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管建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管建刚).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管建刚)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管建刚) 张林1875由 分享 时间:2021-03-15 23:07:24 理想的风筝中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一位失去左腿的刘教师给我们上课、和我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他高尚的师德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
2、义。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放一次风筝(实物)风筝一只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风筝),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放飞过风筝,那么你在放风筝时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请说一说。2、师小结:听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们都觉得风筝挺好玩,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板书:14_理想的风筝)。为什么呢?今天
3、,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3、交流所得。三、品读、探究。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3、班上汇报。(同学之间互作补充、评价,师作适当点拨)(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刘
4、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5、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四、总结、扩展。1、挑选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3、写法上的启示。(师作适当的补充。)五、课后延伸。1、(必做题)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2、(选做题)以“我最_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板书设计:理想的风筝身残志坚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2一、学习目标:1.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筝”“翩
6、”熟知课文的内容。2. 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3. 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二、教学重点: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三、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四、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1.谈话导入。介绍作者苏叔阳,回忆他的心灵独白。2.板书课题,指导生字“筝”的读音和写法。【设计意图:贴近学
7、生生活的谈话,引发学生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规范的“筝”字,感受汉字的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二)把握特点,理清文脉。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特点。2.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课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引导概括四件事 (师相机板书):笑谈残腿、上历史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3.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4.出示单元训练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设计意图: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特点,明确学习任务,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三)体会情感,梳理方法。1.引言导入,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3. 抓典型事例中
8、的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重点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重点句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
9、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1)生谈体会,随文识字“翩”。(2)师相机引导作者是抓住典型事例,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3)指导朗读,体会两个“最幸福”在不同情境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师相机引导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品读重点句、关注课题、感情朗读4.师生共读,升华情感。【设计意图:依托文本,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取舍,通过品词析句,在对刘老师这个人物特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渗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四)迁移练习,加深感悟。根据课堂生成,抓住课文最后一段,进行补白练习。课件出示:刘
10、老师,我深深地想念您.【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感悟,更要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表达。】(五)回归总结,布置作业。1.总结学法,提出下节课学习要求。2.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段并做批注。搜集有关名人成功的故事或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设计意图:将课内向课外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第一课时梳理的阅读方法,自学其他三件事,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理解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3.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二、教学过程:(一
11、)回顾课文,确定目标。1.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2.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学生回顾并板书)笑谈腿疾 上历史课 倾听发言 放飞风筝3.回忆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通过“重点句、典型事例、课题、朗读”等方法体会文章的情感。(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1.抓住重点语句,运用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深入感受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思考:在“笑谈腿疾、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这几件事中哪些细节描写拨动了你的心弦?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运用上节课的方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得。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
12、巡视。4.全班交流(预设一)品悟外貌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其貌不扬、有残疾、慈祥忠厚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师相机引导(预设二)品悟“谈腿疾”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幽默风趣、坚强乐观、豁达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师相机引导。指导朗读。抓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句品读。(预设三)品悟“上历史课”“倾听发言”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爱祖国、爱学生、热爱工作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师相机引导(三)突破难点,理解课题1.师:刘老师用心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追求的是什么?2.反复引读课题。3.补充了解作者坎坷经历,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感受。(四)体会景物描写的精妙文中除了讲这几件事,还有一段
13、景物描写,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自由读读,想想文字描绘的画面,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师引导学生了解景物的衬托作用。(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播放音乐)师引读生接读读2、3、10、11、12自然段。六、教学结束: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写写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老师。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3案例听实习老师上完理想的风筝以后,总觉得学生对课文中的刘老师好像认识不够。在课后交流时我向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借物写人、托物言志的文章,因而学完后要让学生对主人公刘老师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使学生产生与作者一致的敬意。为此,可问学生喜不喜欢刘老师,为什么?或者设计一个给“刘老
14、师打分”的环节。实习老师点头称是。为了弥补上述的环节,我特地在下一节语文课上问学生:“喜欢刘老师吗?为什么?”原以为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大家会争相回答不断补充,想不到过了半晌也无人举手,却听到有人在嘀咕:“我不喜欢刘老师。”这使我感到吃惊。我连忙走到那位学生的身旁和颜悦色地问:“说不喜欢是完全可以的。能不能说一下理由?”那位学生红着脸不敢言语。“是不是因为刘老师是残疾人,长得难看?”我问。“是的。”他低声地说。我从其他同学的神色中感觉到好像有好几个拥护者。看来,学生们对刘老师有偏见。我回到了讲台旁,深情地向同学们说开了:“同学们,你们认为刘老师长得难看,老师不怪你们。以前我对身体有残疾的老师
15、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直一读师范时遇到一位失去右臂的语文老师后,我不禁对他们产生了由衷的敬意。这位老师姓张,那时他大约40岁。”然后我从张老师名字的含义讲到他的文学、书法水平怎样出色,以至上课时我和我的同学怎么专心,怎样模仿他的字等等。我还特别提到,自己做了老师后在讲课、写字方面有成绩是和张老师分不开的。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定了神,继续讲:“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候,张老师经人介绍,与一位爱慕他的女子结婚了。一年后,张老师特地打电话给我,说是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取名张又村。同学们想不想猜猜这个名字的含义?”大家听得来劲了,猜得也有点意思。一位学生说:“张老师失去了右臂,得到了儿子,又与右是同
16、音,有了儿子等于有了他的右臂。”“那为什么不叫张右臂?”我再问,同学们都大笑起来。又一位学生想了想后说:“我知道了,这个名字来自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张老师以前生活很艰苦,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路的困境,现在家庭美满,柳暗花明,生活有了转机,将来肯定越来越好。”“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和老师想的一样。”我称赞道。故事讲完了,可同学们的心情仍然不能平静下来,似乎还沉浸在对张老师的美好祝福中。这时,我话锋一转,说:“同学们,课文中的刘老师让我想起了张老师,所以我很喜欢他,你们呢?”大家会心地点了点头。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概括了喜欢刘老师的理由。比如他亲切、慈祥、对
17、同学有耐心、讲课富有激情、不喜欢笔试、喜欢当众评价鼓励学生、喜欢和同学一起放风筝、对生活充满爱,等等。最后,我意味深长地对同学们说:“看来,喜欢一个人,外表不是最重要的,哪怕这个人有生理的缺陷,关键是要看这个人是不是热爱生活且富有同情心,看这个人是不是有真才实学且有所成就。”后来,实习老师找到我说:“孙老师,怪不得我上这篇课文时,问学生有没有遇到过印象深刻怕老师,他们都摇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类似的经历。”我说:“是的,他们年纪还小,但是执教的老师完全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屯体会来感动学生。教学深入到学生心里了,就接近成功了。”反思新课标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倡导尊重学生的多元体验。本案例中的学生
18、“不喜欢文中的刘老师”应当说就是一种个性化解读。但个性化解读不能背离正确的价值观,对一些思想观念不太正确的解读,教师必须加以引导。本案例中的老师处理得就非常好:既尊重了学生的理解,又正确地通过故事感染、影响了孩子。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41、学生情况分析课文语言亲切、自然,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由刘老师想起自己的老师,因而对于课上的刘老师学生很容易由已知感受体会到刘老师的乐观、风趣幽默、待生平等,但刘老师对生活强烈的爱与追求,以及课题“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学生则不易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课运用 “分层教学、自主探究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设计,通过初读
19、定向自探研讨共议交流拓展延伸四个环节设计教与学,体现了教要立足于学。本节课在上节初读定向,整合教材和学生需求拟定学习方案的基础上,先学后教:学生按照建议性学案或自拟的学案自主探究,做到因需合作;教师因学习重点和学习态势引导共议“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从课上和课下两方面对刘老师的认识,使学生立体感悟刘老师这个人,为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做好铺垫。3、技术准备课前搜集本课原文我们爱老师和苏叔阳的其它相关资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刘老师放飞风筝”的视频资料,使文字、视觉与情感达到共鸣。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在预习和第一课时初读的基础上,学生能读懂刘老师是个身有残疾、讲课好、对学生亲切的好老
20、师,而对身残志坚的刘老师对工作、对生活那种强烈的爱与追求以及他的言传身教带给学生的深远影响还需教师引导、点拨。【本课教学目标分析】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认识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对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已经近三十年没有见到刘老师的“我”还这样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他呢? 二、展示自拟学案,出示建议性学案, 依据所
21、选择的学习方案自主探究自拟学案1:课文中写道:刘老师“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默读课文,文中哪些语句与这句话有联系,画下来读一读,结合这些语句及自己的理解说一说“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自拟学案2: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刘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也可以写写批注。自拟学案3:已经近三十年了,我为什么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并深深地思念他呢?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写写批注,也可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教师建议性学案:画出描写刘老师语言、动作及神态的语句,体会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也可以
22、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三、共议交流我们用建议性学习方案为主思路进行交流,用自拟学习方案学习的同学也要注意随时参与进来。你认为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要求:先读出相关语句,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可能先从刘老师放风筝,撒手追线拐的情景谈起;也可能先从刘老师讲历史课的情景谈起;还可能先从刘老师提问学生的情景谈起依据学生的汇报,再确定共议交流的顺序,并适时相融其他学案)1、笑谈身残乐观、幽默。(刘老师讲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估计学生能从“刘老师笑着谈到自己的身残”谈出他的乐观、幽默。但对于学生心中会飘起“酸涩”的感情容易忽视,引导:刘老师是笑着谈到自己残疾的身体,在场的每一名同学听后,他们的情感是怎样的
23、呢? 出示: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自由读、指名读体会刘老师的乐观精神。2、倾情讲课讲课极好。(刘老师讲历史课的情景)(1)学生可从刘老师的 “慷慨激昂”、“哽咽”和学生的 “激动得落泪”、“沉重地低下头去”谈出刘老师是个讲课极好的老师。指名读,师生合作读,体会刘老师课讲得极好。 (2)引导:从刘老师的“自豪”、“慷慨激昂”和“哽咽”中,你们还感受到了他的什么?(认识到刘老师的 “爱国”)3、待生平等关爱学生。(刘老师课上提问学生的情景)(1)估计学生能抓住刘老师提问学生时的语言、动作
24、及神态的描写,体会出他对学生的亲切、赞赏、鼓励和理解。(2)想象刘老师上课时的情景,请你也做一回刘老师,你是怎样面对学生的回答的。自由练读,指名表演读。(3)引导: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为什么作者今天一回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呢?(印象深、影响深)过渡:课上刘老师用他的言行影响、感染着每一名学生,那课下的他又是怎样的呢?。4、放飞风筝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刘老师放风筝和追线拐的情景)(1)如果学生先说到刘老师是个喜欢放风筝的人。(读一读相关语句)引导深入:刘老师的腿虽然不便于奔跑,但他是怎样放起风筝的呢?从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继续(2)】(2)如果学生谈到刘老师是个坚强、乐观的人。
25、如果学生先谈到“撒手追线拐”,则引导学生补充他总是“不肯放弃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然后出示下面的内容;如果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先谈到刘老师“绝不肯放弃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则出示第一段内容,体会后,补充出示第二段。相机出示(或补充后完整出示):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放弃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学生容易结合“绝不肯放弃亲手送入”、“总是”;“故意撒手”“我自己来”、
26、“气喘咻咻”等语句谈出刘老师是个坚强、乐观的人。(谈到哪儿读到哪儿)自由读这一部分,你还能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抓住“他仰望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等处体会。(同时将“他最幸福”“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点击变为红色)出示:当_时,刘老师最幸福,因为他可以_。当_时,刘老师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可以_。指导朗读:刘老师对生活的这种热爱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到这一点,课件展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情景,引导学生:你从刘老师要亲手放飞风筝和享受放飞风筝、追赶线
27、拐的过程中还体会到了什么呢?(再同上处理)】看到此情此景,作为刘老师的学生,你最想问刘老师什么呢?想一想他会怎样来回答呢?(情景交际)指名读 评读这情景使“我”深深地感动,出示:(融合学案二)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刘老师对生活的态度刘老师对我们的影响)追问: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应该怎样呢?小结:刘老师是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言传身教,在课上教育我们,在生活中影响我们,他用自己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了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三、整合提升,理解课题的含义(融合学案一)1、出示:
28、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现在,你能说说“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了吗?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这句话?(学生感到困难时安排讨论)2、该怎样读呢? 指名读 齐读3、整合对刘老师的认识:刘老师放飞的是自己充满理想与乐观精神的风筝,他用自己的言行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在学生的心田播种下一颗颗理想的种子,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句向我们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无比思念,课文学到这,你们对刘老师都有了哪些认识和了解呢?(用下面的句式说)出示:刘老师啊,刘老师,您 _ 。四、全课总结虽然已经近三十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可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又怎能不让
29、人思念、怀念呢。让我们和文中的作者一起带着对刘老师的无比思念读一读文中的最后一段吧!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刘老师那样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人,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资料,看后说说你的感受。五、积累表达,拓展延伸1、从以下两项练习中任选一项完成。(1)从第2、5、6、9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2)自由表达。(用几句话表达自己学文后的感受,或以“我们爱老师”为题写一首小诗或小作文)2、推荐读苏叔阳的原文我们爱老师。附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刘老师 放飞 坚强 乐观 学生 埋下 理想种子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5教材分析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
30、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学情分析因课文较长,又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设计理念一.教法:自学引导。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目标一.情意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
31、人生态度。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三.认知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2.认识本课5个生字。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教学过程一.导入 、质疑。1.导言:“风筝”同学们并不陌生,放风筝是许多同学的爱好。今天我们学习“理想的风筝”一课(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2.质疑:如,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二.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带着疑问听读思考。三.学生谈听读后的感想,就读前疑问谈谈各自理解。教师相机介绍作家苏叔
32、阳的一些情况,使学生知道,作者曾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和绝症的折磨,因而对刘老师了解更深,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更浓、更重。四.指导自学,合作探究。1.自学生字新词。2.读“阅读提示”,自学探究。(1) 本课“阅读提示”中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些“自问”有什么特点?(2) 鼓励学生学习“阅读提示”的方法,通过给自己提问题,思考解答学习课文。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掌握文章内容重点。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五.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主体部分。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自问。如:(1)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写了什么事,每件事写了几
33、层意思?(2)作者写人物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热爱、尊敬、怀念了刘老师什么?(3)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4)怎样理解课题?2.按照“自问”自学探究,讨论交流。(1) 指导方法:先找出有关句段;再读那些句段(反复地读,边读边品味);思考并说说对“自问”的理解。(2) 点拨、指导,通过群体评议,归纳总结。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选材是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作者写自己的心情、想法。这样写人,一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对工作和生活强烈热爱、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质更鲜明
34、突出。三“我”在其中地写,通过衬托更强化了刘老师的美德和形象。a 写“我”的心理活动“后来我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刘老师的课讲得好,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影响至深。这也是在暗点文题在“我”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升起了理想的风筝。b 刘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六.有感情地朗读、品读。七.作业 :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课后的一些收获。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管建刚) 理想的风筝中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一位失去左腿的刘教师给我们上课、和我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他高尚的师德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理想的风筝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