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归纳五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归纳五篇.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归纳五篇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务必对教材反复钻研、反复推敲,才能弄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各部分教材在整体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分清主次,以便于准确地突出重点、合理分类、掌握规律和加强实践。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故宫博物院教学目标:1.认识“鳌、銮、蟠、磬、鎏、”等13个生字,读准“紫禁城、额枋、迥然不同、藻井”等6个词语。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3.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
2、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民族创造精神。教学重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2.难点: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创造精神。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文字资料。2.教师准备故宫的记忆音频、微课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图片资料、生字卡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
3、课,激发兴趣。(课件播放故宫的记忆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吗?(生自由回答)去过的人,都赞叹它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生齐读课题:故宫博物院,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根据不同的任务,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
4、读生字。(1)重点指导:紫禁城(jn)鳌头(o)金銮殿(lun)额枋(fng)蟠龙(pn)攒(cun)磬(qng)鎏(li)迥然不同(jing)中轴线(zhu)藻井(zo)(2)指名读,正音。(3)开火车,练读。(4)做游戏巩固字词。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师引导: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你应该重点阅读哪几个材料呢?学生交流: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师:阅读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5、,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1)学生边读边画出行踪词和方位词: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2)学生交流,师点拨:(课件出示:故宫博物院的图片加文字介绍。)(3)小组合作:画出故宫参观的路线图,并讨论、交流。推荐优秀小组用投影仪,展示解说,其他小组可以相继补充。师点拨,学生总结:_、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2.快速阅读材料一,思考: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进
6、行说明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师引导学生交流:(1)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2)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由外到内)。(3)说明方法:列数字: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打比方: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作比较: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3.仔细阅读材料一5-8自然段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思考:(1)第6段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
7、有两个“立足点”,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师引导学生找:两个“立足点”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下面以方台为立足点,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两旁写。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向周围写。(2)文章强调中轴线的用意是什么?师引导学生交流:说明建筑意图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3)第六段的说明重点是什么?师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说明太和殿的用途。(4)三大殿为什么太和殿介绍得最详细?为什么多次写龙?师引导学生交流:三大殿是故宫的中心,而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太和殿。另外,太和殿也是最显故宫气派的地方,所以介绍得最详细。主要写龙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建筑
8、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四、开展活动,升华主题。1.播放微课故宫博物院拓宽学生的视野面。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说明文的枯燥性。观看后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2.选择一两个景点,作讲解。温馨提示:要选好立足点,用准方位词,按照空间顺序有序的讲解说明。3.师总结: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我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同学们,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吧!五、巩固延伸,作业
9、设计。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完善本节课画的故宫参观路线图。2.小练笔:我的书房要求:(1)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按照空间顺序,由外到内,来介绍书房的总体特点。(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的介绍我的书房。(3)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2故宫博物院教学目标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的重要作用。3.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他们民族创造精神。教学重点1.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说明顺序中
10、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学习根据不同的任务,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学设计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教材中的故宫图片:1.平面图2.平面示意图)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故宫,美国的奥巴马总统访华时就游览过故宫。故宫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料。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
11、的阅读方法。出示: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1.画图提示: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宫博物院路线图。(板书: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2.景点讲解:(板书:景点介绍)(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外观、内景、位置、用途等。)(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有自己的创意。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一)检查指导任务1、参观路线图指名说一说参观
12、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的?)师生评价,教师指导:(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路线图了。(2)阅读材料三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板书:由南向北)出示:_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2.检查指导任务(二)介绍一两处景物1.检查提问: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
13、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出示: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 威严。D.重建(讲解时,适时板书:太和殿台基外观内装位置和功用重建)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代表性。4.请大家阅读材料二,这也是一段与太和殿有关的材料,阅读后,提
14、取相关信息补充到解说材料中去。5.你知道该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和殿呢?(学生自由说,可以从台基外观、内部位置和功用的顺序,也可以是其他顺序。)五、合作探究,课堂小结。(一)分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汇报,评价,指导。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证明。A.规模宏大壮丽: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十宽的护城河。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
15、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B.建筑精美: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风流云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桂,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一,有行龙、开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化美。C.布局统一: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四座城门;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三大殿建筑都处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紫禁城前后两大建筑
16、群“基本一样”。(二)课堂总结1.北京故宫博物院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本文详略得当地选择了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用简短的篇幅,鲜明地介绍出了规模宏大、结构精美、布局统一的故宫博物馆。学习本文,我们要明确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另外还要学习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学以致用,把握方位词语。2.我们根据不同的任务有重点地阅读材料。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3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2.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3.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4.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教学重点:词句段运用(相同
17、句式“说”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难点: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2.学习并运用说话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教学设计一、交流平台1.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出示:【课件2、3】文段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
18、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文段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
19、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2.学生交流。3.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1)这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板书:场面描写)(2)文段1和文段2既有详细叙述又有概括叙述描写,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点面结合。点,指的是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描绘(面)。(板书:点面结合)4.练习,认识“点”与“面”。(1)请同学们把两个文段中“面”的描写部分用“”画出来,“点”的描写部分用“”画出来。(2)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5.小练笔拔河比赛片段。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点面结合来写一写拔河比
20、赛的片段,注意细节的刻画。二、词句段运用(一)相同句式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出示:【课件4】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2.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3.教师小结,指导: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相同的句式。(板书:相同句式)第一个句子中的两个“只听见”说明了会场的肃静,除了“炮声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再也没有其他声音。第二个句子中的两个“是那么”突出了那里空气的清鲜、天空的明朗,别处的都比不上。4.练习用相同的句式写句子。(二)“说”的多种表达方式1.读句
21、子,注意“说”的表达方式。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句子里“说”的表达方式是什么?3.教师总结:如果对话都用“说”来表示,那就显得单调、枯燥。这几个句子中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还有的时候,先把语言写出来,然后再交代说话者。还可以直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也能表示。(板书:“说”的表达方式)写几个人物说话的句子,分别用上四种不同
22、的对话表达方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2.读懂并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教学设计一、书写提示1.谈话导入:我们要举行一次书法作品展览,把你优秀的书法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大家愿意参加吗?(板书:创作书法作品)2.优秀作品欣赏。出示【课件5】优秀书法作品图片3.学生评价,说一说从作品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竖幅的作品从右往左写,署名在左下角;横幅的作品从上往下,署名在右下)4.教师温馨提示:(1)行款整齐,布局合理。(2)书写正确,字体规范。(3)自我检视,不断提高。5.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唐诗。可以先在草纸上练习几遍,然后在书法纸上书写。6.班内作
23、品展示。二、日积月累1.出示名言警句,学生尝试读一读。出示:【课件6-1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3.教师讲解:(板书:积累爱国名言)(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
24、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突出表现了一种爱国情感。(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这句话出自宋史李纲列传上,意思是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宣和七年冬,金兵两路攻宋,昏聩无能的宋徽宗只好仓促让位钦宗,慌忙出逃镇江。李纲竭力反对南逃主张坚决抵抗。李纲奏言钦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听取了他的建议,把李纲提拔为兵部侍郎。(4)“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4.再来读一读这些名句,相互交流,看谁读得。5.自己练
25、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4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自由读,比较发现1.让学生自由描写第四次幻想的内容,思考这次幻想与前三次有什么不同?学生对找“异”兴致很高,反复地读课文,比较后初步发现:前三次幻想的是东西,第四次幻想到奶奶,出现了人物;这次幻想出现了小女孩叫起来的语言。2.再次让学生读课文,并作提示:引发幻想的火柴有什么变化?学生思维活跃,又发现了两点:小女孩在擦了一根以后又擦了“一整把”火柴;这次幻想没有写小女孩幻想的破灭。二、体味读,比较提问1.让学生读课文,深入体会:小女孩为什么幻想奶奶,这一次和前三次幻想的顺序能交换吗?小女孩在擦燃一根火柴之后,为什么又擦燃了“一
26、整把”火柴?用“一把”行吗?这次小女孩为什么要叫起来?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幻想的破灭?真的没有写吗?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得到了理解,对前三个问题意见趋向一致,认为小女孩幻想奶奶,因为无人疼爱,说明她内心孤独、痛苦。小女孩在多次幻想破灭后想起死去的奶奶,说明这个社会不但没有温暖,没有食物,没有欢乐,就连亲人的疼爱也不存在,她的悲惨命运是一层层加深的。小女孩之所以擦燃一整把火柴,是渴望留住这世上唯一疼她的奶奶,反映了多次失望后孤注一掷的心情,是一种绝望的表现,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比较教案设计。对小女孩的语言,同学们认识到这是小女孩在极端恐惧和极度激动情况下说的,是发自内心的呼唤,带着乞求和
27、绝望。但同学们对第个问题争论不休。2.指导朗读,体会感情。让学生把“奶奶”读成叫起来的声音,读得急促带着乞求。三、感情范读,比较争议对于第个问题,范读这次幻想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展开争议。有的认为,课文没有写小女孩幻想的破灭,而是让小女孩在幻想中飞走了,也就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了,因为作者实在不忍心让这个与自己有着同样遭遇的小女孩失望了,表现了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有的认为,课文写了小女孩幻想的破灭,她飞走了,就暗示她悲惨地死去了,还有比死更能说明悲惨吗?因为她是在冷、饿、苦、痛中离开这个悲凉的世界的。当然,这两种看法无需匡正,它是通过比较后对课文的理解。四、扣结尾,升华中心小女孩已经悲惨地离开
28、了人世,是这黑暗的社会夺去了她幼小的生命,问学生:课文到这里可以结束吗?同学们都说可以,又问:那么作者为什么又写上两节呢?你能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这两段描写的作用吗?学生深入字里行间,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自我体会,把文章的中心升华到了新的高度。有的说,作者反复强调大年夜,是把富人们的花天酒地与小女孩的惨死作对比,说明那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有的说,新的一年来临了,小女孩本应和我们一样享受新年的快乐,可她却在新年到来之时惨死在街头。有的说,她活着的时候没有人可怜,没有人同情,她死了也没有人理解,那个社会是多么冷漠无情。学生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欣喜,且这些“独到见解”,给阅读教学注入了生机。
29、从以上的教学中我感受到,由于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教学,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激起他们探索和发现,使课堂气氛活跃,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这堂课的教学中,感受最深的是对最后一次幻想有没有写破灭的讨论。以前总要费时讲句义,学生被动接受,囫囵吞枣。这一次,我鼓励学生敢于否定别人的意见,摆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造成争辩的气氛,唤起学生探索新的认识的欲望。这一教学是沿着“结论思维过程情感熏陶”进行的,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5开国大典学习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自然段。课前准备: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
30、中国历史状况。【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出示课题,读题。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要求:a.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C.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
31、接句。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三、交流。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部分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书写生字及词语。练习读熟全文。【第二课时】一、精读第二部分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一
32、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画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
33、,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自豪,扬眉吐气。)找出描写人民群众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练习背诵第7自然段。二、篡阅读第三段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全场30万人,为
34、_而_;为_而_ ;为_而_.三、阅读第四部分默读,画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朗读第14自然段,读出欢庆的气氛。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四、总结全文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四个怎样的场面。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一欢呼声”?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讨论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五、作业。摘录最使你激动的句子,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复习教案归纳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