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代名人事迹800字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古代名人事迹800字汇总.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古代名人事迹800字汇总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古代名人事迹的作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古代名人事迹的作文1一天中午,包拯吃完饭,刚想休息片刻,衙门外就传来击鼓声。包拯以为又有案件发生,立刻升堂。“威武”包拯来到大堂,只见跪着一胖一瘦两个农夫打扮的人,问道:“下跪者何人?有何冤情速速报来!”只见瘦农夫说道:“包大人,我们今天就想请你给我们评评理,重新分一下铜钱。”包大人眉头一皱,说道:“什么钱这么难分,要闹到衙门来?”瘦农夫特别委屈道:“今天我们两人在田地干活,我带了3个馒头、胖子带了5个馒头当午餐。正当我们准备吃饭时,有一个商人经过,想让我们分一些食物给他,并答应给我们钱。”包拯
2、问道:“是不是商人吃了馒头没付钱?”胖子接过话说道:“我们三人把8个馒头平均分成了三份,每人吃了一份,那个商人吃完后留下8个铜钱就走了。”瘦农夫连忙说:“对,可是8个铜钱,你不应该只给我3个,你拿5个啊,应该平均分!”胖农夫反驳道:“可我拿出来的馒头比你多,所以应该多分一些。”包拯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对瘦农夫说:“你拿3个铜钱不满意是吗?”瘦农夫点点头说:“是的,分钱应该公平合理。”包拯走下大堂,说:“把铜钱给我,我重新公平合理地分一下。”包拯取出1个铜钱给瘦农夫,7个铜钱给胖农夫,笑道:“现在公平了!”“啊,怎么这样?包大人,你怎么向着胖子?”瘦农夫更不满意了。包拯惊堂木一拍,说道:“本大人的
3、分法公平合理,8个馒头分三份,每份个,商人付了8个铜钱,也就是说个馒头值1个铜钱,瘦子你拿出3个馒头,自己吃了个,也就是说你只给商人个馒头,当然只能拿1个铜钱了,而胖农夫却拿出了个馒头,所以应得7个铜钱。”瘦农夫听完后暗暗后悔,可也无话可说。“退堂”瘦农夫灰溜溜地走了。关于古代名人事迹的作文2陈爷爷爱护关心老一辈国手。 解放后,陈爷爷担任了上海市长。他知道要把围棋发扬光大,首先要安排好老棋手的生活。当时的老棋手生活多无保障,只能靠下棋糊口饭吃。哪顾得上培养新人推广围棋运动。陈爷爷多次接见这些老棋手,问寒问暖,并指示先将一些有名望的老棋手安排在文史馆,使他们有固定的收入。在他的关心下,刘棣怀、顾
4、水如、王幼宸、魏海鸿和汪桭雄等老先生先后都当了文史馆观员。后来陈爷爷多次提到要改善老棋手的生活,他经常强调老棋手应当享受教授的待遇。在陈爷爷的不断关心下,老棋手的生活日益改善,他们的工资收入增加了住房改善了,政治地位也提高了。顾水如先生担任了上海市的政协委员,刘棣怀先生担任了市人委的参事。老棋手们吃围棋这碗饭苦了多少年,如今开始扬眉吐气了。他们心里都明白这是陈爷爷关怀的结果。陈爷爷希望他们能把自己的本领拿出来,为祖国的围棋事业做贡献。后来,这些老棋手在培养年青棋手时都是那样的热心,无私,那样的全心全意,几乎看不到一点保守思想。他们都希望年青棋手迅速提高水平,打败自己。这是棋手的最高境界。老棋手
5、所以有这样的品格,是和陈爷爷的品格分不开的。最终培养出了陈祖德和以他为领军的一代新人。关于古代名人事迹的作文3有一位瑞典人,专门研究制造炸药却反对战争,他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化学家兼大老板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是一名工程师,后来研究炸药,他的工厂再三地被火烧,被炸药炸,几次破产,埃米尔(诺贝尔的弟弟)就是被炸死的。就是因为伊曼纽尔乐观的情绪和自强不息的进取心、屡遭挫折而毫不气馁的坚韧精神,影响了诺贝尔的一生。为了制造比黑色炸药更厉害的炸药,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使用了硝化甘油,结果全世界都发生了爆炸事件。他后来又制造出了安全炸药等无数种先进的“武器”,据说他一天能赚四万法朗。他死
6、于1896年冬天,享年63岁。我最喜欢他帮助别人的做法。当人们遇到麻烦时,只要给诺贝尔写封求助信,钱立刻就来了,而且他每次拒绝一个人的要求时都会很伤心。我也喜欢他主张和平,厌恶战争。他说过,最好把那些打仗用的炸药全送进地狱。诺贝尔研究炸药是用于打通道路的,只要把岩石炸开,就可以修建道路了。我还喜欢他那牵动世界的遗嘱把留下的遗产成立诺贝尔基金会,鼓励人们发明创造、热爱写作、讲究和平。他也有种种缺点。比如说,他把钱花在一个花天酒地的未婚妻上,长得难看(这是天生的),身体虚弱,常生病(这也是天生的)。虽然有缺点,但也不能鸡蛋里挑骨头,毕竟是很少的了。我很佩服诺贝尔的好品质,讨厌他的坏品质(天生的,就
7、算了),我要学习他百折不挠的研究创业精神,如果我有钱了,我也学习他帮助别人。关于古代名人事迹的作文4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大批的粉丝。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愿望。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然而去。苏东坡无比感慨,为此,他写下一首江神子。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一个叫李琪的粉
8、丝,非常想要苏东坡的签名墨宝,但一直没有机会。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心急如焚。离开当日,黄州官员设宴为苏东坡饯行,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真是天赐良机,李琪决定豁出去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看到时机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随即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求苏东坡签名墨宝。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手便在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手,复与宾客谈笑。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东坡再续。苏东坡大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书毕,在座宾客无不击
9、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心愿,激动得流下眼泪。苏东坡59岁时被贬至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氏有个女儿叫温超超,年方16岁,貌美如花。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高,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兴地对人说:“嫁人只嫁苏东坡!”于是,每天晚上,温超超不顾其淑女形象,愣是翻过高墙,来到苏东坡窗前听他吟诗诵读。一个晚上,窗外的温超超被苏东坡发现了,慌乱之中,温超超马上就翻_墙跑回家中。苏轼跟踪寻到温家,问其缘故。温父无奈地告诉了苏东坡实情。苏东坡并不是好色之徒,他答应温父,要给温超超找到一个好归宿。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苏东
10、坡就又被贬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苏东坡遇赦放还,途经惠州时,温超超已经抑郁而终。在京城的皇宫里,苏东坡的粉丝也不在少数。当时,皇宫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宫女都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她们对苏东坡的一贬再贬非常愤慨,但始终无能为力。北宋元丰年间,“乌台诗案”案发,苏轼被逮捕下狱。宋神宗当时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狱,神宗为此闷闷不乐。后来,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搬出了当年宋仁宗“吾为子孙得两宰相”的祖训,为苏东坡说情。最终,宋神宗决定对苏东坡从轻处理。所谓的“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其实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对苏东坡爱戴有加的一个体现。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
11、苏东坡的粉丝。有一回,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出使辽国,在辽国,苏辙惊奇地发现,辽国人常常向他打听苏东坡的情况。后来,苏辙在给苏东坡的信中写道:“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人人问大苏。”由此可见,苏东坡在辽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力。当时高丽国有两个兄弟,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他们分别取名为金富轼、金富辙。轼和辙,正是苏东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见,苏东坡被外国人崇拜的程度。关于古代名人事迹的作文5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常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他是唐朝大诗人,他的诗作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有“诗圣”之称。杜甫的家庭是书香世家。他的远祖杜预是晋代学者、军事家,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
12、的诗人。在这样的家庭中,杜甫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在咿呀学语时,母亲就教他背诵古代诗歌,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代乐府。他记忆力特别强,一天能背几首诗。不几年,胸中已装了几百篇诗文。7岁那年的一天,父亲教他背诵古代的赋,其中有“凤凰”之名。杜甫早就听说过有凤凰鸟,但就是没见过,于是抬起头来问父亲:“凤凰鸟是什么样的?”父亲告诉他:“这鸟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为凤,雌为凰。它头像鸡,颈如蛇,领似燕,背如龟,尾如鱼。这种鸟不与其它凡鸟为群,是高洁的象征。”杜甫听了深深地印在脑中,过了一会儿他对父亲说:“有志的人也应该像凤凰,对不对。”父亲高兴地抚摸着他的头说:“对,对。”“那我就作一首凤凰诗吧。”杜甫说。
13、父亲惊喜地睁大眼睛:“好,念出来我听听。”于是杜甫吟诵起来。诗中把他理想中的凤凰尽情讴歌了一番,最后抒发怀抱: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父亲听了非常高兴,从此以后就更加用心培养他了。到了9岁,杜甫已经能写一般常用的字,他常常把自己的得意诗作写给大人们看。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当地诗人聚会的时候就一定要有他在场,有时人们还是把他从树上叫下来的呢!当时在长安有一个名人汇聚的中心,那就是歧王的家里,诗人、学者、艺术家常常是济济一堂。最使杜甫难忘的是,他承先辈们的介绍,到过歧王的王宫,在那里结识了许多名流,有幸欣赏了名噪一时的歌唱家李龟年的演出。杜甫20岁离家漫游,他游吴越、登泰山、访燕赵,增长了很多见识。他33岁这一年,在洛阳与另一个诗歌巨子相遇了,那就是李白。他40多岁时国家发生动乱,自己也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生活无着,却用血泪写出千古传诵的诗篇。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