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教学设计的书写形式,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还可以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纯文本形式的教学设计内容较具体,信息量大,但不会直观反映教学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格形式的教学设计比较简洁,能体现教学环节中教、学诸因素的关系。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1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教具准备:要求每个学生用教科书图样做一个圆锥的模型,并让学生收集一些圆锥形的实物,教师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
2、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二、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柱的有关知识。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与圆柱有什么不一样?三、新课1、圆锥的认识。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等等。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谋题:圆锥教师:大家门才认识了圆锥形的物体,我们把这些物体画在投影片上。出示有圆锥形物体的投影片。教师:现在我们沿着这些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画线,就可以得到这样的
3、图形。随后教师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线。然后指出: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图形。教师指出: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然后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同时还要指出:我们所学的圆锥是直圆锥的简称。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锥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锥有一个曲面。由此指出: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让学生看着圆锥形物体,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出高。教师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问:这条线是圆锥的高吗?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指出: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教师:圆锥的高到底有多少条呢?引导学生根据高的定义,弄清楚由于圆锥只有一个
4、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顶点,注意提醒学生圆锥的高是不能摸到的。2、小结。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测量圆锥的高。教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块平板来测量。教师边演示边叙述测量过程:(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乎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2)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5、。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教师:圆锥的侧面是哪一部分?教师展示圆锥模型,指名学生说出侧面部分。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后,教师设问: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留给学生短暂的思考讨论时间后,教师指出: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把圆锥模型的侧面展开,使学生看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展开后还可以再把它合拢,恢复原状,使学生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四、课堂练习1、做“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
6、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2、做练习九的第1题。让学生自由地想,只要是接近于圆锥的都可以视为是圆锥。3、做练习九的第2题。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2教学内容: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3、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教具准备:每人一个圆锥,
7、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二、新课1、圆锥的认识 (直观感受观察讨论汇报)(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2、小结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
8、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三、课堂练习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2、练习四的第1题
9、。(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补充习题1出示一组图形,辨认指出哪些是圆锥。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四、总结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教学反思:观察、感知中认识并掌握圆锥的特点,经历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圆锥高的认识。在旋转,对比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
10、称。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过程方法:创设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回顾强化课件演示: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教师问:同学们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生:是圆柱体。它的特征是: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二、创设情境
11、,激情导入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课件:用转笔刀削铅笔,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问:这还是圆柱体吗?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呢?生:不是。是圆锥体。师揭示课题: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所学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板书课题三、探究体验。1、列举,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你也可以把课下收集的圆锥形物体拿出来给大家看。生1:冰激凌外壳的形状是圆锥体的。生2:有的帽子的形状是圆锥体的。生3:漏斗的形状是圆锥体的。生4:盖房子
12、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同学们很善于观察,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生可能提出:1、我想知道圆锥的特征。2、我想知道圆锥有几条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3、我想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4、我想知道圆锥的体积应怎样计算?5、我想知道圆锥的表面积该怎样计算?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师:把你观察到的,感觉到的告诉给你小组的同学,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师:哪组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13、生汇报:(预设展示过程)A、圆锥的特征。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我们还发现圆锥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圆锥在桌子上滚动时,既不朝前走,也不朝后走,它总是绕着一点画圆。B、圆锥的高我们发现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我们认为圆锥只有一条高。圆锥的高是圆锥的底面到顶点的线段的长。我们认为他们说的不准确,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它应该有无数条高。因为从圆锥的顶点引一条与底面
14、平行的线,这样就可以作出无数条高。师:同学们对于圆锥的高有几种不同的看法,谁的说法是正确呢?请同学们小组进行讨论。生:小组进行讨论。师:哪些同学同意某某的说法。老师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请同学们仔细看屏幕。(课件演示圆锥的高)师:这条黑色的虚线就是圆锥的高。谁愿意说说圆锥的高指的是什么?生试说圆锥的高: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只有一条高。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一个底面圆心。师: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看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谁来读。(指名读、齐读高的定义)师:哪一组还有发现。C、圆锥的侧面展开。我们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是扇形。(举起给同学们看,一名同学把展开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教师
15、用课件演示侧面展开的过程。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起圆锥体模型,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小组互相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师:谁愿意到前面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两名学生到前面来说3、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老师这有三幅圆锥体实物图,请同学们看。(课件展示)圆锥的几何图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看(课件展示)画图时看不见的部分应怎样画?(课件演示)这就是圆锥的几何图生:用虚线画。师:同学们看黑板这是圆锥的几何图。(教师边说边揭开贴纸)谁能到前面对照圆锥的几何图说说你都学会了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学生到前面说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圆锥是什么样
16、子的?4、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我们知道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那怎样来测量圆锥的高呢?先想一想,然后利用课下大家准备的材料,小组同学共同探究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学生汇报: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测量的,先把圆锥底面放平,用直尺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用三角板竖直地量出圆锥的高生2:我们小组的方法和他们的差不多,只是用小尺竖立在桌面上,然后用三角板通过顶点与直尺垂直。生3:我认为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测量准确。因为三角板这样放在圆锥的顶点上可以与直尺保持垂直,准确地测量出高生4:我们是这样测量的,把圆锥的底面朝下倒立在桌面上,把小
17、尺放在圆锥的底面上,然后用三角板垂直地测量出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生5: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太好,因为这种方法不能使用于所有的圆锥,比如,一个大的小麦堆,能把它倒过来测量它的高吗?生6:我们认为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注意小尺测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四、看书质疑。五、课堂练习1、在下面的图形中找出哪些是圆锥。课本练习十二1题2、判断。(打手势)(1)圆锥的侧面是曲面。( )(2)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圆锥侧面展开也是长方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高。( )(4)圆锥的底面是圆形。( )3、练习十二2题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18、?七、作业。到室外找一些沙子或土堆成一个圆锥形,想办法测量出它的高,可以两个人进行合作。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应用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探作中完成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在合作探究中探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内在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利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者特征分析:接受教育者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
19、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六年级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感性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真正做到“动手操作、体验成功”(2)以实验要求为主线,既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努力探索圆锥体的计算方法。(3)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通过演示、小组交流、动手操作、感念辨析等方式,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每位同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6
20、水槽红颜色水。直尺6把。(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课前铺垫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指两名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二、提出质疑,引入新课圆锥有什么特征? 它的体积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动手操作 ,获得新知1. 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21、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1) 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板书:等底 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指名发言)用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
22、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3) 学生分组做实验。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砂子,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
23、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教师:同学们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只倒一次,看看能不能想办法推出计算公式?让学生动脑动手?得出用尺子量圆锥里的水倒进圆柱里,水高是原来水高的1/3.小结: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5)应用巩固1.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例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完成后,
24、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教师板书:1/3 1912=76(立方厘米)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2. 练习题。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3.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计算出这堆小麦的体积吗?(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1.5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4.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
25、,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四、综合练习,发展思维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2.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立方米 3a立方米 9立方米(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6立方米 3立方米 2立方米3.学生操作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小组讨论)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
26、: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的圆锥体。五、课后小结,归纳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哪个同学、哪个小组学习?六、作业布置,巩固新知1、本节课后第3、4、5题。2、回去观察你生活身边有哪圆锥物体?测量计算它们的体积。下节课交流汇报。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范文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判断、推理来获取新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知识是“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养成善于猜测
27、的习惯,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的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学具: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容器;沙子、水、杯子;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五一节放假期间,老师带着自己的小外甥去商场购物,正巧商场在搞冰淇淋促销活动。促销的冰淇淋有三种(课件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冰淇淋),每种都是2元钱,小外甥吵着闹着要买一只,请同学们帮老师参考一下买哪一种合算?生:我选择底面的;生:我选择高是的;生:我选择介于二者之间的。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选择的哪种最合算,那
28、么谁的意见正确呢?生:只要求出冰淇淋的体积就可以了。师:冰淇淋是个什么形状?(圆锥体)生:你会求吗?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并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二、设疑激趣,探求新知师:那么你能想办法求出圆锥的体积吗?(学生猜想求圆锥体积的方法。)生:我们可以利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把它放进一个有水的容器里,求出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师:如果这样,你觉得行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最后的评价;生:老师,我们前面学过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我想圆锥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师:大家猜一猜圆锥体可能会转化成哪一种图形,你的根据是什么?小组中大家商量。生:我
29、们组认为可以将圆锥转化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比如:先用橡皮泥捏一个圆锥体,再把这块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师:此种方法是否可行?学生进行评价。师:哪个小组还有更好的办法?生:我们组认为:圆锥体转化成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圆锥的底面和高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如果将圆锥转化成圆柱,就更容易进行研究。)师:既然大家都认为圆锥与圆柱的联系最为密切,请各组先拿出学具袋的圆锥与圆柱,观察比较他们的底与高的大小关系。1、各小组进行观察讨论。2、各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做适当的板书。通过学生的交流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圆柱与圆锥等底不等高;二是圆柱与圆锥等高不等底;三是圆柱与圆锥不等底不等高;四是圆柱与圆锥等
30、底等高。3、师启发谈话:现在我们面前摆了这么多的圆柱和圆锥,我们是否有必要把每一种情况都进行研究?能否找到一种既简便又容易操作且能代表所有圆柱和圆锥关系的一组呢?(小组讨论)4、小组交流,在此环节着重让学生说出选择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进行探究的理由。师:我们大家一致认为应该选择等底等高的一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的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表示圆锥体的体积行不行?为什么?师: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猜测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的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生:大约是圆柱的一半。生:师: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师:下面请同学们三人一组利用你桌子的学具,找出两组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共同探讨它们之间的体积关系验
31、证我们的猜想,不过在实验前先阅读实验要求,(课件演示)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更好的合作。开始吧!要求:实验材料,任选沙、米、水中的一种。实验方法可选择用圆锥向圆柱里倒,到满为止;或用圆柱向圆锥里倒,到空为止。(生进行实验操作、小组交流)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通过做实验,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生:我们利用空圆柱装满水到入空圆锥,三次倒完。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生:我们利用空圆锥装满米到入空圆柱,三次倒满。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的1/3。)师: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生略师:请看大屏幕,看数学小博士是怎样做的?(课件演示)齐读结论:师:
32、你能根据刚才我们的实验和课件演示的情况,也给圆锥的体积写一个公式?(小组讨论,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得到以下公式:圆柱体积3=圆锥体积,则V圆锥=sh3即V圆锥=1/3sh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得到了圆锥的体积公式,(请看课件)你能求出三种冰淇淋的体积?(噢!三种冰淇淋的体积原来一样大)联系生活,拓展运用:本练习共有三个层次:1、基本练习(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一个圆柱木料,把它加工成的圆锥,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2)计算下面圆锥的体积。(单位:厘米)s=25.1
33、2 h=2.5r=4, h=62、变形练习出示学校沙堆:我班数学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测量了那堆沙子,得到了以下信息:底面半径:2米,底面直径4米,底面周长12.56米,底面积:12.56平方米,高1.2米,(1)、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这堆沙子的体积吗?(2)、找一找这些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V锥=1/3Sh(3)、准备把这堆沙填在一个长3米,宽1、5米的沙坑里,请同学们算一算能填多深?3、拓展练习一个近似圆锥形的煤堆,测得它的底面周长是31.4米,高是2.4米。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堆煤大约重多少吨?整理归纳,回顾体验(通过小结展示学生个性,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体验,使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