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散文随笔700字左右.docx

上传人:马****2 文档编号:18276753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阳节的散文随笔700字左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阳节的散文随笔700字左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阳节的散文随笔700字左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阳节的散文随笔700字左右.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Word重阳节的散文随笔700字左右 重阳糕,饮菊花酒,遍赏丰收之景;插茱萸,登山顶,祈求安康之乐。九九重阳节到了,愿你身体健康,福运长期!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重阳节的散文随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的散文随笔1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熬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加了无限乐趣。 “每逢佳节倍思亲”枫叶正红时,又是重阳节到了。我踏上了家乡的路。往日泥泞的小路。如今还非常亲切,路旁的景物照旧。只是觉得更添了一份愁绪。由于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是的,重阳节,难免让人回想起过往的人,过往的事,过往的一切。更难免让人触景伤

2、人,不经意间,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友爱的外公。往日外公的欢声笑语,又在我脑海中出现,让我对他的思念在秋风中更加剧烈。 几年前的一个重阳节。那时外公还在我们身边。他是一个很活泼很可爱的“老小孩”,由于他有一颗常青的心,又有宽广的胸怀。他的笑。是那么爽朗、清亮又慈爱,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边的人。 可生老病死这不行逆转的自然规律,终究让外公从今成为过去,只给我们留下似枫叶般的回忆,缓缓的落下,沉甸甸地压在心头。那爽朗的笑容从今定格了。那一刻,我好像长大了,明白了人世的悲欢离合,明白何谓亲情,明白在世的我们应当好好珍惜这一切。 如今重阳节,我站在往日的小路上,习习秋风,夹杂着思念,吹乱了我的思绪,古

3、往今来,人们都喜爱悲秋。又值重阳,我最终明白这“悲”从何而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时此刻,我反复咀嚼着这句诗的韵味,尝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我于这迷离的秋色中,试图查找昨日一幕幕宝贵的画面,不知不觉,太阳已滑到了山间,像一只泛黄的大石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心里默念着,踏向了归途 重阳节的散文随笔2 九九重阳节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消失,家家有人丧命,这些百姓受尽了折难。它也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他辞别了妻儿,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他四处访师寻道,最终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

4、了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最终找到了那个奇妙法力的仙长,从今恒景刻苦练出了非凡的武艺。一天仙长把恒景叫来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恶,你本事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了四周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双九还是生命长期、健康长寿的意思,重阳节便被做为老人节。 “灿灿,灿灿”哦,我姥姥来了,我

5、连忙把姥姥请进屋里。抓紧把妈妈叫来。趁着妈妈与姥姥交谈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连忙拿来盆子,倒了一些热水,一摸水,呀,烧死了!我又倒了一些凉水,哎,又凉了。此刻,想起了“永不气妥”这个词,立刻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热水,这会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脚布。摇摇摆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说:“姥姥,立刻就要过重阳节了,我今日特意为您洗一次脚。”姥姥说:“呀,灿灿真的是长大了,懂事了,姥姥为你感到傲慢啊!”我把姥姥的脚放入水中,泡了一会儿。又用肥皂把脚四周搓了一遍,在用清水冲洗。连续重复几次,就差不多ok了!但是,当我摸到姥姥脚跟时,有什么扎了我一下。我一看,原来是一层厚厚的茧子。我想起姥姥操劳日久,每天洗衣

6、,做饭。便更加认真的去洗脚了!洗完后,望着姥姥洁净的脚,喜出望外。姥姥和妈妈都欣慰的笑了! 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这一星期天中,我们老师让为自己的长辈洗一次脚或洗一次头等。我突然心血来潮,预备,在星期天给来我家串门的姥姥洗一次脚。 重阳节的散文随笔3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下面我就来介绍一种“登高”习俗。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许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

7、、登高塔。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消失,家家有人丧命,这些百姓受尽了折难。它也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他辞别了妻儿,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他四处访师寻道,最终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最终找到了那个奇妙法力的仙长,从今恒景刻苦练出了非凡的武艺。 一天仙长把恒景叫来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恶,你本事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了四周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

8、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双九还是生命长期、健康长寿的意思,重阳节便被做为老人节。 “老人节”当然要给老人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咯!比如看看老人,陪陪老人,与老人一起玩一玩儿;为老人洗脚,使老人感到欢乐;对老人讲讲故事,让他们心中感到欢乐,不再孤独 “老人节”就是为了老人,在以后,我们要多陪陪老人,多看看老人,关心老人做一些事情,使老人们不再孤独,不再孤独吧!这就我想要的重阳节! 重阳节的散文随笔4 重阳节很快就要来临,我们学校生应当尽自己一份力气去关怀自己身边的老人。这不,前段时间 那还是在

9、放国庆七天长假的时候,我正在写作业,妈妈正在看电视,突然,我听见隔壁的胡奶奶发出了“啊啊”的呻吟,我赶忙放下手中的笔,向胡奶奶家跑去。我急迫却又很有礼貌地敲着门:“胡奶奶,我是莎莎,您怎么啦?快开门呀!”过了好一会儿,胡奶奶才出来开门,只见胡奶奶平常那张红光满面的脸现在苍白得像一张纸,她双手捂着肚子,脸上却还是装出一副慈爱的笑脸,困难地说:“是莎莎啊,快请进!”我着急地问胡奶奶:“您怎么了,郑叔叔和王阿姨呢?哦,他们啊,吃喜酒去啦,我这把老骨头。走不动了,就待在家里了。”“哦,是这样呀,您似乎生病了?”“哦,没有没有。”胡奶奶一边摇摇手,一边还是忍不住地捂着肚子。“您别装了,我都观察了。”我有

10、点不兴奋了,胡奶奶明明生病了嘛,她为什么要撒谎呀!听到我已经识破她的借口,便又笑着说:“没什么大毛病,就是老毛病胃疼又犯了,不碍事的。”我听了心里才算舒了一口气,还好,不算什么大毛病。于是,我赶忙扶胡奶奶到沙发上躺下休息。又回到家中倒了一杯水和找出一片缓解胃疼的药,便当心翼翼地拿给胡奶奶,热忱地对她说:“胡奶奶,这是缓解胃疼的药片,你吃下它,胃疼就会好一点的。”没等胡奶奶说话,我又跑回家找出一只热水袋,烧了一锅热水灌了进去,一摸,嘿,还真温和!我赶忙跑到胡奶奶家,帮她把热水袋塞进衣服里。胡奶奶感谢地看着我,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不停地说:“在学校里读书囡就是好啊!”我被她夸得有点

11、不好意思,低着头说:“没有啦,敬重老人关怀老人是我们少先队员应当做的,您不用这么感谢我。”说完,我又陪胡奶奶一起看电视,下棋,还给她讲笑话呢!直到郑叔叔他们回来,我才回家。 回到家,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是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我想:我以后不仅要关怀自己家的老人,更要多关怀自己身边的老人。我诚心地祝福全天下的老爷爷老奶奶在晚年幸福安康! 重阳节的散文随笔5 时至今日,很多传统已经被商业化,失去了文化底蕴。往年的重阳,都没有放假,这个传统节日已经慢慢被人忘却。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这个节日去登高应节,去缅怀故人。所以,慢慢地,重阳节演化成了老人节。我们七八十年月。 农历九月初九

12、,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由于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在古代民间,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许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

13、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也许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这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许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旧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至于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

14、杂记中就有记载。诗人王维更留下千古传颂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利”,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时至今日,很多传统已经被商业化,失去了文化底蕴。往年的重阳,都没有放假,这个传统节日已经慢慢被人忘却。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这个节日去登高应节,去缅怀故人。所以,慢慢地,重阳节演化成了老人节。我们七八十年月这一辈,除了生活的无奈,还剩下些什么?今年的重阳,同样由于工作的劳碌而不能陪伴父母。明年的重阳,又将会怎么样呢?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