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pdf

上传人:医** 文档编号:18105041 上传时间:2022-05-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1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浙江医学 2021 年第 43 卷第 21 期周嘉强, 男,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浙江省医学创新学科 “内分泌代谢病学” 学科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委兼总干事,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 2 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其综合防治。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 CVD 的风险增加24 倍。 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很常见, 血脂异常往

2、往会加重糖尿病患者 CVD 风险。 而降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 CVD 风险。 本文就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特点、 血脂异常的管理现状、 权威指南推荐的血脂管理目标值以及治疗手段作一述评。1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 TG、 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LDL- C) 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HDL- C 水平降低, TC 和 LDL- C 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 但小而密 LDL- C 水平升高, 富含 TG 脂蛋白的载脂蛋白 (apo) B100 和 apoB48 水平升高1。除了脂质数量和性质异常外,还包括脂蛋白代谢动力学异常, 如VLDL1 生成增加, VLD

3、L 分解代谢减慢, HDL 分解代谢加快2。糖尿病患者发生血脂异常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胰岛素作用不足、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导致 VLDL、 TG的产生过多和清除缺陷。2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的现状血脂异常在普通人群中较常见,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 40.4%3。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发生率更高。一项纳入 4 807 例 4075 岁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多中心研究显示, 67.1%的患者存在血脂异常,而这些患者的知晓率为 68.7%,治疗率为55.9%; 在接受降脂治疗的患者中, 39.4%LDL- C 水平低于 2.6 mmol/L;在既往有 CVD 的患者中,只有15.3% 达 到 LDL - C

4、 水 平 1.8 mmol/L 的 目 标 值4。CCMR- 3B 研究调查了全国 25 817 例门诊治疗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发现 42%的患者合并血脂异常, 其中仅55%接受了调脂治疗; 接受治疗的患者 TC、 TG、 LDL- C和 HDL- C 的达标率分别为 36.1%、 46.6%、 42.9%和71.9%, 4 项指标均达标的患者比例仅为 12%,这一研究反应了当前我国 2 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及管理现状5。 美国 SEARCH 研究显示在血糖控制不佳的青少年 2 型糖尿病患者中, TC、 LDL- C、 TG 水平升高的比例分别是 65%、 43%和 40%, 却很少有患者

5、接受降脂治疗6。1 型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同样常见,在年轻成年 1 型糖尿病患者中有 64%合并血脂异常(超过指南推荐的目标值) ,以 LDL- C 升高为主, 血脂异常与血糖控制不佳相关,在所有符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标准的患者中只有 42%接受了药物治疗7。 因【 摘要 】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很常见, 主要表现为 TG 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 HDL- C 水平降低, 小而密 LDL- C 水平升高。血脂异常会增加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大量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显著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而在他汀基础上联合依折麦布或前蛋白转化酶

6、枯草溶菌素 9 抑制剂可以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因此, LDL- C 是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的首要指标。 本文就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特点、 血脂异常的管理现状、 权威指南推荐的血脂管理目标值以及治疗手段作一述评。【 关键词 】 糖尿病血脂异常他汀控制目标周嘉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荫述评DOI: 10.12056/j.issn.1006- 2785.2021.43.21.2021- 3083作者单位: 310020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通信作者: 周嘉强, E- mail: 窑 2275 窑浙江医学 2021 年第 43 卷第 21 期此,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现状令人担忧

7、, 亟需规范管理。3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的目标糖尿病是 CVD 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多个 CVD 危险因素, 包括高血糖、 高血压、 肾病、吸烟以及血脂异常等, 因而很难对每个危险因素在总体 CVD 危险因素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区分,但是在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的一项危险因素分析中, LDL- C是 CVD 的最强预测因子8, 临床试验证实降低 LDL- C水平比治疗其他危险因素能更大程度地降低 CVD 风险9。近年研究发现 LDL- C 水平下降越大, CVD 风险降低就越明显, 这种益处取决于 LDL- C 的绝对降低和基线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atherosclerotic ca

8、rdio原vascular disease, ASCVD) 风险9。因此, LDL- C 是糖尿病患者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随着新证据不断涌现,“LDL- C 低一些更好”的观点逐渐被学者们所接受。近两年新指南普遍更新了 LDL- C 目标值,但是不同指南之间仍略有不同。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的次要目标是非 HDL- C (即 TC 减去 HDL- C) 水平达标, 非HDL- C 包含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颗粒中的胆固醇,更能反映 CVD 的风险情况,其目标值是LDL- C 目标值+0.8 mmol/L;血脂管理的其他目标是TG1.7 mmol/L;但若他汀治疗前 TG5.6 mmol/L,首选

9、降 TG 药物 (如贝特类或高纯度鱼油) , 以减少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2020 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按 ASCVD风险等级分为极高危和高危, LDL- C 的目标值分别是1.8 mmol/L 和2.6 mmol/L, 起始宜应用中等强度他汀, 根据个体调脂疗效和耐受情况调整剂量, 若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 可联合使用依折麦布; 对于极高危患者,若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 46 周仍不达标,可加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 (PCSK9) 抑制剂;如果现有调脂药物规范治疗 3 个月后, LDL- C 仍不能降至所需目标值,则可考虑将 LDL- C 降低 50%以上作为替代目标; LDL

10、- C 达标后, 若 TG 仍高, 可在他汀基础上加用降低 TG 药物 (如贝特类)10。2020 年 12 月美国内分泌学会发布了内分泌疾病患者血脂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 该指南指出, 对于伴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治疗目标是 LDL- C1.8 mmol/L,治疗方式为他汀类药物联合生活方式改变, 其中伴有 ASCVD、 ASCVD 危险因素或风险增强因素的患者,应采用高强度的他汀治疗; 对于合并 ASCVD 或多重危险因素的 2 型糖尿病患者LDL- C 目标值1.4 mmol/L;对于伴有 2 种危险因素或风险增强因素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LDL- C 经他汀类药物

11、治疗达标后, TG 仍1.7 mmol/L, 加用二十碳五烯酸乙酯, 以降低 CVD 风险, 无法使用二十碳五烯酸乙酯者可以考虑使用非诺贝特等贝特类药物; 对于伴有 14 期慢性肾病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无论 CVD 风险如何, 建议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于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建议他汀类药物联合贝特类药物,以减少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对于 1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 该指南建议伴有以下情况者, 无论 CVD 风险如何, 建议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 以降低 CVD 风险: (1) 年龄逸40岁, 或糖尿病病程20 年; (2) 已有微血管并发症;(3) 合并 1耀4 期慢性肾病;

12、 (4) 肥胖或高 TG 和低HLD- C 患者9。2020 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和美国内分泌学学院关于血脂异常管理和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共识声明中建议根据 ASCVD 风险分层制定个体化血脂控制目标, 极高危 (糖尿病合并明确 ASCVD) 患者, LDL- C1.4 mmol/L; 很高危 (糖尿病合并 1 个以上主要 CVD 危险因素) 患者, LDL- C1.8 mmol/L;高危 (糖尿病不合并其他危险因素) 患者, LDL- C2.6 mmol/L11。2021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有关血脂管理作如下建议,分别进行一级和二级预防,对于 4075 岁无 ASCVD 的糖

13、尿病患者,除生活方式治疗外, 还应使用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于2039 岁且伴有其他 ASCVD 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除了生活方式治疗外,建议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于高风险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具有多种 ASCVD 危险因素或年龄在 5070 岁的患者, 建议采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 对于 10 年 ASCVD 风险在 2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建议在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依折麦布, 使 LDL- C 水平下降 50%以上; 对于所有年龄段的糖尿病和 ASCVD 患者,应在生活方式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 其中危险分层极高危患者, 如果使用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

14、药物后LDL- C逸1.8 mmol/L, 建议增加其他降低 LDL 药物 (如依折麦布或 PCSK9 抑制剂) ; 年龄75 岁, 已经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建议继续他汀类药物治疗, 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在评估潜在的获益和风险后,可以考虑开始他汀类药物窑 2276 窑浙江医学 2021 年第 43 卷第 21 期治疗12。2021 年欧洲心血管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对胆固醇的管理提出了更为积极且严格的推荐建议, 极高危 (合并 ASCVD 或其他严重靶器官损害)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应强化降胆固醇治疗,推荐将 LDL- C 较基线水平降低 50%以上且

15、LDL- C达到1.4 mmol/L; CVD 风险高危的年龄40 岁的 2型糖尿病患者应将 LDL- C 降低 50%以上且 LDL- C1.8 mmol/L;年龄臆40 岁,合并靶器官损害和(或)LDL- C2.6 mmol/L 的 1 型或 2 型糖尿病患者, 可考虑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13。2021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发布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共识,建议按 ASCVD 危险分为极高危、高危和中危,LDL- C 控制目标与欧洲心血管学会推荐的目标值相同, 但同时强调非 HDL- C 水平达标14。4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的手段所有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均应进行

16、生活方式干预, 并贯穿糖尿病治疗的全过程。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结构调整, 如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适当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等; 降低体重; 规律运动, 每周 150300 min 中等强度体力活动; 改善睡眠质量, 每晚 68 h 睡眠时间;戒烟等。糖尿病患者接受降糖治疗后血脂异常会得到部分改善。 起始胰岛素治疗能导致 TG 下降; 二甲双胍也能降低 TG,和轻微改善 HDL- C;胰高血糖素样肽- 1受体激动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改善脂质谱;钠- 葡萄糖共转运蛋白 2 抑制剂可能轻微升高 LDL- C水平; 磺脲类、 格列奈类、 DPP- 4 抑制剂、 琢

17、- 糖苷酶抑制剂通常对血脂无影响9。目前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PCSK9 抑制剂、 贝特类药物等。4.1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也称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抑制剂,可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从而阻断胆固醇的生成, 继而上调细胞表面 LDL 受体, 加速血浆 LDL 分解代谢, 还可抑制 VLDL 的合成。他汀类药物是具有充分随机对照研究证据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的调脂药物。对于绝大多数 2 型糖尿病患者, 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使 LDL- C 水平降低 30%50%9。国家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表明,中国居民的平均 LDL-C

18、 水平为 2.68 mmol/L, 明显低于欧美国家15。因此,大多数中国患者经过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即可使 LDL- C 达标。 此外, 中国患者对于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耐受性较差, 发生肝毒性、 肌肉毒性的风险明显高于欧美患者16。因此, 推荐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起始治疗是适于我国多数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他汀类药物总体耐受性良好, 不良反应多见于接受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者17。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功能受损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 呈剂量依赖性。当血清 ALT 或 AST 升高小于正常值上限的 2.5 倍时, 总胆红素正常, 可观察, 无需调整剂量; 当血清 ALT 或AST 升高到正常

19、值上限 2.53.0 倍时, 可减量; 当血清ALT 或 AST 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 3 倍以上时,应停药; 失代偿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他汀治疗的禁忌证。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肌肉不良反应包括肌痛、 肌炎和横纹肌溶解。横纹肌溶解很罕见, 一旦发生, 必须停止他汀类药物治疗, 必要时住院进行静脉内水化治疗。影响他汀相关肌病的因素: 女性, 年龄65 岁, 身体瘦弱, 个人或家族肌病史, 控制不良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维生素 D 不足,使用能提高他汀类药物和(或) 其活性代谢物水平的药物13。4.2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可通过抑制小肠上段的尼曼匹克 C1 样蛋白 1 活性,

20、降低 LDL- C 水平约 20%。IMPROVE- IT研究显示, 依折麦布联合他汀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主要 CVD 终点事件风险, 且安全性良好, 该试验纳入了18 144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其中 4 933 例 (27.2%)患者患有糖尿病,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使用依折麦布将 LDL- C 水平从 1.8 mmol/L 降低到1.4 mmol/L 7 年, 约减少 7%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亚组分析显示,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 糖尿病患者的获益更显著18- 19。目前多数指南建议依折麦布作为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 LDL- C 不达标时的二线用药。4.3PCSK

21、9 抑制剂PCSK9 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降胆固醇药物,通过阻断 PSCK9 与 LDL 受体结合, 使LDL 受体的降解减少, 增加 LDL 受体在肝细胞表面与LDL 结合的机会,从而增加 LDL 的清除速度,降低LDL- C 水平。FOURIER 研究和 ODYSSEY OUTCOMES研究分别在他汀类药物最大耐受剂量基础上加用 PC原SK9 抑制剂 evolocumab 和 alirocumab,在高危 ASCVD窑 2277 窑浙江医学 2021 年第 43 卷第 21 期患者中平均下降 LDL- C 水平 36%到 59%,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并与全因死亡风险下降相关,且安全性

22、和耐受性良好20- 21。4.4贝特类药物贝特类药物亦称苯氧芳酸类药物,通过激动过氧化物酶增生体活化受体 琢,增加脂蛋白脂酶和载脂蛋白 A玉和载脂蛋白 A域的表达,发挥降低 TG 水平、 升高 HDL- C 水平的作用。经过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非 HDL- C 仍不达标者,特别是TG逸2.3 mmol/L 者, 可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贝特类药物, 如非诺贝特、 苯扎贝特或高纯度鱼油10。此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不良、胆石症等, 也可引起肝转氨酶升高和肌病, 联合使用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有可能会增加肌病发生的风险。因此在老年、严重肝肾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特殊情况者, 应慎用他汀

23、类联合贝特类药物, 并严密监测和随访, 一旦出现异常, 及时停药。5小结与展望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他汀类药物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或 PCSK9 抑制剂可以进一步降低 LDL- C 水平, 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 但是新型降脂药在中国人群中心血管获益的证据还不多, 中国人群对大剂量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较差, 因此, 对于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建议起始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应根据个体化LDL- C 目标值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随着新型降脂药在中国人群中的数据不断增多以及价格的下调, 他汀类药物基础上联合依折麦布和 (或) PCSK9 抑制剂的降脂方案在糖尿病患

24、者血脂管理中将越来越普遍。6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脂代谢学组.中国 2 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 (2017 年修订版) 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11):925- 936.2Athyros VG, Doumas M, Imprialos KP, et al. Diabetes and lipidmetabolismJ. Hormones, 2018, 17(1):61- 67. DOI:10.1007/s42000- 018- 0014- 8.3赵冬. 中国人群血脂异常流行趋势和治疗控制现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 47(5):341- 343.4

25、Yan L, Xu MT, Yuan L, et al.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and its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a multicenter study in endocrinologyclinics of ChinaJ. J Clin Lipidol, 2016, 10(1):150- 160. DOI:10.1016/j.jacl.2015.10.0 09.5Ji L, Hu D, Pan C, et al. Primacy of the 3B approach to controlrisk factors for car

26、dio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patientsJ. Am J Med, 2013, 126(10):925.e11- 22. DOI:10.1016/j.amjmed.2013.02.035.6Sunil B, Ashraf AP. Dyslipidemia in pediatric type 2 diabetesmellitusJ. Curr Diab Rep, 2020, 20(10):53. DOI:10.1007/s11892-020- 01336- 6.7Abed E, LaBarbera B, Dvorak J, et al. Prev

27、alence of dyslipide-mia and factors affecting dyslipidemia in young adults with type1 diabetes: evaluation of statin prescribingJ. Journal of Pediatric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019, 32(4):327- 334. DOI:10.1515/jpem- 2018- 0383.8Turner RC, Millns H, Neil HA, et al.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arte

28、rydisease in no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United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23)J. BMJ, 1998,316(7134):823- 828.9Newman CB, Blaha MJ, Boord JB, et al. Lipid management inpatients with endocrine disorders: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practice guidelineJ. J Clin Endocrinol Me

29、tab, 2020, 105(12):dgaa674. DOI:10.1210/clinem/dgaa674.1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315- 409. DOI:10.3760/115791- 20210221- 00095.11Handelsman Y, Jellinger PS, Guerin CK, et al. Consensus sta-tement b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and American

30、college of endocrinology on the management ofdyslipidemiaandpreventionofcardiovasculardiseasealgorithm- 2020 executive summaryJ. Endocr Pract, 2020, 26(10):1196- 1224. DOI:10.4158/CS- 2020- 0490.12Johnson EL, Feldman H, Butts A, et al. Professional practicecommittee: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

31、betes- 2021J.Diabetes Care, 2021, 44(1):S3. DOI:10.2337/dc21- Sppc.13Visseren FLJ, Mach F, Smulders YM, et al. 2021 ESC Guidelin-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J.Eur Heart J, 2021, 42(34):3227- 3337. DOI:10.1093/eurheartj/ehab484.1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 孙艺红, 陈康,等. 糖尿病患者合

32、并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2021, 60(5):421- 437. DOI:10.3760/cma. 112138- 20201208-00999.15Yang W, Xiao J, Yang Z, et al. China national diabetes andmetabolic disorders study investigators. Serum lipids and lipo-proteins in Chinese men and womenJ. Circulation, 2012, 125(18):2212- 2221.16HPS2- THRIVE Coll

33、aborative Group. HPS2- THRIVE 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in 25 673 high- risk patients of ERniacin/laropiprant: trial design, pre- specified muscle and liveroutcomes, and reasons for stopping study treatmentJ. EurHeart J, 2013, 34(17):1279- 91. DOI:10.1093/eurheartj/eht055.17Thompson PD,

34、Panza G, Zaleski A, et al. Statin- associatedside effectsJ. J Am Coll Cardiol, 2016, 67(20):2395- 2410.(下转第 2288 页)窑 2278 窑浙江医学 2021 年第 43 卷第 21 期DOI:10.1016/j.jacc.2016.02.071.18Cannon CP, Blazing MA, Giugliano RP, et al. Ezetimibe addedto statin therapy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N Engl JMed

35、, 2015, 372(25):2387- 2397. DOI:10.1056/NEJMoa1410489.19Giugliano RP, Cannon CP, Blazing MA, et al. Benefit of addingezetimibe to statin therapy 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ndsafety in patients with versus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 resultsfrom IMPROVE- IT (improved reduction of outcomes: vytorineff

36、icacy international trial)J. Circulation, 2018, 137(15):1571-1582.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7.030950.20Sabatine MS, Giugliano RP, Keech AC, et al. Evolocumab and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NEngl J Med, 2017, 376(18):1713- 1722. DOI:10.1056/NEJMoa1615664.21Schwartz

37、 GG, Steg PG, Szarek M, et al. Alirocumab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 N EnglJMed,2018,379(22):2097- 2107.DOI:10.1056/NEJMoa1801174.(本文由浙江省医学会推荐)(收稿日期: 2021- 10- 18)(本文编辑: 俞骏文)(上接第 2278 页)3Fackche NT, Johnston FM. 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J. AdvSurg, 2021, 55:35- 48

38、. DOI:10.1016/j.yasu.2021.05.003.4Chen TM, Huang YT, Wang GC. Outcome of colon cancer initiallypresenting as colon perforation and obstructionJ. World J SurgOncol, 2017, 15(1):164. DOI:10.1186/s12957- 017- 1228- y.5Idaikkadar P, Georgiou A, Skene S, et al. Non- surgical manage-ment of malignant bowe

39、l obstruction in advanced ovarian cancer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J. Am J HospPalliat Care, 2021:706298119. DOI:10.1177/10499091211043079.6Ahmed O, Lee JH, Thompson CC, et al. AGA Clinical practiceupdate on the optimal management of the malignant alimentarytract obstruction: ex

40、pert review J. Clin Gastroenterol H, 2021,19:1780- 1788. DOI:10.1016/j.cgh.2021.03.046.7Kwon SJ, Yoon J, Oh EH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outcomes of palliative stenting for malignant colonic obstructionJ. Gut Liver, 2021,15(4):579- 587. DOI:10.5009/gnl20145.8Caparica R, Amorim L, Amaral

41、 P, et al. 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systemic chemotherapyJ. BMJSupport Palliat, 2020, 12(17). DOI:10.1136/bmjspcare- 2020-002656.9Ektov VN. Enteroenterostomy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malignantcolonic obstructionJ. Khirurgiia(Mosk), 2017(9):43- 53. DOI:10.17116/hirurg

42、ia2017943- 53.10Lee HJ, Hong SP, Cheon JH, et al. Clinical outcomes of self-expandable metal stents for malignant rectal obstructionJ. DisColon Rectum, 2018, 61(1):43- 50. DOI:10.1097/DCR.0000000000000910.11赵禹博, 王锡山. 恶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5, 4(5):80- 81. DOI:10.3877/cma.j.issn.10953224.2015.

43、05.1912杨莉, 李胜昔, 吕俊杰, 等. 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及肠梗阻导管治疗低位大肠癌性梗阻的对比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 2010, 16(2):169-171,175.13Frago R, Ramirez E, Millan M, et al. Current management ofacute malignant large bowel obstru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J. Am J Surg, 2014, 207 (1):127- 138. DOI:10.1016/j.amjsurg.2013.07.027.14陈小丽, 季峰, 林琪, 等. 胃

44、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1, 28(9):522- 524.DOI:10.3760/cma.j.issn.1007- 5232.2011.09.013.15Bokarev MI, Vodoleev AS, Mamykin AM, et al. Effectiveness ofvarious approaches for acute malignant colonic obstructionJ.Khirurgiia(Mosk), 2018(10):55- 60. DOI:10.17116/hirurgia201810155.16Pais- Cunha I, Castro R, Libanio D, et al. Endoscopic stentingforpalliationofintra- abdominalgastrointestinalmalignantobstruction: predictive factors for clinical successJ. Eur JGastroen Hepat, 2018, 30(9):1033- 1040. DOI:10.1097/MEG.000000000001178.(收稿日期: 2019- 09- 13)(本文编辑: 俞骏文)窑 2288 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医学相关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