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例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例文.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例文教案编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因素也多种多样。教师要想编制出高质量的教案,必须具有良好编制技能。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例文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重点难点: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教学目标一、复习公式。师:想一想你都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
2、叫做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3.乘法交换律:ab=ba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4.乘法结合律:(ab)c=a(bc)或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c+ab=(a+b)c或ac-bc=(a-b)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6.减法不变性质 :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
3、的和。 a-b-c=a-(b+c)7.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ab=(ac)(bc)=(ac)(bc) (c0)(b0)8.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数,即:a-(b-c)=a-b+c9.某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等于某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差:a-b+c=a-(b-c)二、总结这些定律和性质,大都可以推广,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乘。乘法分配律:推广到几个数的和或差乘以(或除以)一个数。请同学们再记一下公式。三、解题思路。公式记熟了,遇到简算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是关键。(板书:
4、方法是关键)一般来说,连加算式中,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连乘算式中;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津;在除法算式中,应用商不变性质;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中,应用减法的性质。四、巩固练习1.判断下面简算各题是否正确。(1)994.4 (2)452.5=(100+1)4.4 =(454)(2.54)=1004.4+14.4 =18010=440+4.4 =1800=444.4(3)25(0.49)=250.4+259=10+225=235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132.5 (2)3.212.525(3)(444)25 (4)9999教学反思: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
5、胆猜想,相互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例文2教学目标: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引发知识冲突,引出“度”第一次情境引入小丸子和花轮同学各画了一个角,争论谁画的角大?你们能
6、帮着想个办法吗?【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并喜爱的人物,吸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如重叠、剪、利用三角板或活动角等)直观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第二次情境引入出示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谈话:挖掘机的“长臂”组成的角都不一样,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的的长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用什么单位表示角的大小呢?【设计意图】挖掘机工作时的情境,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但对想知道角的具体大小,如何测量,学生无从说出,这就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并感觉到度量的必要性,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探究未知的心理倾向,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的基础上,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7、二、合作探究 学习新知1、认识度量单位分小组讨论、汇报。谈话:大家说得对不对?下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听介绍,课件演示)认识10 角:(多媒体) 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0 表示1度。(媒体展示 10 100 200900 角。问: 100 由几个10 组成?如果一个角由90个10 组成是几度的角)为了方便,又从左边开始标数字。演示10 100 200 900 角。板书: 10 =1度【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度,建立起1度角的概念、大
8、小。在引基础上学生可以很快地说出100 200 900角。通过左右两边不同颜色的刻度,初步建立内、外刻度线的概念。知道可以从左右两边看,关键找0度。2、认识量角器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和那个学习用品比较像-量角器(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对量角器的认识。(2)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3)说说你的发现,有疑问也可以小组讨论解决。(4)小结(课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内圆的数字称为内刻度线, 外圆的数字称为外刻度线。 以右边的00 为起点,起点处的00 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0 的刻度线
9、。同桌相互操练。【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相互操作,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充分认识了量角器,为下面的度量打好基础。3、角的度量出示60度角。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1)自学尝试。A、边自学书上第35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边自己也学着量一量。B、量的时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骤是怎样的?C、最后把量角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在小组中提出,大家一起来解决。(2)指名汇报,教师演示。(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两圈刻度,读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4)点拨。编儿歌板书:量角的步骤点对点边对边找零度认刻度【设计意图】在学生对量角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再次放手让学生先自学
10、,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行探索并归纳出度量角度的步骤,并学会抓住关键字眼,编儿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量角的方法。4、角的分类及各种角间的关系(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直接在书上量,并填在书上)(2)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总结。板书:直角是90度平角是180度 1平角=2直角周角是360度 1周角=2平角锐角<90度90度<钝角<180度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你喜欢这些角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验证。(展示生画的角)【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逻辑联系,通过角的度量对角进行分类,这样
11、使学生既巩固了角的度量方法,又对角的分类及各种角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为后面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打下基础。5、画角谈话:给你一个角的度数,你能画出来吗?(1) 尝试画一个40度的角。(2) 小组内交流画法。(3) 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演示。(4) 再练习画几个角。【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全课总结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谈收获,系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反思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优
12、势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2、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度的概念非常抽象,以往教师指着量角器比划,学生听的无趣,听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而通过课件演示:古希波来人认为一年360天,所以把一个圆,分成360 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学生听得入
13、神。动画演示,并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这样既使“度” 的概念形象化,而且分解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难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例文3教学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定位: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能掌握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3、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
14、、3.72是由( )个一,( )个十分之一和(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2、0.48是( )个0.01, 0. 62是( )个0.013、在小数中,以小数点为界,前面是( )部分,后面是 ( )部分。4、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二、新知引入(在黑板上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卡片,这可不是一般的卡片,每张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个数字。提问: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你觉得哪个整数会比较大?为什么?2、随即,在两个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提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比较大?3、学生猜测大小。(预设:前面大;后面大;不能确定)4、揭题。这
15、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并板书课题。三、展开探究(一)初探,建构。1、出示跳远成绩单。老师这里有一张从我们校运动会上带来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很遗憾,有点残缺,但根据里面的信息,你能确定什么吗?项目:男子跳远姓名:小红小明小强成绩:2.84米3.05米2.8米名 次2、学生反馈:小明跳得最远(第一名)。3、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小结:从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找到第一名。4、那么第二名又是谁呢?假如小强是第二名,会是怎样的?(预设:里会填8或9)5、里填9是2.98米,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2.98就比2.84大吗?(独立思考片刻后)师:现在将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想
16、到的方法最多?预设:(根据生成进行引导出:几个小数单位组成)A、从整数部分比起,一位一位地比。B、从计数单位比。2.98里面有298个0.01,2.84里面有284个0.01,298比284大C、把米转化为厘米。2.98米=298厘米,2.84米=284厘米。298比284大。D、利用分数和小数的关系。2.98=298/100,2.84=284/1006、小强是第二名,里还可以填8。 要比较2.88和2.84的大小,怎样比就能很快地比出来?7、那小强如果是第三名,你又会有哪些想法?(里填0到7)(二)回顾,验证。1、想知道它们的大小就把它们翻过来看一下。请两位同学上来当助手。(有目的性地选择一
17、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分别选择一组数代表男同学和女同学。)2、要很快地知道这两个小数的大小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翻?。 。3、翻开整数部分10之后,问:比出来了吗?为什么?那该怎么做?对于十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一生先翻牌,翻之前问:你希望自己的十分位上的数字是几?你希望他那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翻牌后再询问另一生:你现在希望自己这个数位上翻到几?) 游戏结束了吗?为什么?对于百分位的翻牌设计如下(让另一生先翻牌,翻了之后提问:你现在是否觉得胜券在握了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几种可能性)根据回答依次翻开 10.58 10.57翻牌之后,提问:你为什么感到很沮丧?你不是还有一位没有翻出来吗?如果是9呢
18、,刚才你们不是很喜欢9的吗?(根据生成进行评价)如果更改数字为10.58 10.58 结果可能会怎样?方框里是0呢?如果两个数字是10.58 10.587不添加新的数字怎样能使第一个数大?(可以该变数的位置,也可以改变小数点的位置)4、回顾:我们刚才是怎样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板书方法)5、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跟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区别吗?四、应用1、在里填上“>”、“<”或“ =”。第25页3元2.6元 6.35米 6.53米
19、 4.723 4.79 0.458 0.542. 先在直线上表示下面各数,再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0.09、0.12、0.28、0.3、0.4、0.04(数轴上的数,越往右越大。)3、判断(1)10.8 >1.08 ( )(2)2.31和2.299比大小,因为2.299的位数多,所以2.31<2.299。 ( )(3)514.5米 >5.451千米 ( )(4)7.15<7.6,方框里只可以填29。( )五、拓展,深化。用数字卡片 2、 3、 4 和小数点(不重复不遗漏使用),能够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在小组里合作交流)
20、六、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遗憾?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例文4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和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正“字的统计方法。情境描述:方案一为:按照课本例2提供的情境进行。统计喜欢哪种颜色的花的人数
21、。导入过程: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正在用鲜花来装扮他们的教室,这里有哪几种颜色的花?你喜欢哪种颜色?然后对喜欢各种颜色的花的人数进行统计。(评析: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喜欢哪种颜色的花进行统计,学生兴趣并不高。)方案二为:统计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教学片断如下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搞一个活动。这里有四项活动,它们分别是“强凳子、拍皮球、夹弹子、考考你”(这是我了解到的孩子喜欢的一些活动,为了激起孩子的兴趣,我选了一些他们普遍喜欢的活动让他们选择。我把这些活动写在黑板上),这些活动你喜欢吗?学生一下子来劲了,齐刷刷的说:喜欢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呢?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孩子们都
22、迫不及待的要说出口。我停了停又说: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注意只能写上你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们很快写好了,然后由组长收起来。(评析:给孩子神秘感,使得孩子更期待下面的学习活动,由“要他学”一下子转变成“他要学”了。)师:现在老师想利用手里的这些纸条来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那么这个活动将作为我们班六一儿童节时的一个活动。我该怎么办呢,请你帮老师想想办法吧!怕几个孩子没能听清楚,我又说了一次:我怎么利用这些纸条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孩子们开始动起了脑筋,他们也遇到了问题。过了一会,一个孩子举起了手。生1:你可以看一看纸条,看看哪个选的人最多就可以了。师:是一张张看过来吗?生
23、1:嗯师:唉!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好吗?生2:我觉得不太好,这么多纸条怎么看得清楚,可能看了就忘了。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也是这么想的。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生3:我们可以做一下记录。师:怎么记录?生3:用打钩的方法。看一看选的是那个活动就在哪个活动下打钩。师:你这个方法真不错。其他小朋友呢,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记录。学生开始讨论。(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中享受到自己学会知识的愉悦)师:请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方法有:打圆,打三角形,打五角星,划横的,写正字。讨论好了,我叫孩子们在准备好的草稿纸上跟着我把这
24、几个活动写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组。然后叫了三个分别是用打钩,划横,写正字的学生上黑板统计,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统计。老师将纸条上的活动念一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师:记录方法和符号没有统一要求,同学们喜欢用什么符号就用什么符号,那谁能用更直观、更形象的方法来表示呢?学生小组活动:每组拿出一张空白虚线框图,进行制作统计图。小组汇报并展示统计图(评析:通过学生实践经验来学习知识,更体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总结:方案二的课堂气氛明显好于方案一。方案一中,孩子们的反应显得非常被动,纯粹是为了学数学知识而在上课,孩子们显得难以接受。而方案二,学生就显得非常活
25、跃主动了。方案一的导入,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呢?追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要统计这些喜欢不同颜色的花的人数,教材提供的情境不够贴近实际,没有展示出为我什么要进行统计,统计了是干什么,纯粹像是为了要学习统计这一内容而设计的一个情境。再次:虽然课本的例题提供了具体的情景,但孩子们兴趣不大,因此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在选择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时,可选性不大。因为这些花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孩子们不知道到底选哪个好,选的时候也只是随便定了一个。而方案二就不同了:首先,这些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到六一节要搞这些活兴趣一下子来了,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大家。其次:孩子们清楚统计的原因
26、,要选出六一节的活动就要选择喜欢的人最多的那个,所以要进行人数统计。并且可选性要比例题的大。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1例文5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本节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我是这样设计的。1. 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通过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分类思想”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思想。我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是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 借助数线,
27、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首先,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建立直观表象。然后丰富拓展,归纳1万多的近似数在什么情况下是1万,在什么情况下是2万。理解“四舍”和“五入”规定的合理性,了解“四舍五入”法的道理。3. 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同桌合作学习:在本环节中,直接选择一个大一点的六位数,既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加深了数学理解,又在同桌合作突破难点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是集体学习:探究把233482“四舍五入”到不同数位的近似数,归纳推理得出用“四舍
28、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4. 练习巩固,个性化讲解促进个别化指导。从数的分类和求近似数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巩固,并通过个别指导,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清晰所学知识,最终形成技能,促进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分析:“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
29、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 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教学
30、重点: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 分析归纳法教学策略:小组合作 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2. 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3. 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
31、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4. 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5. 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
32、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
33、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
34、呢?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
35、万。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 舍;5、6、7、8、9 入,介绍“四舍五入”法。【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
36、给予指导。2. 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3. 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4. 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5. 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
37、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三、 巩固练习1. 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 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3. 按要求填表。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
38、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四、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板书设计:近似数0、1、2、3、4 舍 1800020000四舍五入法5、6、7、8、9 入 233482200000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例文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