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信息窗 11-20各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法和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预设、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课是是学生在掌握了 10以内数的基础上, 进一步认识 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今后学习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多位数的认识打下基础。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学生比较活跃,
2、学习的积极性容易调动。但是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通过对课本的反复阅读,认真的推敲与把握,同时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结合现实情景,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认识 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及数位“个位”和“十位” ;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2经历计数单位“十”的建构过程和1120各数的形成过程,建立正确的数概念,培养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通过观察与操作、比较与分析、抽象与概括等数学活动,初步感知替代思想、数形结合、位值制原则等思
3、想方法的价值。3经历用 20 以内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的意义和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小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根据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会认、会读 11-20各数,掌握 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以及一个数由 1个十和几个几组成,教学难点是 11-20各数由一个十和几个几组成。三、关于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
4、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 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实行转变, 由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索和引导发现的教学,基于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去发现各个事物,从而正确数出各事物的个数,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 而是一个有目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四、教学过程的设计根据“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标准,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特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对本课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第一环节 创设现实情境,发现提出问题
5、:上课开始,我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喜欢到大海边游玩吗?在海边游玩时, 您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我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学生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边出示情境图边总结,我们班的小朋友,有的喜欢捡贝壳,有的喜欢捉螃蟹。那么,这些小朋友正在沙滩上忙什么呢?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礁石上飞来了多少只海鸥?沙滩上有多少个小朋友?等问题。我首先引导学生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这个问题。二、借助学具操作,探究解决问题1数海鸥时让学生先估计再数数。在
6、数海鸥只数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的特点,突出数数方法的指导,渗透数数策略,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数数,体会数数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2摆学具,让学生体验计数单位“十”产生的必要性。借助“沙滩上的 11只小海鸥站立得多乱啊,怎样摆才能让别人一眼就看清是 11只”这一充满童趣的问题,诱发学生操作的兴趣;从“小海鸥”到“小棒”完成第一次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用学具操作,摆好后组内交流,然后教师挑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摆法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边展示边说明想法。最后教师充分借助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理解左边的10根小棒变成了一个整体,也就是变成了 1个十,右边的 1根也
7、就是 1个一。 (边讲解边画)这里的 1个十和 1个一合起来就是 11。 (板书:11)从而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完成了由“10个一”到“1个十”的转化,初步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模型。初步感知1个十和 1个一组成 11。3利用 11,认识数位“十位”和“个位” 。通过提问 11里面有两个“1” ,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说出左边的“1”是 1个十,右边的“1”是 1个一。接着教师总结:这两个“1”坐的位置不同表示的就不同,左边的“1”表示 1个十,它坐的位置就是十位; (板书:十位)右边这个“1”表示 1个一,它坐的位置就是个位。 (板书:个位)4在计数器上表示“11”,建立 1个“十
8、”和1个“一”的不同表象。充分借助计数器的直观作用,组织学生通过指一指、认一认、读一读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十位” 、 “个位”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十位” 、 “个位”的表象。5在数位表中写“11” ,学习数的读写方法。教师结合着黑板上的计数器图,在数位表中交代“11”的写法:计数器的十位上有 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 1” ;个位上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写“1” ,读作:十一。(二)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解决这一问题时,按照估一估数一数拨一拨说一说写一写的思路引导学生认识“15” ,引领学生将认识 11时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策略迁移运用到 15-20各数的认识中,很好
9、地实现了知识方法的迁移;引导学生经历“20”产生的过程,体会 2个十是 20的内涵,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思想。(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我们通过动手、动脑认识了 11-20各数。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地方都用到 11-20各数。三、应用拓展延伸,体验数学价值。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综合性、思考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做到形式新颖层次分明,我将本节课的练习分三个层次:一是基本练习,课本 68页的第 13题。二是变式练习。比 16大的数有,比 16大又比 19小的数有。三是拓展练习,
10、欣赏生活中的 11-20各数。 通过引领学生欣赏生活中的 11-20各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通过以上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第四个环节:全课总结,交流评价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这一环节,我准备让孩子们谈谈以下几个问题: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2、你还有什么疑惑?3、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4、你感觉你组内的其他同学表现如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第五环节:当堂检测,了解情况当堂检测是尝试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测试内容是自主练习第 4题。五、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捷性,使学生一目了然,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当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