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_《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教案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_《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教案范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_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教案范文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教案范文一、教材简说这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片文章,说的是两只小兔子的故事。小灰兔和小白兔都是好孩子,他们都能主动帮老山羊收白菜。可是,面对老山羊的答谢,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吃完了又去要;小白兔不要白菜要菜子,自己种白菜,收了很多白菜,还给老山羊送去一担。原来,小白兔懂得劳动的意义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巧妙地寓热爱劳动的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二、设计理念童话之于儿童,是童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童话作品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美,在感中体悟情感美,在演中感受文学形象美,在思中领悟文学意蕴
2、美,在讲中初识文学表达美,在品中品味多彩生活美不管采用何种形式,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其中的审美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审美的愉悦。课文是以对比的形式呈现的,并且配有插图,怎样抓住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表现,结合插图进行对比教学,在此基础上在进行深入思考,明白做法不同,所以收获不同,从而懂得“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的意思。最终明白“求人不如求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此案例结合了看一看,讲一讲,议一议,品一品等不同形式,在师生合作中,在情感的共鸣中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案例再现:(一)劳动着是快乐的师:小白兔和小灰兔分别带着老山羊送的菜籽和
3、白菜回家了,请小朋友看插图,小灰兔回家后在干什么?生:在地里干活。师:干什么活呢?生:在给白菜浇水。生:小白兔平时还会给白菜除草、施肥。师: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能看出图上没有画出的内容。生:白菜长这么大了,是小白兔播下的种子。师:是的,孩子们,我们再仔细看看图上的小白兔,他干活辛苦吗?生:辛苦,他满头大汗。生:他汗流浃背。师:说吧,说出你能想到的形容这场面的词。生:勤劳。生:腰酸腿痛。生:耕耘。师:说得好啊,此刻,小白兔满头大汗,腰酸腿痛,他辛苦的耕耘着。他有没有抱怨?生:没有,图上的他在微笑。生:他微笑说明他快乐。师:说得对,此刻的小白兔辛苦却快乐着。是什么给他带来了快乐?生:劳动。(二)
4、小灰兔目前的生活师:我们再去小灰兔的家中看看,图上的小灰兔在吃着老山羊送给他的现成的白菜,他此刻的心情如何?生 1 :他也快乐。生 2 :他很悠闲。生 3 :他很舒适。生 4 :他很满足。生 5 :他在享受。生 6 :他很得意。师:他为什么很得意?生 6 :他在想,小白兔啊,你现在那么辛苦的干活却吃不上一口白菜,说不定还饿着肚子呢。瞧我现在多舒服 , 多自在。(三)求人不如求己师:如此说来,劳动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可小灰兔也快乐,甚至比小白兔更加舒适、更加满足和安逸。那我愿意做小灰兔,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师:要用理由说服我。生 1 :小白兔靠自己生活,而你却靠别人生活。师:靠别人有什么不
5、好,我比小白兔更舒适啊。生 2 :你的白菜总有一天会吃完的,那时你怎么办呢?师:我再找老山羊去要呗。生:老山羊第一次送你白菜,是因为你帮他干了活。那车白菜其实也是你用劳动换来的。师:原来我享受的也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呀,谢谢你的提醒。那我第二次去要他会说什么?生:他会不高兴的。生:他会说你是只懒兔子。师:(做沉思状自语)那样我就成了一只好逸恶劳的兔子了?生:是的,你别再去要白菜了,还是学小白兔要包菜籽吧,那样才会有吃不完的菜。生:求人不如求己,你明白吗?师:老师真高兴,咱们近一年的增广贤文没有白背,能学以致用了。生:增广贤文里说的“使口不如自走”也是一样的道理。师:孩子们,太谢谢你们了,因为你们
6、深入浅出的给我讲了这番道理,我明白了,劳动,只有劳动才会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师:这节课你们学得特棒,老师要送你们礼物了。学生表情惊喜。师:我要送你们“鱼”,我还想送你们“渔”。(师板书:鱼 渔)生:“渔”是什么?师讲解“渔”后,问:你们要老师送你们“鱼”还是“渔”?生指着后一个“渔”字,异口同声回答:渔师:你们真是非常聪明的孩子,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了小白兔和小灰兔这篇课文,老师从你们刚才的选择中就知道你们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四、教学反思这篇文章小白兔和小灰兔前后有三次对比,老师没有平铺直叙,一一分析每一次对比产生的不同效果,而是直奔重点,比较“自力更生”和“不劳而获”两个不同的思维产生不同的收效。以最短的时间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提升教学时效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明白“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而那些“求人不如求己”“使口不如自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之类的语言也在师生的问答,思考,品读,感悟的过程中深入人心了。再一次明白,课文只是例子,借助这个例子,挖掘文本背后深植的教育因素,借此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拓展孩子的阅读面,提升学生的生命感悟,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吧。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