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成绩也已揭晓。纵观本次考试试题,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考查内容,突出灵活应能力的考查。本套试卷共分三大题,题型包括选择、填空、解答等不同类型。试题整体难度适中。试卷分析:选择题包括 7 小题,其内容涵盖了生活中的平移、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相交线和平行线第 6 章、第 7 章、第 8 章、第 9 章、第 10 章的不同内容。试题的难度也遵循有易到难的原则,有单纯关于知识的考查,也有突出能力的考查。 有来源于课本的, 也有来源于生活的, 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和灵活性。第 1 题:不等式。第 2,3 题:平面直角坐标系。
2、第 5 题二元一次方程。第6,7,10:相交线,平行线。其次,填空题 8 小题,其考查的内容涵盖了本学期的各个章节,试题难度有易有难,其中,试题8,9,11,13,属基础知识的考查,其难度不难,但试题10,13,14,15 难度偏大,解题格式有所不同,学生有思维定性,所以得分率不高。解答题包括了 7 道试题,试题类型包括解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看图获取信息、平行线和三角形等不同类型,16 和 17 俩题是运用方程和不等式知识,不难但要求细心,有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同学就有所失分了。第 19,21 题是平行线和三角形,考查了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掌握,对一些证明题试题书写格式的掌握情
3、况, 相对比较简单, 大部分同学都能解决, 但试题中,学生可能对于简单的书写格式掌握较好, 所以虽然可以得分, 但满分却少得可怜。第 18 题是从图中获取信息,考察灵活运用,有条理和有理有据的思维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第 20,22 题是两道应用题,对我们运用数学的意识有了考查,首先他的题型比较新颖,尤其提问方式比较有探究性,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学生在这方面训练比较少,所以从整体得分率来看,不很好,也反应了我们的学生在该方面的缺陷,因此我们要多加强训练来弥补。从这次考试分数看:有些学生进步很大,但也有学生退步的。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这次的考试主要是基础题,但还是有一些学生
4、不及格,这就说明平日里学生学习不扎实。在近阶段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对于讲过的重点知识,落实抓得不够好。2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有急躁情绪,急于完成课堂目标,而忽视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一部分同学就养成懒惰的习惯,自己不动脑考虑问题。3、学生中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4、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的学校风气存在问题,部分学生对于考试和分数已无动于衷。5、学生的荣辱观、是非观也存在问题,急需加强教育。学生的学习问题已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问题,它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明显缺乏。对今后数学教学的一些建议:1、抓好基础,搞好数学核心内容的教学2、关心
5、数学“学困生”从试卷分析中, 发现“低分段”的考生比例偏高,这些考生对容易基本题也不会做, 说明这些学生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从而成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 ,课件园的一大“颈瓶”,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认真反思。(1)抓好数学概念的入门教学,是提高理解能力的关键。“不懂”是他们最难过的门槛, 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加强数学概念教学, 既可以帮助“学困生”加强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逻辑思维能力,起到“治本”的效果。讲概念要寻根求源。 因为几乎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都伴
6、随着一个数学问题的背景,让“学困生”了解问题来龙去脉;具体到抽象、以旧引新引入新概念,用置换或改变条件的方法引入新概念。如:等式和不等式、方程与等式、全等与对称等等,让他们了解数学概念之间联系与对立,减少概念之间的混淆。让“学困生”用准确的语言讲述概念。通过语言对“学困生”有组织、有系统的训练,重视引导“学困生”对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的理解,逐字逐句地推敲,如分辨“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不等式解集”这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数学概念。(2)针对“学困生”的“双基”的教学“学困生”苦于缺乏学习的基础, 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缺乏。数学知识可以分为思辨性的和程序性的两类。基础教育中的数学内容,很多属
7、于程序性知识。例如,分式的化简、有理数的运算、证明书写格式等,其记忆与运用,都是反复训练学困生的教学内容; 思辨性基本知识却要靠教师既有耐心而且有方法去引导、讲解,让他们渐进领悟,如函数问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对于他们在讲授稍微复杂一点数学问题时,其主要知识点要经过与它配套知识点的连接,成为一条“知识链”, 学困生“知识链” 的“缺环 ”太多, 要靠教师明察秋毫 ,教学中及时补缺,使学困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得以连续。(3)要给“学困生”多一些体验学习数学快乐的机会数学新教材中大量的“观察、思考、探究”等自主性学习活动,教师通过鼓励、关心和个别辅导,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其中,对他们“点滴”成功方面,都应给予及时表扬,让他们拥有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三角形全等判定、图形的平移、 旋转方面探究活动, 其中有许多是难度不大的数学活动, 容易获得“成功”,这些“成功”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的理解, 让更多学困生由“困学”向“愿学”实现转化的机会。应面向全体,加强学法指导。鉴于数学考试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将知识构成网络、 形成系统,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信心, 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努力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