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教师中心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教师中心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教师中心稿)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复习要点(内部使用,仅供参考)编写:王斌一、积累与语言运用1、生词:每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2、古诗:(1)课外古诗词(P231-240,共十首);(2)课内(木兰诗);(3)房兵曹胡马(P228)(四种形式:上下句、理解型、运用型、积累型默写)3、现代诗:(1)第四课(两首);(2)黄河颂;(3)老马(P229)4、语言运用:朗读重音(P165)5、课外积累:(1)名著导读: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了解作家、国别、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作品地位影响评价);(2)书法:唐代四大书法家、颜体书法特征(P273);(
2、3)汉语词类表:实词(P280-281):(4)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探险、马的世界。二、文言文阅读1、课内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口技、伤仲永、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狼。2、文言文知识概讲:(1)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2)虚词:之、其、而等;(3)句子:省略句;(4)翻译:增删调留;(5)节奏:不划破句子。3、把握文章主题思想,找到精彩或含蓄、深刻之处。4、善于评价、议论、联想,创造性的阅读。三、现代文阅读。第一单元:1、整体感悟文章思想内容,学会圈点批注;2、记录自己的阅读体验,要把生活体验与阅读结合起来;3、大胆质疑,主动探究。1、从百草园到
3、三味书屋:(1)写景抓住层次、顺序、特征,融情入景;(2)夹叙夹议的写法。2、爸爸的花儿落了:(1)前后照应,运用伏笔;(2)插叙的运用;(3)平淡的叙事之中饱含深情。3、丑小鸭:(1)童话文体,象征手法;(2)哲理性强,富教育意味。5、伤仲永:(1)叙事说理,叙议结合;(2)先扬后抑,对比手法;(3)语言深刻,多富意味。第二单元;1、了解历史知识,培养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2、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6、黄河颂:(1)抓住关键诗句,体会意味;(2)领会诗句的语言美、哲理美、情感美;(3)学会读现代诗。7、最后一课:(1)人物塑造方法:外表内心品质、思想感情;(2)品悟语言,领略以小见大
4、的艺术美;(3)细节描写与前后照应。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1)饱含哲理的语言,意味深长;(2)比喻手法与说理相结合;(3)层层推进,水到渠成,以理服人。10、木兰诗:叙事详略得当,互文、排比、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第三单元:1、体会名篇课文的语言特色;2、体会名人伟人的人格可贵、精神闪光之处。11、邓稼先:(1)诗文的作用;(2)议的手法。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过渡段的作用;(2)描写在叙述中的作用。13、音乐巨人贝多芬:(1)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对人物描写的作用。15、孙权劝学:(1)人物的性格;(2)语言描写对人物心理的体现。第四单元:1、丰富文化素养,提高文化素质;2、结合体
5、验感悟理解作品中人生哲理;3、正面侧面相结合,虚写与实写相结合。16、社戏:(1)融情入景;对比手法;用词的准确生动。17、安塞腰鼓:(1)排比反复比喻夸张的手法;(2)动与静、虚与实、有声与无声、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艺术魅力;(3)阳刚之美,生机蓬勃,对明天的憧憬;(4)想象的作用,产生美感,增加厚度,突出主题。20、口技:(1)辨析时间词、象声词;(2)层次清楚,首尾呼应;(3)正面侧面相结合。第五单元:快速阅读法。(P189)第六单元:将个人情感融入对动物的描写之中,让动物也散发人性的光芒,体现作者的思想主题倾向(动物小说即人类小说、社会小说)。26、珍珠鸟:(1)散文化的语言,意味隽永,
6、舒缓轻灵;(2)融情于叙述描写之中;(3)卒章显志,拓展主题。27、斑羚飞渡:(1)自然环境描写(彩虹、伤心崖)对主题的表现作用;(2)第一人称对主题的表现作用。28、华南虎:(1)诗歌意象的含义:囚笼、面孔眼睛、带血的趾爪、血的沟壑、“观众”、“我”、“华南虎”;(2)融入作者独特的人生感悟与思想。29、马:(1)对比描写;(2)多角度思维。30、狼:(1)事理结合,相得益彰;(2)本文的主题思想。四、.写作与表达。1、本册重要主题:成长、偶像崇拜现象的讨论、人与动物或我与动物。2、方法:积累素材,多作练笔;学习佳作,讲究方法;注意审题,谋篇布局;打好腹稿,列好提纲;写好开头,首尾呼应;注意书写,逐渐提高。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复习要点(教师中心稿)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