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8499036 上传时间:2022-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建设的同时,在文化教育建设中开展了冬学运动,有效地利用这一成人教育的组织形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对于提高边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为新中国建立后开展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提供了有益经验。 1、边区冬学运动的开展 陕甘宁边区区域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差,经济社会发展极为落后,文化教育也相应的非常落后,学校和知识分子稀少,民众的文化水平非常低,文盲普遍存在,平均全边区识字的人仅占全人数的百分之一。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对边区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非常重视,在加强边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的同时,不断地加强文

2、化教育建设,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以促进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因为在人口中文盲占较大比例的边区,对于宣传、贯彻和落实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进行边区的各项建设事业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边区政府成立后,在文化教育建设上大力创办各类学校,开展干部教育和国民教育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广泛的社会教育,组织开办夜校、识字班、读报组等各种类型的成人学习组织,开展识字运动,以提高边区民众整体的文化水平。 1937年10月22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召开的主席团会议上,专门研究了边区的社会教育和成人教育问题,决定在边区广大农村利用冬闲期间开办冬学,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学习文化,以推动边区成

3、人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而促进边区成人教育和文化教育工作的发展。随之边区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条例、指示和法规,指导边区各地冬学工作的开展。从当年10月开始,在边区教育厅的具体指导下,边区各地政府开始开办冬学,利用冬季农闲时节,组织和动员广大成年男女农民进行文化知识学习,边区成人教育中的冬学运动由此开始。 在边区各级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边区冬学运动一开始就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边区政府成立后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土地政策,即在边区区域内原经过土地革命的苏维埃地区,保护农民所分得的土地和既得利益,颁发土地证并承认土地所有权,在未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实行减租减息和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以

4、减轻广大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生活,激发起各阶层人民抗日的积极性和参加边区各项建设事业的热情。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和经济上获得利益的边区广大农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的领导,积极响应学习文化知识的号召,这就为开展冬学运动奠定了基础。1937年冬学运动一开始,就有10 337名农民参加了冬学,1938年参加冬学的农民达12 824人。参加冬学农民的人数不仅增加,而且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参加冬学学习的成年人、青年人和妇女的比例也不断增多。冬学运动由此在边区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成为边区成人教育中一种数量大、范围广、受欢迎、效果好的组织形式。 2边区冬学运动的基本情况 边区开展的冬学运动是

5、利用冬季农闲时节,以农村广大成年农民为主,组织农民群众进行的短期文化补习教育,以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边区政府对于开展冬学运动十分重视。为了加强对冬学运动的领导和组织,按照边区政府的指示,各县、区乡都建立了冬学委员会,成为当地冬学运动的领导组织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责是确定当地冬学具体开办的时间,筹划办学的具体地点、房舍、经费、教员、教材等各项事宜,负责冬学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对冬学运动开展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边区教育厅给各县派出一名指导员,负责指导冬学、巡视冬学,定期向教育厅报告该县冬学工作的状况。 冬学一般设在乡、区政府所在地或人口比较集中的村庄,人口多的县区每乡办一个或几个,人口少

6、的县以区或乡为单位设办,或几个乡合办一个。半数以上的冬学都设立在乡村小学,利用小学校舍、庙宇或较为宽大的窑洞开展冬学工作。在每年秋季十月份左右,由各级党政机关发出开展冬学运动的指示,各级冬学委员会即开始着手开办冬学的各项具体准备工作。边区政府教育厅正式颁布了冬学学员的入学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广泛发动群众自愿报名参加冬学,进行编组分班开始教学。在冬学创办初期,各地农村的村干部、民兵队长、妇女主任及积极分子带头报名参加冬学。冬学学员按照原有文化基础分为高级班、初级班,每班的人数最少要在10人以上,多者达到20人以上。冬学开学一般在每年的11月底或12月初,在次年的2月底或3月初结束,学习时间大都在7

7、0 -90天,目标是通过一期的冬学教学,让每个学员都会认、会读、会写、会算,基本上达到脱盲的目的。 冬学所需的经费基本上是实行公助民办的方式,一般是采取自筹解决的办法,边区教育厅予以适当的经费补贴。边区教育厅制订了选拔冬学教员的标准和原则,但由于边区区域的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在选拔冬学教员中存在着较大的缺口,边区教育厅多次从边区各个师范学校、中学调集了相当数量的学生,利用寒假放假期间担任冬学教员,但还是不能满足冬学教学的需求。因此,冬学教员普遍由当地的小学教员兼任,同时还聘请当地有文化的人担任,有的地方还聘请驻地机关单位有文化的人员担任,一些地方小学生也担任冬学教学的小先生。在每年冬学开学之前,

8、各县都对冬学教员进行简短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冬学教学的水平。冬学在课程设置上以文化课程学习为主,在文化教育中比较强调国防教育性质,把文化教育与抗日救国的教育结合起来,并围绕着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各科课程的比重。冬学主要的课程是识字课,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状况下,在冬学课程中突出了抗战救国的内容,军事课和政治课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如冬学的课程识字课、军事课、政治课各占25 %,自然课、算数、卫生课等占25%,这是边区政府为适应当时抗战形势所规定的。 随着抗战的深入进行和边区的巩固和发展,以及冬学运动的普遍开展和取得实践经验,从1940年开始,边区教育厅逐步地对冬学教育进行了切合实际的调整,改正了

9、一些地区在冬学中片面追求数量、强迫命令和摊派的做法,停止了不切合实际学习拼音字母的做法,注重文化学习的实效,强调以识字为主,使冬学运动向更有实效的方向发展。1942年,在边区政府实行的精兵简政中,边区教育厅对一部分有名无实的冬学和一些不称职的冬学教员进行了精简,提高了冬学办学的质量。在办学方式上根据山区户稀人少、居住分散的特点,采取了许多灵活多样、方便群众的学习组织形式,广泛动员和吸收农民群众自愿参加文化学习。同时把冬学与冬季的正常生产结合起来,把学习文化和群众生活生产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安排教学内容。边区教育厅也编写了一些切合边区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冬学教材,如识字课本日用杂字庄稼杂

10、字卫生课本等。各地冬学还开设了一些与人们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如卫生课、珠算记账课、公文知识课等。 各地冬学运动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按照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建有全天冬学、半日冬学、隔日冬学、冬学夜校、妇女冬学、放牛娃冬学、一揽子冬学等。冬学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注重讲究实效,教学中根据讲课内容和对象不同,除课堂教学之外,还在田间地头、村边院落分散或集中教学,还采用学员互教互学、看图识字、见物识字、卡片识字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同时还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推动冬学运动,如运用边区区域传统的秧歌、信天游、戏剧等民间艺术,宣传和推动冬学运动。冬学规定了考试制度,一般每周有小考,学期有大考,上级还不定

11、期的组织抽查考试,以督促学员学习。对于学习成绩优秀或学习进步明显的学员,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冬学结束时一般都要举行总结大会,张榜公布选举出的学习英雄,选举出的冬学学习英雄如同生产劳动英雄一样,普遍都受到人们的赞扬。每年冬学结束后,一部分学员转入民众学校继续学习,大部分学员则被组织到各种形式的读报组、识字组、夜学班等分散继续学习。有些冬学则转为常年学校。如1944年冬学结束后,在三边分区的吴旗、靖边、定边、盐池4县中,有9个冬学转为常年学校。冬学运动的发展,成为动员和组织群众进行全民学习的运动。 3边区冬学运动取得的成效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成人教育中的冬学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实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

12、策,在改革群众传统文化、建设人民大众的文化教育中所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边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基础。边区冬学运动所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冬学运动的开展,普遍提高了边区广大民众的政治觉悟。边区的成人教育是实施全面抗战的教育,对广大民众实施抗战救国的教育,也就成为冬学运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冬学始终贯穿着抗战救国的政治教育,以促进学员政治觉悟的提高。通过开展冬学运动,使广大学员对我们党和边区政府的基本政策有了深刻认识,政治理论水平一般都有较大的提高。在实际生活中群众对于出现的一些纠纷和问题的解决,也会用党和政府的政

13、策来衡量处理和评价解决,广大民众的政治觉悟普遍得到提高。特别是边区广大农民政治水平的提高,逐渐从愚昧落后的状态中走出来,开始树立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不少学员成为有一定政治觉悟、有文化的农村基层政权和群众团体的骨干,为推动边区农村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二,冬学运动的开展,提高了广大边区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边区冬学运动开展之后,广大民众积极参加冬学,学习文化知识。据统计,1940年边区各地共开办冬学965处,参加冬学的人数达21 689人,而且这些学员中成年、青年人占到了90%以上,使边区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农民这一庞大群体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带动和促进当时处于分散农村环境

14、下开展文化知识的学习、推动文化水平的提高、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陇东分区镇原县通过开展冬学运动,凡是15岁以上、40岁以下的群众当时都以参加冬学扫盲识字为荣,凡参加冬学的都识字在500个以上,一般都会认、会讲、会写,有些人还会珠算,不少人识字达到了1 000个以上。 第三,冬学运动的开展,配合了边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冬学运动是由边区政府组织和领导的群众性的文化运动,因此边区以及各地的各级群众组织抗救会、青救会、妇救会、自卫军等群众社会团体的负责人,都参加了各级冬学委员会,在组织和领导冬学运动的发展以及配合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中,都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同时,农村的村干部和群众组织的负责

15、人在组织和动员群众参加冬学,开展农村的各项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华池县城壕村群众,经政府号召而掀起了识字的热潮。该村识字由劳动英雄张振才领导,以变工队为基础,全村青壮年男女己全部参加。 第四,冬学运动的开展,普及了妇婴卫生保健知识,促进广大妇女的解放。在开展冬学运动中,各级政府积极动员和组织妇女参加冬学,使广大妇女走出家门进入课堂,与男子共同接受文化教育。由于边区区域历史上形成文化卫生落后状况,造成了疾病蔓延,封建迷信流行,妇女疾病发病率高,婴幼儿死亡率高达60 %。针对这种情况,边区政府认为对妇女教育先从卫生做起,在今天边区条件下亦是一个较好的办法。因此,各地冬学除教妇女识字外,还向她

16、们介绍妇婴卫生知识。镇原县刘家城开办的妇女冬学运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卫生第一,识字第二的办学方针,由担任冬学教师的延安大学毕业生李冰珠,给妇女们讲解妇婴卫生知识,讲解新接生法及婴儿护理等,从卫生教学中认字识字,学习文化知识,许多妇女用所学的卫生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同时该村逐渐养成了讲究卫生的好习惯。随着文化水平和政治水平的提高,边区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民主政治建设,据统计,边区有63%以上的妇女参加了民主选举,一些妇女代表还担任了边区各级参议会参议员,有的还担任了各级政府委员。 第五,冬学运动的开展,创造了进行成人教育的好形式。陕甘宁边区成人教育中的冬学运动,是在抗战的背景下实施全面抗战的教育,

17、它适应了边区广大农民接受文化教育的实际,起到了普遍提高农民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巩固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作用。之所以冬学运动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就在于冬学运动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了起来,创造出了对农民进行教育的好形式。正如习仲勋在总结冬学运动时所指出的:冬学运动要和冬季训练及闹秧歌、医药、卫生、组织妇女纺纱、植树等,取得有机联系,这样使冬学会更有内容,人民可在冬学内学习更多、更有用的实际知识。并用以进行边区各种长期建设。边区的冬学运动不仅创造了进行成人教育的好形式,为新中国建立后在全国农村开展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提供了经验,而且对于目前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