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魏晋南北朝与陶渊明的诗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魏晋南北朝与陶渊明的诗歌.ppt(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讲魏晋风流之代表陶渊明v一、魏晋文学总体风貌 1、文学从经学的附属走向了独立。表现诸如以下几点:分化、文体、审美的认识。 2、乱世文学的共同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3、玄学与魏晋风流对诗歌的影响。二、陶渊明的人生道路和思想性格 1、以儒为主,兼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远离释家思想。 2、历史上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接受情况。三、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它 陶渊明诗歌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描写恬美的田园风光、简朴的田园生活及作者亲历农事的感受,更为重要的是表现自己的归隐志向。 四、陶渊明诗歌的艺术及其渊源 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 1、表现内容日常生活化
2、2、语言平和不艰涩五、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历史上仕途不得意、决意归隐的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归宿。附:陶渊明作品选读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虚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组诗大约是作于陶渊明由彭泽令任上弃官归隐后的第二年,当时诗人四十二岁。只作了八十多天彭泽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他坚定的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且终身不再出仕。脱离了仕途的轻松感,返回自然的欣悦之情,还有那清静的
3、田园、淳朴的交往,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也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真朴、恬淡、旷达的个性风格。 虚室:虚空闲寂的居室,比喻心室纯净而无名利之念。语出庄子。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通过对躬耕田园的具体描写,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南山:指庐山。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此诗当是诗人晚所作。诗中记叙了一次由于饥饿而出门借贷,并得人遗赠、留饮的活动。这首诗不仅
4、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且也真实地反映出陶渊明朴拙真率的个性。杂诗其六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去去转欲远,此生岂再值。倾家时作乐,竟此岁月驰。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后置。 此诗以盛年之欢同眼下的状况相比较,深感岁月不饶人,且所剩时光已不多,此生难再,当及时行乐。 “有子”二句:无需为子孙留下金钱买田买屋。此用汉代疏广事,据疏广传记载,疏广官至太傅,后辞官归乡里,以所受金每日设宴款待亲朋。别人劝他为子孙后代留些钱财,他却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固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责子,就是责备儿子。诗人以幽默的口吻责备儿子们不求上进,与自己所期望的差距太大,勉励他们能好学奋进,成为良才。 行志学:志学,指十五岁的年龄。论语为政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人遂以十五岁为志学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