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历史教学案: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doc
《高三二轮复习历史教学案: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二轮复习历史教学案: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2019 届高三二轮复习历史教学案:届高三二轮复习历史教学案:专题二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知识框架知识框架】【考点知识夯实考点知识夯实】考点一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的农业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与初步发展;汉代耦犁和一牛挽犁法;唐代曲辕犁。2基本特征:精耕细作(1)生产工具:铁制农具;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播种工具耧车。(2)生产技术:都江堰、白渠等水利工程;牛耕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等。(3)耕作方法:春秋战国的垄作法、西汉的代田法。3基本模式:小农经济(1)历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2)
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影响: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4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制夏商周时期以井田制为主要形式的土地国有制战国时期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体地位封建社会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推行的土地国有制【重点深化重点深化】1 1小农经济的艰难发展及其地位小农经济的艰难发展及其地位(1)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
3、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2)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2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多重影响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多重影响第 2 页(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
4、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真题导练真题导练】(2019新课标全国卷,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找错点 重农抑商是汉代重要经
5、济政策;粮价低的后果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加剧土地兼并;税收由政府征收,富商大贾操纵的是物价。答案 B。【对点训练对点训练】1宋代陈旉的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 ”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 ,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由此可以看出( )A我国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C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 D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答案】A。 【解析】材料中“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 “粪药”表明农业生产技术精细
6、,故 A 项正确;仅据材料中“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并不能看出技术领先世界,故 B 项错误;统治者与材料中“宋代陈旉的农书中提出”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也会促进土地资源的利用,但“粪药”主要是表明精耕细作,故 D 项错误。2(2019江西贵溪一中高考押题卷)明朝江南地区出现“永佃制” , “田入佃手,其狡黠者逋租负税,莫可谁何。业经转移,佃仍虎踞,故有久佃成业主之谣。 ”这表明( )A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B明朝时期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主土地所有权遭分割和部分否定 D明朝时期土地已成为自由买卖商品【答案】C。 【解析】 宋代我国的经济重心
7、就已转移到南方,故 A 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中没有雇佣关系出现的信息,故 B 项错误;永佃第 3 页制的基本特点是,土地被分割为所有权和使用权(耕作权)两部分,地主只有土地所有权,而使用权属于佃农,再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地主土地所有权遭分割和部分否定,故C 项正确;明朝时期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土地不可能成为自由买卖商品,故 D 项错误。考点二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1 1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1)基本形态管理方式产品用途劳动力官营手工业政府经营官府、皇室专用;不流通无偿征调民营手工业民间
8、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市场流通个体工匠家庭手工业家庭农户自主经营家庭消费、交纳赋税;部分流通农民自身(2)主要成就冶金业:商周青铜器铸造;春秋开始冶铁;南北朝发明灌钢法。制瓷业: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两大体系;宋朝五大名窑;元代青花瓷;明清彩瓷、珐琅彩。纺织业:丝织业唐朝吸收波斯风格与织法;明清在苏杭设织造局。棉纺织业南宋兴起,元朝改进技术;明朝后期,棉布成为主要的衣料。2 2古代中国的商业古代中国的商业(1)先秦:“商人”出现;官府控制;私商的发展;市场的形成。(2)秦汉:推行重农抑商;开通丝绸之路。(3)隋唐:市坊分开的城市布局;“柜坊” “飞钱”的出现;市舶使专管外贸。(4)宋
9、元:使用“交子” ;市坊界限打破的城市布局;夜市与早市兴盛;海外贸易发达。(5)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的涌现;商帮的活跃与兴盛;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重点深化重点深化】1 1影响民间手工业发展的因素影响民间手工业发展的因素(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其征收重税。(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第 4 页2 2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1)发展基础:农
10、业和手工业是商业发展的基础。(2)国家政局:国家动乱影响商品交换。(3)交通条件:丝绸之路有利于对外贸易发展。(4)货币发展:货币统一、纸币出现。(5)政府政策:清朝的闭关锁国和南宋发展海外贸易的比较。【真题导练真题导练】(2019新课标全国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 ,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找错点 “佣身赁力”反映出工匠并非世袭职业,有一定的自由。 答案 A
11、【对点训练对点训练】3 “工之子恒为工。 ” 国语齐语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 荀子儒效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 唐六典这种古代手工业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保护手工业发展和促进生产力进步的需要B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C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D确保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答案】C。 【解析】古代手工业家族内传承的特点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上的原因,是由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故 C 项正确。4(2019重庆一中高考考前热身)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 “南市门”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市场交易发展繁荣 B农产品大量商品化C专业市场开始形成
12、 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东汉” “北市门、南市门”可以看出,东汉时期的市场交易发展繁荣,故 A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农产品商品化的问题,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时期还并未形成专业的交易市场,故 C 项错误;根据题意,强调的是“市” ,并未强调城市功能的变化,故 D 项错误。考点三考点三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工商食官:西周实行,官府严格控制工商业。2坊市制度:宋代以前县以上城市严格划分坊市;宋代以来坊市界限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第 5 页3 “重农抑商”政策(1)历程:秦国商鞅首倡,历代沿用。(2)主要内容:农本商末、
13、限制商人、官营政策等。(3)意义: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转型。4 “海禁” “闭关锁国”政策:明清实行。禁止民间私人对外贸易,只准官方贸易。清朝还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特许广州“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重点深化重点深化】 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及向商业资本的转化。 “抑商”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既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业化。(2)经济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的扩大和
14、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3)思想因素: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成为工商业资本。【真题导练真题导练】(2019新课标全国卷,27)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找错点 海禁政策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才出现的;朝臣用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解读长颈鹿体现其思想的愚昧。答案 B【对点训练对点训练】5(2019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汉书食货志记
15、载:“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 ”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的局面。这表明西汉( )A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 B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C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 D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答案】A。 【解析】 在孝惠、高后时期,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有了一定的松弛,但其子孙后代仍不能充任官吏,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大商贾获得了担任国家高级官吏的资格与权力,故 A 项正确;通过材料不难看出,重农抑商政策是在松弛而非强化,故 B 项错误;无论是“官营政策”还是“阶级矛盾” ,材料中都没有相关的提及,故 C 项错误;“
16、威胁统治”第 6 页很明显是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 D 项错误。6(2019宜宾二模)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 “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 ”由此可见(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B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 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答案】C。 【解析】据材料“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可知,在海禁政策之下,中外民间贸易继续推行,反映了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故 C 项正确。【考向命题研析考向命题研析】考向一考向一 主干知识迁移主干知识迁移古代中国商品
17、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命题点 1 宋代农产品的商品化北宋时, “苏、湖、常、秀等州出米浩瀚,常饱数路,漕输京师。自杭、睦以东衢、婺等州,谓之上乡,所产微薄,不了本土所食。里谚云:上乡熟,不抵下乡一锅粥。 盖全仰苏、秀等州商旅贩运以足官私之用” 。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农业生产地域分工扩大C粮食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D重农抑商取得明显效果【答案】C。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北宋时“苏、湖、常、秀等州出米浩瀚” ,也就是说这些地区粮食产量高,而“自杭、睦以东衢、婺等州,谓之上乡,所产微薄,不了本土所食” ,也就是说这些地方粮食产量低,可以从苏、湖、常、秀等州贩运,这说明
18、当时粮食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 C 项正确。命题点 2 商帮对商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封建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对材料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帮的发展 B古代商业发展毫无法律保护C商帮的形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商帮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答案】C。 【解析】 “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表明商帮的形成
19、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 C 项正确。【史论链接史论链接】农业商品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明清时期,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商帮第 7 页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考向二考向二 能力方法渗透能力方法渗透数据图表信息的获取数据图表信息的获取命题点 3 两汉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以下是两汉人口的变化统计,据表分析可知( )西汉东汉西汉东汉西汉东汉 关中 240 万50 万凉州 128 万40 万并州 330 万70 万西汉东汉西汉东汉西汉东汉 扬州 320 万430 万荆州
20、 350 万620 万益州 470 万720 万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A东汉大部分人口集中到长江流域 B古代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D我国北方经济整体呈衰退的趋势【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出东汉时期长江流域人口的增加超过了黄河流域,中国经济区域出现渐变迹象,故 B 项正确。命题点 4 清代中期垦荒耕地面积的变化读清代中期不同年份记载的垦荒耕地数额(单位:亩)表。对表中垦荒耕地数变化的原因,分析较为合理的是( )时间雍正十三年乾隆十八年乾隆二十三年乾隆四十九年嘉庆十二年垦荒耕地数990 585971 054967 140963 540961 049A.社会垦
21、荒能力下降 B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重农政策有所改变 D高产农作物的引进【答案】D。 【解析】 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是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时代,垦荒能力应该加强,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口增减的数据,故 B 项错误;古代的农业政策中没有限制垦荒的政策,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垦荒数量不断减少,根据所学,此时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对粮食增长提供了保障,故 D 项正确。【方法点拨方法点拨】数据图表题解题技巧四步法第一步:读图文,看求答抓信息。即抓住设问角度及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第二步:读表头看表注,抓住中心准确定位。即抓住表头、标注、图标反映的中心问题。
22、第三步:读内容逐项看,观趋势比差异。即抓住表格、图片中的细节信息,纵向看趋势,第 8 页横向找差异。(注:表格类试题可将表格数字转化成折线图的形式,看特征、观态势。)第四步:甄别选项,史实验证排干扰。依据图表时空限定排除表述错误的选项;依据信息去掉表述不准确或绝对化的选项;其余选项反向带入图表,仔细验证排除干扰。考向三考向三 历史价值观引领历史价值观引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命题点 5 古代制瓷业的成就据唐朝国史补记载,盛唐时期邢窑的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这反映出盛唐时期( )A邢窑是当时唯一生产白瓷的官窑 B制瓷业已是具有规模的独立生产部门C白瓷制瓷技术已经达到巅峰水平 D官
23、窑为了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而生产【答案】B。 【解析】 “邢窑是当时唯一生产白瓷的官窑” ,它的独尊地位我们无法从材料中获得相关信息,且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制瓷业在唐代已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规模也已达到足够全国使用的程度,故 B 项正确;“巅峰水平”这属于明显的程度夸大,白瓷制造技术在后世尤其是宋代就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故 C 项错误;邢窑是否为官窑以及它是否面向市场进行生产,这些我们同样无法从材料中得到相关信息,故 D 项错误。命题点 6 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宋代张孝祥诗中写道:“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横江锁巨
此文档不允许下载,在线阅读到最后一页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 二轮 复习 温习 历史 教学 人民 必修 专题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以及 特点 特色 特征
限制150内