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pdf

上传人:医** 文档编号:18508576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5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共识 ?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主席: 胡大一 ? 核心专家( 按姓氏拼音排序): 蔡迺绳, 谌贻璞, 董吁钢, 高妍, 郭艺芳, 胡大一, 霍勇, 李焱, 李勇, 林善锬, 陆菊明, 潘长玉, 孙宁玲, 吴平生, 谢良地, 徐标, 严晓伟, 曾正陪, 张宇清, 周晓芳, 朱建华 ? 执笔: 郭艺芳, 谌贻璞, 陆菊明? ? 收稿日期: 2010?12 ?02? ? 通信作者: 胡大一, E?mail: dayi. hu medmail. com.

2、cn? ? 糖尿病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系统危险因素之一,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 努力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总体风险水平应成为防治糖尿病的主要目标。除糖调节异常外,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吸烟等均为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 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显著增加。多因子干预对于 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影响研究发现, 综合干预 T 2DM 患者所存在的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1。因此, 对于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控制血糖, 还应积极干预其他危险因素。近年来陆续揭晓的多项临床研究为 T 2DM

3、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提供了许多新信息, 正确认识这些新研究结果并将之运用于临床实践对于提高 T2DM 防治水平、 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共同制定此共识, 旨在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对T2DM 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管理的重视程度, 进一步规范其临床防治。1? T2DM 患者常并存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除高血糖外, T2DM 患者通常并存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后者可分为不可控性与可控性两类。不可控性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增龄、 男性、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以及种族

4、; 可控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 血脂异常、 吸烟、 超重/ 肥胖、 缺乏运动以及精神紧张。此外,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是 T2DM 致死致残的主要机制, 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对于改善患者心血管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而后者也被视为预防 T2DM患者不 良心血 管事 件的重 要措 施 2?3。肾脏 也是T 2DM 最常累及的靶器官之一。近年研究显示, 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脏损害的可靠标志, 并与患者心血管预后密切相关。在 T2DM 患者中加强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并做出及时有效的干预对于降低肾脏并发症以及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具有积极意义 4?5。2? 生活方式管理积极有效的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是

5、改善包括 T2DM患者在内的所有心血管高危人群心血管预后的重要措施。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善的主要内容包括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 控制体质量、 限制饮酒、 戒烟以及对不良情绪的矫治。2 ? 1? 饮食、 运动与控制体质量合理的饮食结构与总热量摄入不仅是降糖治疗的基石, 也是降低心血管系统整体风险水平的有效措施,因而适用于所有 T2DM 患者。对于超重( 体质量指数 24 kg/ m2) / 肥胖( 体质量指数 28 kg/ m2) 的 T 2DM患者, 应以低碳水化合物、 低脂肪饮食为主, 以减少总热量摄入、 改善胰岛素抵抗、 减低体质量并降低血糖水平。控制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是降低血糖的关键

6、措施,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其具体方法参见我国现行的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 T2DM 患者将饮食中饱和脂肪酸( 如动物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热量的 7%以下, 并且尽可能减少反式脂肪酸( 如酥油、 精炼植物油、 反复煎炸食品等) 摄入。大量饮酒可以加重糖代谢紊乱并增高心血管系统风险水平。因此, 应建议 T 2DM 患者戒酒。对于有饮酒嗜好者, 酒精摄入量应! 25( 男) , ! 15 g/ d( 女) 。适量运动有助于控制体质量、 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状态并降低血压水平, 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有益影响。建议 T2DM 患者坚持规律性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例如快步行走、 太极拳、

7、 自行车运动等) , 运动后其心率达?1177?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年 12 月第 18 卷第 12 期? Chin J Hypertens, December 2010, Vol. 18 No. 12到最大心率的 50% 70%为宜。体质量在正常范围者每日运动时间不少于 30 min, 每周不少于 5 d。超重( 肥胖) 者需要增加运动量, 每日运动时间不少于 1 h,每周不少于 5 d。若无禁忌证, 应鼓励患者每周进行2 3 次阻抗训练( 如俯卧撑、 仰卧起坐、 下蹲运动、 举哑铃等) 。合理饮食与适量运动是控制体质量的安全有效手段, T 2DM 患者应努力将体质量指数控制在 19

8、?023 ?9 kg/ m2。2 ?2? 戒烟大量证据显示, 吸烟可以增高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与一般人群相比, 吸烟可对 T 2DM 患者预后产生更为显著的不良影响, 包括加速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预期寿命。因此, 在临床实践中应常规询问 T2DM 患者是否吸烟, 对于吸烟者应采取健康咨询、 技术指导以及必要的药物干预等综合措施帮助其戒烟。目前市场供应的戒烟药物主要包括尼古丁替代产品与选择性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部分激动剂, 科学合理的应用这些药物有助于提高戒烟成功率。协助 T 2DM 患者戒烟的基本方法与普通吸烟人群相同, 其具体措施参见我国临床戒烟指南。2 ?3? 精神状况

9、评估应将精神状况检查( 量表测评) 做为 T2DM 患者病情评估的常规内容之一, 对于存在焦虑/ 抑郁等心理疾患以及疾病相关性精神紧张者应予以非药物或药物干预。重症患者建议请精神心理科医生协助诊治。3? 血糖管理T2DM 患者的血糖管理包括对糖代谢异常高危人群的识别与一级预防、 糖尿病的早期筛查、 高血糖的非药物与药物干预、 血糖水平监测与疗效评估、 患者随访与健康教育等内容。我国现行的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此均进行了系统阐述, 在临床实践中应以此为依据开展工作。2008 年以来, 随着数项大型随机化临床试验及其荟萃分析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正式发表和一些新型降糖药物的问世, 使我们对 T2DM 的

10、诊断和治疗有了更多新认识, 其中以下几点值得关注。3 ?1? T2DM的诊断标准长期以来国内外相关指南文件一直将空腹血糖( 7 ?0 mmol/ L)和葡萄糖负荷后2h 血糖( 11 ?1 mmol/ L)以及随机血糖( 11 ?1 mmol/ L) 水平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 对于 T2DM 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新近 一项大型流行 病学研究发 现, 与HbA1c 为 5 ?0% 5?5% 的人群相比, 随访 15 年后HbA1c 6 ? 5%的人群新发糖尿病、 新发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和全因死

11、亡的危险性增高 16 倍, HbA1c 为5 ? 6% 6 ?0% 和 6 ? 0% 6 ?5% 者发生上述终点事件的危险性分别增高 1 ?86 倍与 4 ?48 倍 6。新近, 美国糖尿病协会(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等学术机构提出在原有诊断标准基础之上, 新增 HbA1c 6 ?5% 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新标准, 而将 HbA1c 处于5 ? 7% 6 ?4% 之间者以及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的个体统称为糖尿病风险增高人群 7。新诊断标准的引入对于 T2DM 的防治将起到积极影响, 但我国是否采纳此标准尚有待相关领域的专家论证, 故目前仍应根

12、据我国现行指南所推荐的标准, 将空腹血糖、 糖负荷2 h 血糖以及随机血糖水平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然而, 对于 HbA1c 增高者( 5 ?7% 者, 特别是 6?5%者) 应高度重视并检测空腹血糖和负荷后血糖, 以及时检出可能存在的糖代谢异常。3 ? 2? 降糖治疗目标值目前我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将 HbA1c 130/ 80 mm Hg时, 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将显著增高, 据此现行多种指南性文件推荐将 T2DM 患者血压水平控制在这一目标值以下 9。然而, 新近一些学者认为将 130/80 mm Hg 作为 T 2DM 患者降压治疗目标值证据不足 10。新近结束的 ACCORD 降压

13、治疗试验显示与标准降压组相比( 收缩压目标值 140 mm Hg) , 强化降压组( 收缩压目标值 120 mm H g) 患者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并无显著降低 11。然而, 对其二级终点进一步分析却显示, 强化降压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显著降低。考虑到我国人群中脑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欧美国家人群, 降低脑卒中致死致残率应成为我国高血压防治的主要内容。因此, 严格控制血压水平对于我国的 T2DM 患者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考虑, 本共识仍推荐将 130/ 80 mm Hg 作为多数T2DM 患者的降压治疗目标值。但是, 对于高龄、 一般健康状况较差或已经发生严重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过于严

14、格的血压控制可能会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因此, 可将 140/ 90 mm Hg 作为此类患者的血压目标值。所有血压 140/ 90 mm Hg 的 T 2DM 患者均应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 积极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制 剂 (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ACEI) 、 钙拮抗剂、 利尿剂与 ?受体阻滞剂。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 这 5 类药物具有相似的降压效果及靶器官保护作用, 均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初始

15、与维持治疗。由于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具有诸多特殊性, 因而在降压药物选择方面亦有别于其他高血压患者。不同降压药物对于糖代谢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因而在为糖尿病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时, 既要考虑到其降压效果和靶器官保护作用, 还应注意到所选药物对于糖代谢的影响。4 ? 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基于大量临床试验证据, ARB 与 ACEI 类药物被视为治疗 T 2DM 伴高血压的基石药物。这两类药物在有效降压的同时, 还可对糖代谢发挥有益影响 12?15。现有研究显示, 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应用 ARB 或ACEI 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替代终点事件发生率, 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减少尿微量白蛋白

16、排泌、 延缓肾脏损害的进展等, 因而这两类药物被推荐为 T2DM 患者的首选降压药物 15。厄贝沙坦对代谢的影响前瞻性研究显示, ARB 类药物厄贝沙坦有助于改善伴有高血压的T 2DM 患者的 H bA1c 和血糖指标并对血脂代谢产生有益影响 16。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是高血压和 T2DM患者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 由于 ARB 可有效改善动脉内皮功能, 因而在高血压T 2DM 患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15。肾功能严重损害者慎用或禁用 ARB/ ACEI。虽然 ARB 与 ACEI 类药物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但迄今在 T2DM 的降压治疗与相关并发症( 特别是肾脏损害) 的防治

17、方面, ARB 类药物具有更为充分的研究证据, 推荐首先考虑选用 15。厄贝沙坦微量白蛋白尿研究 # 17证实, T 2DM 和( 或) 高血压患者应用 ARB类药物厄贝沙坦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尿蛋白排泌率并降低糖尿病肾病发生风险达 70% 。厄贝沙坦治疗 2 型糖尿病肾病研究 13显示, 厄贝沙坦比氨氯地平更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力衰竭风险达 35% ( P= 0?004) , 更有效降低肾脏终点事件达 23% ( P= 0?006) 。厄贝沙坦治疗 2 型糖尿病伴白蛋白尿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18与厄贝沙坦对 2 型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研究是两项以我国 T 2DM 和( 或

18、) 高血压患者为基础的随机化临床试验 19, 其结果表明应用厄贝沙坦( 150 300 mg) 治疗具有可靠的肾脏保护作用, 并对糖脂代谢产生有益的影响。由此, 厄贝沙坦是目前唯一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具有合并高血压的 2型糖尿病肾病适应证的 ARB。4 ? 2? 钙拮抗剂长效钙拮抗剂具有可靠的降压效果和靶器官保护作用, 且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 因而可用作不能耐受ARB/ ACEI 治疗的高血压 T2DM 患者的首选药物, 或在单用 ARB/ ACEI 治疗血压不能达标时与之联合应?1179?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年 12 月第 18 卷第 12 期? Chin J Hyperte

19、ns, December 2010, Vol. 18 No. 12用 20。荟萃分析显示 20?21, 与其他药物相比, 高血压T2DM 患者应用钙拮抗剂治疗可以更为有效的降低脑卒中事件发生率, 但在预防心力衰竭事件方面逊于ARB/ ACEI。在预防冠心病事件方面, 钙拮抗剂与ARB/ ACEI 具有相似疗效。4 ?3? 利尿剂长期以来, 噻嗪类利尿剂在降压治疗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 关于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存在一些争论, 这一争论的实质是长期大剂量应用利尿剂对内分泌代谢系统具有潜在的不良影响, 如引起低血钾, 导致胰岛素抵抗, 加重糖代谢、 脂代谢和嘌呤代谢紊乱等。有研究显示, 噻嗪

20、类利尿剂与 ARB 或ACEI 联合应用时可以增进降压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由于利尿剂单药治疗对于 T2DM 患者的综合影响尚有待于更多论证。因此, 目前不推荐将此类药物用于伴有糖代谢异常的高血压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 20。需要指出的是, 噻嗪类利尿剂对糖脂代谢的不良影响呈剂量依赖性, 小剂量( ! 25 mg 的氢氯噻嗪) 对糖代谢的影响甚微。因而, 在 ARB/ ACEI 治疗后血压仍未达标时, 联合应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有助于显著增进降压效果, 提高血压达标率 23?24。应用利尿剂治疗过程中( 特别是用药剂量较大时) , 需注意监测血钾水平。联合应用噻嗪类利尿剂与 ARB 或 ACEI 有

21、助于降低低血钾发生率。严重肾功能损害者需应用袢利尿剂。4 ?4? ?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类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受体阻滞剂广泛应用于降压治疗。由于此类药物( 特别是普萘洛尔、 阿替洛尔等) 对糖代谢与脂代谢可能具有不利影响, 故不宜作为伴有 T2DM 的高血压患者的首选降压药物 22。?受体阻滞剂对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增高三酰甘油水平、 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 加重胰岛素抵抗、 增加体质量以及掩盖低血糖症状。对于已经存在糖代谢异常的高血压患者, 应用此类药物( 特别是长时间大剂量应用

22、时) 可能不利于血糖控制 23。对于存在交感张力增高、 心动过速、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心病) 和心力衰竭的患者, 可考虑在 ARB/ ACEI 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兼有 ?受体阻滞作用的 ?受体阻滞剂。虽无上述强适应证, 但经过其他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后血压仍未达标时, 亦可联合使用此药。4 ?5? ?受体阻滞剂此类药物可能对糖脂代谢产生有益影响, 如改善胰岛素抵抗、 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 升 高HDL?C, 但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这些有益作用并未能转化为临床获益 20。降压及降脂治疗预防

23、心脏事件等研究显示 25, 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 ?受体阻滞剂减少心血管终点事件危险性的作用弱于其他药物。因此, 此类药物不再被推荐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对于应用 ARB/ ACEI、 钙拮抗剂和利尿剂治疗后血压仍不能达标的T2DM 患者, 可以考虑联合应用此类药物。4 ? 6? 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联合用药是提高 T2DM 患者降压治疗达标率的有效措施。若患者血压水平超过目标值 20/ 10 mm Hg,可以直接启动联合治疗 9。为使血压尽早达标, 若患者能够耐受, 血压轻度升高者也可直接小剂量联合应用两种降压药物 10。如前所述, ARB 与 ACEI 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的基石

24、, 故若无禁忌证应将其作为首选药物, 不能达标时可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长效钙拮抗剂。中国门诊高血压患者治疗现状登记研究显示中国三甲医院 T2DM 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 15% , 提示在中国一线临床实践中仍要大力提倡 起始联合治疗早期达标%和 强化联合治疗持久达标%。对各种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联合使用固定剂量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噻嗪类药物可以取得较好疗效研究探讨了厄贝沙坦/ 氢氯噻嗪联合治疗的降压作用 26。其亚组分析显示, 在伴有 T2DM的高血压患者组可降低收缩压达 18 mm Hg, 血压达标率达到 56%( 收缩压目标值 130 mm Hg) , 且患者对联合治疗的耐受

25、性良好。近年来, 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特别是ARB) 与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长效钙拮抗剂所组成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在我国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此类药物不仅显著增强了降压作用, 还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进而保证患者血压持久达标, 因而可首选用于需要联合用药的高血压 T2DM 患者。若患者存在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等强适应证, 可考虑在 ARB/ ACEI治疗基础上加用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 ?受体阻滞剂。虽无强适应证, 但经过 ARB/ ACEI、 钙拮抗剂和噻嗪类利尿剂联合治疗后血压未能达标者, 亦可联合应用此类药物。ARB 与 ACEI 联合治疗不会进一步改善疗效, 但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26、 故不推荐这两类药物联用 27。?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均对糖代谢和脂代谢具有潜在不良影响。因此, 需要尽量避免长期大剂量联合使用此二类药物。5? 血脂管理血脂异常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当 T 2DM 患者并存血脂异常时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进一步增高 7, 28。因此, 对于 T2DM 患者应常规检测血脂水平。对于存?1180?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年 12 月第 18 卷第 12 期? Chin J Hypertens, December 2010, Vol. 18 No. 12在血脂异常的患者应予以及时有效的干预。改善生活方式应成为伴有血脂异常的

27、 T2DM 患者的基础治疗,其主要措施包括: 控制饮食总热量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 适量增加 n?3 脂肪酸( 如鱼油与鱼类食品) 、 纤维素和植物甾醇( 如植物油)摄入, 增加体力运动, 将体质量控制在理想水平内。对于已经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T2DM 患者, 无论其血脂水平如何, 均应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予以他汀治疗。年龄 40 岁的 T2DM 患者, 虽然其血脂水平无增高且无心血管并发症, 应用他汀类药物亦可使其获益。年龄 40岁但已发生心血管疾患或存在多种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者, 亦需给予他汀治疗。根据现有研究证据以及相关指南原则, 应将此类患者的

28、LDL?C 控制于 2 ?6 mmol/ L( 100 mg/ dL)。已经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 T2DM 患者未来复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的极高危人群, 可考虑将其 LDL?C 控制在 2?07 mmol/ L( 80 mg/ dL) 。部分患者虽经他汀类药物充分治疗其LDL?C水平仍不能达到上述目标值以下, 可考虑联合应用其他调脂药物( 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与一般人群相比, T2DM 患者中三酰甘油增高更为常见。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应充分关注, 并努力将三酰甘油降低至 1 ?7 mmol/ L( 150 mg/ dL) 。若三酰甘油水平轻中度升高 1 ?0 mm

29、ol/ L( 40 mg/ dL ) ( 男性) 或 1 ?3 mmol/ L ( 50 mg/ dL) ( 女性) 。单药治疗不能达标者, 可考虑联合应用烟酸类或贝特类药物。新近结束 的 ACCORD 降 脂治 疗试验 探讨 了T2DM 患者联合应用他汀和贝特类药物的疗效 29。该研究旨在评估对于伴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 T2DM患者, 联合使用他汀和非诺贝特能否比单独使用他汀使患者更多获益。共入选 T 2DM 患者5518 例,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予以辛伐他汀加非诺贝特或辛伐他汀加安慰剂治疗, 平均随访 4?7 年。主要终点为首次发生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非致死性脑卒中或心血管死亡。结果显示

30、, 联合治疗组与他汀组每年主要终点发生率以及任何预设的次要终点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提示对于已经接受他汀治疗的 T 2DM 患者, 不宜常规加用非诺贝特治疗。然而, 对该研究中预设的不同基线特征的亚组进行分析发现, 入选研究时存在高三酰甘油血症与低 HDL?C 血症者可能因联合治疗获益。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若经过他汀治疗患者仍存在明显的三酰甘油增高或 HDL?C 降低, 可以考虑联合应用非诺贝特治疗。6? 微量白蛋白尿的筛查与干预30% 35%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现糖尿病肾病, 他们在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尿常规化验蛋白定性阳性为进入此期的标志) 之前, 即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最初为间断微量白蛋白尿

31、( 尿白蛋白排泄率平时正常,应激时增多) , 而后进展为持续微量白蛋白尿( 平时尿白蛋白排泄率也增高) 。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 T2DM 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后, 不但肾病容易进展, 逐渐出现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 而且心血管并发症也显著增高, 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所以,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 T 2DM 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应该积极筛查和干预治疗。2010 年 ADA 糖尿病诊治指南建议: 对于病程 5年的 1 型糖尿病及所有 T2DM 患者, 应该每年检查尿白蛋白排泄率。微量白蛋白尿( microscale albuminuria,MAU) 的筛查可以用 24 h 尿

32、液收集法, 也可用夜间 8h 尿检测, 其量达 20 200 g/ min 水平时即为微量白蛋白尿; 也可用任意一次尿( 最好用清晨首次尿) 检测,其结果以尿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表示, 此比值达30 300 mg/ g时也为微量白蛋白尿。ADA 糖尿病伴高血压和肾病诊治指南建议, 使用随机尿的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的方法来筛查 MAU, 24 h 或时段收集法费时费力, 没有增加预测价值和准确性。3 6 月内进行3 次尿白蛋白测定, 至少 2 次尿白蛋白升高, 才能诊断微量白蛋白尿。出现 MAU 的糖尿病患者, 无论有无高血压, 均应开始应用ARB 或ACEI 治疗。另外, 当 T2DM 患者合并高

33、血压时, 高血压也能促进微量白蛋白尿发生。对这类高血压患者, 应该给予以 ARB 或 ACEI 为基石的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使血压降达目标值( 10% , 即可因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而获益。据此, 本共识对 T2DM 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作出如下推荐:& 对于既往无心血管病史的 50 岁男性与 60 岁女性 T2DM 患者且伴有至少 1 项其他危险因素( 吸烟, 高血压, 血脂异常, 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蛋白尿) 者, 若其不存在出血性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既往有胃肠道出血史或消化性溃疡病史,或正在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华法林等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 , 建议服用小剂量( 75 150 mg/

34、 d) 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若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治疗, 可考虑应用氯吡格雷( 75 mg/ d) 替代。 不推荐心血管危险水平较低( 50 岁男性与 60 岁女性且无其他主要危险因素) 的 T2DM 患者常规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事件, 此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后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的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其心血管获益。 ( 在获取更多新证据之前, 可以考虑为中度心血管风险的 T2DM 患者( 即 50 岁男性或 60 岁女性且伴有 1 项或多项危险因素, 或不伴其他危险因素的 50 岁男性和 60 岁女性) 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75 150 mg/ d) 预防心血管事件。参考文献 1 Gaede P,

35、Lund ?Andersen H, Parving HH, et al . Effect of a 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 on mortality in type 2 diabetes J . N Engl JM ed, 2008, 358( 6) : 580 ?591. 2 Buse JB, Ginsberg HN, Bakris GL, et al. Primary prevention of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 scientificstatement fr

36、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nd the Americandiabetes association J . Diabetes Care, 2007, 30( 1) : 162 ?172. 3 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AT T ) Collaboration. Aspiri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vascular disease: collaborative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ra

37、ndomised trials J . Lancet, 2009, 373( 9678) : 1849 ?1860. 4 Garg JP, Bakris GL. Microalbuminuria: marker of vascular dys?function,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 . Vasc M ed,2002, 7( 1) : 35?43. 5Klausen K, Borch?Johnsen K, Feldt?Rasmussen B, et al. Verylow levels of microalbuminuria are

38、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death independently of renal function,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J . Circulation, 2004, 110( 1) : 32?35. 6 Selvin E, Steffes MW, Zhu H, et al. Glycated hemoglobin,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nondiabetic adults J . N Engl JM ed, 2

39、010, 362( 9) : 800 ?811. 7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2010 J . Diabetes Care, 2010, 33( Suppl) : 1?61. 8 Skyler JS, Bergenstal R, Bonow RO, et al .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merican colleg 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 Intens

40、ive glycemic control and the prevention ofcardiovascular events: implications of the ACCORD, ADVANCE,and VA diabetes trials: a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a scientific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and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 .

41、Diabetes Care, 2009, 32( 1) : 187 ?192. 9Chobanian AV, Bakris GL, Black HR, et al. National heart,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joint national vommittee on prevention,fetection, rvaluation, and y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na?tional high blood ressure education program coordinating commit?tee. T he

42、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 J . JAMA, 2003, 289( 19) : 2560?2572. 10 Manciaa G, Laurentb S, Agabiti ?Roseic E, et al. Reappraisal ofEuropean guidelines on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a Europ

43、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task force document J . Hypertension,2009, 27( 11) : 2121 ?2158. 11T he ACCORD Study Group. Effects of intensive blood ?pressure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J . N Engl J M ed, 2010, 362( 17) : 1575 ?1585. 12Lindholm LH, Ibsen H, Dahl?f B, et al. LIFE Study Group.C

44、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the losartan intervention for endpoint reduction in hypertensionstudy ( LIFE) : a randomised trial against atenolol J . Lancet,2002, 359( 9311) : 1004?1010. 13 Berl T , Hunsicker LG, Lewis JB, et al. Irbesartan diabetic ne?phropathy t

45、rial collaborative study group. cardiovascular outcomesin the irbesartan fiabetic nephropathy trial of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and overt nephropathy J . Ann Intern M ed, 2003, 138( 7) : 542 ?549. 14 Laffel LM , McGill JB, Gans DJ. T he beneficial effect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

46、ion with captopril on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normotensive IDDM patients with microalbuminuria.North American Microalbuminuria Study Group J . Am J Med,1995, 99( 5) : 497 ?504. 15 Bakris GL , Williams M, Dworkin L, et al. Preserving renal func?tion in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a consens

47、us ap?proach: 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ex?ecutive committees working group J . Am J Kidney Dis, 2000, 36( 3) : 646 ?661. 16 Parhofer KG, M?nzel F, Krekler M. Effect of the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irbesartan on metabolic parameters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DO?IT pr

48、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J . CardiovascularDiabetology, 2007, 6: 36. 17 Parving HH, Lehnert H, Br?chner ?M ortensen J, et al. Irbesartan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microalbuminuria study group.T he effect of irbesartan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49、 diabetes J . N Engl J Med, 2001, 345( 12) : 870 ?878. 18 宗文漪, 杨文英, 向红丁, 等. 厄贝沙坦治疗 2 型糖尿病伴白蛋白尿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J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8, 24(1) : 55?58. 19Zhou WW, Ning G, Wang JG, et al. Renoprotective effect ofirbesartan in type 2 diabetes( to be published) .?1182?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年 12 月第 18 卷第 12 期? Ch

50、in J Hypertens, December 2010, Vol. 18 No. 12 20Blood Pressure LoweringTreatment T rialists Collaboration.Effects of different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regimens on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individuals with and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 results of prospectively designed overviews of randomi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医药品策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