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最新文案.doc

上传人:be****23 文档编号:18323076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最新文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最新文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最新文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最新文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最新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最新文案吃透课标和教材 课前,教师在通读教材,了解该水平段学生所要掌握的各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要对本教案所涉及到的课标和教材进行精读,并进行深入的分析,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最新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最新文案1(一)概述【研究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2课时课堂教学+课外克和千克体验活动,其中课堂教学分新授课和练习课。(二)克和千克课程规划【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二(下)年级将“克”和“千克”两个内容集中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是

2、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质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教材首先通过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超市购物,引出质量单位,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还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从市场买回的苹果、鸡蛋和鱼的质量”,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明白要知道物

3、品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接着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借助一个2分硬币和一袋1千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

4、1千克有多重;让学生说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再如,让学生称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物品。让他们在认识一些不同的秤后,实际练习读取盘秤、弹簧秤等常用的秤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重量观念。(3)培养估测意识。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教材提供的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着重帮助学生建立克与千克的重量观念。【学情分析】(一)学生基础:1、生活经验:克和

5、千克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糊的、直观的、片面的。2、技能基础:学生所必须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二年级学生都有点基础了,但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培养。(二)学习动力源:1、目的: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明确本课知识学习目标,但通过此课要达到的能力目标还不甚理解,教学中,教师应有意渗透能力培养。2、兴趣:通过课堂内外的学习,让学生参与调查、讨论、操作、比较、游戏等活动来学习知识,克和千克体验活动可以发展学生能力,使学生兴趣很浓。(三)习惯和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是很重要的。二年级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级水平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是老师应该面对的实际

6、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2课时课堂教学+课外克和千克体验活动,其中课堂

7、教学分新授课和练习课。【教学策略】教学重难点突破的关键:利用主体实践体验活动,采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数一数、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眼、耳、脑等多种感观,让学生全方位反复感知质量单位。新课教学之后,学校开展“克和千克体验活动”,直观、立体式的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让数学再回归生活,这种浓浓的数学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法、学法设计:教育家说:“学习数学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通过体验活动,自己去感觉发现,比知识灌输更重要。所以“不要立即吐露你的全部秘密,让学生在你说出来之前先去猜,尽量让他们自己找出来。”因此,活动体验教学法为主,

8、知识灌输为辅,寓教于乐,进行教学。这样才更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运用“体验交流再体验类比巩固应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练技能、发思维、长能力、展特长,达到知识能力双丰收。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最新文案2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

9、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从这个画面中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进行汇报)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

10、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22+13-6(2)22-6+1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

11、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五、课堂作业教学反思:学生能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通过小组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在将两个分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时,不能掌握的很好。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最新文案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1214页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际操作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12、。教学准备:学具准备:分组准备各种食品、每人一张卡纸、圆片(18个)、作业纸。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桔子等贴片。教学过程:一、创设联欢会情境,让学生感受平均分1、让学生感受什么叫平均分。(1)师:就要过年了,今天我们来开个联欢会。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给你们组准备了什么食品?(饼干、巧克力、糖果)我们想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你们能帮我把这些食品分成四份吗?(2)让学生分组分一分食品。(3)让学生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4)师: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2、(1)(出示多媒体课件)刚才老师和一组同学一起“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个苹果。”(2)让

13、生把分苹果的过程读一读。(3)让学生用这句话把本组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3、巩固练习:判断哪种分矿泉水的方法对。二、探索平均分的方法1、在活动中学习书中例2(1)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请同学们分组把15个桔子平均分到5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2)分完后请学生分组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并上黑板演示。(3)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组分食品的过程。2、拔河比赛:师请8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比赛中适当穿插德育渗透,如集体主义教育等。3、给获胜选手发奖品:12支铅笔平均发给4个同学,每人几支?请学生用/代替铅笔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再集体核对。4、集体游戏:我们班有40位同

14、学分8组做游戏,平均每组几人?让学生按分好的组在歌曲声中向自己的同伴说新年好。三、迎新年队列展示活动(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出一个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4)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四、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最新文案4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3、体验三角形

15、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1、谈话导入。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

16、板、直尺、三角板。)(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6)判断练习。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1)情境创设。“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2)课件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

17、画法。(7)学生练习画高。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总结本课内容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2、教师总结。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最新文案5【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二)利于学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自己领悟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准

18、备1、下面各是什么角?说出什么叫直角、锐角、钝角?组成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2、家在本子上画出直角(用三角板)、锐角、钝角各一个。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如果把角的两条边改为线段,把角的两个端点连起来会出现什么图形?(三角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和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二)学习新课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1)我们已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吗?(红领巾等)(2)利于学具,动手做三角形,小组内比一比有什么不同?(3)结合复习题,思考讨论: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

19、做三角形。(4)巩固概念。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看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条线段,二是要看是否围成的封闭图形。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刚才大家找出这么多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进一步观察一下,这些三角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启发学生明确: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它们都有三个角,都有三个顶点。再引导学生概括: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3、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我们学习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车的车架、房梁架等。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们来做一次实验。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框,让同学们拉一拉。先拉五边形木框。(变形)再拉四边形木框。(变形)后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三角形不变)。提问:通过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动手实践,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不变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吗?(椅子腿松动了,可以固定一个三角形铁架)(三)巩固反馈1、说说三角形的意义、特征。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文案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