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5篇.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最新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题1、2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学情分析我班共56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7人。我班的很多孩子在未学习这一部分前,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
2、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也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学内容通过数白羊图,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通过例1数实物(糖,小棒,方块)等操作实践活动使学生整体感知100,且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通过例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3.情感
3、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探索观察能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熟练掌握100以内各数的组成。教学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表现好的同学会得到一颗星星。(展示100颗星星)聪明的孩子,请你试着估计一下,大约有几颗?并说明理由。揭示有100颗星星。(让孩子们说出估算的方法)想一想:如果把这100颗星星送给全班同学作礼物,每人一颗够不够?为什么?2.在具体情境中复习20以内数的数法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草原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
4、一起去大草原看一看。书本第33页百羊图,蓝天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多美呀!小精灵聪聪和小伙伴在草原上玩耍,这时来了两群羊(20只),小精灵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同学们,你们知道来了多少只羊吗?(学生数完后点名回答)3.整体感知100有多少过了一会,草原上又来了许多群小羊。小精灵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估计一下,草原上大约有多少只羊呢?在学生观察、估出小羊的只数后,请学生回答估的结果。4.总结、揭示课题。刚才有很多同学猜大概是100只,老师也认为大概有一百只,但是不是真的有一百只呢?你们会数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数和数的组成。(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交流数数方法
5、(1)师: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几种东西(学具,数量都在100以上),也请小朋友数一数,每人选你喜欢的一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00。(2)学生操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100根小棒、100颗小石头、100颗花生、100个练习本、100块糖)。表扬在数数过程中合作得好又数得准的小组,然后请几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本组的数法。(可能出现情况: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师:怎样数出100的?(一个一个地数,10个放一堆;两个两个地数,20个放一堆;五根五根地数,10根扎一捆)你数出的100里有几个十?(或几个二十?几个五十?)(3
6、)师:很多同学选择了10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数数,觉得这样又好数,又非常清楚。请观察一下,十根扎一捆,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黑板贴出十根十根扎好的100根小棒)你怎么看出来的?(10个一是十,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板书:10个十是100)(4)小结:10个十是100。2.做一做(1)完成教材35做一做第1小题学生边摆学具边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指导学生每数满十就扎一捆或放一堆,渗透组成知识。(2)从七十二数到一百。(同桌一个接一个地数)(3)完成做一做第2小题数一数小猪吹了多少个泡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数泡泡。反馈:一个一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
7、3.两位数的组成讲授35页例2:(1)师:手拿7捆小棒,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生:有七十根。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一捆小棒是1个十,7捆小棒就是七个十,7个十就是七十。说一说:七十是()个十组成的。(2)师:那现在我需要46根捆小棒,应该怎么摆呢?请同学们帮我用你们的学具摆一下。生:拿4捆再加6根。师:为什么这样拿啊?生:应为4捆小棒是4个十,6根小棒是6个一,合起来就是四十六。说一说:四十六是()个十和()个一组成的。(3)完成35页例2的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再填一填。全班订正:三十五是()个十和()个一组成的3.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任意说出两位数,另一个人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8、的?然后互换。三、巩固与发展1.数一数,看谁数得又对又快。(1)我们班有()人,男生()人,女生()人。(2)我们班有()张桌子,()椅子2.抢“100”的游戏用对口令的方式,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说下一个数,看谁说到100谁就算胜了。组织学生做这个抢100的游戏,一方面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四、小结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学生较凌乱叙述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五、布置课外任务师: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多极了,咱们在课堂上可没法说完,课后请你们找一找,或者数一数,哪儿有100以内的数。课后数数主题
9、图中小羊的只数,每数十只圈一下,看看到底有多少只羊,检验自己刚开始时估的对不对。六、板书设计数数数的组成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10个一是十,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七十是()个十组成的四十六是()个十和()个一组成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在数实物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数数方法,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2.结合;先估计再数;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估计的习惯和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体验不同的数数方法。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教学过程:一、故事形式引入新课。1、小朋友们,老师想给好朋友写封信,于是
10、我就去买了一个信封,写好了信放在里边,贴好就去邮局邮信了,你们猜我的信邮出去了吗?(学生说结果并说明理由)如果学生说不出是因为没贴邮票,教师加以引导。2、教师继续刚才的故事:咱们书中有各种各样的邮票,小朋友帮老师选一张好吗?二、教学新课。(一)数邮票。1.教师出示邮票图片,学生帮老师选一张自己认为漂亮的邮票。2.这么多漂亮的邮票,有多少张呢?咱们来猜一猜。(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猜猜有多少张)1.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到底有多少张呢?(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数一数)2.小组交流数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些邮票的摆放是很有规律的,可以一排一排的数,即:10张、20张、30张、100张。(二)、比赛的形
11、式数珠子。师:小朋友们,咱们来比赛,看谁的眼睛和脑子最快。好不好?1.教师出示3组珠子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2.评出数的快并且对的,评出前三名。3.全班交流,让前三名同学先说出自己数的方法,再全班交流自己的数法。(三)、数花生。1.教师提出题目要求。2.小组之内完成,并交流自己数的方法。三、练一练。1.出示图片,学生数。教师观察学生数数的方法,可以适当给予指导。2.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再实际数一数。集体订正。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3、进一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
12、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教学重点: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1、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2、进一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教具准备: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回答: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说出十位是5的数。开火车答:说出27后面的5个数。说出各位是0的数。2、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指名回答:161981815151112102096二、新授: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图,比较左右两边图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呢?(1)根据鸡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
13、,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2)根据数的顺序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3)根据数的组成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2、用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39和45比较,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比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比较小,指名回答,说说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教师板书: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同理,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或用老
14、师归纳出来的方法学习比较图。3、教师可多写几个数,让学生直接比较(不用计数器)。4、教师写出三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可先找出和最小的数,再决定中间数。5、教师再次总结比较数的一般方法。三、板书设计:比较大小一般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4一、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1、海底世界数数2、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1)1-10各数的认识(2)0的认识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1)10以内数的加法(2)10以内数的减法(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探索规律4、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1)11-20各数
15、的认识(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5、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二)空间与图形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2、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三)统计与概率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1)按指定标准和自选标准分类(2)比较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2、我又换牙了统计(1)简单的数据整理(2)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初步认识(四)实践与综合应用1、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2、教学广场找规律3、数学广场简单组合问题4、实践活动大蒜
16、有几瓣5、雪山乐园总复习二、教学目标:1、数与代数(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2、空间与图形(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2)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统计与概率(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17、(2)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4、实践与综合应用(1)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2)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难点:统计四、具体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2、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4、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启发学生从兴趣习
18、惯、合作交流、知识技能、问题意识、发挥潜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反馈中,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的能力。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教学重点: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学具准备:1、积木各小组一套;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教学过程:一、创设
19、情景,导入新课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
20、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2、认识特点(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
21、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汇报: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3)比一比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4)折纸验证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_的想法?(折纸)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
22、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5)摆一摆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用牙签来摆一摆吗?学生活动,教师适当指导。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
23、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小结回顾小朋友们都能说能找能摆,真厉害!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一共认识了几种图形?是哪几种?四、深化练习1、课件出示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2)有哪几种图形?请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有哪3个,你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吗?课件闪烁。长方形呢?三角形有几个?一起数一数。圆形呢?2、拼图(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一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一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2)小组合作活动。(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设计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