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2021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2021案例.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最新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2021案例在编写教案时,教学内容必须写清楚。应在内容的每一部分后面注明所需时间。教学内容才能按预期时间稳步进行,不会出现先松后紧、先松后松的局面。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分享有关于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2021案例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作者,积累重点实词的意思,默写本诗。2、反复诵读,体会含义,理解主题,品味诗的意境。3、学会与朋友相处。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
2、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二、整体感知1、“过”,访,探望。“故人”,老朋友。意思是拜访老朋友居住的村庄。2、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人。早年隐居家乡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后往吴越等地漫游。他的诗多写山林静趣和怀材不遇的苦闷。由于生活面窄,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不多,但其艺术造诣较高,写景诗有不少刻画入微的名句。3、孟浩然一生的大半岁月是在家乡隐居和到各地漫游,他的诗就是这种生活的反映。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所作,他被一
3、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因而写了这首诗。三、细读品味1、首联写老朋友邀请“我”去做客。表现了朴实真挚的友情,“具鸡黍”可谓盛情,又有着田家风味,“邀我”表达了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语言平实自然,然而情意深切绵长。2、颔联写诗人进村见到的景色。“绿树”为近,“青山”为远,一远一近把小村青山远映、绿树环绕的景象表现得生动逼真,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正是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宾主心情才能如此畅快。3、颈联写诗人到故人家里开窗畅饮,亲切谈话的情景。打开窗子,对着窗外的谷场和菜园子喝酒,真是别有一番情趣。端着酒杯款款叙谈农事,说庄稼收成如何,表达了关切之意。此联对仗工整,融为一景,勾画了一幅优美宁
4、静的田园生活画卷。4、尾联写诗人和故人相约再来。老朋友之间推杯换盏,盘桓一日,说不尽的知心语,道不完的依恋情。最后,以相约分别,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再来赏菊花,再来喝酒。尾联收束,却又开出了新意,更觉老朋友之间情深意厚,使人读后回味无穷。四、教师小结这首诗语言自然,不事雕琢,平白如话,全是叙事写景,但很有韵味。诗人以喜悦的感情,写出了一个生活和平、美丽恬静的农村情景。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到农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的经过,描绘了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老朋友之间的诚挚友谊,也流露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板书设计:过故人庄具鸡黍、邀真挚;树合、山斜清幽;面场圃、话桑麻陶醉;待、
5、还来情深。田园风光、情深意厚。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2021案例2教学目标:1、体验古人的思想情怀,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2、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诗大意,领悟全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阅读本课,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教学重点:过故人庄的诵读、理解教学难点:指导初步欣赏古诗词的方法。教学方法:教读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春 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
6、雨声,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二、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诗歌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 他和王维等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
7、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年), 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
8、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感受。如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三、字词正音鸡黍sh 郭外斜xi 开轩xun 场圃p 重chng阳四、解题此诗选自孟襄阳集,是一首五言律诗。这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写于早年隐居鹿门山时期。诗人为村居的朋友所邀,欣然而往,途中但见绿树青山,见面后诗酒畅谈之时亦以农事为题,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清新愉悦,是社会安定祥和、农人安居乐业的颂歌。 本篇以叙事
9、为主,结合景物描绘,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丽画卷。在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朋友间的真挚友情;青山绿水,洋溢着的恬静气氛;谷场菜地蕴含着的朴实农家风味;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激情五、诗歌赏析1、这首诗算得田园诗吗?有什么理由? 明确:算得。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2、开头两句是叙事,这番叙述跟诗题有什么关系? 明确: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主人待客仅用“鸡黍”,客人一请就到,这说明了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可见友谊极深。3、这是一首律诗,开头两句叫“起”。这两句交代此行的缘起。 “故人具鸡黍,”故人:老朋友,旧相识。具:臵办,准
10、备。鸡黍:肉鸡及黍米,代指田家的家常菜。 “邀我至田家。”邀:约请。至:来到。田家:故人之家。下面两句(即第三、四句)叫“承”,承接之义。描写故人庄的近景及远景。 这两句承上文“田家”两个字,写田家四周的风景。描写风景清新,淡远,幽静,色调丰富。这是写诗人初到时的观感。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合拢,指环村皆绿树。郭:本义指外城,城、郭合成词时,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也可以泛指城墙;引申后,凡四周及外部皆称郭,此处郭指村郭村庄的四面。斜:迤逦远去。4、第五、六句叫“转”,这里是从写景转而写人事,就是写朋友相聚饮酒的 情形。写见到故人时的场景及活动,呼应“田家”。 酒桌摆在廊子里,打
11、开窗子,眼前是农家的晒谷场和菜园子,显得安静、平和;双方一边喝酒一边说农事,又是多么愉悦,简直是“世外桃源”,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把世间的忧愁都忘得一干二净。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开:打开。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面:面对,看到。场:打谷场;圃:菜园;场圃作为一个词既可指场与圃.也可专指其一,复词偏义。把:拿,端。话:谈说,聊起。桑麻:桑蚕与麻作物,古人衣饰的原料主要有两种,一是种桑养蚕而得丝,一靠种麻织布的麻缕。这里桑麻又代指农事。5、第七、八句叫做“合”,也就是收拢全诗。此日欢聚,情犹未已,期待来 日再相逢。 “重阳日”是农历9月9日,现在从“绿水”“青山”“桑麻”等语可以判定是农历
12、三四月间。“就菊花”的“就”是到跟前来的意思,暗含欣赏之意。过半年再来欣赏故人家里的菊花,包含了再来做客的意思。这个道别语表现出了主人家很可爱,值得再来;主人待客热情,愿意再来;诗人率真,主动提出再来;主宾之间极其融洽;等等。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又称“重九”,指夏历九月九日这一天,因汉人的阴阳学说将数目也附会出阴阳,九这个散属阳,故九月九日称“重九”,又称“重阳”。就:动词。靠近、到,这里可解为观赏、亲近。重阳是汉人的节日,吃酒赏菊、持蟹赏菊是秋天,尤其是重阳节的文人雅事。六、简析这首诗,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美蓉
13、,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过”是“过访”、“访问”的意思。“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像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和。“黍”是田中所收,“鸡”是家中所养,二者正契合“田家”二字,使人联想起。“旧毂犹储今”和“鸡鸣桑树巅”的农家生活特点。又因为“鸡黍”是田家美食,所以敢邀朋友品尝话旧;只具鸡黍而无其他,又显现出“故人”特征,不讲虚礼与排场才不“外气”,才是至爱亲朋之间感情无间的表现。所以“故人”邀而我去,也毫不拘谨,视作等闲之事,确是语淡而昧不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美。上句是近景,绿树环合,别有天地,幽雅恬静而富有神秘感;下句是远景,是田庄的背景
14、,村后青山迤逦伸向远方,又表明这田庄不是孤寂的,而与外界紧紧相连,这远山送青、眼前翻绿的景象,恰似一幅绝妙的青绿山水面,让人心往神驰,浮想联翩。“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在故人家的生活场景。打开轩窗面对着一片菜园子,举起酒杯情不自禁谈起农桑之事。这后一句的“话”字含义很深,从全诗的情绪看,这谈话一定是愉快的;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以后也没做过官,故人庄环境的恬静美丽,农人劳动的乐趣。田家生活的安逸,都使诗人产生了共鸣。此时的诗人忘却了仕途的烦恼与都市的喧嚣,沉浸在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中,并被故人淳朴真挚的友情所同化,他似乎觉得在此情此景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承上文而来,
15、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所以在临走时向故人直率表达了重阳节再次造访的愿望。简单的两句诗就将故人的热情淳朴、客人的愉悦满意及主客之间亲密无闻的情意,都包含其中了。这种“乐此不疲”的愿望遂进一步深化了上几句的内容,这主动表示要“还来”与首联“邀”有对比深化之妙,很耐人寻味。七、总结这首诗看起来也很平淡,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毫无夸张铺排之意,用的都是口语。我们平时说话用的,“淡而无味”“淡乎寡味”,都是把“淡”和“无味”看作一回事,但这首诗不是五味,它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情,也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八、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鸡黍美食,约请
16、我到他田庄相聚。但见绿树将村庄四面环绕,青山在村外向远处迤逦延伸。打开房舍就看到场地和菜园,端起酒来又谈起了蚕桑种麻的农事话题。等到秋天重阳节这一天,(我)还要来欣赏(盛开的)菊花。九、作业背诵、默写全诗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2021案例3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教学准备:瑞博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
17、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二、学文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师随机点击“资料”,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首古诗。2、学生自学,师巡视。3、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4)你从哪里体
18、会到的?4、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句(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老朋友 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5、交流:点击“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1)指名读。(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3)随机理解“桑麻”(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5)学生自己完成。(6)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
19、,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7)齐读“话”句 6、交流:点击“别”“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8)指名读(9)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10)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11)交流。7、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1)出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_(把你看到的说出来。)(2)读好此句。
20、(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么修辞手法吗?(对仗) 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村边”对_;“合”对_ “绿树村边合,”对_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生共对对子。 读好这两句诗句。 练习背诵。三、拓展1、在我们古诗七十首中,还有许多田园诗,其中,我们学过两首,一起复习一下清平乐 村居、四时田园杂兴(背诵)2、今天,我们将一起在学一首陶渊明的饮酒3、出示自学要求二,学生自学。4、学生交流自学结果(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读读背背你喜欢的句子。四、作业完成“作品区”里的
21、作业。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2021案例4教学目标:1.感受品味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2.背诵诗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1.要求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陈子昂的资料2.教师补充并介绍写作背景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
22、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通过这首诗的品读,你认为作者当时登上幽州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的感想呢? 前代的贤君既不可
23、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时间绵长、空间辽阔)文章第四句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 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教师小结:从诗歌看,指诗歌本身看,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作业布置:背诵古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歌荆轲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前赤壁赋苏轼湘教版六年
24、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2021案例5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和课后练习,以及相关资料,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诗人是
25、谁吗2、指名回答。对,就是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那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直言上谏,对武则天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的意见,但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得他心情非常苦闷。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陈子昂作为参谋,屡次向武则天进言,屡遭降职,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登幽州台歌。3、这样一位才子,这样一位胸怀大志的诗人写下的诗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今
26、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登幽州台歌二、初步感知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认真看师书写课题,注意字的笔顺笔画,“幽”字中间一竖要写长些),齐读课题2、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登临:诗人登到高处叫“登临”,临,面对。登到高处面对开阔的景物,人的心胸会为之一变,于是便有了许多联想和想象,抒发出来,写下来,就是诗文,陈子昂登临幽州台,幽 州台在哪儿?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的大兴县,当时是战国时候燕国的国都。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有将有德有才之人),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
27、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燕昭王在建黄金台之前还曾建碣石宫,把梁人邹衍yn请入内,师礼事之,广筹振兴国家大计,并树立了自己贤明哲睿ru(即有智慧、有能力、英明)、招贤纳士(网罗人才)的良好声誉。3、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登上幽州台,而不登其它高楼呢? 背景意义:对于我国封建历数之不尽的怀才不遇的文人,燕昭王和黄金台都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陈子昂非常仰慕燕昭王这样的圣明君王,深恨自己生不逢时,不能趋归燕昭王这样的明君麾下建功立业!4、那么作者登上幽州台到底是怎样的感受呢? 陈子昂还曾写过一首诗燕昭王,我们不妨先来理解一下这首诗: 南登
28、碣石馆, 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 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 驱马复归来。 译文 从南面登上碣石宫,望向远处的黄金台。丘陵上已长满乔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宏图霸业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骑马归营。“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宫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g(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hu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
29、!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起伏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在燕国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呢?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说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yu宜(武则天的侄儿)“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屑一顾的地位,从而更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
30、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如此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已矣”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这首怀古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 表达了对燕昭王的追思仰慕和自己不能在其麾下建功立业的遗憾。这首五言古诗同登幽
31、州台歌一样,是作者随武攸宜东征契丹时所作。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吧。初读古诗。 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 提示:这首诗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其实这首诗融“楚辞”与汉魏的“歌”两体而成)“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读准了字音,诗的节奏把握很准,读出了诗的韵味。相机划出诗的节奏) 赛读(男女小组)、齐读。四、深入理解(现在我们已经读通读顺了诗句,其实每一首诗句字里行间中都隐藏着作者别样的情怀,下面我们就走进陈大诗人的心里
32、,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学生自读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师: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 时间(前后)师:“古人”指谁?“来者”指谁?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师: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师:这句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坚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2、后两句诗又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
33、下?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 当诗人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师:是啊,作者生不逢时的惆怅之情、怀才不遇的哀叹、报国无门的悲愤、知音难觅的苦闷、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在这里集中体现了 一个“独”字渲染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质感。“怆然而涕下”逼真的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师:译文: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3、升华朗读师:(苍天无语,只能静静的听他
34、倾诉,北风呼啸,替他把满腔悲愤宣泄,情何以堪,让我们把把诗人的情感宣泄出来吧,)生齐读古诗。再次指导朗读: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4、同学们你认为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师:这首诗看起来比交消极,但其实则不然,他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5、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
35、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 诗人独自站在幽州台上,他仰望长天,俯视大地,潸然泪下6、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所见:时空的无限;所感:怀才不遇,生不逢时。(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7、写作特色:气势磅礴,胸怀宏伟 气势磅礴:景物宏大开阔壮美; 胸怀宏伟:胸怀宇宙四、总结全文、默写古诗1、小结学习古诗方法;(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3)熟读吟诵2、师:同学们,诗人是不幸的,报国无门,独上高台,知音难觅,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诗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他留下了这样一首足以万古不朽的诗作,我们也是幸运的,在一千多年以后能欣赏到这样一首名垂千古的诗篇,让我们拿起自己的笔,把诗人的情怀也流淌在我们的纸上吧。(生默写古诗)五、拓展1、课外读读陈子昂的诗作2、试着改写这首诗,注意人物的心里描写湘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案例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