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沟及井室施工技术规范.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沟及井室施工技术规范.wps(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管沟及井室施工技术规范9.4.1 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1) 所有安装项目的设计图纸已具备,并且已经过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2) 施工方案已编制。(3) 施工技术人员向班组做了图纸和施工技术交底。2 材料准备水泥,砂子,石子,白灰,水,土。3 主要机具(1) 挖掘机、水泵、抽水泵、翻斗车、搅拌机。(2) 镐、 铁锹、 大锤、 手锤、 钢钎、 撬棍、 木板、 木桩、 小白线、 水桶、手推车。(3) 水准仪、经纬仪、水平尺、钢盘尺、钢卷尺。4 作业条件(1) 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了解管道分布情况,掌握设计要求,清除管道施工区域内的地上障碍物。(2) 摸清地下是否有高、 低压电线、 电缆、 水道、
2、 煤气及其他管道,并明确位置,认真妥善处理好。(3) 管道施工区域内的地面要进行清理。 杂物、 垃圾弃出场外指定地点。(4) 在饮用给水管线附近的厕所、 粪坑、 污水坑和棺木等,应在开工前迁至卫生管理机关同意的地方。 将脏物清除干净后进行消毒处理,方可将坑填实。9.4.2 材料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控制应符合本标准第3.2 节“材料设备管理”。2 水泥、 砂子、 石子、 砂浆、 混凝土的控制应符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标准ZJQ08SGJB 2042005的要求。9.4.3 施工工艺9.4.3.1 工艺流程管道线路测量、定位降水、排水沟槽开挖管道基础施工井室砌筑回填土9.4.3.2 施工要点1
3、 管道线路测量、定位(1) 测量之前先找好当地准确的永久性水准点。在测量过程中,沿管道线路应设临时水准点,并与固定水准点相连。(2) 临时水准点设在稳固和僻静之处,尽量选择永久性建筑物,距沟边大于10m。其精确度不应低于级,在居住区外的压力管道则不低于级。水准点闭合差不大于 4mm/km。(3) 测定出管道线路的中心线和转弯处的角度,使其与当地固定的建筑物(房屋、树木、构筑物等)相连。(4) 若管道线路与地下原有构筑物有交叉,必须在地面上用特别标志表明其位置。(5) 定线测量过程应作好准确记录、标记,并记明全部水准点和连接线。(6) 根据管底标高,垫砂厚度,计算确定管沟沟底标高,每隔3m 做好
4、标记。(7) 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出管沟上口及沟底的宽度。(8) 绘制管沟尺寸图,据此在下管前验收管沟。 确定堆土、 堆料、 运料、 下管的区间或位置。(9) 给水管道坐标和标高偏差应符合表9.2.3.2-3 规定。 从测量定位起,就应控制偏差值。(10) 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在不同标高平行铺设,其垂直距离在 500mm 以内时,给水管道管径等于或小于 200mm 的,管壁间距不得小于 1.5m;管径大于200mm 的,间距不得小于 3m。2 降水、排水对低于地下水的管沟或有大量地面水、 雨水灌人沟内或因不慎折断沟内原有给排水管道造成沟内积水,均需组织排除积水。 挖土应从沟底标高最低端开始。(1)
5、 掌握地下原有各类管道的分布状况及介质。图 9.4.3.2-1 管沟集水井法排水示意图(2) 掌握水文地质资料,分别采用沟底排水沟集水井(图9.4.3.2-1)、 井点法(图 9.4.3.2-2,图9.4.3.2-3)等措施,进行排水。(3) 可将排水沟设在中段,挖至近沟底时再设在一侧或两侧排水。(4) 沟底深度低于地下水位不超过 400mm,且沟槽为砂质粘土时,可在沟两侧挖沟排除积水。(5) 布置集水井按表 9.4.3.2-1 设置。将积水引进集水井后,用水泵抽走。一般情况下,集水井进口宽为 11.2m。沟帮用较密的支撑或板桩进行加固。 集水井内侧与槽底边的距离,即进水口的长度规定如下:黏土
6、1m,粉质黏土 2m,粗砂4m,细砂6m。表 9.4.3.2-1 集水井间距图9.4.3.2-2 轻型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全貌图1井点管;2滤管;3总管;4弯联管; 5水泵房;6原有地下水位线;7降低后地下水位(m)土 质 类 别地下水距沟底高度 2m以下24m4m以上 黏土、 粉质黏土、 砂质粉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160180301501001201401601001206080120140801003040(6) 若为砂土层,可在沟内或沟边埋设排水管、滤管,用泵抽出地下水排走,即称为轻型井点法,见图 9.4.3.2-2、图 9.4.3.2-3和表 9.4.3.2-2。表 9.4.3.
7、2-2 各种井点的适用范围井 点 类 别渗透系数(m/d)降低水位深度(m) 单层轻型井点0.15036 多层轻型井点0.1506123 沟槽开挖(1) 测量、 放线已完成,可开挖沟槽。 首先按设计标高确定沟槽开挖深度。(2) 当设计未确定时,沟底宽可按表9.4.3.2-3 确定。(3) 确定沟槽开挖坡度为了防止塌方,沟槽开挖后应留有一定的边坡,边坡的大小与土质和沟深有关。 当设计无规定时,深度在 5m 以内的沟槽,最大边坡应符合表 9.4.3.2-4 的规定。表 9.4.3.2-4 深度在 5m以内的沟槽最大边坡坡度(不加支撑)土 名 称边 坡 坡 度 人工挖土并将土抛于沟边上机 械 挖 土
8、 在沟底挖土在沟上挖土砂 土1:1.001:0.751:1.00 砂质粉土1:0.671:0.501:0.75 粉质黏土1:0.501:0.331:0.75 粒 土1:0.331:0.251:0.67 含砾石、卵石1:0.671:0.501:0.75 泥炭岩白土1:0.331:0.251:0.67 干 黄 土1:0.251:0.101:0.33 注:1 如人工挖土不把土抛于沟槽上边而是随时运走,即可采用表 9.4.3.2-3 管沟底宽尺寸表管径(mm)埋设深度在1.5m以内的沟底宽度(m)铸铁管、钢管或 石棉水泥管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 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5070 100200 200250
9、 300450 500600 700800 9001000 11001200 130024000.6 0.7 0.8 1.0 1.3 1.6 1.8 2.0 2.20.8 0.9 1.0 1.3 1.5 1.8 2.0 2.3 2.6图书室 9.4.3.2-3 滤管构造机械在沟底挖土的坡度;2 表中砂土不包括细砂和松砂;3 在个别情况下,如有足够依据或采用多种挖土机,均可不受本表的限制;4 距离沟边0.8m内,不应堆积弃土和材料,弃土堆置高度不超过1. 5m。(4) 根据沟深、边坡和沟底宽计算而得上口宽。(5) 按设计图纸要求及测量定位的中心线,依据沟槽上口宽,撒好灰线。(6) 按人数和最佳操
10、作面划分段,沿灰线直边切出沟槽边轮廓线,按照从深到浅 的顺序进行开挖。 人工开槽时,宜将槽上部混杂土与槽下部良质土分开堆放,以便回 填用。(7) 一、二类土可按 300mm 分层逐层开挖,倒退踏步型挖掘,三、四类土先用镐翻松,再按300mm 左右分层正向开挖。(8) 挖深超过2m 时,要留边坡。 在遇有不同的土层断面变化处可做成折线形边坡或加支撑处理。(9) 每挖一层清底一次,挖深 lm 切坡成型一次,并同时抄平,在边坡上打好水平控制小木桩。(10) 挖土开槽时严格控制基底高程,基底设计标高以上 0.20.3m 的原状土用人工 清理,此时测量一次标高。待下道工序进行前,按找平的沟槽木桩挖平。
11、如果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须先清除松动土壤,再换填粒径 1015mm 天然级配的砂石料或中、粗砂并夯 实。(11) 铺设管道前,应按规定进行排尺,并将沟槽底清理到设计标高,按表9.4.3.2-5 规定挖好工作抗。表 9.4.3.2-5 工作坑尺寸(m)75125150 200 250 300 35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接口工作坑承口前承口后合 计0.60.20.80.60.20.80.60.20.80.60.250.80.80.251.050.80.251.050.800.251.050.80.251.050.90.31.20.90.31.20.90.31.
12、20.90.31.20.90.31.2深(管下皮)0.25 0.250.3 0.3 0.3 0.3 0.3 0.3 0.350.350.350.350.4下底宽 0.6 0.8 0.8 0.8 0.9 0.9 1.4 1.5 1.6 1.7 1.8 1.9 2.0(12) 人工清理后,管沟底层应是原土层,或是夯实的回填土,沟底应平整,坡度应顺畅,不得有尖硬的物体、块石等。(13) 如沟基为岩石、 不易消除的块石或为砾石层时,沟底应下挖 100200mm,填铺细砂或粒径不大于 5mm 的细土,夯实到沟底标高后,方可进行管道敷设。(14) 在管沟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地下文物,应及时与公安和文物鉴定部
13、门取得联系,同时用黄色警戒带将现场隔开,以免文物遭到破坏。如发现地下管道、电缆或通讯设施等应及时与业主及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以便统筹解决。(15) 挖沟过程中易导致的质量通病如下:1) 沟底长时间敞露:施工图、 材料和机具均已齐全,方可挖沟。挖沟后及时进行下道工序。2) 沟底局部超挖:挖沟过程中,随时严格检查和控制沟底标高。遇有超挖时,必须采取补救技术措施。3) 管道下沉:沟槽开挖时,要注意排除雨水与地下水,不要带水接口。 管基要坐落在原土或夯实的土上,管道基础达到强度后方可下管。4 管道基础施工(1) 管沟验收合格,标高、坐标无误即可进行管基施工。(2) 挖沟时沟底的自然土层被扰动,必须换以碎
14、石或砂垫层。被扰动土为砂性或砂砾土时,铺设垫层前先夯实;粘性土则须换土后再铺碎石砂垫层。事先须将积水或泥浆清除出去。(3) 基础在施工前,清除浮土层、 碎石铺填后夯实至设计标高。(4) 铺垫层后浇灌混凝土,从检查井开始,完成后可进行管沟的基础浇灌。(5) 砂浆、混凝土的施工应遵照相关土建施工技术标准执行。5 井室砌筑(1) 本部分仅从给排水及采暖工程出发进行讲述,井室砌筑施工还应遵照相关土建施工技术标准执行。(2) 井室的砌筑应按设计或给定的标准图施工。井室的底标高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基层应为素土夯实;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基层应打 l00mm 厚的混凝土底板。 砌筑应采用水泥砂浆,内表面抹灰后应严
15、密不透水。(3) 井室砌筑时管道与检查井的连接,采用钢性接口。管道穿过井壁处,应用水泥砂浆分二次填塞严密、抹平,不得渗漏。在施工时要求井与管之间用 1:2.5 水泥砂浆接合密实,该部分井壁砌砖要求错缝上旋。(4) 重型铸铁或混凝土井圈,不得直接放在井室的砖墙上,砖墙上应做不少于80mm 厚的细石混凝土垫层。(5) 设在通车路面下或小区道路下的各种井室,必须使用重型井圈和井盖,井盖 上表面应与路面相平,允许偏差5mm。绿化带上和不通车的地方可采用轻型井圈和 井盖,井盖的上表面应高出地坪 50mm,并在井口周围以 2的坡度向外做水泥砂浆护坡。(6) 各类井室的井盖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有明显的文字标识
16、,各种井盖不得混用。6 回填土(1) 水压试验合格、办理隐蔽验收后,方可进行土方回填。(2) 回填土前,将沟槽内软泥、 木料等杂物清理干净。 回填土时,不得回填积泥、有机物。回填土中不应有石块及其他杂硬物体。(3) 回填土过程中,不允许带水回填,槽内应无积水。如果雨期施工排水困难 时,可采取随下管随回填的措施。 为防止漂管,先回填到管顶以上一倍管径以上的高 度。(4) 回填土先从管底与基础结合部位开始,沿管腔两侧同时对称分层回填并夯实,每层回填高度宜为0.150.20m。地下水位以下若是砂土,可用水撼砂进行回填。(5) 管顶上部 200mm 以内应用砂子或无块石及冻土块的土,人工回填,严禁采用
17、机 械回填。(6) 管顶上部 500mm 以内不得回填直径大于 100mm 的块石和冻土块;500mm以上部分回填土中的石块或冻土块不得集中。上部用机械回填时,机械不得在管沟上行 走。(7) 管道位于车行道下时,当铺设后立即修筑路面或管道位于软土地层以及低洼、 沼泽、 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时,沟槽回填应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实,然后用中、 粗砂或石屑分层回填到管顶以上0.4m,再往上可回填良质土。(8) 沟槽如有支撑,随同填土逐步拆下。横撑板的沟槽,先拆撑后填土,自下而上拆除支撑。 若用直撑板或板桩时,可在填土过半以后再拔出,拔出后立即灌砂充实。 如因拆除支撑时不安全,可保留支撑。(9)
18、 雨后填土要测定土壤含水量,如超过规定不可回填。槽内有水则须排除后,符合规定方可回填。(10) 雨期填土,应随填随夯,防止夯实前遇雨。 填土高度不能高于检查井。(11) 冬期填土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后准许填土。当年或次年修建 的高级路面及管道胸腔部分不能回填冻土。 填土高出地面200300mm,作为预留沉 降量。(12) 回填土应达到设计规定的密实度。(13) 路面下凹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 回填土应按规定程序进行。2) 位于交通要道的部位,要采用特殊技术措施回填。 一般可采用回填砂,然后用水撼砂法施工。3) 管顶 0.5m 以下回填士,干密度不得低于 1.65t/m3;管顶0.
19、5m 以上的填土,应尽量采用机械夯实,若在当年铺路,干密度达到 1.6t/ m3。9.4.4 成品保护1 定位控制桩,沟槽顶、底的水平桩,龙门板等,挖运土时均不准碰撞,也不准坐在龙门板上休息。2 管沟壁和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应予保护,以防坍塌。3 初冬季节施工时,应用草帘覆盖保温。4 雨期施工,应尽可能缩短开槽长度,做到成槽快,回填快。一旦发生泡槽,将水排除,把基底受泡软化的表层土清除,换填砂石料或中、粗砂,做好基础处理,再下管安 装。5 管沟内安装工作坑旁设置集水坑,管道基础旁设置排水明沟,以防止槽底受水浸 泡。9.4.5 安全、环保措施1 夜间挖沟必须设有充足的照明,在交通要道外设置警告标志。
20、2 上下管沟时应用梯子。挖沟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边坡状态,防止变异塌方伤人。3 不准在管沟内坐地休息。4 抡镐和大锤时,注意检查镐头和锤头。发现松动时,必须修理好再用。9.4.6 质量标准I 主 控 项 目1 管沟的基层处理和井室的地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2 各类井室的井盖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有明显的文字标识,各种井盖不得混用。检验方法:现场观察检查。3 设在通车路面下或小区道路下的各种井室,必须使用重型井圈和井盖,井盖上 表面应与路面相平,允许偏差土5mm。绿化带上和不通车的地方可采用轻型井圈和井盖,井盖的上表面应高出地坪 50mm,并在井口周围以 2%的坡度向外做水泥砂浆护
21、 坡。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4 重型铸铁或混凝土井圈,不得直接放在井室的砖墙上,砖墙上应做不少于80mm 厚的细石混凝土垫层。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一 般 项 目5 管沟的坐标、位置、沟底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6 管沟的沟底层应是原土层,或是夯实的回填土,沟底应平整,坡度应顺畅,不得有尖硬的物体、块石等。检验方法:现场观察。7 如沟基为岩石、不易消除的块石或为砾石层时,沟底应下挖100200mm,填铺细砂或粒径不大于 5mm 的细土,夯实到沟底标高后,方可进行管道敷设。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8 管沟回填土,管顶上部 200mm 以内应用砂子或无块石及冻土块
22、的土,并不得 用机械回填;管顶上部 500mm 以内不得回填直径大于 100mm 的块石和冻土块;500mm以上部分回填土中的石块或冻土块不得集中。 上部用机械回填时,机械不得在管沟上 行走。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9 井室的砌筑应按设计或给定的标准图施工。井室的底标高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基层应为素土夯实;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基层应打 100mm 厚的混凝土底板。 砌筑应采用水泥砂浆,内表面抹灰后应严密不透水。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9.7.3.10 管道穿过井壁处,应用水泥砂浆分二次填塞严密、 抹平,不得渗漏。检验方法:观察检查。9.4.7 质量验收1 管沟及井室分项工程应按系统、 区域、
23、施工段或楼层等划分。分项工程应划分成若干检验批进行验收。2 检验批质量验收、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应参照本技术标准第3.1.83.1.11条执 行。3 检验批质量验收表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无统一规定时,宜采用表 9.4.7“管沟及井室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表 9.4.7 管沟及井室检验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GB 502422002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验收部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分包单位分包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1管沟的基层处理和井室的地基设计要求2各类井盖的标识应清楚,使用正确第9.4.2条3通车路面上的各类井盖安装第9.4.3条4重型井圈与墙体结合部处理第9.4.4条一 1管沟及各类井室的坐标, 设计要求般项目沟底标高 2管沟的回填要求第9.4.6条 3管沟岩石基底要求第9.4.7条 4管沟回填的要求第9.4.8条 5井室内施工要求第9.4.9条 6井室内应严密,不透水第9.4.10条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专业工长(施工员)施工班组长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 月 日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