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doc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822597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页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体系能形成并日臻成熟的主要原因有( ) 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生产技术日益完善 水利工程相继兴建 农作物资源的丰富A. B. C. D. 2、宋代陈旉在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 治之各有宜也。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 ”而治的 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 , 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由此可以看出( ) A我国的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C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 D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放和利用

2、3、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 ,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 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 地主的私属,必须交纳丁税和负担摇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剥削 C身份和地位不断地有所改善 D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4、根据以下的中英关税、土地税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表 ,可以得知 1490 1602 年间( ) 英国 中国 年 份 关税占财政比 率 土地税占财政比率 关税占财政比率 土地税占财政比率 1490 5% 2177% 017% 93% 1552 11% 4081% 045% 73%

3、 1602 14% 2552% 087% 80% A英国的财政总收入远高于中国 B大量商品输出促使英国关税比率上升 C中国的土地税收占比远高于英国 D中国的关税收入大幅递增 5、1372 年,政府颁布法令:“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 属,不 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 ,改变元代佃户对地主“侍奉如承官府”的情况。这 本质上反 映了( ) A宗法制是处理农民关系的主要手段 B伦理思想影响深远 C政府法律上承认人身依附关系变化 D租佃关系更加普遍 6、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时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 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 ) 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7、 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苟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 ) A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 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 C说明手工商业在家族之间传承 D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8、匣钵的使用是窑业技术的一项重要发明,可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了落渣、 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陶瓷研究人员劳法盛等人早已指出:越窑因匣钵的使 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 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这表明了( ) A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

5、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9、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流动人口众多 B景德镇的制瓷业发达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0、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建置作用隋文帝 开皇三 年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 仓,在华州置广通仓。 ”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 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隋炀帝 大业元 年开通通济渠。连接洛阳与淮河。唐玄宗 开元二 十二年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

6、 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 之间开山路十八里。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 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三年运米七 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11、北宋元裙年问都水使者吴安持言:“州县夫役,旧法以人丁户口科差,今元 裙令自第一等至第五等皆以丁差,不问贫富,有偏重偏轻之弊。请除以次降杀, 使轻重得所外,其或用丁口,或用等第,听州县从便。 ”北宋李元弼在总结自己当 县令的经验时说:“差夫役,总计家业钱均定;遂无偏曲。 ”这说明宋代( ) A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

7、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赋役负担不断加重 D劳役制度发生变化 12、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 ,工匠要根据不同的 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 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 A. 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 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 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 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13、湖北省郭店一号墓墓主是一位下葬年代约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贵族。据 此判断该墓有可能出土( ) 老子的竹简 丝织品 釉下彩绘瓷器 楷体玉印 A B C D 14、北齐均田令中,有“每丁给永业田(不必归还政府

8、的土地)二十亩,为桑田, 期中种桑五十根,榆三根,枣无根”的条文。隋朝均田令也规定了永业田必须 “课之以桑、榆及枣” , “以备生生之资,以供养老之具” 。据此可知 A. 农民的负担逐渐减轻 B. 均田制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第 3 页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D. 政府的土地政策趋向于宽松 15、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 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带有开放性A. B. C. D. 16、东汉崔寔的政论记载:“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 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

9、这材 料中描述的农具是( )A. A B. B C. C D. D 17、汉代,北方干旱地区盛行将农作物括种在垄沟中(如图) ,等幼苗长成后,通 过中耕除草,逐渐把垄上的土铲下来,培在禾苗根部;到盛夏时,垄上的土已经 全部培在禾苗根部去了,于是庄稼的根很深,庄稼抗风和抗干早的能力增强了。 这反映了当时( ) A. 使用铁农具提高了生产力 B. 农业产量已大大提高 C. 农耕文明养活了更多人口 D. 精耕细作的农业特点 18、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 工律中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 广亦必等。 ”该措施( ) A. 阻碍了经济发展 B. 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 C. 动摇了农本观念 D

10、. 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19、 浙江通志等记载:明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 业男妇或通宵不寐” 。 (松江一带) “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庐已空, 其衣食全赖此(纺织)矣。 ”这材料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区( ) A. 男耕女织的劳动分工格局发生变化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萌芽 C. 官营纺织经济被赶超日益破落衰败 D.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20、荆襄地区的水利兴修早在春秋时已经开始了,而两晋南朝时期水利的兴修更 多。刘宋时,张绍为雍州刺史,在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宴,开田数千顷,郡人赖 之富赡” 。这折射出当时荆襄地区 A. 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B. 农

11、业注重精耕细作 C. 成为中央政府财政倚重 D. 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21、考察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 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这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 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 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 B.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 C. 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D. 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 22、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 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 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 ”这表明当时的江南

12、地区( ) A. 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B. 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C.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 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23、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如:“九秋风露越窑开, 夺得千峰翠色来” 、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 茅斋也可怜。 ”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 )A. 青瓷、粉彩瓷器 B. 粉彩瓷器、白瓷 C. 青瓷、白瓷 D. 白瓷、青 瓷 24、下面是两汉时期的人口密度图,由此可见当时( ) A. 边疆地区处于刀耕火种阶段 B. 黄淮海地区政治经济水平较高 C. 阶级矛盾导致人口分布不均 D. 北方粮食

13、的单产量较南方更高 25、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材料。第一手史料是指客观 性很强的历史材料。在研究中国古代农业时可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东周时期的古墓葬中已有铁犁出现 B. 三国时期史书中有关皇帝耕地的记载 C. 汉学家认为水稻起源于中国的结论 D. 教材认为水车是灌溉技术成熟的标志 26、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有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C.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27、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 , “乞巧节”起源于我国

14、古代“牛郎与 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B.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C.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D.劳动人民对封建压迫的强烈反对 28、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 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 ) 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29、下列历史现象发生在汉代的是( ) A. 私营丝织业兴起 B. 水排的出现 C. 道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D. 草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30、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

15、到了春秋 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 A. 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 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 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 都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31、据唐朝张途记载:“(安徽祁门县)山多而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 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 ”这反 映出当时祁门( ) A以茶为业,获利颇丰 B经济开放程度颇高 C铁犁牛耕技术的进步 D徽商群体已经形成 32、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 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

16、这反映小农经 济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分散性 D脆弱性 33、 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 ”此后宋 元明清几代法律都承袭了这一规定。这一规定( )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反映了平等平均观念盛行 C. 导致土地经营日益细碎化 D. 表明了古代法律不断健全第 5 页34、 文献通考记载北宋部分年份的赋税收入,见下表:年份农业两税茶、盐、酒、商等总税收收入太宗至道末年(997 年)2321 万贯1238 万贯约 3559 万贯真宗天禧末年(1021 年)2762 万贯2936 万贯约 5723 万贯神宗熙宁年间2162 万贯4911 万

17、贯约 7070 万贯表中数据说明当时( ) A. 人民的赋税负担较重 B. 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 农业生产破坏严重 D. 商业地位日渐突出 35、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 15 倍,租佣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 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 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 因是( ) A.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 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C. “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 D.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36、 “(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 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

18、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 ”这材料主要 说明( ) A. 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到市场 B. 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C. 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D. 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 影响 37、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如下四字,它们依次象形:植物生长的形状;草木繁 茂之状; 果实累累,谷物成熟;谷物藏于仓廪之中。由此可以得出( )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B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于商朝 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的根源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 在于农桑”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

19、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 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 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 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 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 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 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

20、 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流转现象而采取的政策。综合上述材料, 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 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下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据宋史食货志材料二 自耕农是秦汉以后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 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 新王朝建立时,对此极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

21、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 (不能承受) ,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第五十九(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孟子滕文公下设想的井田制中“公田”和 “私田”的含义。试分析宋史食货志中的这一规定是否必然产生大量的流 民现彖? (2)结合材料二分析秦汉以来国家历来“积极培植自耕农”的原因。 “每一个新王 朝建立时”对小农经济都“尤为关注” ,为什么古代政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自耕农 “经常分化”的现象?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葛金芳在经济史研究方法论示要一文中指出人类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就是

22、人类 的劳动手段,从开始的手工劳动,使用木石工具,然后变成铜器、铁器,再变成 耕犁,然后变成联合收割机,演进到了机器生产。她将生产力演进方向设置为横 轴,以手工劳动和机器生产为正负区间,将经济体制演进方向设置为纵轴,以封 闭体制和开放体制为正负区间,分为四种经济形态。如下图所示: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生产力与经济体制”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今人口变化简表年代人口数(万人)年代人口数(万人)公元前 220 年约 3000公元 1834 年40100公元前 200 年1500 至

23、 1800公元 1910 年36815公元 156 年5649公元 1937 年48340公元 280 年1616公元 1947 年45559公元 740 年4814公元 1949 年54167公元 1080 年3300公元 1964 年70499公元 1223 年7681公元 1974 年90859公元 1685 年10171公元 1981 年100072公元 1790 年30148公元 2019 年129533依据材料,任意提取二条有关人口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第 7 页提取信息准确,理由说明充分,表述层次清楚) 4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4、。 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成文乡里自治制度是北宋时期陕西蓝田吕大均制定的吕氏 乡约 ,由士绅起草法则,其宗旨意在使邻里乡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 交,患难相恤” 。明成祖时, “表章家礼及蓝田吕氏乡约 ,列于性理成书,颁降 天下” 。时任巡抚、右佥都御史的王阳明在 1518 年颁布了南赣乡约 ,影响最大。 清朝时,乡约由礼部管辖,单纯用来司教化,以宣讲圣谕为主。雍乾年间数次颁 布命令,除宣讲圣谕、公事礼节之外,禁止官员与本地士绅的一切私相交往及馈 送, “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 ,非特殊情况,不许 士绅介入里甲、乡地、保甲等各类乡役组织,违者严惩。 据张宪文、张玉法

25、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乡约制度的变化。 材料二 秦汉到隋唐,乡官属于县以下基层行政组织, “天子之治,始于里胥,终 于天子” 。此期间的乡官制,是与当时的田制、户籍和赋役制度相依存的,这三者 是乡官掌管的基本职司,也是乡官长期存在的合理依据。 中唐“干戈兴,赋税繁” ,均田制、户籍和租庸调发生了很大变化。两税法行于天 下,国家舍丁税产,私人资产多少,遂成为国家征税派役的主要依据。数量不多 的里正等乡官,已经不能适应舍丁税产后更为复杂多变的情况。赵宋基于“不抑 兼并”的国策,相应采取了实用主义的征税派役,即以富户充当乡役来取代乡官, 去自行完成征税派役以及捕盗等任

26、务,即所谓“以民供事于官为役” 。两宋乡役取 代乡官,意味着专制国家对基层社会支配方式的重要转换,即不再以乡官为主渠 道。总之,两宋乡役送走了国家凭借乡官支配县以下基层社会的旧方式,拉 开了“县令之职,犹不下侵”的序幕。此幕一经拉开,以士绅和宗族为代表的地 方势力,立即以应对乡役为契机,不约而同地参与到重新建构基层社会新秩序的 进程中来。 据李治安宋元明清基层社会秩序的新构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宋代乡役取代乡官这一变化。 4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文帝二年(公元前 155 年)春正月,文帝下诏说:“夫农,天下 之本也,其开藉田,

27、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 ”文帝又多次下诏书申劝务农之旨, 批评官吏劝农不力,并诏令各地基层官吏设置“常员” ,督促百姓务农力田,甚至 可全免土地税。文帝很慎于用法,他不同意那种一人犯法,株连全家的做法,强 调法用的正才能使民诚实,罪定的当才能使民服从。文帝二年(公元被 178 年) 五月,下诏废除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之语, 又说百姓说错了话就以为“诽谤” ,都是不可取的,今后不必处治。 一一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汉文帝治国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汉文帝所采取措施的主要意义。 4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明代徭役原有里甲正

28、役、均徭和杂泛差役。其中以里甲为主干,以户为 基本单位,户又按丁粮多寡分为三等九则,作为编征差徭的依据。这种徭役制的 实行,以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广泛存在及地权相对稳定为条件。明中叶后,土地 兼并剧烈,地权高度集中,加以官绅包揽、大户诡寄、徭役日重、农民逃徙,里 甲户丁和田额已多不实,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作用日益上 升。 材料二 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后,开始全面推行一条鞭法。主要内容包括:(1)清丈 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均平。仅据部分清丈的结果,就增加了土地 2.8 亿亩,使不少地主隐瞒的土地缴了税。(2)统一赋役,限制苛扰。实行一条鞭法以后,全部简并为一体。将役归于地,计

29、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政府雇人代 役。由于赋役统一,各级官吏难以巧立名目。(3)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 法更加完备。不按实物征课,省却了输送储存之费;不由保甲人员代办征解,免 除了侵蚀分款之弊,使征收方法更臻完善。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条鞭法实施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一条鞭法实行的作用。 4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中叶,田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是金花银的 出现,而是苏(州)松(江)府等地的均田均粮活动。金花银即货币化的田赋, 它是封建国家为保证朝廷财赋收入对实物田赋制进行的灵活改革。 “以太祖尝折纳 税粮于陕西、浙江,民以为便。遂仿其

30、制,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南畿、浙 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四百余万石,折银白万余两,入内承 运库,谓之金花银,其后概行于天下。 ”与金花银几乎同时发生的还有明中叶江南 的均田、均粮活动。这里所说的均田、均粮不是平均地权,而是“欲因田以平其 赋,使无不税之田”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代中叶田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叶田赋制度改革的影响。 4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 。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 “有田则有租(田租) ,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 ,有身则有庸

31、(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 ” 。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 “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 780 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 。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分夏秋两季征收, “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 。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

32、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 “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47、经济活动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活动。 材料一: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 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 “专其业者不啻万家” ,大多雇人工织” ,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

33、答: 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的经营形态? 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中,主要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4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 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赖外地提供商 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继续扩大。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 构,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 1900 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第 9 页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

34、步形成了江 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 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 63 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 200 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很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 因此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使用更加普遍,在 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 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 口的比例可能达到 20%以上。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 生活的发展,都达到空前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

35、料,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隋代和唐初中唐及晚唐北方 水利水利建设遍及黄河流域及西北各地,西汉时期的水利工 程几乎全部恢复,并修建了一些新的灌区。最突出的是 引黄灌溉的成功和关中水利的恢复。关中的农田水利, 虽然都是在前代基础上进行的恢复和改建,但渠系较前 更密,这些工程大大提高了原有水利工程的灌溉能力北方战乱,水利建设停滞,进而 衰退。从天宝十四年(755 年) 以后的二十多年中,黄河流域几 乎没有兴修新的水利工程,大量 的水利工程失修或废弃,与此同 时,很多地方人口急剧减少,幸 存的一些水利工程灌

36、溉能力也在 下降南方 水利太湖地区大规模修筑湖堤和海塘,用以抵挡海潮和湖水 的泛滥和侵袭,以土塘为主的南北海塘系统已初步形成, 南方的灌溉工具除戽斗、桔槔、辘轳等继续使用外,还 比较广泛地使用了水车太湖流域、洞庭湖流域和鄱阳湖 流域墓本上达到了水旱无忧、旱 涝有收的目的。其中太湖地区在 全国的粮食供应中都占据举足轻 重的地位,在南方稻区,水库已 得到了比较普遍的使用隋唐五代时期的农业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5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图二) (1)图一、图二所示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开始出现于

37、中国什么时期?它们的使 用和推广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图三为“花机图” ,史书记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 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 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 ” (2)图三出自哪本著作?当时能够制造和使用结构如此复杂和精密的工具,却没 有使生产进一步走向大机器生产。请指出导致这种现象的政策因素。 材料三 安徽黄梅戏天仙配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 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 (3)材料三中唱词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简述这种经济模式解体的标志和原因。5

38、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居正(1525-1582 年)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把田 赋、原先按户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 “计亩征银” ;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 府收解。 摘自岳麓版教材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明中后期朱载堉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 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有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 人一文,跟后擦前。 ” 伍袁萃作的林居漫录中记载“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 朋矣” ;“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昔人所丑,

39、今人所趋也” 。 摘自岳麓版教材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条鞭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后期社会风俗的变化,说明导致变化 的原因。 5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但是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 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 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 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 全球通史 【材料三】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 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

40、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 (1667)缺机 170 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 3400 张。 “家 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四】从 1700 年至 1820 年,中国的 GDP 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 也由 223增长到 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 GDP 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 19 世纪的前 70 年里,仅占世界人口 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 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 总量的 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 (1)据材料一

41、说明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相对于图一,图二 的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为何宋代的“商 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4)据材料四比较概括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而中国最终衰落的主要原因。 53、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古代就是一个以农业文明著称的国家。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 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

42、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哪种土地所有制形式?试分析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54、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村以小农经济为中心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完全解决严重的劳动力第 11 页过剩问题,大量剩余劳动力转他为比较固定的工商业者,并汹汹涌入城镇。明清 时期密如星斗的市镇,聚集了以工商者为主体的大量人口。随着市镇多方面的城 市功能的增强,特别是零售商业、铺坊手工业、饮食业和酒楼、茶肆等行业的蜂 起,加上大量地主、士绅的迁入,使得市镇行政管理复杂化,官吏队伍迅速壮大。 这些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凭藉经济、政治实力,消费水准高得惊人,高档奢侈性 消费品的猛增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明清江南商品经济与消费

43、结构关系探析 材料二 长期以来,法国农村普遍的兼业现象使占地过少的农民勉强维生。1847 年经济危机导致了农村家庭工业开始衰弱,而 1830 年以后工业迅速发展也加大了 城市的吸引力,于是兼业行为逐渐被向城市移民所取代。从 19 世纪中期起,大量 人口流入城市。在 18301850 年每年约有 45 万人离开农村;18561866 年每 年平均迭 13 万人。 一一整理自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人口的基本流向,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中法两国人口流向的共同原因 和本质区别。 55、阅读下列材料,冋答问题。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

44、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 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 子孙以偿债者矣。摘自(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 已得其半,耕 者得其半。 ” 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 的百分之八十。材料三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淸?陶煦租核?推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土地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 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土地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淸时期这种经营方 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 (3)结合

45、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现象出现的政策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对明淸 经济发展的危害。 5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 世纪 50 年代,德国裔历史学家卡尔魏特夫在其出版的东方专 制主义一书中认为,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东方社 会的形成和发展与治水等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密不可分。大规模的政府水利工程的 建设和管理,导致了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权。材料二 这些年,世界瞩目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也关注中国的政治发展模 式。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 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 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

46、国倡导的民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会进 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2009人民日报:鲜明的特色独创 的优势 (1)材料一作者认为东方专制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 简要评析其观点。 (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从体制视角说明这一时期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极大成就的直接原因,指出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基本框架的内容。 57、某班同学开展了“颐和园史迹寻踪”的历史考察活动,围绕其耕织图景区和 皇家电话专线展,分组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和问题的研讨。 第一组:寻找耕织图中的历史信息南宋楼璹绘制了反映当时南方农桑生产全过程的耕织图 ,元、明、清皆以此为 范本。 图 9 雍正耕织图-耕 图 10 乾隆棉花图瓷册-纺线 雍正耕织图是雍正登基以前以康熙年间刻版印制的耕织图为蓝本,由清 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耕图织图各 23 幅,每幅画上都有雍正的亲笔题诗。 乾隆棉花图共 16 幅,每图附有文字说明,系统介绍了从棉花种植到制成棉布 的过程。乾隆特为每幅图题诗一首,后以木版、石刻、烧制瓷书等方式颁行天下。(1)图 9 中的农具是产生于隋唐时期的 ,图 10 则可追溯到元朝 对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和推广。结合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