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集体备课的优势_集体备课的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集体备课的优势_集体备课的意义.doc(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集体备课的优势_集体备课的意义集体备课的优势_集体备课的意义集体备课的意义何在 集体备课的意义何在窦桂梅我曾经在两所学校工作过,原来的学校安排每周一下午,作为全校老师的集体备课时间。现在的学校,不是全校统一时间,但各科的备课时间也有统一安排无外乎就是想着学科的教师坐在一起集思广益,资源共享。那么,校方的愿望是否达到呢?就我自身的体会来说,以前自己当教师,和同事们集体备课时,由于自己经常被推荐当中心发言人,所以自己非常认真,效果还可以。现在成为教学干部,会议多,事务杂,有时偏偏集体备课的时候却在外边开会,不可能每星期做到及时检查。个别情况下即使是检查,也是匆匆进行教学常规管理难免出现漏洞
2、。更可怕的是,目前部分教师对备课打心里不“感冒”,为了应付检查,他们在别人看见的时候装模作样,表示倾听别人的发言,可是趁大家不注意时,大多利用这个时间干别的或者批改作业等。更有甚者,有的教师经常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请假去办其他事情。再有,主备教师准备不充分,基本照着教科书的内容读读了事。其实,一旦发言有新意,教师们还是会把头凑到那位老师的跟前的。因此,提高中心发言人的备课质量,就是实现备课高质量的保证。也有这样的情况:即使主备人员很认真,其他成员就实行“拿来”主义,自己根本不裁减,不动脑筋,集体备课变成了一人备课。甚至有些学校,“集体备课”成了老师可以“休闲的假期”或干私活的时间。面对如此状况
3、,我们学校对主备人员提出了严格要求:首先,强调主备人的备课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教师要备出属于自己的特色的东西。有些认识只要是“我”的,哪怕浅陋一点,也显示的是自我的智慧。其实,要求主备人员充分准备一切可以延伸的资料。这样,教师的备课就不敢只满足于教材文本,或者教参文本的复制和粘贴。这就避免了司空见惯的“省事”和“应付”。当然,对于其他老师,也要提出要求。主备人员发言的时候必须倾听,发现优点和缺点,然后规定一段“质疑”时间,畅所欲言。彼此互相尊重,互相配合,达成共识,互相提升。为了保证备课效率,我们共同制定出一些章程,如:1、 固定备课时间、地点、人员: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周一次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
4、2、 固定备课内容: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等。3、 固定安排中心发言人:每次组内安排一名教师把提前备好的教案分发到组内教师手里,然后进行“说”课,大家一起评议。4、 因定修改:各老师领到教案后,根据中心发言人的备课情况,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自己的教学特点,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实现二次备课,并浓缩出精华,写在书上,成为自己的教案。5、 固定反馈:在下周集体备课前首先讨论上周教学后感,以利于今后改进教学。除了时间上、措施上的保证,如何检查备课质量呢?我们规定领导及教师要及时听课,每学期领导至少要听60节课以上,组长20节,青年教师20节。听课时,要检查是否充分利
5、用40分钟时间,做到重点突出,容量充实,体现课标的“三个维度”。同时看教师是否特别注重教学常规的训练,如学生倾听、说话、写字、读书等习惯。课下,还要让老师互相检查同组老师是否做到及时批改作业,作业量是否适度,内容的“含金量”如何,同时,每月由组长出题,做到一周一次小检测,学期内学校抽测。期末由学校统一做抽测和期末考试的检查和分析。一学期之后还要集体座谈、讨论,总结集体备课成绩,反思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措施。为了保证备课的质量,学校开展系列“三层次”教研活动。“个人”研究重在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设计本领;“学年”研究重在教师合作意识、集体智慧:“校级”研究重在给青年教师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总之,创
6、建争做名师的研究和竞争氛围,达到普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目的。山东潍坊李希贵局长的一个措施很好,检查备课质量的同时检查教案质量。学校规定每一个学期的期末,教师都要把本学期的教案和语文书进行展览,同时还上交教务处,作为下一届教师的“参考书”。这无形中又是对教师的一种激励和鞭策。 本文摘自窦桂梅的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比的意义集体备课记录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小黑板) 12:18 5/6:3/4 1.8:0.09()让学生试做第(1)题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板书出示)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
7、数。()化简 (2)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板书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化简(3)1.8:0.09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三、及时练习,巩固提高1、把P练一练填完整2、做练习十三83、出示: 选择(1)1千米20千米( )A 120 B 100020 C 51(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
8、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A 2021 B 2120 C 710四、课堂小结: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2.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浅谈集体备课的意义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浅谈集体备课的意义集体备课活动是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师相互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开展好集体备课活动,有利于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重点难点、学生学情、教学方法;有利于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共享优质资源,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
9、交流、合作、探究的学术氛围;有利于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加强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可以优化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也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提高了,就能让孩子学起来感觉轻松,而且觉得自己在很短的时间里却能学到很多
10、,学生从学习中就能找到一种成就感,从而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三是能提高实战研培效率。集体备课不但是从研究知识本体到研究教法、学法,再到研究学案形成以及合作考习的一个完整的实战式研究过程,更是一种实战式的培训过程。从而实现了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的有机结合。更重要是在理念的提升、行为的改进、课堂的优化上是对教师进行系统性地实战式的指导与培训,提高了实战研
11、培效率。四是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研究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加深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引领教师理论提升与专业成长的过程。五是能有效凝聚集体智慧。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而开展集体备课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六是能有效落实课改理念。集体备课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
12、进了教学相长,是全体教师对事物认识的互补、互助、共享和共识。能更好地落实课改理念。七是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集体备课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集体备课载体形成的导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使导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八是有效促进教科研氛围。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最实用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工作。而目前基层学校的教科研,应该也必须与课堂教学、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否则易流于假、大、空。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
13、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其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 广发中心学校:廖水凤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与性质集体备课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赵艳艳一、集体备课的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2、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 生活中的小数;4、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5、 整理和复习;二、本单元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
14、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上面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三、学情分析:1、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学生的认识学习过程提供了现实基础,也为教学提供了方便。因此,通过实际感悟,小组讨论理解逐步培养数感,促进认识理解。2、教学中应注重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促进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通过类比、类推加强理解。3、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教学中应注重及时巩固练习,促进理解。四、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使
15、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教学重点:1、熟练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与改写小数,以及比较小数的大小。2、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名数间的改写。3、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五、单元教法与学法:注重照顾
16、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单元目标教学法、“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法等,都避免了课堂教学“一刀切”的现象,分层次向学生提出要求。这样的教学方法,对转化差生是很有效的,教师通过帮助差生完成低层次的基本练习,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由于练习是有梯度的,优等生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六、单元教学准备:主题图、米尺 七、课时安排: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左右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左右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左右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4课时左右5、整理和复习 1课时八、教学建议: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本单元的一些概
17、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学生在前面所学的小数的初步知识以及整数的有关知识和经验,都可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如,小数大小的比较就可以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过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
18、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与性质集体备课材料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乐天小学 董立萍一、教学内容:各知识点分布(知识树)“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按其知识结构可归纳为五大分支: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教材在第一节中安排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两个知识点。教材在第二节中除了“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知识外还增设了“小数性质的2个应用: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第三大分支中包含了3个小分支,分别是变化规律、变化规律的应用和解决问题
19、。第四大分支是小数与单位换算,低级单位和高级单位之间的相互转化。第四大分支中包含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二、本单元教材解读:1、这一单元的知识链条.小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本套实验教材在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一定的特点:从数学知识体系的纵向来看,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学生认识人民币时已经初步接触过小数、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五六年级学生认识小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小
20、数、百分数的互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数学知识体系的横向来看,本单元的知识设置在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完整地学习了自然数的知识、整数的四则运算之后再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同时,本册教材共安排了52课时的教学内容,而第四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就占了15课时,由此可见这部分内容的重要。2、将本单元的各版块具体解读如下:板块一: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主题图简要地呈现了 “小数产生”的过程: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还需要把一个单位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等较小的单位来量,从而产生了小数。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分组进行测量,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测量,测量
21、后让学生分组报告测量结果。在小组汇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不能得到整数结果的情况,比如拿米尺量讲桌的长:量1次,即量出1米后,余下的部分不够1米。说明测量时不是每次都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不够1米的部分如果仍用高级单位米作单位记录,就要用小数表示,体验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必要性。在这里,除了可以量黑板的宽和讲桌的长外,也可以选择整米长的物体来量,通过对不同结果的比较,加深对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的认识。例1教材分三个层次编排:先通过分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十分之几的数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再通过厘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百分之几的数用两位小数来表示;然后通过毫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千分之几的数用三位小数来表示。
22、三个层次的内容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在具体教学时也可以分两步进行:1、认识一位小数。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2、认识两位小数 、三位小数。让学生根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猜想出两位小数和什么样的分数有关?有意识地促进“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关于计数单位的教学我们小组认为放到例2小数数位顺序表这里教学比较妥当,在这儿提出来与各位数学老师共同探讨一下。例2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可以为
23、学生系统理解小数的意义,同时为学习“小数读写”“比较小数大小”“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提供重要的基础。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长颈鹿父子比高矮的情景图,由它们的身高给出两个小数:1.8、5.63,再另外出示一个小数12.378。由这三个具体的不同位数的小数,说明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构成;然后说明小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通过表的形式直观地把小数的数位名称和相应的计数单位分别对应起来,同时也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数位关系表示出来,使学生熟悉每个小数数位的位置和所表示的数是多少。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先复习整数的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整数数位顺
24、序表,然后再来探讨小数数位顺序表。例3学习小数的读写。小数的读写在小数初步认识时学生已学习过,这里只是小数的数位增加了,读、写方法不变,因而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会。我们可以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后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例4教学小数的写法对学生需要强调的是:在写小数时,小数点的位置要写正确,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不能写在个位和十位之间。小数点要写成圆点,不要写成顿号。教学建议:1、以一、两位小数意义的教学为重点,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小数概念。2、注重迁移,在自主整理数位顺序表的活动中,理解小数数位的概念及数位之间
25、的关系 。(引导学生利用整数的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迁移到小数数位顺序表的认识和理解)3、加强对比,使学生深刻理解计数单位表示的含义。(可以横向对比,使学生明确小数部分和整数一样,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的。通过纵向对比不同数位的计数单位和意义,使学生明确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进而加深对小数计数单位含义的认识和理解)。注意事项:(1)结合身边事例,加深对小数实际意义的理解。(2)教学小数的意义前先重温一下对小数和分数的初步认识。(3)借助直观模型,建立小数的概念。(4)在写小数时,小数点书写、位置要写正确。(小数点要写出点,而不是顿号。小数点的位置在个位的右下角)
26、。板块二: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主要内容有:小数的性质、大小比较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例1、例2教学小数的性质。教材通过让学生量出0.1米、0.10米、0.100米的三段纸条,看能发现什么,由此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性质。最后通过观察0.1米0.10米0.100米,使学生初步知道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做一做通过在正方形里涂色表示出两个小数0.3和0.30,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性质。我们组认为教学时可以先抛出小数性质的结论再让学生验证这个结论最后完整地总结出小数性质的结论。例3和例4是小数性质的两个应用: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小精灵提出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明确应用
27、小数的性质要注意的问题,(小数部分末尾的“0”可以去掉,中间的“0”不能去掉)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例5: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大小的比较并不难,它与整数大小的比较在方法上相同,都是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但学生在初学小数时,往往会用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误认为0.20.19,5.295.3。因此,比较小数的大小主要应解决两个问题:明确比较方法:从高位起,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提醒学生注意, 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基于以上分析,例5从解决问题入手,列表给出4个学生的跳远成绩,要求给他们排出名次。引出小数大小的
28、比较。教材分三步呈现了比较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的,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比较百分位。每次比较都放手让学生尝试,关键处给予点拨。最后通过想一想: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自己讨论,最后对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总结。教学建议:1、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要突出对性质内涵的体验。小数的性质很重要,学生知道小数的末尾添“0”去“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就加深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它还是小数四则计算、小数的化简与改写、小数大小的比较的基础。所以必须要让学生对小数的性质有深刻的理解。2、 在比较小数大小的练习中,逐步压缩思维过程,
29、掌握比较的要领。 注意事项:(1)、对教材中设置的挑战性的问题,要为学生留有讨论的时间和空间。(2)、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如:课本39页中“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40页中“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等问题)(3)、教学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注意提醒学生必须在整数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根据需要添上“0”。板块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与前面讲的小数性质的不同在于,它主要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它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依据,也是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
30、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这部分教材安排了3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例2、例3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应用。例1,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变长金箍棒打小妖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的关系,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教材根据情境中变化的4个数据,列出了4个等式。左边都是以米作单位的小数,从上到下数字都相同,而小数点依次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右边分别是和左边相等的毫米数。引导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再从下往上观察,看有什么规律。然后分别总结出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在
31、规律的概括中,老版教材中的“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和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改为了”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使表述更清楚,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例2和例3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用。在“回顾和反思中”要引导学生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同时又巩固了变化规律。教学建议:1、纠正学生表述方法。(学生习惯用“缩小10倍”和“扩大10倍”表述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师要加以引导和强调,新教材的表述方法)2、处理好“补零”和“去零”的问题在应用注意事项:(1)小数点向右移动时,非0最高位前面的0必须去掉,如:0.01扩大到原来的100倍是1,而不是001;如果小数部分不够,要在右边添“0
32、补足数位。如:0.01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是10。(2)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如:1缩小到原来的1/10是0.1;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如:250缩小到原来的1/100是2.5。板块四:小数与单位换算教材从解决小朋友身高排列顺序入手,引出数据的改写,突出改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改写的必要性。例1教学是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数,把单名数改写成小数是例1的重点,这里以“小组讨论的交流”的形式呈现改写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计量单位的关系,通过分数形式直接改写成小数;另一种是利用低级单
33、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再联系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改写。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的情况,则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改写的方法。例2通过把身高数据改写成以厘米作单位的数,教学把含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教材呈现两种方法,教材把1.32m这样的小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留给学生自己探索改写方法。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要围绕名数改写的注意事项进行恰当板书,一引领学生概括归纳,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板书是要引导学生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如“明方向、确进率、移小数点”。教学建议:1、掌握名数互化的三个主要步骤。2、引导学生对改写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注意事项:(1)体现改写成相
34、同单位的必要性。(2)鼓励改写方法多样化。(3)复名数与单名数的互化是难点,要突破。第五小节:小数的近似数例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教材结合豆豆测量身高这一现实情境,说明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对小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提出“怎样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数”这一问题来介绍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并结合豆豆身高的数据依次说明如何利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例2和例3把小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一部分内容是在老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知中学习的,现在安排在小数部分学习,更加合理一些。教材通过呈现地球与月球的距离及木星与太阳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木星的直径
35、及其与太阳的距离,结合图片中提供的具体数据,从算理入手,介绍改写的方法。在完成例2将第一个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后,教材进一步要求将例3中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保留一位小数。一方面巩固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的区别。教学建议:1、探索环节,要抓住挑战性问题进行探究。2、理清保留小数的位数与精确度的关系。注意事项:(1)关注已有的知识,促进知识迁移 。(2)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丢。因为尽管两个数的大小相等,但它们表示的精确程度不同。 (3)在改写过程中,学生容易把改写和省略尾数混淆,要注意让学生通
36、过比较加以区别:一个数省略尾数是把指定单位以下的数四舍五入,这样求得的数是一个近似数,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是改变原数的单位,得到的是一个精确数。教学时可让学生具体说说:改写后的数7.7833亿千米和其近似数7.8亿千米两个数的区别,以加强对一个数的近似数和将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的认识。(4)学生在改写时,常常忘记写 “万”字或“亿”字,遇到有单位名称的数时也容易把单位名称丢掉,如把14.28万千米写成14.28万或14.28千米,教学时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
37、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能;(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利用性质解决问题。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学会复名数及小数的改写,会求近似数。)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单元目标数学思考方面:在探索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学习用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
38、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单元目标解决问题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及算法的多样化。)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单元目标情感态度方面:认识小数与分数、名数间的内在联系,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正确读写小数。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3、会比较小数的大小4、掌握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突出重点的方法:1、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39、。教学时,要合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小组合作,既要倡导道多样化的思考方法,又要及时调整学生的思路,实现有目标的学习。如在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的性质等知识时,既要引导学生敞开思维,多角度探索,又要点拨引导,保证研究问题的方向,实现高效率的学习。2、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探究小数意义、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时,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
40、知识。3、知识迁移法。这种学习方法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能够根据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索、学习新的知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通过复习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结合给排跳远运动员排出名次的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利用已学过的整数大小的比较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1、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2、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3、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这些内容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突破难点的方法: 1、用好直观“模型图”,加深对小数知识的理解。“模型图”是用来近似的描述或模拟
41、所研究对象或过程的图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模型图”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如理解小数的意义、性质和比较大小等知识,都涉及十进分数。但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十进分数间的关系有一定困难。为此,设计了长方形格图和正方形块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概念。借助这些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问题,深入把握知识。2、在整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间的正迁移作用,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数位顺序表。结合给身高不同的学生排排队情境,利用知识的正迁移作用,探索出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掌握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大数改写成用“万” 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
42、数,提高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3、突出重点,围绕核心展开教学从而突破难点。如把名数进行改写,涉及低级单位、高级单位、进率、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所以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就要突出每个环节的重点,是教学难点逐渐得以突破。如情景环节,重点是突出改写的必要性,因此不要急于让学生进行比较,再如改写环节的重点是确定改写的层级,进而明确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而不要急于让学生改写,用一点时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名数变了,数字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在理解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再去尝试改写,从而逐渐突破难点。4、应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小数的性质。在教学
43、时,可先让学生复习整数的末尾如果添上零或去掉零,整数的大小会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进行猜想,小数的末尾如果添上零或去掉零,又会怎样?通过整数与小数的对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有效地理解整数与小数的不同之处。五、教学建议:1、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
44、,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2、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学生在前面所学的小数的初步知识以及整数的有关知识和经验,都可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如,小数大小的比较就可以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过来。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3、注重板书设计,引领学生归纳总结。本单元内容概念、性质等内容比较多,教材在编排中也注意突出法则等内容的提炼,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的梳理、归纳,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引
45、导学生归纳概括的过程中,重要的思维支撑就是板书,教学中要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给学生提供明晰的思路,帮助学生整体建构知识。六、本单元提出研讨的几个题目1.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小数意义的模型?2.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那么,教师的指导作用和提升作用应如何把握?11任义比例的基本性质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集体备课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初稿) 吴家学校小学部 任 义 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主备课人:任义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2、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
46、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引导发现法。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分别算出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再肯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110.5:0.25和0.2:0.4 : 和5:25435534; 和 : 0.2 : 和1:4 48845二、探究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师:组成比例的4个数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回答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例如: 2.4
47、 : 1.6 = 60 : 40 内项 外项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 2、比例的基本性质师:谁来说说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请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汇报。 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师: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2.460= 等号的两边分子和分母分别 1.640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2.440 = 1.6603、填一填。 (1)41.6 = 0.50.2( )( )= ( )( ) (2)0.8:1.2 = 4:6( )( )= ( )( ) (3)45 = 2104:( )= ( ):( )
48、 ( )2 =( )( )四、全课总结师: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2.4 : 1.6 = 60 : 40内项 外项 2.460= 等号的两边分子和分母分别 1.640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2.440 = 1.660六、作业设计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2)在比例里,内项的积除以外项的积,商等于1。 ( ) (3)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数的倍数关系。 ( ) (4)8:2和1:4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比能否组成比例。 2311(1)8:25和:(2) :7和 :2054474.53(3) 和 (4)16:20和12:1534.53、根据ab = cd,你能写出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 )( )( )( ) = =( )( )( )( )( )( )( )( )= =( )( )( )( ) 集体备课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修改稿) 吴家学校小学部 任 义 六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