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模板.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模板陈胜起义是我国历第一次农民起义。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了这个历史事件,对这次起义的原因、经过以及起义大军的征战历程作了真实而生动、具体而完整的记述。一起看看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欢迎查阅!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2、读懂、读熟课文,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背诵精彩语段。3、从作者和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4、了解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教学重难点: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
2、然性。2、领会课文中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读准下列词语。阳夏人辍耕点缀掇啜泣怅恨苟富贵嗟乎鸿鹄之志闾左谪戍戊戌当行度已失期以数谏故罾丛祠篝火陈胜王忿恚佐毋斩鞭笞袒右攻蕲询徇殉社稷谯憔樵2、读熟课文。以读准字音、句读,朗读流畅为目标。二、新授内容1、交流课前搜集的秦末农民起义的情况及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知识。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到秦二世时,赋税更加严重了,人民痛苦不堪。陈胜、吴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动领导了大泽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促使了秦速亡。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
3、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2、掌握下列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者也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苟富贵若为佣耕太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闾左谪戍屯大泽乡皆次当行会度已失期法皆斩举大计等死,死国天下苦秦久矣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指意念鬼威众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罾固以怪之矣间令之次所旁丛祠
4、中狐鸣旦日往往语指目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笞尉剑挺佐之并杀徒属第借令毋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受命从民欲袒右为坛而盟蕲下将兵徇蕲以东比至陈与皆来会计事将军身被坚执锐社稷刑其长吏三、内容梳理1、本文记叙了历的一件大事,这件事是什么?秦末大泽乡农民起义。2、这次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因为自然原因误期,却要被斩首,可见秦的暴政已达到了极点。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已”,这也是起义的根本原因。3、三段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第1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心怀大志,有反抗精神。第2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
5、远见。第3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四、作业布置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师生回顾课文各段主要内容。自由朗读课文。二、新课讲授1、学生齐读第一段。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涉的?为什么先写这段?这段主要写陈胜年轻时给人做佣工之时,胸中已怀有大志(“鸿鹄之志”)。是以姓名、籍贯、身世、志向等几个方面来介绍陈胜的。第一段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伟大抱负。这部分点明陈涉起义的阶级和思想基础。表现了他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显示他非凡的个性和远大的报负。2、学生齐读第二段。请找出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参加者及其人数。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
6、么?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什么?从一、二段看,怎样认识陈涉?时间:秦二世元年七月,地点:大泽乡,发起者:陈胜、吴广,参加者及人数:“闾左適戍渔阳”的九百人。“天下苦秦久矣”,暴虐的秦朝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造成全社会普遍的怨愤和仇恨,这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失期,法皆斩”,秦朝严酷的法令逼使戍卒揭竿而起,这是起义发生的直接原因。准备: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置鱼腹中,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吴广在驻地旁的丛词中,狐鸣呼口:“大楚兴,陈胜王。”志向远大,足智多谋。3、陈胜在起义前对当时的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他是怎样分析和估计的?请简要述之。“天下苦秦久已”指出人民与统治阶级矛盾激
7、化之深,显示了起义的正义性、必然性。指出项燕、扶苏在人民心中的位置,可假借他们的名义,发动起义,就可以一呼百应。这都是起义的有利条件。从中看出陈胜的政治远见。4、陈胜、吴广是怎样为起义制造舆论准备的?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利用人们的迷信思想制造舆论,树立威信,为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从中看出他们的斗争才智。5、学生齐读第三段。起义的步骤是:第一步;接着用作为动员群众起义的口号。(并杀两尉;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起义的性质(口号)是什么?“伐无道,诛暴秦”“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理解:石破天惊的一呼,写出了陈胜的“大志”,更表现出他卓越的宣传能力。三、讨论学习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体现人物怎
8、样的性格特征?显示出一个反抗者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批判和大无畏精神。2、通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最能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有: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分析:句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句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句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
9、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句彻底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等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3、找出第三部分中使用的动词,体会语言简洁、用词极富表现力的特点。“笞”“挺”“夺”“杀”这一连串的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激烈的格斗场面。“攻”“收”“下”“徇”“入”“
10、据”等一连串动词,表现了起义军势如破竹的强大威力。4、理清全文思路,课文是如何以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的,思考:文章哪些内容是详写?为什么?哪些内容是略写?为什么?详写起义的发动经过,对陈胜、吴广“并杀两尉”、发动群众等都详细描写,并把叙事和对话结合起来,让起义领袖的机智勇敢,强烈的反抗精神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对起义后的浩大声势及建立农民政权则略写,省去了战斗情况和筹建政权的描写,因为从上文看来这已是情理中的事。5、总结: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四、文言知识整理学生小组合作,整理本课出现的
11、文言知识,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3、熟悉课文,疏通文意。4、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过程与方法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2、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学重点: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
12、点。教学难点: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方法:朗朗度、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
13、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司马迁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二、资料交流: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有历史巨著史记。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中的“本纪”叙述历代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三、介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1、读(断句、字音)2、译(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3、理解感悟(把握内容、挖掘
14、内涵)4、掌握古汉语知识与古文化常识四、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掌握字音和节奏。明确下列汉字的读音:阳夏(ji)辍耕(chu)鸿鹄(h)闾左(l)適戍(zhsh)当行(hng)度已(du)数谏(shujin)罾(zng)间令(jin)篝火(gu)忿恚(hu)果笞(ch)宁有(nng)攻蕲(q)千骑(j)社稷(j)陈胜王(wng)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大意。五、新课讲授:1、朗读第一段。2、自读自译:辍耕之垄上:辍,停止;之,到、往。若为佣耕:若,你;3、提问理解:A.陈涉是什么出身?明确:“佣耕”之民,却入世家反秦大业“由涉首事”,“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项羽反秦首
15、功,列入“本纪”一般。B.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4、朗读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斩”。5、自读自译:闾左:借代贫民;次当行:编在戍边队伍中;会天大雨:会,正逢;度已失期:度,考虑,心里想;6、提问理解:这几行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明确:一是秦朝徭役繁重,民众苦不堪言;二是秦朝严刑酷法,百姓战战兢兢。三是陈胜吴广有一定的组织才
16、能。7、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苟富贵,无相忘。(4)陈涉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义旗一举,“宜多应者”。(5)陈胜、吴广指出的众士面临的绝境是?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17、。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6)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六、作业布置: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回讲到,九百谪戍之徒,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此时到了性命攸关之际,正是英雄人物涌出之时。正是这一场大雨,引出了中国历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泽乡。二、新课讲授:(一)朗读第三段,疏通文意,理解大意。(二)分析课文内容:1、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陈涉、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首先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抓住
18、时机,“并杀两尉”,扫除障碍;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明方向;明确领导,胜利进军,迅速壮大。3、“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4、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5、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19、?明确: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三、品读、拓展:1、背诵下面句子,并理解在文中的作用。(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起义的直接原因)(2)天下苦秦久矣。(起义的根本原因)(3)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起义的舆论准备)2、试从课文内容归纳分析陈胜的性格。四、作业布置:整理、积累本文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知识。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3一、忆一忆:1、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诗社是谁倡议成立的?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成立
20、的?诗社的名字叫什么?他们第一次诗赛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举行的?诗赛的题目是什么?谁取得了第一名?2、大观园成立的这个诗社有几名成员,分别是谁?参考答案:1、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院夜拟菊花题(37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衡芜讽和螃蟹咏(38回)2、海棠社成员名单:稻香老农(李纨)、蕉下客(探春)、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菱洲(迎春)、藕榭(惜春) 7人二、说一说:1、黛玉给香菱讲了哪些诗词知识?2、香菱原来懂得哪些诗词理论?香菱听了黛玉的讲解后,又悟得了哪一点?3、听了香菱的感悟后,黛玉又给她进一步讲解了哪些知识?4、黛玉认为学诗应该从哪里做起?三、品一品:“香、黛
21、论诗”1、黛玉认为读诗之人怎样做才能长进?v “讲究讨论,方能长进。”(黛玉名言)2、香菱认为好诗的好处在哪里?v “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香菱名言)3、香菱是怎样鉴赏品味这些诗句的?v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v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v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四、议一议:1、齐读香菱做的第一首诗。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2、女生齐读香菱做的第二首诗。大家认为怎么样,为什么?3、在看看香菱做的第三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吟月之三 阅读题1、这首诗的真正作者应是曹雪芹,他名( ),字( ),号( ),又号( )、( )。
22、2、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_”,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3、这首诗的颔联用了什么手法?尾联用了什么手法?4、红楼梦里当时在场看到这首诗的人都说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你认为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参考答案v 新巧: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有关。用词典雅含蓄。对仗工整。v 有意趣:立意新颖别致,言浅意深,精妙。 情景交融。诗意曲折,连绵深远,紧扣咏月诗题。v 的特点:切合自己的身世,借月咏怀,流露了自己的真实感情(才华虽难埋没,但一生孤苦、幽怨、寂寞、可悲可叹!)。五、思一思:曹雪芹为什么要写“香菱学诗”这个片段?引导:1、回顾红楼里香菱的故事。2
23、、香菱判词:根并荷花一径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3、脂砚斋精辟的分析:“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明确:曹雪芹写香菱学诗的目的v 在红楼梦所描绘的诸位女子当中,香菱位居金陵十二钗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v 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v 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她的悲剧性更为强烈了。六、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浅析黛玉性格的复杂性。2、香菱与宝钗是姑嫂关系,同住一室,香菱为什么不跟宝钗学诗?3、写一篇读后感:香菱学诗的启示。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