式过滤器的数量同砂滤一样按具体处理规模确定。2、两级DTRO单元两级DTRO单元为两级反

28、渗透,第一级DTRO反渗透需要从芯式过滤器后进水,第二级DTRO反渗透处理第一级DTRO反渗透的透过水。DTRO的膜组件构造与传统的卷式膜着截然不同,原液流道:碟管式膜组件具有专利的流道设计形式,采用开放式流道,料液通过入口进入压力容器中,从导流盘与外壳之间的通道流到组件的另一端,在另一端法兰处,料液通过8个通道进入导流盘中,被处理的液体以最短的距离快速流经过滤膜,然后180逆转到另一膜面,再从导流盘中心的槽口流入到下一个导流盘,从而在膜表面形成由导流盘圆周到圆中心,再到圆周,再到圆中心的双S形路线,浓缩液最后从进料端法兰处流出。DT组件两导流盘之间的距离为4mm,导流盘表面有一定方式排列的凸

29、点。这种特殊的水力学设计使处理液在压力作用下流经滤膜表面遇凸点碰撞时形成湍流,增加透过速率和自清洗功能,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膜堵塞和浓度极化现象,成功地延长了膜片的使用寿命;清洗时也容易将膜片上的积垢洗净,保证碟管式膜组适用于处理高浑浊度和高含砂系数的废水,适应更恶劣的进水条件。透过液流道:过滤膜片由两张同心环状反渗透膜组成,膜中间夹着一层丝状支架,使通过膜片的净水可以快速流向出口。这三层环状材料的外环用超声波技术焊接,内环开口,为净水出口。渗滤液在膜片中间沿丝状支架流到中心拉杆外围的透过液通道,导流盘上的O型密封圈防止原水进入透过液通道(如图1.1-4)。如图1.1-5透过液从膜片到中心的距离非

30、常短,且对于组件内所的过滤膜片均相等。 图1.1-4 碟管式膜柱流道示意图 图1.1-5 DT膜片和导流盘示意图两级DTRO单元工艺说明调节池出水进入DTRO处理系统。预处理系统出水中有机污染及TN等还远远不能达到排放要求,必须利用深度处理两级DTRO膜系统拦截90%以上的各项污染物质,透过液排入清液池,浓缩液排入浓缩液池。RO处理系统包括芯式过滤器、循环泵、两级RO装置、化学清洗系统等。一体化设备(DTRO)系统产生的清液进入清水池,浓缩液进入浓缩液池等待回灌处理。一体化设备进水管路上设置流量传感器,实时监测进水流量,计算流量由中央控制系统存储;首先经芯式过滤器后由高压泵泵入RO膜系统;芯式

31、过滤器进出口设置压力传感器,监测过滤压差;高压泵进出口及膜内循环管路上设置压力传感器监测高压泵进出口压力及循环管内压力;RO膜系统进水管及清液出水管设置流量传感器监测进水流量及清液产量;清液及浓缩液管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在线电导率、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清液及浓缩液压力、电导率、PH值及温度等运行数值;各罐体或储槽内设置液位开关监测液位,重要容器内设置液位计监测液位。图1.1-6 一体化两级DTRO工作流程图膜系统为两级反渗透,第一级反渗透需要从芯式过滤器后进水,第二级反渗透处理第一级透过水。原水储罐的出水,由泵PK00211给反渗透设备供水,砂滤器增压泵PK13011给渗滤液提供压力

32、。砂滤器共有1个,FS13011。砂滤器进、出水端都有压力表,当压差超过2.5bar的时候须执行反洗程序。砂滤器反冲洗的频率取决于进水的悬浮物含量。反冲洗时先用气泵RK13811进行气洗,再用泵PK13011进行渗滤液冲洗,砂滤器的过滤精度为50m。经过砂滤器后渗滤液直接进入芯式过滤器,设备配有芯式过滤器2台,其进、出水端都有压力表,当压差超过2.0bar的时候进行更换滤芯。芯式过滤器过滤的精度为10m为膜柱提供最后一道保护屏障。为了防止各种难溶性硫酸盐、硅酸盐在膜组件内由于高倍浓缩产生结垢现象,有效延长膜使用寿命,在一级反渗透膜前需加入一定量的阻垢剂。添加量按原水中难溶盐的浓度确定。经过芯式

33、过滤器的渗滤液直接进入一级反渗透高压柱塞泵。DT膜系统每台柱塞泵后边都有一个减震器,用于吸收高压泵产生的压力脉冲,给膜柱提供平稳的压力。经高压泵后的出水进入膜组件,膜组件采碟管式反渗透膜柱,抗污染性强,物料交换效果好的优点,对渗沥液的适应性很强,一级DTRO膜寿可达3年以上,二级DTRO膜寿命长达5年。一级反渗透系统拟设两组,为串联连接方式,第一组反渗透的浓液进入串联后置的第二组,各组处理的浓液COD浓度及盐含量依次增加。二级反渗透设一组。第一级反渗透的减震器出水进入第一个膜组(FM161),第一组由高压泵直接供水,第二组膜柱配一台在线循环泵以产生足够的流量和流速以克服膜污染;第二级反渗透不需

34、要在线增压泵,由于其进水电导率比较低,回收率比较高,仅仅使用高压泵就可以满足要求。膜柱组出水分为两部分。第一级反渗透的透过液排向第二级反渗透的进水端,浓缩液排入浓缩液储存池。第二级反渗透的透过液进入净水储存池,等待回用,浓缩液进入第一级反渗透的进水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两级反渗透的浓缩液端各有一个压力调节阀(VS1601和VS2601),用于控制膜组内的压力,以产生必要的净水回收率。图1.1-7 一级DTRO工艺流程示意图图1.1-8二级DTRO工艺流程示意图1.1.3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噪声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1.1.3.1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不同施工阶段所使用的不同机械

35、的非连续性作业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等特点。施工现场的噪声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对高噪声设备应加置消隔声设施,同时为了降低施工噪声的影响,加强施工管理,调整或缩短高噪声施工机械的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夜间施工时间,使施工期内噪声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内。1.1.3.2运营期噪声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通过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噪声源主要为运输车辆噪声,其次还有推土机、碾压机、水泵等机械噪声。为最大限度减少其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为:(1)选购低噪声的先进设备,从源头上控制高噪声的产生。(2)加强对高噪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随着使用年限的增

36、加,有些设备噪声可能有所增加,故应在有关环保人员的统一管理下,定期检查、监测,发现噪声超标要及时治理并增加相关操作岗位工人的个体防护。(3)做好场界周围的植树绿化工作,周边种植高大乔木等以形成隔音树带,即达到了美化环境的目的,又增加一道隔声屏障。(4)运输中车辆产生的噪声应加强管理,注意车速及减少鸣笛次数。通过采取上述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后,使得场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因此,通过采取上述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后,对周围影响不大。1.1.4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固废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1.1.4.1施工期固废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建设项目施工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固

37、体废物主要是建筑施工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瓦砾碎砖、废弃建材、多余泥渣等施工废料。其中,废弃建材的多少,与施工水平的优劣有关。除金属建材和部分木材经再加工后可再利用外,其它固体废物一般都不能重新利用,需要作改变其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处理或堆置存放。在长期堆存的过程中,某些废弃物会因表面干燥风化而引起扬尘,造成危害,污染周围环境空气。要控制建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应作如下妥善的处置:(1)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处置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2)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它防止污染环境的措

38、施,不得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洒固体废物。1.1.4.2运营期固废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本项目固体废弃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填埋区的废纸、粉尘、塑料等能被风吹起的轻物质,另一部分主要是从垃圾中分选出的铁、铝、铜等金属和废塑料,还有生活管理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中的轻物质采取防飞扬物措施后,可有效得到控制;从垃圾中分选出来的金属和废塑料可以综合利用。此外,为防止填埋作业尘土飞扬,采取清水对垃圾进行喷洒,垃圾进场采用专用道路,采取密封车进行运输垃圾,车辆经常清洗,保证沿途环境不受污染,并定期冲洗道路,防止粉尘产生。生活垃圾全部在本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置。项目填埋场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处理处置固体废弃物

39、,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本评价认为项目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措施可行。1.1.5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风沙化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1.1.5.1施工期风沙化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施工期间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地表土层的扰动、破坏使得当地绿化进一步减少,从而加剧了土壤风沙化,其主要原因有:(1)施工期间地表土层的挖掘、运输都容易造成土壤表层的破坏;(2)施工使得当地植被覆盖率进一步降低,从而加剧了当地的风化现象;(3)建筑材料的不合理运输与堆放导致了地表土壤遭到破坏;(4)施工临时及永久性道路的铺设使得地表土层遭到破坏;(5)施工机械尤其是运输车辆在规划外的地面行驶。采取的措施有:(1)施工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

40、进行,严禁在范围的地方扰动土层;(2)集中施工,分步进行,以减少土层扰动面积;(3)道路的铺设以永久性道路为主,临时性道路的铺设最大可能的较少占地面积;(4)对于扰动的土层,可不定时洒水,从而降低风力对其产生的影响;施工期减弱风沙影响的根本方法就是最大限度的减少临时性工程的占地面积,从而保护好当地的植被,以减弱风沙化。在采取了以上措施后,会对风沙化的影响起一定的削弱作用。1.1.5.2运营期风沙化防治措施可行性论证运营期间,最有可能加剧风沙化的是垃圾填埋过程不合理,使得沙化加剧。采取的措施有:(1)垃圾覆土要充分压实,并及时喷洒渗滤液;(2)覆土的获取要合理,堆土场要做好防护工作,以削弱沙化及减少水土流失;(3)加强填埋区周边的绿化,以减弱风力,从而削弱沙化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