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地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农村地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析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及思考浅析我县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及思考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司法局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司法局 王褀文王褀文我县位于江西省的西北部,属九江市辖县,地处湘鄂赣三省边陲要冲,全县总面积 3506.60 平方公里,辖 8 镇11 乡,一个街道办和一个开发区,总人口 37.6 万。其中农业人口接近全县总人口的 80%。我县社区矫正工作从 2010年开展试点,到 2011 年 3 月开始全县铺开,全县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 350 人,依法解除社区矫正 169 人,社区矫正终止人数 5 人,在册社区矫正对象 176 人。其中:管制1 人、缓刑 141 人、假释 29 人、暂予监外执行 5
2、 人。社区矫正对象具有城镇户口 69 人、农业户口 107 人,男性 154人,女性 22 人,农村社区矫正对象占总数的 60.7%。年龄分布为 18 岁以下 1 人、19 至 45 岁 115 人、46 至 60 岁 46人、60 岁以上 14 人。综合以上数据分析,我县社区矫正对象多为农村户籍的男性青壮年,被判刑罚主要为缓刑。一、主要做法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坚持依法、实效、稳步推进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以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为核心,夯实工作基础,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一是规范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机制。一是规范社区矫正
3、调查评估机制。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加强了与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机关和全国各地有关法院、监所的沟通协调,全面细致地做好了拟矫正对象的调查评估工作。到今年 10 月底共接到县法院及全国各地法院、检察院、监所委托调查评估函 79 份,已严格依程序出具调查评估意见函 79 份,其中,建议在户籍所在地实行社区矫正 72 人,建议不予实行社区矫正 7 人。二是规范社区矫正人员的交付衔接。二是规范社区矫正人员的交付衔接。对裁定假释的,参照刑释人员无缝对接的有关规定组织衔接;对宣判缓刑和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由县监管中心与法院、看守所、监狱办理交接,做到交付与接收及时,避免了漏管、脱管现象。对发现社区矫正人
4、员没有按时前来报到入矫的,县监管中心组织查找,并下达限期报到通知书 ,并及时报告决定机关和同级人民检察院。三是规范执法审批。三是规范执法审批。县监管中心严格做到社区矫正人员宣告、进入特定场所、外出、居住地变更等事项审批;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执行变更、解除矫正、死亡通知等按相关程序及时办理。四是规范执法文书档案。四是规范执法文书档案。按照市局下发的执法文书填写模板,对执法文书的制作和使用进行了规范和统一。加强了执法档案管理,建立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和工作档案,建档率达 100%,档案基本齐全规范。五是规范落实社区矫正基本任务。五是规范落实社区矫正基本任务。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工作,确保程序严格,
5、措施落实,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因监管不到位导致的社区矫正人员漏管、脱管现象,没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案件。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层司法所人力不足,经费无保障。目前我县大部分乡镇司法所一般只有 1-2 名工作人员,他们承担着辖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等多项工作职能,工作强度大,使得他们真正用于社区矫正的精力和时间较少。而办公经费的匮乏也严重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2、农村人口流动性大,日常管理难度大。农村地区社区矫正人员流动性较大,对这部分迫于生活需要外出打工的社区矫正人员如何实施矫正,在实践中,司法所多是采取委托管理和要求社区矫正人员采用定期通电话的方式掌握一下信息,然
6、而目前委托管理并没有实现全国覆盖,加之这部分人流动性较强,场所不固定,有的过一段时间就没了音信,而另一部分人即使保证定期都能够电话联系,但也都是全凭社区矫正人员自己说了算,是真是假,难以考证,实际上等于是让这部分人处于放任脱管的状态。 3、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管理无保障。农民普遍对社区矫正的认同度不高,认为判处缓刑就可以回家没事了,社区矫正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相关制度建设滞后,公众对社区矫正知识知晓率不高,对社区矫正对象也存在一定的排斥、抵触心理。4、公益劳动和就业基地缺失,矫正效益打折扣。社区矫正人员在重返社会后,大都面临着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在对他们进行管理教育的同时,如何协调相关
7、单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帮扶救助,从稳定他们的生活入手,促进他们悔过自新、融入社会,尚需进一步尝试和探索。而公益劳动和就业基地的缺失,导致农村社区矫正步骤的残缺,使农村社区矫正效益大打折扣。三、对策及建议1 1、强化硬件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强化硬件建设,夯实工作基础。一是完善人员保障机制。乡镇基层司法所工作量大,涉及社区矫正、人民调解、法律宣传、法律援助、帮教安置等多项具体的工作,应进一步增加基层司法所的人员编制,依靠专职司法工作人员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同时乡镇政府也可以出资形式,配备公益性岗位,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充实矫正工作队伍。二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财力
8、、物力投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落后于城市,而地方制定的财政措施,实践中难以保证落实,致使基层司法所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应结合实际,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2 2、强化科学管理,健全长效机制。、强化科学管理,健全长效机制。一是明确矫正目标。结合每个矫正对象的自然状况和犯罪事实,对其进行量化测评,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矫正个案,明确矫正重点,矫正目标,做到最需要矫正什么就矫正什么,真正把矫正工作做实、做好。二是发挥 2 支队伍作用。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动员乡镇派出所、村委会、村调委会、妇委会、共青团等基层单位组织加入到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吸收矫正对象的亲属、朋友加入
9、监管人队伍。发挥其一线优势,方便对矫正对象进行日常监管,及时掌握矫正情况,防止矫正期间的“二次犯罪” 。三是建立向后延伸机制。将矫正工作向后延伸至安置帮教阶段,做好矫正工作与安置帮教工作的衔接,持续做好对矫正对象的教育与管理,促使他们早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3 3、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社区矫正在农村还是一项新的工作,要化解农民对社区矫正的各种顾虑,争取舆论支持,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从而让全社会都知晓和关注社区矫正制度。二是扩大认同感。引导农村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或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转变观念,消除杂音,增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识,为这项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4 4、强化日常管理,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强化日常管理,探索新型管理模式。一是探索代理式管理。农村矫正对象到县城打工,在不出县城而且时间又不长的情况下,可由社区矫正监管中心安排参加集中学习和公益劳动、代为考核、管理,在其返乡时,将其考核材料转至相应的乡镇司法所。二是探索联合式管理。有的乡镇矫正对象少,又没有学习、劳动基地,可联合临近的乡镇共同建立学习、劳动基地,实行共建、共管、共用的联合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