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pptx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8265593 上传时间:2022-05-30 格式:PPTX 页数:57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第二章城市建设.pptx(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二章 城市(chngsh)建设 第一节 概 说城市奴隶主、封建主统治的据点,集中表现了古代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成就。城市的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按阶段划分:1.城市初生期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氏族间暴力斗争促使以集体防御为目的的筑城活动兴盛(xngshng)起来。第一页,共57页。 我国境内已发现原始社会城址30余座。技术上:采用夯土筑成。 城址中存有大面积的夯土台,推测为统治者的居住地和活动场所。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湖北盘龙(pn ln)商城、安阳废墟中还具有成片的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 城市带有氏族聚落的色彩。2.

2、里坊制确立期春秋至汉。 铁器时代的到来、封建制的建立、地方势力的崛起城市发展高潮。 新的城市管理和布置模式产生:第二页,共57页。 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 工业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的宫殿、衙 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chngqing)保护起来。“里”和 “市”环以高墙,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汉代,列侯封邑达到万户允许单独向大街开门 封建专制主义在城市形态上突出表现。 城市布局较自由: 大城包小城曲阜鲁故都、苏州阖闾故城。 二城东西并列燕下都故城第三页,共57页。战国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

3、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 一夫。”方形,每面长9里,各开3座城门,城内有9条纵 街,9条横街,纵街宽度(kund)能容9辆车并行,王宫居中,宫 左右分布宗庙、社稷,宫前为外朝,宫后设市场,市和 朝的面积各为“一夫”,即100亩。第四页,共57页。第五页,共57页。3.里坊制极盛期三国至唐。曹魏都城邺开创里坊制城市格局: 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组成“里”(北魏后称“坊”)特点:功能要素区划明确,城内交通方便,城市面貌更为壮观。 代表城市唐长安。“里”与“市”管制有所放松,夜市(ysh)屡禁不止。江南的扬州、苏州夜市(ysh)更是热闹。城市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向里坊

4、制发起了猛烈的冲击。第六页,共57页。第七页,共57页。第八页,共57页。第九页,共57页。4.开放式街市期宋以后(yhu)。北宋都城汴梁取消夜禁和里坊制,形成开放式城市布局。城市建设经验:1.选址很重视,派遣亲信大臣,勘察地形与水文情 况。 水源上,保证饮用水;供应苑囿用水和漕运用水。2.城与郭的设置从春秋到明清。 城:保护国君;郭:看管人民。 在汉代以后(yhu),主要发展郭包于城之外的形式。 京城有三道城墙:宫城;皇城或内城;外城(郭)。 明代南京和北京则有四道城墙。第十页,共57页。第十一页,共57页。第十二页,共57页。第十三页,共57页。筑城的办法: 夏商版筑夯土城墙 唐以后砖包夯

5、土墙门洞结构:早期(zoq)采用木过梁,宋以后推广砖拱门洞。 水乡城市则设水城门。为了加强防御能力,城市中设有两道城门,形成“瓮城” 另外,还设有敌台、窝铺、城楼、敌楼等。第十四页,共57页。第十五页,共57页。第十六页,共57页。3.道路系统布置:南北向为主的方格网布局。 地形平整和完全新建的城市均齐方整的布置 方式(隋大兴城) 改建或有山丘(shn qi)河流的城市根据地形随宜变通, 不拘轮廓的方整和道路网的均齐。 城市道路宽度150m,宋以后砖石路面广泛应用 于南方城市。4.居民的娱乐场所:南北朝至唐 多依靠佛教寺院及郊区的风景区。 名胜和私家园林也是春游的胜地。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

6、东京清明时节市民到郊 外春游的盛况。戏场单独成立“瓦肆”,包括各种技艺在内。第十七页,共57页。第十八页,共57页。第十九页,共57页。第二十页,共57页。5.绿化: 城市道路两旁种植树木。北方以槐、榆为多,南方则柳、槐并用,由京兆尹负责种植管理。 都城中轴线上御街的绿化布置:路中设御沟,引水灌注,沿沟植树。6.城市防火: 五代与北宋建都后,城内每隔1里设负责夜间巡逻的军巡铺,并在地势高处砖砌望火楼瞭望,屯兵百余人,备救火用具。 南宋时,军巡铺更密。 南北朝以后,都城及州县城(xinchng)设鼓楼、谯楼,供报时或报警之用。 从元大都开始,在城市居中地区建造高大的钟楼与鼓楼。第二十一页,共57

7、页。 北京(bi jn)钟楼第二十二页,共57页。 北京(bi jn)鼓楼第二十三页,共57页。 西安钟楼(zhnglu)(明)第二十四页,共57页。 西安钟楼(zhnglu)鸟瞰第二十五页,共57页。 西安鼓楼(glu)鸟瞰第二十六页,共57页。7.城市排水: 汉长安采用陶管和砖砌下水道 唐长安城在街道两侧挖土成明沟 明代,设沟渠供排泄雨水,并设有街道厅专司疏浚挑挖之职。 清代,设街道厅和值年沟渠河道大臣,负责内城沟渠。8.城市规模宏大:面积与人口都居世界(shji)前列。 第二节 汉至明清的都城建设 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1.新建城市(平地起城,先秦时期)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汉以后的都城较

8、多采用) (1)新城建成后,旧城废弃不用(隋大兴城) (2)旧城继续使用,新城旧城长期共存(元大都) 第二十七页,共57页。3.在旧城基础上的扩建(明初南京和北京) 都城建设的特点: 一切为封建统治服务。围绕着宫廷而展开。 在建设程序上,先宫城、皇城,后都城和外郭城;在布局上,宫城居于首要位置,其次是各种政权职能机构和王府、大臣府邸以及相应的市政建设,最后(zuhu)才是一般庶民住处及手工业、商业地段。一、汉长安的建设 汉长安是在秦咸阳原有的离宫兴乐宫的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 后汉高祖又建造了未央宫,作为西汉长安的主要宫殿。 汉武帝时,在长安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苑囿、明堂、 坛庙等建筑,使长安的

9、建设达到极盛时期。第二十八页,共57页。 长安城墙全部由黄土夯筑,高度在12米以上。城墙周边有宽8米的壕沟,城的每面各有3座城门。 文献记载长安城内有9市、160闾里。9市的位置在横门大街北段两侧。3市在街东,称东市;6市在街西,称西市。 闾里:就是指后来的居住(jzh)里坊。 汉长安城的另一特点是在东南与北面郊区设置了7座城市陵邑(长陵、安陵、霸陵、阳陵、茂陵、平陵、杜陵),这些陵邑都从各地强制迁移富豪之家来此居住(jzh),用以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 每个陵邑都达到五、六万户的规模,组成了以长安城为中心的城市群。 在长安城西面则建有建章宫及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以及范围

10、广阔的上林苑。第二十九页,共57页。 长安城的街道有“八街”、“九陌”的记载,考古探明,通向城门有8条主干道,大体上呈直线,互相交叉成十字路口或丁字路口。最长的安门大街,长5500米。这些大街由排水沟分成3股道,中间是皇帝专用的御道,街两旁种有槐、榆、松、柏等树木。 在未央宫与长乐宫之间还有一处规模颇大的武库,用以藏兵器。二、北魏洛阳的建设 洛阳是我国五大古都之一,由于地理位置适中,在经济上、军事上都有重要地位,从东周起,东汉、魏、西晋(X Jn)、北魏等朝均建都于此。 北魏洛阳是在西晋(X Jn)都城洛阳的废墟上重建的。 全城呈外郭、内城、宫城三城相套格局。内城是东汉、西晋(X Jn)故城,

11、外郭是北魏时新建,东西20里,南北15里。第三十页,共57页。 内城居外郭中轴位置,除北部有宫城和苑囿华林园外,主要分布官署、庙社、仓库。 居住区大部分都在外郭,分为320个里坊。 商业点的市也很集中,主要有城西的“洛阳大市”,城东的“洛阳小市”和外商云集的南郊“四通市”。 洛阳城内的树木也很多,登高俯望,可以看到“宫阙壮丽,列树成行”的景象。 北魏洛阳也是北方(bifng)佛教中心,全城有佛寺1000余座。主要的官署、太庙、太社和著名的永宁寺塔,都分布在宫城前的御道铜驼街两侧。意义: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设,承继了曹魏邺城以来近400年都城建设的经验,正式完成了三城相套的格局,对后来的隋唐长安和

12、洛阳城均有很大的影响。第三十一页,共57页。三、南朝建康的建设 建康位于今南京市,东依钟山,北枕玄武湖,西北濒长江,东、南有青溪和秦淮河环绕,形势险要,历来有“龙蟠虎踞”之称。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建都于此。 城市布局:城周围20里,有12座城门;宫城位于都城北侧。至齐时才筑城墙,外郭则始终是竹篱。 建康的居住区也有里的名称。如:长干里(最著名的吏民居住的里巷。“干”指山陇间的平地)、乌衣巷(东晋时王、谢等诸名族权臣的累世居住之地)。城市规划的特色:地形对于城市布局起了明显(mngxin)的作用。在道路上,中间的御街砥直向南,可直望城南的牛首山,其他道路则“纡余委屈,若不可测”。六朝的

13、帝王都信仰佛教,建康城内外遍布佛寺,总数在第三十二页,共57页。500所以上。作为六朝古都的300多年中,建康一直是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四、隋大兴(唐长安)与洛阳的建设 大兴城分宫城、皇城、郭城。宫城先建,皇城次之,郭城到隋炀帝时才开始建设。 大兴城规模浩大,郭城东西宽9721米,南北长8651米,全城面积达84.1平方公里,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隋大兴城建设的革新之处:把官府集中于皇城之中,与居民市场分开,功能分区明确。宫城:由三区宫殿组成,中为皇帝听政和居住的太极宫,西为宫人(n rn)住居的掖庭宫,东为太子住居的东宫。郭城城墙为夯土筑造,东、南、西三面各辟

14、3座城门,第三十三页,共57页。郭城内设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街道14条。通向南面三门的3条街道和沟通东西面三门的3条街道,合成“六街”,是全城的主干道。 以明德门为起点,包括朱雀大街、承天门街和太极宫主轴所组成的纵深(zngshn)轴线,总长度将近9公里,是当时世界古代城市史上最长的一条轴线。 宫城与皇城间横街宽200米,朱雀大街宽度则有150米,其他街道最窄的也有25米,全城形成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唐代城市则基本沿用隋的城市布局,但主要宫殿移至大明宫,因此朝臣、权贵都集中到东城,使城市重心偏于一边。在城市改造上,除了修建大明宫,在城内东部建兴庆宫,城东南角整修曲江风景区。意义:隋唐长安城

15、以恢弘的规模、严整的布局,壮观的第三十四页,共57页。宫殿、封闭的坊、市,宽阔而冷寂的街道和星罗棋布、高低起伏的寺观塔楼,充分展现了中国封建鼎盛期的都城风貌,谱写了世界城市史上的一大杰作。 局限:城市地形的选择不够恰当。街道采用很大尺度,但全是土路,大雨后泥泞不堪,甚至影响到上朝,反映出工程技术与庞大的城市规模未能同步(tngb)适应的历史局限。东都洛阳的建立: 地势平坦,布局很整齐,规模比长安较小,共区划成103坊3市。优势:漕运比长安畅通,皇城内城墙特别多,在防御上,比长安作了更多考虑。第三十五页,共57页。第三十六页,共57页。第三十七页,共57页。五、宋东京的建设 北宋名义上有4京:东

16、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洛阳府、北京大名府,以东京为首都,亦称汴京、汴梁。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均建都于此。 城内有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贯通,号称“四水贯都”,水运交通十分(shfn)方便。 东京城由宫城、内城、外城三城相套。宫城也称皇城,宋称大内,是宫室所在地。 东京城的三重城墙均有护城河环绕。外城辟旱门、水门共20座,内城每面辟3门,宫城每面辟1门,四角有角楼,南面正门宣德门有御道直通内城正门南熏门。这条宽阔端直的干道成为全城的纵轴大街。东京城的这种宫城居中的三城相套格局,为金、元、明、清的都城所沿用,对后期都城的规划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三十八页,共57页。东京城的城市结构:里坊

17、制走向街巷制。 北宋初年,东京城仍实行过里坊制和宵禁制,设有东、西两市。 宋太祖继位第6年,正式废除夜禁,准许开夜市。仁宗时进一步拆除坊墙。这样,封闭坊市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都被打破,完成了从封闭的里坊制向开放的街巷制的过渡。 东京城一片繁荣景象:1.商业街成批(chn p)出现,专业性市街和综合性市场相辅相成。2.夜市、晓市的风行。3.周期性市场的开辟,以相国寺庙会最为著名,每月开放5次,“万姓交易”4.商业、饮食业、娱乐业建筑空前活跃。第三十九页,共57页。称为“瓦子”的游艺场,设有供表演的戏场“勾栏”和容纳观众的“棚”。意义(yy):这些街景和建筑,深刻地反映出城市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市民阶

18、层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东京的桥梁以汴河上的虹桥最为突出,是用木材作成的拱形桥身,桥下无柱,有利于舟船通行,表现了宋代木工在结构技术上的创造。第四十页,共57页。第四十一页,共57页。六、元大都与明清北京的建设 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元大都的规划是由太保刘秉忠来主持营建的。 元大都规划、建设是很有特色(ts)的:1.保留了金中都的旧城,在其东北另建新城。 新旧两城并存,既能充分发挥旧城作用,又能无障碍地创建理想的新城。2.形成大城、皇城、宫城三重相套的格局。3.对河湖水系的特别关注。规划中把整个太液池圈入皇城,并环绕水面布置宫城、

19、 第四十二页,共57页。兴圣宫、隆福宫,从而决定了皇城偏南、偏西的定位。 大城的定位也使积水潭处于全城中部,并将城市的几何中心中心台设定在积水潭东侧近旁。这种结合水系的布局,使宫城处于南部而积水潭近旁的商业区处于北部,再加上太庙和社稷坛,吻合了“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王城模式。4.规整的街巷布局。 南北向街道贯穿全城,东西向街道受居中的皇城和积水潭阻隔,形成若干丁字街。构成了棋盘式的街道网,划分成50坊,但坊没有坊墙、坊门,不同于封闭的里坊制,而是在南北向大街之间平行地分布胡同。5.开发了两个系统的河湖水系。一个(y )系统是开挖从积水潭连通大运河的通惠河,并从昌第四十三页,共57页。平、西山

20、一带引水,经高粱河,注入积水潭以充足水源,使得大运河漕运(coyn)可直达积水潭。另一个系统是开挖金水河,从西郊玉泉山下引水,注入太液池,满足宫中用水和苑囿水景的需要。 6.突出都城的壮观景象。 城市布局严谨,道路整齐方正,井然有序。城市中轴线南起丽正门,经皇城前广场,穿过皇城、宫城,直达全城几何中心中心阁。这条突出的城市轴线为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奠定了基础。第四十四页,共57页。第四十五页,共57页。 北京是明清两代的都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扩建而成。皇城、宫城皇城东西长2500米,南北2750米,呈不规则的方形。 皇城内除宫城外,还包括宫城北面的景山,宫城南面的太庙、社稷坛,宫城西侧的

21、西苑三海,以及分布于皇城内的各种监、局、库、房、作坊等内府机构。 宫城坐落在内城中轴线的核心位置,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有高大的城门,四角建有形制华美的角楼。 “前朝后寝”制度:宫内布置着皇帝听政、皇族居住的宫室(gngsh)和御花园。皇城正门前由千步廊围合的丁字形宫廷广场,规制上也列入皇城范围。第四十六页,共57页。街市、胡同 明清北京内城沿袭元大都棋盘式的道路网,街道走向多为正南北、正东西。内城分别以通向崇文门和宣武门的南北向大道为东、西城的主干道。外城街道主要以连通广渠门与广安门的横街作为东西干线。 清代定期的庙会有花市集(shj)、土地庙、护国寺、隆福寺等,号称五大庙会。

22、 明清北京的居住区,是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住宅地段。胡同以东西走向为主,南北两侧分列四合院住宅。园林 明代主要宫苑是位于西侧的西苑,它是利用太液池、琼华岛扩建而成。清代继续扩建北海、中海、南海,并在西北部兴建大批宫苑,包括号称“三山五园”的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和圆明园、畅春园。第四十七页,共57页。城市轴线 北京城的布局,形成了一条突出的、长达7公里多的中轴线。 轴线第一段从南端永定门起,向北到正阳门,以“路”的形态出现,路两侧有天坛和先农坛两个组群陪衬 轴线第二段从正阳门,经大清门到天安门,以“广场”的形态出现 轴线第三段进天安门,经端门(dun mn)、午门、到达宫城。它

23、以大型建筑群的形态出现,宫城轴线与城市轴线重合,构成城市轴线的主体、重心,把城市轴线推向高潮 轴线第四段来到宫城北面的景山,以“山”的形态把轴线引到城市的制高点 轴线第五段从地安门到达北端的鼓楼、钟楼,沿线三座门楼式建筑对轴线作了有力的结束第四十八页,共57页。意义:明清北京城是中国古代最后一座都城,它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jinzh)设计之大成,不仅在城市布局、建筑(jinzh)艺术等方面,而且在城市引水、排水等工程建设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梁思成赞美它是“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培根则盛赞说“也许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单项作品就是北京了”。七、明南京的建设 南京历史上曾是三国

24、吴国、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和五代南唐的都城,明初又定都于此。 明南京的规划突破隋唐以来方整对称的都城形制,结合地形和城防需要,保留旧城,增辟新区,形成不规则格局。全城分为三区:中部市区、西北部军营区和东部宫城区第四十九页,共57页。 宫城位于皇城中部偏东,宫城午门前方,左右分列(fn li)着太庙、社稷坛;皇城承天门前方的御路,由千步廊围成T字形的宫廷广场。御路两侧,左右分布宗人府、吏、户、礼、兵、工各部和翰林院、太医院等;右边分布五军都督府和通政司、锦衣卫、钦太监等。 宫城布局贯穿了朱元璋强化礼制的意图,大内按传统规制分前朝、后寝两大部分。前朝设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后寝设乾清、坤宁二宫

25、和东西六宫,并以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表征“天子五门”。 明南京宫殿的这种布局规制成了北京宫殿布局的蓝本。 第三节 地方城市的建设 作为府、县治所在的地方中心城市的机构与设施,用以保障政权的有效运作。第五十页,共57页。 设施包括:府县衙署、察院、税课司、巡检司、仓贮、儒学、阴阳学与医学、惠民药局、养济院、漏泽园、山川坛、社稷坛、厉坛、城隍庙、八蜡庙及先贤庙等。 其他的基础设施:1.防御工程城濠(chn ho)、城墙及其附属设施。 明代的城墙多为砖包城墙,城上筑有城楼、角楼、窝铺。南方多雨地区的城墙上还建有连廊,称为“串楼”,以避烈日风雨的侵袭。2.水利工程对城市交通运输、供水、排

26、涝起重要作用。城外筑堤堵水,形成水库湖泊,保证城市生活用水,还可增加城郊风景游览场所,“西湖”、“东湖”、“南湖”。城墙外加筑土堤,水网地区利用水利资源,开凿河道。3.道路与下水道北方作土路,南方铺砖石。桥梁唐第五十一页,共57页。以前多用木构,宋以后被石桥代替。下水道是在街旁或街中设阴沟。4.邮驿设施自秦汉时代起就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邮驿制度,它对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沟通和政令的传递起着重要作用。驿站是官办接待站,邮铺专司公文传递,在府县衙门前设总邮铺。城市布局因地理条件不同而不同。 平原地带的城市多力求方整规则,以长方形居多,道路宽敞平直,常作十字形或丁字形布置,城市中心常设有鼓楼、钟楼。(西安、

27、明归德府城) 防御要求或象征意义。 把平面作成(zuchng)圆形,象征太阳。或因防御侵犯而加固圆城。 第五十二页,共57页。 多江河山丘地区。 道路系统不规则,依山筑城,主要街道沿登高线展开;沿江建市,往往形成带状城镇。 江南水网地区。 以水运为主,街道房屋两岸布置,小市镇沿河展开成带状,大市镇因十字形、井字形交叉河道而成块状。(苏州,城内河道纵横,是水乡地区城市布局的典型) 明代(mn di),沿长城一线和沿海一带曾出现一个防御城的建设高潮必须满足防御及驻军的要求,城址必选险要,城池必求坚深。(辽宁兴城、山东蓬莱水城)第五十三页,共57页。辽宁兴城宁远卫祖氏石坊(sh fn)第五十四页,共57页。 山西大同九龙壁第五十五页,共57页。第五十六页,共57页。第五十七页,共5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