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县区防震减灾工作] 我县防震减灾工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浅谈县区防震减灾工作] 我县防震减灾工作.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浅谈县区防震减灾工作 我县防震减灾工作浅谈县区防震减灾工作摘要 近年来,地震灾害频繁发生,而地震预报仍然是当今世界科学难题。作为县区,由于科技、人才、经济等多种资源缺乏,要想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准确预报,更为甚难。因此,把县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放在“防”和“减”上更为切合实际。关键词 县区 防震减灾 重点地震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发生过多次7级以上地震。特别是1974年发生在云南省永善县和大关县的7.1级地震,给县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近年来,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破坏性地震频繁发生,而我国云南、四川等省份,地质结构复杂,断裂纵横交错,是地震多发地区
2、。从2008年到2013年,短短五年时间内,就在四川省的汶川县和芦山县,相继发生了8级和7级两次大地震。在中央及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县区防震减灾工作应怎样开展,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一、防震减灾概述(一)防震减灾1、防震减灾的含义防震减灾是防御地震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2、防震减灾的意义加强防震减灾,有效预防地震和减少地震灾害,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措施,是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二)防震减灾工
3、作方针我国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三)防震减灾工作的职能职责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我国逐渐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并适合地震灾害特点的工作内容和思路。防震减灾工作分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三大体系。1、地震监测预报(1)、地震监测预报的含义地震监测预报是应用地震监测设施对地震孕育过程进行监测,在地震发生前,对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震级作出预测预报。(2)、地震监测预报的意义地震监测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首要环节。成功的地震预报能大大减少灾害损失。如1975年2月4日在海城发生的7.3级大地震,由于在地震发生前两个半小时准确发布了预报,人们撤
4、离及时。按邢台地震、通海地震、唐山地震三次人员伤亡率平均值估算,海城地震人员伤亡将达15万,死亡可达5万以上。但由于成功发布了短临预报,海城总共伤亡18308人,死亡328人,极大地减少了死亡人数。2、地震灾害预防(1)、地震灾害预防的含义地震灾害预防是指人们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工程中,充分发挥人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采取预防措施,以求力所能及地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2)、地震灾害预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内外历次破坏性地震表明,防与不防大不一样,防得牢与不牢也大不一样。防得住,则灾害大大减轻,防不住,则灾难在所难免。从近年世界各地发生的一些地震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生6级地
5、震基本做到了“零死亡”,发生7级地震只造成极少数的人员伤亡和较轻的社会影响。而近年来发生在印度、土耳其、伊朗等国家的一些7级左右地震,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惨重的财产损失。特别是印度洋地震海啸,夺去了近30万人的生命,使一些国家的经济社会遭受重创。这些事件充分表明,只有采取了科学的防御措施、各类建筑物和工程设施能够经受住地震的考验,只有各级政府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应对地震的突发,广大社会公众能够有效地开展自救、互救,健全的地震灾害补偿机制能够合理地分担地震风险,才能够将地震带来的灾害损失和社会影响降到最低。3、地震应急救援(1)、地震应急救援的含义地震应急救援,是指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而采取的不
6、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行动。地震应急包括发布临震预报之后的临震应急、地震发生之后的震后应急和地震谣传引起社会混乱的应急处理。 (2)、地震应急救援的意义应急救援工作是防震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轻地震灾害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以往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地震应急和救援的作用和贡献尤为突出,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二、县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是“防”和“减”把县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放在“防”和“减”上,即放在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应急救援上,是由于:(一)、地震预报的难点首先,地球内部的情况难以知晓。地震多数发生在地下15公里以下
7、的地壳里,这次的芦山地震也是发生在离地表16公里处。目前人类对于地壳的研究只能通过钻机钻至地下12公里,远远做不到直接观察到地震孕育发生的全过程,只能在地表凭借有限的仪器设备捕捉地壳内部结构和状态变化的间接信息。其次,人类对地质观察的知识和数据积累并不全面和系统,人类掌握的地震记录和数据并不多。第三,人类对地球构造运动的理论还不成熟,认识才刚刚开始。即便有一些经验和知识,也是此一时的知识和经验,不能用于彼时,如海城的经验无法用于唐山地震,也不可能完全应用于今天的汶川和芦山地震。地质研究人员认为,从地质学的角度考虑,作为一种地质现象,地震发生前一定会有许多前兆,对地震前兆掌握得不够多、不够准,是
8、目前我们无法预报地震的核心问题。(二)、地震预报的现状我国只作出过20多次具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如:辽宁海城7.3级地震、云南龙陵7.5级地震、四川松潘7.2级地震、云南大姚6.2级地震等。我国短临预报的成功率只占10%,中长期年度预测水平要高一点,但也只占30%到40%。到目前为止,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包括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地震预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远远不能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准确。要实现成功的地震预报,需要从地震学、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气、汽、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现象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涉及到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数
9、学等多学科知识和多领域的尖端科学技术。县区由于地震监测手段单一,监测人员素质不高,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地震科研实践缺乏经费保障等多方面原因,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薄弱,地震预报只局限于经验型,无法上升为理论型,所以成功预报地震的可能性更小。因此,县区防震减灾工作只有以“防”和“减”为重点,即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应急救援”为重点,做到震时有效避让,震后及时补救,才能有效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增强县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三、县区地震灾害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措施(一)、县区地震灾害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当前县区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整体上还相当脆弱,与实现防震减灾奋斗目标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城市综合防
10、御能力亟待加强,广大农村地区的抗震设防相当薄弱,一些重大建设工程和重要生命线设施尚未建立应对地震突发的紧急处置系统,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尚未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震灾害社会补偿机制等,要实现防震减灾工作的奋斗目标,震害防御责任重大,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二)、县区地震灾害预防工作措施1、强化县区政府地震灾害预防能力建设(1)、县区政府完善管理机构,强化安全管理职责县区人民政府应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构,健全防震减灾组织领导体系,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重大问题,实行防震减灾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地震灾害防御工作提供组织保障。(2)、健全法制体系,强化法制管理加快完善县区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建立防
11、震减灾相关制度,规范防震减灾行为;建立县区防震减灾行政执法队伍,组织防震减灾行政执法检查;初步建立国家政策支持的地震保险制度与保险机制。(3)加大投入,强化经济保障县区人民政府应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把防震减灾事业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建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2、加强县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1)、对公共建筑物,要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规范。根据县区地质结构和地震活动情况,按照不同烈度标准对建筑工程进行抗震设防设计。对各类新建工程项目,坚持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
12、,要按高于当地地震烈度标准进行设防,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以及处于地震带上的新建工程,必须按规定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格抗震设防,采取特殊措施,确保做到大震不倒塌、中震可修复、小震无损坏。适时开展现有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抗震加固。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建筑物责令尽快搬迁或重建,对危险建筑物和不防震的大板房必须限期拆除,对抗震设防存在明显隐患的要限期进行加固。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薄弱环节要积极推进抗震设防工作。加强对此类建筑工程质量和设防标准的监督管理。有条件拆除重建的地方,要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快拆除重建的步伐;一时难以拆除的,要
13、全面开展抗震设防加固工作。县区政府要有具体完善的部署和安排并认真组织实施。在工程建设中,要善于应用科技成果,开展减隔震关键技术和轻型建筑材料的推广运用。(2)对地震安居工程、新农村示范点、以及移民小区等农村民居建设,县区政府应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从场地选择,地基处理,结构构造,体型设计,建筑材料以及施工质量等各个环节来保证房屋质量,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督,确保新建和加固改造的农村民居工程基本具备抗御不低于6级地震的能力。3、强化县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五进活动,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培训及专题讲座
14、,加强地震宏观监测网、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网建设,强化地震宏观联络员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三网一员”作用,建立县区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区,让其在推进县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中充分发挥作用。通过使公众更多地了解地震、认识地震,懂得基本的防震避险知识,掌握一定的自救技能,从而整体提高县区人民学习、了解防震减灾知识和依法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他们应对地震灾害的信心,消除对地震灾害的恐惧。 四、县区地震应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设途径(一)、县区地震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1、县区政府应对大震灾的能力不足县区政府应急快速反应决策机制不健全。随着国家对突发公共
15、事件的高度重视,各县区政府逐渐加强了应急机制建设,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常态的思维来考虑突发事件,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应急管理、应对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2、缺乏联动互动机制地震应急管理的组织机制不健全,协同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不完善,与监测预报、信息通信网络、强震速报等工作的密切协作程度不足,县区政府和地震部门同军队、消防、医疗、电力、通讯、运输、食品等部门和行业的协作关系也未完全建立起来,尚不能满足县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协同指挥、协同应急的要求。3、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较差地震应急知识普及不够。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工作难于普及 ,社会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自我防护与应急处置能力较弱。地震应急演练
16、不普及。各县区应急演练工作很难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 尤其是多部门、多单位、跨行业的综合演练非常少。4、县区地震应急管理工作基础薄弱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所需基础数据库建设刚起步,不能满足地震应急需要;地震现场应急所需的技术支撑、工作装备严重不足;地震现场灾情快速获取能力严重不足;地震应急救援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尚未得以解决,地震应急指挥的动态性不够,应急评估、决策技术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县区地震应急工作的发展和地震应急处置的效果。(二)、县区破坏性地震应急管理的建设途径1、构建完善的破坏性地震应急管理体系(1)、地震应急管理的指导思想第一、加强地震应急法制建设 ,是推动地震应急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可
17、靠依托。国务院颁布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用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地震应急中的职能职责,规范了全社会的地震应急行为,从而推进了地震应急工作的快速发展。第二、做好各县区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是应对地震灾难的有效手段。地震灾害的降临过程非常短暂,不像洪灾、瘟疫等灾害可以给人们以较充足的准备时间。因此 ,编制地震应急预案 ,明确县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并组织开展应急检查和应急演练 ,落实人员、资金、物资、装备等各项准备措施 ,提高县区政府的地震应急指挥能力和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为应对地震灾害奠定良好的基础 ,彻底改变过去被动救灾的盲目、混乱状况。第三、大力提高应急意识和应急反
18、应能力 ,是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前提。地震的一大特点就是突发性强 ,以目前的预报水平,还不能准确地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多大地震 ,这就要求必须要分秒必争地应对地震造成的灾难。特别是县区责任重大,必须第一时间到达当地灾区实施应急救援。因此 ,必须强化应急意识 ,要有随时发生地震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要经常性地进行训练和演练,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第四、坚持平震结合 ,以平备震这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发展的基本准则。地震是小概率事件 ,但也是破坏性极强的突发事件。既要搞好震前预案修订、队伍训练、指挥系统运行、应急救灾数据库建设、技术装备维护等工作,也要在震后做好快速
19、响应、抢救生命财产、稳定社会等工作。只有将震前的预防、准备与震后的快速响应、恢复有机结合起来 ,把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才能逐步提高整个县区的地震应急工作水平。(2)、健全县区地震应急管理体系第一、建立统一指挥、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地震应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离不开政府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机构 ,统一指挥协调地震应急工作。目前,大部分县区政府都已建立了“平震结合”的地震应急指挥机构 ,明确了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在抗震救灾中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 ,共同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县区地震部门作
20、为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组织震前的应急准备、震时应急响应和震后的应急处置等工作 ,应建成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完善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地震应急与救援的技术中心、信息中心和保障中心作用。第二、建立职责明确、操作性强的县区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地震应急预案是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的基础。目前多数县区的应急预案已逐步深入到乡镇、部门、企业、社区、学校和医院等,县区政府及地震部门应专门建立管理系统,对预案实行统一备案管理,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地震模拟演练 ,提高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也提高县区政府的应急指挥能力和群众的自救互救技能。第三、建立功能全面、反应灵敏的应急救援技术平台现代抗震救灾指
21、挥部技术系统主要包括: 应急指挥支撑平台、应急快速响应系统、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应急指挥命令系统、应急信息通告系统、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应急基础数据库系统和应急灾情获取与遥感系统。县区应抓住“十二五”发展机遇,综合利用自动监测、通讯、计算机、遥感等高新技术手段,建立先进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实现震情、灾情、应急指挥决策的快速响应、灾害损失的快速评估与动态跟踪、震后余震趋势判断的快速反馈,为县区政府在抗震救灾中进行合理调度、科学决策和准确指挥提供科学依据。(二)提升县区政府应对破坏性地震的应急管理能力目前 ,大部分县区已初步形成由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震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22、, 但地震应急管理体制尚不健全、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尚待加强、 应急技术平台尚未完备、地震灾害的处置能力尚待进一步提高 , 尚不能达到“灾情信息准、反应速度快、救援力量强、救灾物资足、公众意识高、人员死亡少、社会影响小、灾区恢复快 ”的目标。县区应急管理的完善应从以下5个方面着力。第一,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培训与演练。为了在特大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地调动武装力量参与应急、同时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武警和民兵应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提到日程上来,并经常单独进行应急演练或与地方联合开展应急演练。第二,完善社会应急动员机制。为保障社会动员的可持续性,县区政府应对临时征用行为进行适当的补偿。有关部门应对企业拥有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生产能力实行登记制度,以方便灾时政府的紧急征用。此外,完善社会动员机制的措施还包括:开展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强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协调,第 14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