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8125244 上传时间:2022-05-29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4.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1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概述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六淫六淫 第三节第三节 病理产物病理产物 疠气疠气第二节第二节 七情内伤七情内伤 第四节第四节 其他病因其他病因 饮食失宜饮食失宜 劳逸失度劳逸失度1.1.掌握六淫及疠气的性质与致病特点;七情掌握六淫及疠气的性质与致病特点;七情治病特点;痰饮、瘀血、结石等继发性病治病特点;痰饮、瘀血、结石等继发性病因的形成及致病特点。因的形成及致病特点。2.2.熟悉病因的概念;饮食、劳倦、外伤、虫熟悉病因的概念;饮食、劳倦、外伤、虫兽伤、寄生虫、中毒、医过、胎传等致病兽伤、寄生虫、中毒、医过、胎传等致病因素的概念及其致病作用。因素的概念及其致病作用。3.3.了解病因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概况;

2、病因的了解病因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概况;病因的分类分类。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范围:病因范围: 中医学中的病因主要包括:六淫、疠中医学中的病因主要包括: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气、七情、饮食、劳逸、痰饮、瘀血、痰饮、瘀血、 结结石、石、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等。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等。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形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形 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临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临 床表现的系统理论。床表现的系统理论。3.3.陈无择:陈无择:在张仲景分类的基础上将病因在张仲景分类的基础上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结合在与发病途径结合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中具体阐明了中具体阐明了“三因学说三因学说”。1.1.内经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 素问素问. .调经论调经论说:说:“夫邪之生也,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阴阳喜怒。”2.2.张仲景:张仲景:将病因按其传变概括为三个途将病因按其传变概括为三个途径(径(金匮要略金匮要略)。)。 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二者,四肢九窍,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

4、外皮肤所中也;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之,病由都尽。 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近神度量,疲极筋力,阴阳违逆,及至虎狼毒伤气,近神度量,疲极筋力,阴阳违逆,及至虎狼毒虫,金疮委折等,为不内外因。虫,金疮委折等,为不内外因。v1.1.外感病因:六淫、疠气外感病

5、因:六淫、疠气v2.2.内伤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内伤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劳逸失度v3.3.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结石。结石。 v4.4.其他病因:外伤、胎传等。其他病因:外伤、胎传等。 v依据依据 1.1.贯穿整体观念贯穿整体观念 2.2.应用类比方法应用类比方法 v方法方法 1.1.问诊求因问诊求因 2.2.取象比类取象比类 3.3.辨证求因辨证求因v外感病因是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外感病因是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引起外感性肌表、口鼻侵入人体,引起外感性疾病的致病因素。疾病的致病因素。v外感病因包括六淫、外感病因包括六淫、疠气。疠气

6、。(一)六淫的概念(一)六淫的概念六淫:六淫:六种病邪的统称六种病邪的统称。六气:六气:风、寒、暑、湿、燥、热(火)风、寒、暑、湿、燥、热(火) 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是万物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是万物 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 要条件。要条件。一、六淫一、六淫 Six climatic evils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 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六气发生太过六气发生太过非其时有其气非其时有其气人体正气不足人体正气不足发发病病气候变化急骤气候变化急骤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或

7、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称为六淫。称为六淫。 气候气候变化变化(六气)(六气)人体人体正气正气六淫六淫发病发病不病不病六气六气(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六淫致病都是人体从外感受而发六淫致病都是人体从外感受而发 病。病。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季节气候密切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季节气候密切 相关。相关。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居处环境密切六淫之邪的形成与居处环境密切 相关。相关。六淫之邪可单一或兼夹而致病。六淫之邪可单一或兼夹而致病。六淫之邪侵入人体后,一定条件六淫之邪侵入人体后,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下相互转化。

8、风邪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点,风邪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点,故风为阳邪。故风为阳邪。风性轻扬,故风邪易侵犯人体头部、肺脏、风性轻扬,故风邪易侵犯人体头部、肺脏、肌表等阳位。肌表等阳位。风性开泄,故风邪侵犯人体易使腠理疏泄开风性开泄,故风邪侵犯人体易使腠理疏泄开张张 。a. 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先导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先导b.风邪袭人,致病最多。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4.4.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 ,易兼诸邪,易兼诸邪 3.3.风性主动风性主动1、风、风Wind善行善行: 病变病变 部位不固定(游走性关节疼痛)部位不固定(游走性关节疼痛)数变数变: 发病

9、急、变化多、传变快(中风)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中风)风邪致病具有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动摇不定的特点的特点2.2.风风善行而数变善行而数变。1.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三)六淫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三)六淫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外邪,称为风邪。风疹(荨麻疹)患者风疹(荨麻疹)患者面瘫(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瘫(面神经麻痹)患者3.3.寒主收引寒主收引 ( (收缩、牵引收缩、牵引) )阴胜则寒:阴胜则寒:1 1、全身或局部寒冷征象。、全身或局部寒冷征象。 2 2、寒邪不伤津,阳不化

10、阴、寒邪不伤津,阳不化阴 人体的分泌物、排泄物清稀。人体的分泌物、排泄物清稀。寒凝经脉气血寒凝经脉气血不通则痛不通则痛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临床表现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伤寒伤寒寒邪伤肌表寒邪伤肌表中寒中寒寒邪直中脏腑寒邪直中脏腑 2. 2.寒性凝滞寒性凝滞 ( (凝结、阻滞凝结、阻滞) )指寒邪能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肌指寒邪能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肌肉收缩而挛急的致病特点肉收缩而挛急的致病特点1.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称为寒邪。A.A.夏季多雨夏季多雨, ,暑热升散暑热升散,

11、 ,蒸腾水湿蒸腾水湿, ,弥漫空间弥漫空间B.B.乘凉露宿乘凉露宿, ,恣饮生冷恣饮生冷, ,伤脾生湿。伤脾生湿。3.3.暑邪暑邪Summer-Heat1.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病发生在夏至之后,立秋之前,具有明显暑病发生在夏至之后,立秋之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暑病只有外感,无内生。的季节性。暑病只有外感,无内生。暑邪致病有伤暑和中暑之分,还有阴阳之别。暑邪致病有伤暑和中暑之分,还有阴阳之别。2.2.暑性暑性升散升散,耗气伤津。,耗气伤津。3.3.暑多挟湿。暑多挟湿。 暑病多见暑病多见: :高热烦渴高热烦渴, ,汗出、胸闷恶心汗出、胸闷恶心, ,头重身倦头重身倦, ,便

12、溏不爽。(中暑)便溏不爽。(中暑)暑邪伤人多出现一派典型的阳热症状。暑邪伤人多出现一派典型的阳热症状。暑为阳邪,其性升发,故易上扰心神或侵暑为阳邪,其性升发,故易上扰心神或侵犯头目。犯头目。暑邪侵犯人体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一方暑邪侵犯人体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一方面耗伤津液,另一方面,在大量出汗的同面耗伤津液,另一方面,在大量出汗的同时气随津泄,导致津气两虚,甚至是气随时气随津泄,导致津气两虚,甚至是气随津脱。津脱。重:重:沉重沉重肢体沉重、头坠重、乏力、肢体沉重、头坠重、乏力、 关节疼痛重着。关节疼痛重着。 浊:浊: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4、湿邪、湿邪 Dampnes

13、sDampness 3.3.湿性粘滞湿性粘滞( (粘腻、停滞)粘腻、停滞)1.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伤阳气湿为阴邪,易阻气机、伤阳气 A:A:病症病症粘滞性粘滞性B:B:病程病程缠绵性缠绵性4.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趋下,易袭阴位2.2.湿性重浊湿性重浊湿邪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湿邪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之势,人体下部亦属于阴,同类相求,故之势,人体下部亦属于阴,同类相求,故湿邪致病多伤及湿邪致病多伤及人体的下部人体的下部。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湿性重浊,粘滞。当其侵犯人体最易留滞于湿性重浊,粘滞。当其侵犯人体最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经络

14、气机失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经络气机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常,经络阻滞不畅。凡致病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凡致病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称为湿邪。水肿患者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温燥温燥(初秋初秋,燥与热结燥与热结)凉燥凉燥(深秋深秋,寒与燥结寒与燥结)2.燥易伤肺燥易伤肺肺喜濡润而清肃。肺与大气相通,外肺喜濡润而清肃。肺与大气相通,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合皮毛,开窍于鼻。燥邪犯肺燥邪犯肺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6. (热、温热、温)邪邪 Fire(1)概念)概念 温、热、火、暑的比较温、热、火、暑的比较a.温与热:温为热之渐,热为

15、温之甚温与热:温为热之渐,热为温之甚b.暑与火: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其暑与火: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其 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 火热之邪致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火热之邪致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c.火与热:本质皆为阳盛,故往往火热并称。火与热:本质皆为阳盛,故往往火热并称。 热纯属病邪,火有正邪,虚实之分。热纯属病邪,火有正邪,虚实之分。 热多属外感,火多由内生。热多属外感,火多由内生。v少火、壮火:少火、壮火:火的含义火的含义少火:生理之火,是对人体具有温煦作用的少火:生理之火,是对人体具有温煦作用的 阳气。阳气。壮火:病理之火,是由于阳热亢盛而产生,壮火:病理之火

16、,是由于阳热亢盛而产生, 是耗散人体正气的病邪。是耗散人体正气的病邪。v外火、内火:外火、内火:作为病理性的火,又分为外火、内火作为病理性的火,又分为外火、内火外火:是指感受自然界的火热之邪,也可由外火:是指感受自然界的火热之邪,也可由 风、寒、暑、湿、燥五邪转化而来。风、寒、暑、湿、燥五邪转化而来。内火:多因脏腑功能紊乱,阴阳气血失调所内火:多因脏腑功能紊乱,阴阳气血失调所 致。致。v实火、虚火:实火、虚火:实火:阳热亢盛引起的实热证。实火:阳热亢盛引起的实热证。虚火:阴虚不能制阳,虚火:阴虚不能制阳,“阴虚生内热阴虚生内热”的虚的虚热热 证以及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证以及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

17、证。v君火、相火:君火、相火:作为人之生理之火,少火又分为君火和相火。作为人之生理之火,少火又分为君火和相火。君火:为心之阳气。君火:为心之阳气。相火:肝、肾、胆、心包、三焦、膀胱之阳相火:肝、肾、胆、心包、三焦、膀胱之阳 气。气。v阴火、阳火:阴火、阳火:从生理部位而言从生理部位而言从病理性质而论从病理性质而论火、热升腾上炎火、热升腾上炎 胃火上攻胃火上攻牙龈肿痛牙龈肿痛风热上壅风热上壅头痛、咽喉肿痛头痛、咽喉肿痛 心火上炎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口舌生疮肝火上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目赤肿痛 生风: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热灼肝经生风: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热灼肝经, ,耗耗伤津液,筋脉失养,易引起肝风内动的病证

18、。伤津液,筋脉失养,易引起肝风内动的病证。 动血:热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病症动血:热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病症3.3.火易生风动血火易生风动血4.4.火易扰心神火易扰心神(2 2)热(火)邪性质及致病特点)热(火)邪性质及致病特点1.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为阳邪,其性炎上2.2.火易耗气伤津火易耗气伤津5.5.火易致肿疡火易致肿疡热入血分,遏阻营血:化腐成脓热入血分,遏阻营血:化腐成脓v疠气的基本概念疠气的基本概念疫毒、疫气、异气、戾气、毒气、疫毒、疫气、异气、戾气、毒气、乖戾之气等。乖戾之气等。 是一类有别于六淫的具有强烈致病性是一类有别于六淫的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邪。和传染性的外

19、邪。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概念概念空气、口鼻、饮食、蚊虫叮咬、空气、口鼻、饮食、蚊虫叮咬、 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径。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径。 别名别名v疠气的致病特点疠气的致病特点(一)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一)发病急骤,病情危笃来势凶猛,常现发热、扰神、动血、生风、来势凶猛,常现发热、扰神、动血、生风、剧烈吐泻等危重症状。剧烈吐泻等危重症状。缓者朝发夕死,重者顷刻而亡。缓者朝发夕死,重者顷刻而亡。(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即可大面积流行,也可散在发生。即病,即可大面积流行,也可散在发生。 (

20、三)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三)一气一病,症状相似疠气对机体作用部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每种疠气对机体作用部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每种疠气均有各自特异的临床特点和传变规律。疠气均有各自特异的临床特点和传变规律。“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痄腮痄腮痄腮(流行性腮腺炎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患者v影响疠气产生(与流行)的因素影响疠气产生(与流行)的因素气候因素气候因素久旱、酷热、洪涝、湿雾瘴气、地震等。久旱、酷热、洪涝、湿雾瘴气、地震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水源、空气污染,食物污染、饮食不当。水源、空气污染,食物污染、饮食不当。预防措施不当预防措施不当对

21、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隔离与积极对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隔离与积极有效的治疗患者,免疫预防健康人群等工作有效的治疗患者,免疫预防健康人群等工作所采取的措施不当。所采取的措施不当。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战乱不停,社会动荡不安,工作环境恶劣,战乱不停,社会动荡不安,工作环境恶劣,生活贫困,政府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防疫生活贫困,政府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防疫 与治疗措施。与治疗措施。 v概念:概念:内伤病因泛指人的情感或行为不内伤病因泛指人的情感或行为不循常度,超越人体自身调节范围,直接循常度,超越人体自身调节范围,直接伤及脏腑的致病因素,主要内容有七情伤及脏腑的致病因素,主要内容有七情内伤、饮食失宜

22、、劳逸失度等。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 内伤病因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其直内伤病因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其直接损伤内脏精气,可引起多种情志病和接损伤内脏精气,可引起多种情志病和身心疾病。身心疾病。v七情: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平时属于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平时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但若七情太过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但若七情太过或持久刺激而使人发病,则成为致病或持久刺激而使人发病,则成为致病因素因素。 v七情内伤:七情内伤: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诱发或引起疾病的一种致病因素。诱发或引起疾病的一种致病因素。七情

23、与七情内伤的关系七情与七情内伤的关系(如同六气与六淫的关系)(如同六气与六淫的关系)情志情志刺激刺激人体人体正气正气发病发病不病不病七情七情内伤内伤七情七情 v1.1.情志活动产生于五脏精气情志活动产生于五脏精气; ;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v2.2.情志过激又伤五脏精气情志过激又伤五脏精气五脏五脏肝肝心心脾脾肺肺肾肾精精气气情志情志怒怒喜喜思思悲悲恐恐藏藏化化生生伤伤伤伤伤伤v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和调节着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和调节着机体的一切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各种情志机体的一切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各种情志活动的产生,都是在心

24、神的统帅下,各脏腑活动的产生,都是在心神的统帅下,各脏腑气血阴阳协调作用的结果。气血阴阳协调作用的结果。v素问素问疾病类疾病类说: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为心使也。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为心使也。”v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历来都被人们所重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历来都被人们所重视。中医理论认为:视。中医理论认为:“哀乐失时,殃咎必哀乐失时,殃咎必至。至。”这说明人体自身情绪因素、心态状这说明人体自身情绪因素

25、、心态状况与疾病的形成、发展、趋变、转归有着况与疾病的形成、发展、趋变、转归有着相关联系,而且对人生理、心理之偏倚、相关联系,而且对人生理、心理之偏倚、衰蜕、变异也有一定影响。衰蜕、变异也有一定影响。 v心身疾病就是由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而引起心身疾病就是由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而引起的一类疾病的一类疾病( (比如冠心病、高血压、皮肤病、比如冠心病、高血压、皮肤病、乳腺增生、月经不调、消化性溃疡等乳腺增生、月经不调、消化性溃疡等) )。中医。中医古籍古籍素问素问举痛论举痛论中曾指出:中曾指出:“百病生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26、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也就是也就是说,人体之脏腑功能失调常表现出各异的情说,人体之脏腑功能失调常表现出各异的情志改变七情的偏激过盛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志改变七情的偏激过盛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原因。v七情能否致病,除与情志本身反应强七情能否致病,除与情志本身反应强度、方式有关外,还与个体的心理特度、方式有关外,还与个体的心理特征、生理状态具有密切的关系。征、生理状态具有密切的关系。v七情内伤致病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七情内伤致病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疾病;二是影是导致疾病发生或诱发疾病;二是影响病情发展与转归。响病情发展与转归。. .多发情志病(影响心主神明)多发

27、情志病(影响心主神明) . .直接伤及内脏(五脏与情志对应关系)直接伤及内脏(五脏与情志对应关系). .影响脏腑气机(气血运行紊乱)影响脏腑气机(气血运行紊乱). .影响病情变化(情志刺激加重疾病)影响病情变化(情志刺激加重疾病)v致病特点致病特点:1.1.多发情志病多发情志病情志病包括:情志病包括: 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 ,如郁证、癫、如郁证、癫、狂等;狂等;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如胸痹、真心痛、眩晕等;真心痛、眩晕等; 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如消渴、恶性肿

28、瘤、慢性肝胆疾病。疾病。2.2.直接伤及内脏直接伤及内脏七情损伤相应之脏七情损伤相应之脏 喜伤心:喜伤心: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精神失常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精神失常怒伤肝:怒伤肝:两胁胀痛、善太息、呕血、晕厥两胁胀痛、善太息、呕血、晕厥忧伤肺:忧伤肺:气短胸闷、精神萎靡、意志消沉气短胸闷、精神萎靡、意志消沉思伤脾:思伤脾:食欲不振、脘腹胀痛、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脘腹胀痛、大便溏泄恐伤肾:恐伤肾:肾气不固、精气耗泄肾气不固、精气耗泄 损伤它脏:损伤它脏:暴怒伤肝暴怒伤肝横逆脾胃横逆脾胃 思虑伤脾思虑伤脾耗伤心血耗伤心血 七情首先影响心神七情首先影响心神 灵枢灵枢 口问篇口问篇“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29、,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类经类经亦曰:亦曰:“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 喜喜则气缓则气缓 1、气机涣散不能收持、气机涣散不能收持2、神气涣散而不藏、神气涣散而不藏 怒怒则气上则气上 1、疏泄失常上逆、疏泄失常上逆 2、肝不藏血而出血、肝不藏血而出血 思思则气结则气结恐恐则气下则气下惊惊则气乱则气乱悲悲则气消则气消忧忧则气郁则气郁. .影响脏腑气机影响脏腑气机4.4.影响病情变化影响病情变化v

30、良性的或积极的情志变化,有利于良性的或积极的情志变化,有利于病情的恢复。病情的恢复。v剧烈的情绪波动,则能加重病情。剧烈的情绪波动,则能加重病情。一、饮食不节一、饮食不节1 1、过饥:、过饥:营养不足、气血亏虚、营养不足、气血亏虚、 正气虚弱正气虚弱2 2、过饱:、过饱:食伤脾胃、宿食积滞、食伤脾胃、宿食积滞、 郁而化热郁而化热( (痢疾、痔疮痢疾、痔疮) )3 3、饮食规律失常、饮食规律失常: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二、饮食偏嗜二、饮食偏嗜1.1.偏寒偏热偏寒偏热v偏寒:损伤脾阳、脾胃虚寒偏寒:损伤脾阳、脾胃虚寒v偏热:损伤脾阴、肠胃积热偏热:损伤脾阴、肠胃积热 2.2.五味偏嗜五味偏嗜v素问素

31、问说: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爪枯;多食酸,则肉胝 而唇揭;多食甘,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则骨痛而发落。” 3.3.食类偏嗜:食类偏嗜:v专食或厌食某类食品专食或厌食某类食品v损伤脾胃、湿热痰浊损伤脾胃、湿热痰浊1 1、饮食变质、饮食变质2 2、饮食污染、饮食污染3 3、寄生虫、寄生虫三、饮食不洁三、饮食不洁29位营养学专家提出v10种健康食品: 大豆(豆浆,豆奶);大豆(豆浆,豆奶);花椰菜等十字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卷心菜,白菜等);花科蔬菜(西兰花

32、,卷心菜,白菜等);牛奶、酸奶;牛奶、酸奶;海鱼;海鱼;番茄;番茄;黑木黑木耳、松口菇等菌菇类;耳、松口菇等菌菇类; 绿茶;绿茶; 胡萝胡萝卜;卜; 荞麦;荞麦; 禽蛋蛋白。禽蛋蛋白。v5种限食食品: 高浓度酒;高浓度酒;烟熏类食品;烟熏类食品;腌菜类食腌菜类食品;品;煎炸类食品;煎炸类食品;含糖饮料。含糖饮料。一、过劳一、过劳1 1、劳力过度、劳力过度耗伤心血:耗伤心血: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损伤脾气:损伤脾气:纳少、腹胀、便溏、消瘦。纳少、腹胀、便溏、消瘦。2 2、劳神过度、劳神过度劳则气耗:劳则气耗:少气懒言,体倦神疲,喘息汗出少气懒言,体倦神疲,喘息汗出过劳

33、伤形:过劳伤形:形体组织损伤,积劳成疾形体组织损伤,积劳成疾“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久卧伤气)”3 3、房劳过度、房劳过度损耗肾精:损耗肾精: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眩晕耳鸣、 阳痿早泄、月经不调。阳痿早泄、月经不调。二、过逸二、过逸过逸包括:过逸包括:体力过逸和脑力过逸。体力过逸和脑力过逸。 致病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致病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体力过逸体力过逸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食少乏力、精神食少乏力、精神不振、肢体软弱、或过度肥胖、动则心悸、不振、肢体软弱、或过度肥胖、动则心悸、气喘和自汗。气喘和自汗。脑力过逸

34、脑力过逸过分安逸过分安逸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症。精神萎靡等症。 痰饮、瘀血、结石等是疾病过程中所痰饮、瘀血、结石等是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形成的病理产物。 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之后,又能作用于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之后,又能作用于人体,干扰机体的正常功能,可加重病理人体,干扰机体的正常功能,可加重病理变化,或引起新的病变发生。因其通常是变化,或引起新的病变发生。因其通常是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而产生的致病因素,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而产生的致病因素,故称故称“继发性病因继发性病因”。 概念:概念: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 成的病理产物。较稠浊者

35、为痰。成的病理产物。较稠浊者为痰。 ( 水 ) 饮 : 清 稀 者 为 饮 。( 水 ) 饮 : 清 稀 者 为 饮 。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特点:特点:流动性较大。可留积于脏器组织流动性较大。可留积于脏器组织 间隙和疏松部位。间隙和疏松部位。(一)痰饮的概念(一)痰饮的概念分类:分类:痰饮有狭义和广义、有形和无形之分。痰饮有狭义和广义、有形和无形之分。v狭义的痰饮:狭义的痰饮:狭义的痰饮是指肺部渗出狭义的痰饮是指肺部渗出物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又称之为外痰。物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又称之为外痰。sputum v广义的痰饮:广义的痰饮:广义的痰饮泛指由水液代广义的痰饮

36、泛指由水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及其病理变化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及其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又称之为内痰。和临床症状,又称之为内痰。 phlegmphlegmv有形痰饮:有形痰饮: Formed Phlegm 是指视之是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的实质性的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的实质性的痰浊。痰浊。v无形之痰:无形之痰: Formless Phlegm只见其症,只见其症,不见其形,看不到实质性的痰饮,无形不见其形,看不到实质性的痰饮,无形可证。可证。 (二)痰饮的形成(二)痰饮的形成The formation外感外感风寒风寒饮食饮食不节不节中阳受困中阳受困水湿不运水湿不运七情七情所伤所伤

37、阻遏脾阳阻遏脾阳水湿停聚水湿停聚肝气乘脾肝气乘脾水湿不化水湿不化肺通调涩滞肺通调涩滞脾转输无权脾转输无权肾蒸化失职肾蒸化失职三三焦焦水水道道失失司司水湿或聚水湿或聚而成饮或而成饮或遇火煎熬遇火煎熬为痰为痰痰饮以阳虚阴盛为本痰饮以阳虚阴盛为本证候以本虚标实多见证候以本虚标实多见“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三)痰饮致病的特点(三)痰饮致病的特点 The Pathogenic features1 1、阻碍经络气血、阻碍经络气血2 2、阻滞气机、阻滞气机3 3、影响水液代谢、影响水液代谢4 4、易蒙蔽神明、易蒙蔽神明5 5、病证复杂,变化多端。、病证复杂,变化多端。1 1

38、、阻碍经络气血、阻碍经络气血流注经络、经络阻滞:流注经络、经络阻滞: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半身不遂半身不遂痰饮结于局部:痰饮结于局部:2 2、阻滞气机、阻滞气机3.3.影响水液代谢影响水液代谢 v痰饮阻肺,可致宣降失职,水液不布;痰饮阻肺,可致宣降失职,水液不布;v痰湿困脾,可致水湿不运;痰湿困脾,可致水湿不运;v饮停下焦,影响肾、膀胱的气化功能,饮停下焦,影响肾、膀胱的气化功能,水液停蓄。水液停蓄。4 4、易蒙蔽神明、易蒙蔽神明v痰浊蒙蔽清窍,痰浊蒙蔽清窍,头晕目眩、头晕目眩、 扰乱心神扰乱心神精神不振。精神不振。 v痰浊上犯,痰浊上犯, 神昏谵妄,神昏谵妄, 与风火相合:

39、与风火相合: 癫、狂、痫等。癫、狂、痫等。神志不清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声高有力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 癫痫,俗称羊癫痫,俗称羊癫风癫风 5 5、病证复杂,变化多端、病证复杂,变化多端v上至头,下至足,内至脏腑,外达肌上至头,下至足,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肤。v临床表现复杂,其症状概括起来有咳、临床表现复杂,其症状概括起来有咳、喘、悸、眩、呕、滞、肿、痛八大证。喘、悸、眩、呕、滞、肿、痛八大证。v“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多由痰作祟”四饮四饮v痰饮:饮停肠胃痰饮:饮停肠胃v悬饮:饮停胁下悬饮:饮停胁下v溢饮:饮停四肢溢饮:饮停四肢v支饮:饮停胸胁支饮:饮停胸胁(一)瘀血的概念(一)瘀血的

40、概念v瘀血,又称蓄血、恶血、败血、虾血。瘀乃瘀血,又称蓄血、恶血、败血、虾血。瘀乃血液停积,不能活动之意。血液停积,不能活动之意。v所谓瘀血,是指因血行失度,使机体某一局所谓瘀血,是指因血行失度,使机体某一局部的血液凝聚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这种部的血液凝聚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就成为某些疾病的致病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就成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而存在于体内。故瘀血又是一种继发性因素而存在于体内。故瘀血又是一种继发性的致病因素。的致病因素。v瘀血证则是由瘀血而引起的各种病理变化,瘀血证则是由瘀血而引起的各种病理变化,临床上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

41、。瘀血与血瘀的区别:瘀血与血瘀的区别:v瘀血:瘀血: 指体内血液不能正常循行所形成的病理指体内血液不能正常循行所形成的病理 产物,能继发新的病变,属于病因学概念。产物,能继发新的病变,属于病因学概念。v 血瘀:血瘀: Blood stasis -states 指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液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指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液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属于病机学概念。态,属于病机学概念。(二)瘀血的形成(二)瘀血的形成 凡能引起血液运行不畅,或致血离经脉凡能引起血液运行不畅,或致血离经脉而瘀积的内外因素,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而瘀积的内外因素,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1气虚致瘀气虚致瘀 血液正常的运行依靠气的推动和统

42、摄血液正常的运行依靠气的推动和统摄 2气滞致瘀气滞致瘀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气虚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而为瘀。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而为瘀。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导致血行迟滞而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导致血行迟滞而形成瘀血。形成瘀血。 3 3血寒致瘀血寒致瘀 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若外感寒邪,入于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若外感寒邪,入于血脉,或阴寒内盛,血脉挛缩,则血液凝涩而血脉,或阴寒内盛,血脉挛缩,则血液凝涩而运行不畅,可形成瘀血。运行不畅,可形成瘀血。 4血热致瘀血热致瘀 血热互结,煎灼血中津液,使血液黏稠而运血热互结,煎灼血中津液

43、,使血液黏稠而运行不畅;行不畅; 热灼脉络,迫血妄行导致内出血而成瘀血。热灼脉络,迫血妄行导致内出血而成瘀血。5津亏致瘀津亏致瘀 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津液的不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津液的不足,导致血液的生成不足,或血液粘稠,而足,导致血液的生成不足,或血液粘稠,而不能正常在脉内偱行。不能正常在脉内偱行。6血出致瘀血出致瘀 各种外伤,或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而致各种外伤,或脾不统血、肝不藏血而致出血,以及妇女经行不畅、流产等,如果所出血,以及妇女经行不畅、流产等,如果所出之血未能排出体外或及时消散,留积于体出之血未能排出体外或及时消散,留积于体内则成瘀血。内则成瘀血。(三)瘀血致病的特点(

44、三)瘀血致病的特点1.1.易于阻滞气机易于阻滞气机 血为气之母,因而瘀血一旦形成,必然血为气之母,因而瘀血一旦形成,必然影响和加重气机郁滞,所谓影响和加重气机郁滞,所谓“血瘀必兼气血瘀必兼气滞滞”。 2.2.阻碍血脉运行阻碍血脉运行 瘀血为有形的实邪,无论其瘀滞于脉内,瘀血为有形的实邪,无论其瘀滞于脉内,还是留积于脉外,均可影响心、肝、脉等脏还是留积于脉外,均可影响心、肝、脉等脏腑的功能,导致局部或全身的血液运行失常。腑的功能,导致局部或全身的血液运行失常。3.3.易生险证易生险证瘀血阻滞脏腑,留而不去,变生急证、险证。瘀血阻滞脏腑,留而不去,变生急证、险证。瘀血致病的病证特点瘀血致病的病证特

45、点1.1.疼痛疼痛 刺痛、痛有定处、夜间尤甚。刺痛、痛有定处、夜间尤甚。 2.2.肿块肿块 体表者可见局部青紫肿胀,体表者可见局部青紫肿胀, 体内者按之质硬、推之不移。体内者按之质硬、推之不移。3.3.出血出血 血色紫暗或夹有血块血色紫暗或夹有血块4.4.紫绀紫绀 面色、口唇、肌肤、爪甲青紫面色、口唇、肌肤、爪甲青紫 久瘀者可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久瘀者可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5.5.舌质舌质 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6.6.脉象脉象 细涩、沉弦或结代细涩、沉弦或结代舌有瘀点舌有瘀点皮肤瘀斑皮肤瘀斑肌肤甲错肌肤甲错面色黧黑面色黧黑 结石,是指体内某些部位形

46、成并停滞为病结石,是指体内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滞为病的砂石样病理产物或结块。的砂石样病理产物或结块。 常见的结石有泥砂样结石、圆形或不规则常见的结石有泥砂样结石、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结石、结块样结石(如胃结石)等。形状的结石、结块样结石(如胃结石)等。(一)结石的概念(一)结石的概念(二)结石的形成(二)结石的形成1.1.饮食不当饮食不当 嗜食辛辣炙煿嗜食辛辣炙煿 湿热内生湿热内生2.2.情志内伤情志内伤 暴受惊恐暴受惊恐3.3.肾精亏虚肾精亏虚 虚热煎结虚热煎结4.4.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 蛔虫蛔虫5. 5. 用药不当用药不当用药过量、影响脏腑(肾、膀胱)气化功能用药过量、影响脏腑(肾、膀胱)气化

47、功能化学药物:钙、镁、铋、酸、碱性药类药物化学药物:钙、镁、铋、酸、碱性药类药物6.6.异物积存异物积存7.7.外伤外伤(三)结石的致病特点(三)结石的致病特点1 1多发于空腔性脏器多发于空腔性脏器 肝、胆、肝、胆、胃、肾、膀胱胃、肾、膀胱2.2.病程较长,轻重不一病程较长,轻重不一形成缓慢;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形成缓慢;部位不同,表现各异3.3.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4.“4.“不通则痛不通则痛”阵发性、或持阵发性、或持续疼痛,甚或绞痛。续疼痛,甚或绞痛。(四)常见结石病证(四)常见结石病证v1.胆石症:胆囊或胆管的结石胆石症:胆囊或胆管的结石v常见症状常见症状食欲不振,右胁

48、下疼痛,黄疸食欲不振,右胁下疼痛,黄疸v轻者可无明显症状轻者可无明显症状v2.尿石症:尿石症: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石v常见症状疼痛、血尿、排尿困难常见症状疼痛、血尿、排尿困难v直径直径2cm的结石不可能通过尿道排出。的结石不可能通过尿道排出。注意!注意!v1.肾结石患者应减少草酸的摄入肾结石患者应减少草酸的摄入v如菠菜、豆类、葡萄、茶叶、桔子、番茄、如菠菜、豆类、葡萄、茶叶、桔子、番茄、土豆、李子、竹笋等土豆、李子、竹笋等 v2.肾结石患者应控制钙的摄入肾结石患者应控制钙的摄入v忌睡前喝牛奶,不盲目补钙忌睡前喝牛奶,不盲目补钙v3.胃结石胃结石 v胃内食物不被消化,凝结成块而形成胃内食物不被消化

49、,凝结成块而形成 v常因空腹或过量食用柿子、山楂、黑枣引起常因空腹或过量食用柿子、山楂、黑枣引起v在中医病因学中,除外感病因、内伤在中医病因学中,除外感病因、内伤病因和病理产物之外的致病因素,统病因和病理产物之外的致病因素,统称为其他病因。称为其他病因。v包括:外伤、虫兽伤、寄生虫、医源包括:外伤、虫兽伤、寄生虫、医源因素、先天因素等。因素、先天因素等。一、外伤一、外伤(一)外伤的概念(一)外伤的概念v外伤指机械暴力等外力如扑击、跌仆、利外伤指机械暴力等外力如扑击、跌仆、利器等击撞,以及烫伤、烧伤、冻伤等而致器等击撞,以及烫伤、烧伤、冻伤等而致皮肤、肌肉、筋骨损伤的因素。皮肤、肌肉、筋骨损伤的

50、因素。v广义的外伤还包括雷击、溺水、化学伤等。广义的外伤还包括雷击、溺水、化学伤等。(二)外伤的致病特点(二)外伤的致病特点1.外力损伤外力损伤(枪弹、金刃、跌打等枪弹、金刃、跌打等因机械暴力所引起的损伤因机械暴力所引起的损伤)v轻者为皮肉损伤轻者为皮肉损伤出现局部的疼痛、青出现局部的疼痛、青紫瘀斑、出血肿胀。紫瘀斑、出血肿胀。v重者损伤筋骨内脏重者损伤筋骨内脏关节脱臼、骨折、关节脱臼、骨折、大出血,甚至昏迷、抽搐、亡阳等严重大出血,甚至昏迷、抽搐、亡阳等严重病变病变 。2.烧烫伤烧烫伤烧烫伤又称烧烫伤又称“火烧伤火烧伤”、“火疮火疮”等。等。烧烫伤多由沸水(油)、高温物品、烈火、烧烫伤多由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